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全!教堂的建築風格4
來源:知乎
因為這次更新的風格涉及國家較多,時間跨度也比較大,有些風格還涉及多個國家,所以做了這麼一個time line,幫助大家理解
義大利:
義大利中世紀教堂(羅曼式)
義大利在中世紀的教堂也屬於羅曼式風格,但是由於地處古羅馬的廢墟之上,義大利的羅曼式教堂還是有自己的特點。具體嘛,上圖!
1.比薩主教堂建築群沒錯,就是那個比薩斜塔的比薩。它是義大利羅曼式建築的代表
比薩教堂(Pisa Cathedral),義大利,比薩
比薩主教堂是一組建築,由主教堂、鐘塔和洗禮堂組成。主教堂為拉丁十字平面。從教堂的西立面可以看出它與之前提到的羅曼式建築風格的不同。從西立面的四層空券廊與底部的券柱式,能看到古羅馬建築的殘影。而這也是義大利羅曼式建築隊典型手法。鐘塔在主教堂聖壇東南20多米,上面也用了羅曼式的空券。建造時便有傾斜。記得現在好像是只讓上到3層了。洗禮堂,也是圓形的建築。上面也有同樣的手法。只不過後來經過改造,添加了一些哥特的細部(那一圈鏤空的窗孔)。比薩主教堂建築群是義大利這一時期建築群的典範。三個建築雖然差別很大但是卻很統一。這主要得益於構圖的母題一致,都用空券,而且都是白色為主題,顯得十分純凈。主教堂不追求宗教的神秘力量或者震懾力量。它更作為城市的歷史紀念物而存在。而這一三建築的布局也成了義大利城市主教堂的一般模式。另外主教堂大門右邊的牆上安放著建築師(應該說是工匠)的石棺。這個感覺非常厲害啊,那個時代就如此重視教堂的設計者,真是頗有感觸。其實在寫這段文字的時候腦子裡一直有那張圖:比薩斜塔旁邊的神經病們……
2.佛羅倫薩主教堂
它又出現了!之前文藝復興講到了它偉大的穹頂,不過其建築本身則是中世紀的建築。佛羅倫薩主教堂也是一個建築群,同樣由主教堂、洗禮堂和鐘塔組成。
主教堂,西立面右邊是鐘塔,前方八角形屋頂的是洗禮堂
這組建築物建築時間較披薩教堂晚,屬於哥特建築的範疇,所以你能看見立面上玫瑰窗,尖拱和豎向的窗欞這樣哥特式的元素。但同時也能發現它的建築形態完全沒有其他國家哥特式那種輕盈而銳利的感覺。它更厚重,更雄健,宛如古羅馬的雕塑一般。清晰的線腳、檐口、山花,體現著曾經那個帝國的遺風。另一個例子也很明顯:
Ovieto Cathedral,義大利,奧爾維納托
它有哥特式的建築特點,又結合了本土的建築特點。這便是地域差異,也因此產生了多樣的建築。
西班牙:
西班牙中世紀的伊斯蘭建築
在中世紀的時候,西班牙被信奉伊斯蘭教的摩爾人佔領。西班牙發展了伊斯蘭建築。伊斯蘭教節進行宗教儀式的建築是清真寺,但由於後來摩爾人被西班牙天主教消滅,清真寺被改為教堂,所以也自成一派教堂風格。
伊斯蘭建築風格的特點有以穹窿覆蓋房屋,有形式多樣的疊澀拱券多彩的琉璃磚和光塔等。另外它也吸收拜占庭、印度等地區的建築特點,十分豐富。關於這種清真寺形態的教堂,首推哥多瓦大清真寺。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之一。
哥多瓦大清真寺(The Great Mosque),西班牙,哥多瓦
哥多瓦大清真寺的形制是廣廳式的,承重則用單項聯繫的連續券,平面為矩形。券由兩層馬蹄形券組成。由紅白交替的雲石砌成,很漂亮,有埃及的風味。聖龕前則施以華麗的複合券。建築中還有其他各種類型的券,重疊交織。這也是伊斯蘭建築的另一個特點。寺內高度不到10米,柱子林立,光線暗淡,染出幽靜神秘的氣息,符合宗教的要求。
大真寺在1593年改為天主教堂。
清真寺內部的雙重馬蹄券
內部的多重複合券
另一個是塞維利亞主教堂,它是歐洲中世紀最大的教堂,也是僅次於聖彼得大教堂與米蘭主教堂的世界第三大教堂。教堂建築群中最古老的是旁邊的吉拉爾達塔。它本來是清真寺塔,後改建為教堂鐘塔。所以可以在上面看到阿拉伯圖案。
塞維利亞主教堂(Seville Cathedral),西班牙,塞維利亞
教堂本身使用了一些中世紀教堂建築的元素。比如飛券,比如尖拱。鳥瞰圖也能見到它的拉丁十字,但是同時也融合了伊斯蘭建築的特點。方形平面里有院落,建築上還有眾多紡錘形的小柱子。
