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慧城市建設開啟「中國模式」
「新型智慧城市」是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是一項政治任務。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效果將影響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
過去一年裡,國內智慧城市建設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各級政府把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為一項重要而緊迫的政治任務。而國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部門公開的數據顯示,預計到2017年我國啟動智慧城市建設和在建智慧城市的城市數量將有望超過500個。目前,已有超過300個城市和三大運營商簽署了智慧城市建設協議,並有290個城市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業內預測,隨著各地智慧城市建設提速,「十三五」期間智慧城市總資金投入將達到2萬億。
一、中央戰略定調
早在去年12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烏鎮峰會開幕致辭中提出了關於推進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四點原則和構建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的五點主張,這對於互聯網時代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這一重大主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是加快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推動網路經濟創新發展、保障網路安全等主張,指明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所在。
而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城市被賦予了新的內涵,並對智慧城市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家互聯網信息辦(以下簡稱:網信辦)在全面調查和摸清全國智慧城市建設情況的基礎上,面對智慧城市建設遇到的新挑戰和新要求,提出了新型智慧城市的概念,並且牽頭組織國家發改委等26個部委聯合推動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國內官方給「新型智慧城市」的定義是:以為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路空間安全清朗為主要目標,通過體系規劃、信息主導、改革創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現代化深度融合、迭代演進,實現國家與城市的協調發展。
迪威視訊智慧城市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在受訪中談到,新型智慧城市是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促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服務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他還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成效將影響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關乎人民的福祉。
此外,網信辦提出了以點帶面的建設思路,確定深圳、福州、嘉興三個城市為新型智慧城市標杆市,由此正式拉開了國內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序幕。
二、 本土企業主導
據了解,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充分協調好社會力量的參與。而目前,圍繞智慧城市建設,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以資本機構、諮詢機構、ICT及互聯網企業組成的產業鏈條。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有別於早先智慧城市試點中由IBM、思科等境外品牌扮演引路人角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主力軍已經變更為本土勢力,旨在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智慧城市。這可從前面提及的三個標杆項目的落地窺見一二。
2015年12月17日,中國電科與深圳、福州、嘉興共同簽署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邁出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第一步。深圳、福州、嘉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國家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先進經驗借鑒。
除此之外,包括華為、中興通訊、迪威視訊等在內的多家ICT民族企業都在積極探索如何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推動智慧城市建設與運營,基於大數據的智慧應用成為了現階段企業布局智慧城市的先決條件之一。
三、民生、互聯網+、大數據
早前國內的智慧城市建設,主要圍繞城市發展過程中的諸如交通、公共安全、環保等各領域分別作試點工作,解決的是垂直領域的問題;而今年啟動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則更加側重基於大數據的「互聯網+民生」的智慧應用。
對此,前述迪威視訊受訪者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將依託「互聯網+民生」,推動政務服務從分層級、分區域、分行業、分部門的分散式服務,向跨層級、跨地域、跨行業、跨部門的一體化服務轉變,能有效打通便民服務「最後一公里」,提升政府的服務的規範化、高效化、智慧化水平。
以試點城市深圳為例,今年9月底深圳市通過的《深圳市信息化發展「十三五」規劃》顯示,到2020年,深圳市要建成國際一流的信息基礎設施,建成全程全時的公共服務信息化體系,建立現代化的社會治理支撐體系,信息經濟創新活躍,建成國家新型智慧城市標杆市。
《規劃》提出,在民生服務方面,重點建設智慧醫療衛生體系、保障房聯合應用平台、智慧教育平台和醫保健身消費服務平台。「十三五「期間深圳還將建設醫保健身消費服務平台,實現利用醫保個人賬戶餘額健身消費,創新「互聯網+醫保+全民健身」消費方式。
同時,《規劃》還提到實施互聯網+戰略,促進信息經濟創新發展,推動產業智能化升級,打造信息經濟核心產業。
另外,《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要建設基於大數據的智慧決策系統、全市統一的政府數據開放平台和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應用大數據,提升政府治理決策能力。大數據在政府治理和管理方面,一直發揮重要作用。」
政府數據公開共享,社會可有效創新利用。《規劃》提出,要加快制訂政府公共數據開放標準規範,形成政府公共數據對外服務統一門戶,優先開放地理信息、市場監管、交通出行服務等重點領域的政府數據。
由此觀之,深圳市推出的《規劃》,或可作為未來中國新型智慧城市的一個建設藍本。
四、100個試點
今年4月19日,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在新型城鎮化發布會上曾表示,「十三五」時期內,將有針對性地組織100個城市大力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開展智慧城市建設效果評價工作,分行業、分領域選取一批有代表性的智慧城市優秀案例,以點帶面,促進城鎮化發展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日前,國家發改委高技術司副巡視員王娜表示,按照2016年、2018年的工作分工的部署,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等共同研究制定了新型智慧城市的評價指標體系,該體系近期出台,同時相應的對於地方的智慧城市評價工作也會展開。
中國科學院院士周成虎在月初的一次座談上則談到,當前新型智慧城市評價指標體系的很多指標設置得很細很明確,比如一站式服務、一個窗口辦完,但也有一些指標仍有待完善,比如對於生態宜居、信息化、智能設施等指標項,要充分考慮到中國不同區域之間的差異性,要增加對不同區域本身經濟發展水平和智能設施發展程度的綜合考慮。
採訪最後前述迪威視訊相關人士還表示:「現在國內越來越多的優秀企業開始提供智慧城市運營服務,每家企業提供的服務各有千秋,但這都是我國智慧城市建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智慧城市包羅萬象,跨領域、跨行業,在智慧城市生態圈中,不管是資本投資、城市運營,還是提供單一產品的企業,都十分重要。接下來更多是通過智慧城市帶動整個城市的經濟和整個城市的當地產業進行結合,通過一些新的技術的應用,推進我們國家的供給側結構性的調整和改革。
本文轉載自網易新聞
本期編輯:長江長江
原文請點原文鏈接↓
推薦閱讀:
※引路的智慧眼目
※人生真理*智慧行觀(2)
※十種智慧線圖解
※《愛心中爆發的智慧·二》作者:多識仁波切
※聖嚴法師與索甲仁波切智慧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