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人評價清官海瑞:盡忠如螻蟻 盡孝似禽獸
2011年04月15日 12:11來源:文史天地 作者:蘭殿君
字型大小:T|T
615人參與43條評論列印轉發
海瑞後來調往興國任知縣,原兵部尚書張鰲致仕在南昌頤養天年。其侄子張魁、張豹到興國以買材為名,到處坑蒙拐騙,巧取豪奪,無惡不作,氣焰囂張到「白日越貨」的地步。有百姓告發,海瑞派人拿下交有司治罪。二刁頑百般狡賴,加上官吏包庇,竟宣判二人無罪。海瑞對有司包庇惡人的作法非常氣憤,下令再詳細調查,將二人犯的種種罪行具狀上報州府,並附信揭露張鰲「持貴」到處寫信遊說,為子侄開脫,「書諫無一衙門不重迭投遞,過往贛州的士大夫無一不請脫求情」。由於海瑞的剛正不阿,按《大明律》行事,連打帶罰,最後使二犯伏法,百姓拍手稱快。海瑞在淳安的另一項被人稱頌的政績,就是清理積案,平反冤獄。淳安屬嚴州府管轄,因為他斷了許多冤案,在府治屬縣頗負「青天」之名,因此,嚴州府各縣遇有疑難案件,也移送到淳安縣處理。如《吳吉祥人命參語》《徐繼人命參語》等十餘起命案,或假案、或錯案、或移花接木案都十分離奇複雜,但海瑞審案認真,事關人命的案子,絕不敢馬虎從事。這種「參語」類案件,方誌上有詳載,後來為小說家加以改造和宣染,諸如《大紅袍》《小紅袍》《生死牌》等,就是以海瑞辦案為題材寫成的。海瑞斷案如神的清官形象自此流傳民間。
海瑞在淳安任上兩次進京,一路舊服素食,路費僅用銀四十八兩,其他一概裁革。他生活上不奢侈,「俸薪之外無所取」,「含辛茹苦,垂百之年,終不使廩有餘粟,囊有贏金」。在南京任吏部尚書時,由於年高體弱,「嘗病延醫,入視室中,所御衾幬皆白布,蕭然不啻如寒生」。他有一雙舊鞋經過多次修補,仍然穿在腳上。老母過華誕,他僅買二斤肉為母祝壽,總督胡宗憲聽後大為驚奇,把它作為新聞傳播一陣。其清廉本色可見一斑。隆慶元年(1567)海瑞官至南京通政司右通政,後又升巡撫,所轄蘇州、常州、鎮江等十府。上任之初,他滿以為應天地方是富饒的魚米之鄉,但後來發現江南「糧差」的繁重不僅為全國之冠,而且亘古未有,百姓窮苦得有無米下炊之虞。再加上這一時期江南又發生水災,夏、秋頻雨,田地被淹,糧米漲價,農民缺衣少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加之吳淞江下遊河段,「日至潮泥,月有積累,日月繼嗣,通道填淤」,而太湖又泄水不暢,遇上連雨年頭,周圍十萬畝良田常被淹沒,釀成大災。海瑞認識到水患的嚴重性,提出「吳淞江一水,國計所需,民生攸賴,修之舉之,不可一日緩也」,面對嚴峻的治水、救災形勢,他迎難而上,決計「救民於水火」,採取了「以工代賑」之法,按工發給災民銀兩和口糧,將救災和治水兩相結合,抓到了點子上。治水工程啟動後,饑民雲集,「得食者氣力倍增」,工程進度很快,按計劃疏通了從上海南跑口至嘉定黃渡間一萬四千丈之河道,又疏浚常熟的白茆河,變水害為利。這兩項工程耗銀六萬八千餘兩,使「吳松江借饑民之力,而故道可通;民借銀米之需,而荒歉有濟,一舉兩得」。「以工代賑」,利在當前,功在長遠,不僅解決了十幾萬災民的吃飯穿衣問題,而且為日後該地區發展農業生產,戰勝災荒提供了可行的經驗。
二