教堂的一個外立面
建築就是這樣,當兩個風格交匯,當地的人民就會用他們的智慧,將其融合,創造出自己的建築風格。
西班牙的超級巴洛克
西班牙在17世紀和18世紀前葉流行超級巴洛克。當時西班牙是耶穌教團的根據地,同時西班牙人在美洲大肆掠奪,積累財富。而巴洛克的特點之一就是使用貴重材料,炫耀財富。於是理所當然的就流行起來了。
超級巴洛克的教堂形式還是拉丁十字的,西面一對鐘塔,保持著哥特式的構圖。但是上面完全是巴洛克的手法,而且裝飾的堆砌更加嚴重,起伏與光影的變化都很浮誇。這種風格簡直就是狂亂的,一個柱子有好幾個柱頭,過多的裝飾將檐部、山花淹沒了,構圖完全沒有理性,很混雜。這純粹是西班牙耶穌教團的炫耀財富的手段罷了。這種教堂的代表是聖地亞哥·德·貢波斯代拉教堂
聖地亞哥·德·貢波斯代拉教堂(Santiago de Compostela Cathedral) 西班牙,加利西亞
多的有點噁心……
俄羅斯:
基輔-羅斯國家建築
由於地理位置原因,俄羅斯地區的建築始終與東歐的建築風格有一定的關係。這時候的基輔羅斯公國與拜占庭帝國有著密切聯繫。自然建築方面也受到拜占庭建築的影響。他們的教堂平面也是近乎矩形的,屋頂由高低不同的穹窿組成。開窗的形式也能看到拜占庭建築的影子。基輔的聖索菲亞教堂就是這樣。
基輔的聖索菲亞教堂(St Sophia in Kyiv) 改造前 改造後,烏克蘭,基輔
教堂在1740年按巴洛克風格重建過一回,現在的穹頂應該就是那會加建的。
還有一個例子,諾夫哥羅德的聖索菲亞教堂。可以看到還有些拜占庭建築的痕迹(比如外牆可見的筒形拱結構),但是穹頂已經已經發展出了蔥頭頂這種有俄羅斯建築特點的結構了。但這時的施工技術還不很高,有些簡陋感。
諾夫哥羅德的聖索菲亞教堂(St. Sophia in Novgorod) 俄羅斯,諾夫哥羅德
莫斯科公國建築
16世紀的俄羅斯建築逐漸從拜占庭的建築形式中脫離出來,從民間建築中吸取養分,發展處自己獨特的民族紀念性建築,而且水平很高。
這時俄羅斯建築的特點是:由於技術不發達,內部空間受限,用多個建築組合起來,形體比較複雜。屋頂很高,是多邊形攢尖的頂子,這樣有利於清除積雪,名為「帳篷頂」這種風格的代表實例,第一個是科洛敏斯基的伏茲尼謝尼亞教堂。典型的帳篷頂它也是第一個拋棄了拜占庭風格的教堂。是典型的俄羅斯墩式教堂
伏茲尼謝尼亞教堂,俄羅斯,科洛敏斯基(俄文名我就不打了……)
這個教堂的圖非常難找……只能湊活看了
能看出來為什麼管這種教堂叫做墩式教堂。它的主體就像一個墩子一樣,立在基座上,這種構圖和諧而穩定。它的內部空間狹小,不適宜宗教儀式,是一座真正的紀念碑。
莫斯科的華西里·柏拉仁內教堂是俄羅斯最知名的教堂,是一座豐碑。它是為了慶祝俄羅斯人趕跑侵佔他們幾個世紀的蒙古人而建造的。教堂由9個墩式教堂組成的。底下寬大的平台把他們連成整體,與伏茲尼謝尼亞教堂的形制是基本一樣的。其中的八個小墩子圍繞著中間的大墩子形成集中式的形制。大墩子最高,頂著帳篷頂。其他的使用標誌性的洋蔥頂。各個穹頂的形式與顏色都不同,輪廓十分飽滿。鮮艷的顏色也顯示出歡樂的氣氛。
這樣複雜的形體內部空間是十分狹窄幽暗的,它是純粹的紀念碑。俄羅斯人也許對基督教並不是很感興趣,只不過教堂是最適合的紀念性建築,所以以它來紀念那些偉大的事件。
華西里·柏拉仁內教堂,俄羅斯,莫斯科
到了17世紀中葉,莫斯科附近的宮廷貴族莊園里常有一些小型教堂。它們常把大廳教堂和世俗建築物中的部件和裝飾用在身上。如帳篷頂、花瓣形裝飾、鍾乳式下垂的券腳等。它們色彩富麗,樣式小巧,像節日的玩具,所以得名玩具式教堂。莫斯科的聖處女分娩教堂即是代表。
聖處女分娩教堂,俄羅斯,莫斯科
根本找不到啊這圖,你知道百度一看到「處女」「分娩」這種詞就瘋了,根本不管其他關鍵詞……必應也一樣!
推薦閱讀:
※jsp重定向forward和sendRedirect的比較
※[子女教育]不要比較小孩的優劣
※國際保理與信用證比較分析
※愛情經不起比較和計較
※別說我穿的很美,是我今天的圍巾系得比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