標籤:

ACID 調音(EQ)與混音(MIX)

大學部專用 數位音效/音樂課程

ACID 調音(EQ)與混音(MIX)

    作者:賴建宇 (版權所有,請尊重著作權)

備註:本教材中所提及之軟、硬體名稱、商標、圖片其所有權均歸屬其原公司所有

1. 認識 (音質 ) 等化器

EQ是Equalizer的縮寫,中譯為等化器,它的作用就是用來調整各頻段信號的增益值。當 等化器面板上有多個可調節頻段時,那麼這個等化器就被稱為多少段等化器,10段等化 器表示有10個可調節頻段。頻段數越多,便可以調節出更精確的曲線,但是其調節之難 度則相對增加。

一般而言,不同的樂器或男女聲各具有其不同之頻率響應響應範圍,因此首先必須對各 個頻段代表的特性有初步的了解後,在等化器的調整上才能得心應手。

以下針對幾個常用之頻段特性進行說明:

16k-20k

這段頻率可能很多人都聽不到,但是聽不到此段頻率並不意味著器材無法重播,當然也 不代表您的聽力不夠好,只有很少人可以聽到20kHz。這段頻率可以影響高頻的亮度, 以及整體的空間感,這段頻率過少會讓人覺得有點悶,太多則會產生飄忽感,容易產生 聽覺疲勞。電子合聲、古箏鋼琴等樂器的泛音也是位於此頻段。

12k-16k 這段頻率能夠影響整體的色彩感,所謂小提琴的擦弦聲就是由此段頻率決定的,這段頻 率過於黯淡會導致樂器失去個性,過多則會產生毛刺感,在後期處理的時候,往往會通過 激勵器來美化這段頻率。像是鈸、鈴、鈴鼓、沙錘、銅刷、三角鐵等打擊樂器的高頻泛音便 位於此頻段。

8k-12k 8~12kHz是音樂的高音區,對音響的高頻表現感覺最為敏感。適當突出(5dB以下)對音響 的的層次和色彩有較大幫助,同時能讓人感到高音豐富。但是太多的話會增加背景雜訊, 系統或環境雜訊將會被明顯地凸顯出來,同時會讓人感到聲音變尖、發毛。但是若過於缺 乏的話,聲音將缺乏感染力和活力。長笛、雙簧管、小號、短笛等高音管樂器便是位於此 頻段。

4k-8k 這段頻率最影響語音的清晰度、明亮度、如果這頻率成分過少,音色將變得平淡;如果這 段頻率成分過多,音色則變得尖銳,人聲可能出現齒音。這段頻率通常會通過壓限器來美 化。部分女聲、以及大部分吹奏類樂器便是位於此頻段。

2k-4k 這個頻率的穿透力很強。人耳耳腔的諧振頻率是1~4KHz,所以人耳對這個頻率也是非常 敏感的。如果此頻率成分過少,感覺好像聽覺能力變差,語音顯得模糊不清了。如果這個 頻率成分過強了,則會產生咳聲的感覺。2k~4kHz對聲音的亮度影響很大,這段聲音一般 不宜衰減。這段對音樂的層次影響較大,有適當的提升可以提高聲音的明亮度和清晰度, 但是在4kHz時不能有過多的突出,否則女聲的齒音會過重。部分女聲、以及大部分吹奏類 樂器便是位於此頻段。

1.2k 就一般人聆聽習慣而言,1.2kHz部分頻段可以適當多一點,但是不宜超過3dB,可以有效 提高聲音的明亮度,但是,過多會有使聲 音變硬的感覺。

1k 1 kHz是音響器材測試的標準參考頻率,通常在音響器材中所使用之參數,便是以1 kHz之 音頻訊號進行測試。這也是人耳最為敏感的頻率。

800 800 Hz個頻率幅度影響音色的力度。如果這個頻率豐滿,音色會顯得強勁有力;但是如果 這個頻率不足,音色將會顯得鬆弛,也就是800Hz以下的成分特性表現如果突出了,低頻 成分就便得明顯;而如果這個頻率過多了,則會產生喉音的感覺。但是如果喉音過多了, 變會失掉語音的個性,適當的喉音則可以增加聲音的感性元素,因此,音響師常把這個頻 率稱為"危險頻率",務必要謹慎使用。人聲、部分打擊樂器便是位於此頻段。

300-500 在300-500Hz頻段的聲音主要是用來表現人聲(如:唱歌、朗誦),這個頻段上可以表現人 聲的厚度和力度,好則感覺人聲明亮、清晰,否則將使人聲變得單薄而混濁。

150-300 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力度,尤其是男聲聲音的力度。這段頻率是男聲聲音的低頻基音頻率 ,同時也是樂音中和絃的根音頻率。在80-160Hz頻段的聲音主要表現音樂的厚實感,音 響在這部分重放效果好的話,會感到音樂厚實、有震撼及紮實的感覺。這部分如果表現得 好的話,若在80Hz以下缺乏時,甚至不會感到缺乏低音。如果表現不好,音樂會有沉悶感 甚至是有氣無力。此頻段同時也是許多重低音喇叭重播頻率上限。

60-100 這段頻率影響聲音的混厚感,是低音的基音區。如果這段頻率很豐滿,音色會顯得厚實、 混厚感強。如果這段頻率不足,音色會變得無力;而如果這段頻率過強,音色會出現低頻 共振聲,有轟鳴聲的感覺。大鼓、定音鼓,還有鋼琴、大提琴、大號等少數存在極低頻率的 樂器便是位於此頻段。