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月,在京任戶部主事的海瑞上疏,論朝政得失,實則專論今上嘉靖帝朱厚熜本人失德荒政,即「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他指責皇上「崇信道術」、「親昵後宮」、「大興土木,勞民傷財」,國家已處於「吏貪將弱」,「民不聊生」的地步。其中有幾句話直衝今上的肺管子:「嘉靖者,言家家皆凈無資財用也」。這句話在民間流傳,人人心知肚明,但官吏誰也不敢在朝堂上點明。海瑞則是官場中的另類,他敢於在奏疏里,讓皇帝當面知道「民怨輿情」,皇帝有錯國家才出現危象。
海瑞的膽識何來?他青年時即苦讀《漢書》,崇尚漢代人汲黯的錚錚鐵骨和剛直不阿的品格。入仕後他遇事師法汲黯,要做大明「鯁介之臣」。這個汲黯當年見到炙手可熱的漢武帝寵臣田蚡與張湯時,一般朝官都跪叩請安,他卻不行大禮,只施以拱手禮,足見氣節。他死諫漢武帝時只要認準死理,而不顧及其他。常以先斬後奏的風格行事。如大災之年,他開官倉賑濟饑民,卻敢拿自己的腦袋作抵押。漢武帝以小過欲殺長安縣令,汲黯站出來說:應該先殺我!帝王面前無戲言。這是何等的勇氣!漢武帝多次要派汲黯做地方官,他堅辭不就,理由一條,給的官位太卑微,不足以做大事情。弄得武帝沒辦法,只得給他大官做。漢武帝所以未殺汲黯,除他所言之事多為民請命外,無私利可圖,不貪為寶。正是這種剛正清廉品格,漢武帝當眾臣說:「甚矣,汲黯之憨也!」他卻接話茬云:「天子置公卿輔弼之臣,寧令從諛承意,陷主於不義乎:且已在其位,縱愛身,奈辱朝廷何!」此話擲地有聲,滿朝堂的大臣聽後各個汗顏。
「師法汲黯」,遂成為海瑞的官箴。
再說嘉靖帝接到海瑞的奏疏大怒不已,將龍案拍得山響,連聲罵道:「畜物,氣煞吾也!」忙命左右「快去抓他,休使逃遁」!當值的太監黃錦欽佩海瑞的剛直,但不敢當面維護他,慢條斯理地回皇上道:「海大人上疏前買了一口棺材,和妻小也告別過了,現待罪於朝房,是不會跑的。」聽了這話,朱厚熜龍顏沁汗,又讀了一遍奏疏,嘆息道:「這畜物慾當比干,陷朕於殺忠臣之過,可朕不是商紂王啊!」後又直喘粗氣,還是要殺海瑞。幸好有名望的大臣徐階看出皇上的矛盾心理,言道:「陛下殺海瑞容易,豈不成全他要做比乾的心愿?」嘉靖泄氣了,殺也不是,放也不是,最後將海瑞關入錦衣衛牢中,他躲過一劫。
三
海瑞無論在何處為官,中堂上都懸掛「忠孝」二字,以示胸懷。初期人們以為他是擺樣子,賣關子,後來才發現此公可是玩真格的。反對他的人都說,海公死忠無人可比,「其孝則憨」,到了禍福不分的地步。
試舉一例證之。當年上疏罵嘉靖皇帝後,他認定非死不可。但熬到嘉靖四十五年(1566)冬天,皇上病死。獄吏備酒於牢房令他進飲,並告訴他「此非斷魂酒,而是恭喜大人快出頭了」!海瑞追問後,始知「今上駕鶴西天」,這本應該心中暗喜的大好消息,他卻馬上悲慟起來,將剛才吃進的酒飯全都嘔出,並說「國喪之期,臣下飲酒,該死!該死」!接著捶胸頓足大哭不止。第二天他還穿上麻衣喪服呼天喊地地哀鳴,攪得同監人犯摸不著頭腦,其情景如喪考妣一般。可見歷史展開過程中複雜人性的一個側面,他雖然敢罵皇帝,卻是為朱明江山社稷,骨子裡還是死忠的,認定「君叫臣死,臣不能不死」是天經地義的。試想嘉靖帝若不是先他而亡,他作刀下鬼是遲早的事情。此時他不慶幸自己的活命機會,卻痛惜皇上早逝了,其愚忠的心態常人是無法理解的。
推薦閱讀:
※九蓮遁法---明朝論命法
※明朝北虜南倭概述
※替父報仇 皇太極施離間計要了明朝大將袁崇煥性命
※明朝十三陵葬的是哪十三個皇帝?
※華夷變態給日本人帶來哪些心理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