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周易之前的基本認識(之三)
8.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是五種元素,又是五種變化。有人以為五行這種理論與易經沒有關係,以為五行的發明是在漢代以後才出現,但是我以為在尚書洪範當中就清楚明白的寫著箕子對周武王開釋「洪範九籌」,其中第一籌就是介紹五行,所以五行的發生年代,是早於周易的出生,甚至是像箕子所說:「天乃錫禹洪範九籌,彝倫攸敘」,在大禹王的時代就已經有五行的理論,這是因為大禹王從洛書的啟發領悟了五行生剋之道。而且若是沒有用五行去理解易經中的字義,那麼渙卦彖辭的乘木有功,與中孚卦的乘木舟虛就不知道要如何解釋。
先來看箕子在洪範中是如何描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箕子在這段書中首先將五行生成的順序確定,是最先生成水,而後再出現火、木、金,最後成為土。這個順序是大禹王由河圖中領略出來的。我將河圖的數字減化表示就容易看出來。
(圖19)
箕子有對於五行的作用作解釋,「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爰稼穡」,最後的「爰」字與「曰」字通,都是「說明」的意思。我在此用數學的觀念為各位說明。
水火二性都屬於線性作用,水性永遠往下發展,火性則向上發展,水火都是單向前進,屬於一元一次方程式。「木曰曲直」是指木性會轉彎,也就是由水火的直線前進,進化成二元方程式,有了面積的大小寬窄。之後再進化成金的「從革」,從革二字簡單解釋是「改變」的意思,但是深入去思考從革二字,則是指由木性的平面延展,提升為三元的立體形狀,成為一個真正的實體。最後「土曰稼穡」,稼穡就是農夫種田的工作,這種工作的目的是為了繁衍農作物,也就是由無物變成有物,由小物變成大物,由少物變成多物。於是由於土性的繁殖作用,萬物的生命可以生生不息永遠延續下去。箕子對武王介紹五行,這是最高級的王道教育,五行的道理可以用在脩德、施政、教化、經濟、外交、軍事,是無所不在,所以五行位居洪範九籌首席。由於五行的作用太深奧,明白了五行生剋作用,等於明白了參同契這本丹道經典的內容,所以我不可能在此介紹完畢,只能提點各位,希望以後能再把他說清楚。
(圖20)
五行之用,貴在生剋之間,上面談過了五行相生,現在就要說如何相剋。各位由河圖的位置可以看出來「一六為水、二七生火、三八成木、四九鑄金、中五居土」,現在再來看洛書就能明白相剋的關係。
(圖21)
我以黑箭為相生,白箭為相剋。天一生水(一是陽數,天為陽,地為陰),水是生命的原動力,於是由水的滋潤,種苗可以吸納養分,成長為高木。木材摩擦生熱,這是鑽木取火的動作。火燒木柴,柴盡火滅,留下的灰燼就是土,是有養分的肥料,這是火生土。土中有礦石,石出土中,這是土生金。金屬遇到冷空氣就會結成露水,這是金生水。水再生木,於是生生不息。
再說相剋。火焰太旺,水以滅之。金性堅硬,火以鎔之。木性彎曲,金(斧)以正之。土性滯塞,木以疏通之。水性淫蕩,土以阻隔之。這是五行相互節制的作用。
前面說過八卦是自然界的八種型態、八種力量,嚴格的說,八卦的力量是存在於宇宙之中,是永遠存在的力量,是促使天地運行的法則。然而五行也是五種力量,但是五行的力量與八卦不同,因為五行是存在於我們的生命當中,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或是說,只要是有生命的物種,都具有五行的力量。上天賦予我們五行之力,目的是要人類自己利用這種天生力量,去學習八卦的威力,去仿效上天的作為,也可以說是用五行的力量去完成自己的天命。八卦是乾天所創造的力量,所以乾為首卦,而五行是坤地所創造的力量,所以坤土為大成。我的話就講到這裡,因為各位現在應該是聽不懂,等到把易經全部念完之後再來體會,就能有滋味。
由河圖洛書中的五行生剋關係,應用在文王八卦中就如下圖。