20-60 這段頻率影響音色的空間感,這是因為樂音的基音大多在這段頻率以上。這段頻率是房間 或廳堂的諧振頻率。這段頻率很難表現,因此在一些Hi-Fi音響系統中,甚至不惜切掉這段 頻率來保證音色的一致性和可聽性。 雖然不是完全正確的作法,但確實是十分實用的。

2. 調音 (等化器調整 )的技巧

由於音場的共振特性、吸聲材料對聲音頻率的吸聲係數不同以及揚聲器系統的頻率響應 特性不均勻某原因,會導致出現某些頻率聲音過強和某些頻率聲音不足的問題。因此必須 對音場的頻率響應特性進行調節。

音場等化有兩種方法:人耳聽音結果調整,難度大,不易掌握,必須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和非常熟悉的節目源配合,並且與調整時聲壓級大小有關,與聽音人的年齡也有關。另一 種方法是用粉紅噪音源(Pink Noise)及音頻頻譜儀來進行客觀測量和調整。

a.等化器的調整方法

超低音:25Hz~40Hz,適當時聲音強而有力。能控制雷聲、低音鼓、管風琴和貝司的聲音。 過度提升會使音樂變得混濁不清。

低音:40Hz~100Hz,是聲音的基礎部份,其能量占整個音頻能量的70%,是表現音樂風格 的重要成份。適當時低音張弛得宜,聲音豐滿柔和,不足時聲音單薄。若在150Hz附近過度 提升時會使聲音發悶,明亮度下降,鼻音增強。

中低音:180Hz~400Hz,是聲音的結構部分,人聲位於這個位置,不足時,演唱聲會被音樂 淹沒,聲音軟而無力,適當提升時會感到渾厚有力,提高聲音的力度和響度。提升過度時 會使低音變得生硬,300Hz處過度提升3-6dB,如再加上效果時,則可能會嚴重影響到聲音 的清晰度。

中音:630Hz~2.5KHz,包含大多數樂器的低次諧波和泛音,是小鼓和打擊樂器的特徵音。 適當時聲音透徹明亮,不足時聲音朦朧。過度提升時會產生類似電話的聲音。

中高音:2.5KHz~4KHz,此頻段是弦樂的特徵音(如:提琴的弓與弦的磨擦聲,吉他的手指 觸弦聲)。不足時聲音的穿透力下降,過強時會掩蔽語言音節的識別。

高音:6.3KHz~10KHz,是影響聲音層次感的頻率。過度提升會使短笛、長笛聲音過於突出 ,或使語音的齒音加重和音色發毛。

極高音:10KHz~18KHz, 適度調整可讓三角鐵和音叉的金屬感穿透力高,沙鍾的節奏清晰 可辨。 過度提升則會使聲音不自然,且易燒毀喇叭的高頻單體。

b.平衡悅耳的聲音條件

180Hz以下(低音)應是豐滿、柔和而富有彈性 180Hz~250Hz (中低音)應是渾厚有力百不混濁 400Hz~4KHz (中高音)應是明亮透徹而不生硬 6.3KHz以上(高音)應是纖細,圓順而不尖銳刺耳

整個頻響特性平直時,聲音自然豐滿而有彈性,層次清晰圓潤悅耳。否則聲音將變得粗糙 混濁,高音刺耳發毛,無層次且容易發生回授(Feedback)噪音。

c.頻率的音感特徵

25~63Hz:沉悶;如沒有相當大的響度,人耳很難感覺 63~100Hz:沉重;80Hz附近能產生極強的「重感」效果,給予低音紮實的感覺 100~180Hz:豐滿 180~400Hz:力度,易引起嗡嗡聲的煩悶心理 400~1KHz:明朗,800Hz附近如提升10dB,會明顯產生一種嘈雜狹窄的感覺 1K~1.8KHz:透亮,1Kz附近明亮感關係最大 1.8K~4Kz:尖銳,3.8KHz附近易引起聽覺疲勞 4K~6.3Kz:清脆,6KHz易形成尖嘯,銳利的感覺 10K~18Kz:纖細,>10KHz音感清徹纖細

3. 頻率響應參考對照表

4. 調音作業範例說明

5. 混音作業的三大要素

音量 (Volume):除了決定該音源音壓強度外,可搭配殘響效果

營造出遠近之距離感

左右平衡 (Panport):又稱為"向位",決定音源的左右水平位置

殘響 (Reverb):決定音源所在位置之空間感,可分為整體殘響效果

與個別殘響效果兩種

a. 環境空間尺寸及材質決定殘響模式及參數

b. 個別音源位置決定其個別殘響比例值

備註1 :在此暫不討論效果器部分,將其視為混音前的調音作業

備註2 :在空間極大化狀況下,將可能出現迴音(Echo),此屬Delay效果,在此暫不討論

6. 設定範例

備註:根據空間內環境材質不同,也將使得該空間響之整體及個別響數發生變化。

7. 混音基本原則

1.事先規劃個別音源位置及整體空間參數,營造出正確的音場效果

2.小心控制各別聲部及總體之音量,切勿過量以免產生爆音

3.妥善利用EQ、效果器等進行音質調整

4.謹記保持低、中、高三個頻段的音響效果和諧及平衡

8. 混音頻譜示意圖

注意!實際完成品之頻譜分析圖並無一定標準,其標準通常會因音樂風格而異

推薦閱讀:

調音的技術
調音師入門
調音師如何調節不同人聲?
《調音台不思議手記》之五 PAN聲像旋鈕 【憤怒的調音師】
阿爾泒9887調音

TAG:混音 | 調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