(圖22)
(圖23)
這個八卦配五行圖,才是我們現在所要用的資料,將來在釋文中會應用的上。至於先前的五行原理,各位各取所需,因為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吸收。就算是職業論命師,也不見得能搞清楚五行的作用,所以先有個印象就好了。旁邊放了一個天干配五行圖,這是給各位知道「天干」的位置。
所謂的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這十個字,這十天干所代表是方向位置,是固定的,例如東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原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這種方向位置的關係,在第十八卦蠱與五十七卦巽會用到,所以也先放在這,以備各位參考。這十個天干,可以說是太陽起升落歿的表現,而另外又有一種理論是描述月亮盈虧消長的現象,那就是易學當中八卦配天乾的「納甲」的理論,但是這個納甲理論,若是說起來又是一大串,太佔篇幅,所以在此不做介紹。
以上介紹了河圖、洛書、十二辟卦、五行、天干、地支,這只是給各位一個大概印象,讓各位知道咱們祖宗有傳下這些資料,至於更深入的分析,我在這不會說明,因為我以為對於易經的義理若是不能明白,談這些「數」的問題也是無濟於事,就算說了各位也聽不懂。將來各位把義理搞懂了,就可以找其他的書籍來補助,圖書館的資料很完整,不需要我在這囉唆。
9.為什麼要讀易經
在我學習易經之前,對於河圖洛書、十二辟卦、五行生剋、八卦納甲,根本是一竅不通,但是念完易經之後,才知道這些鬼畫符是祖宗們的智慧結晶,是非常重要。尤其在魏伯陽真人所作的參同契中,更是以上述這些理論為基礎,發展出性命雙脩的金丹之道。也就是說,河洛、辟卦、五行、納甲,是參同契脩道的鑰匙,是成道成仙的關鍵,是長生不死的原點。不過各位不要用秦始皇的的觀念去看神仙不死,那樣反而會夭壽早死。因為真正的不死,指的是精神不死,就像是孔孟老莊,肉身雖死,精神卻是常存,永遠不滅,影響力無遠弗屆,是真正的神仙。你我的資質可能比不上真正的神仙,做不到永生不死,但是在讀書之後,卻一定可以做到快樂似神仙,這是我可以對各位拍胸腑的保證。
據說宋朝的邵康節先生對十二辟卦非常重視,可以用它算出宇宙的生成與毀滅時間。那麼邵先生是怎麼做到的呢?我說這不是你我需要關心的事情!不管這種傳聞是否屬實,我自以為,假如你對父母不能盡孝,對配偶不能堅貞,對子女不願關愛,對朋友沒有信義,你就算知道宇宙的毀滅時間又能如何?你連自己未來幾十年的生命都無法掌握,你又怎麼可能算的清楚五萬年後會發生啥麼事情?反而言之,假如你對父母盡孝、關愛妻子、信守承諾,那麼閣下的生活必定充實,天天都有收穫,一天道晚忙得不可開交,只怕時間不夠用,只擔心生命不夠圓滿,又怎麼可能會關心幾萬年以後地球會不會毀滅。
自從王弼解易不用象數之後,兩千年來就有許多詭異的陰霾圍繞在易經的身外,使得少數的高級知識份子可以獨占易學資源,並企圖主導易學方向,使得易經中的文字早已不是原本的文王周公之易。這是因為想要深入易學並不容易,你連想要親近易經,都還很難找到入口門戶。想學的找沒老師,想教的找沒學生,自己有些心得了,又找不到可以訴說的知己同好,勉強找到了懂易的朋友,結果兩人意見卻南轅北轍,最後還吵的不歡而散。於是真正懂易的人不說話了,反而是不懂易的人靠著幾句口訣欺世盜名,幫人看風水改運歛聚私人財富。難道我們的文化瑰寶就真的只有這點出息嗎?假如我們學會了火珠林、金錢課、梅花易數,能夠未卜先知又能怎樣?能夠驅除外患恢復中華嗎?讀書的目的是要能施用,要施用在對國家社會有益處的地方,希望各位不要對易經有錯誤的幻想,也不要受到江湖術士的蠱惑。只要堅定自己的志向,就能從易經當中獲得自己需要的利益。在此先預祝各位,讀書順利成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