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o Million Minutes》-中美印三國教育對比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紀錄片Two Million Minutes: A Global Examination,據說是一個美國風險投資家自掏腰包拍攝的,自上映以來引發無數爭議。

美國高中是四年制,所謂「兩百萬分鐘」,大體上是美國高中生在4年中的在校學習時間。製作組歷時20個月,跟蹤對比拍攝美國、中國和印度各2位、共6位高中畢業生的學習和生活,探討三國高中生的學習生活和教育觀念上的差異,尤其看他們在學習和課餘活動之間是怎樣分配時間的。結果發現中國學生花在作業上的時間是美國學生的近兩倍,印度學生所花時間也是美國學生的一倍半。中印孩子因為想擺脫貧窮,對學業更投入和刻苦,對理工、科技也更有熱情和驅動力。紀錄片的拍攝者由此為美國基礎教育敲響了警鐘:美國的高中教育會不會被中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快速地甩在後面?

這6位高中生分別來自中國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印度班加羅爾市聖保羅英文學校以及美國印第安納州卡梅爾中學。

在這部紀錄片里,人們看到:17歲的印度學生烏帕拉除了正常的學習外,周末還要參加大學考前輔導班;當17歲的中國學生金在為參加國際數學比賽加班比賽加班加點忙得焦頭爛額;夢想著將來成為一名醫生的美國學生布里坦尼信守著「生活必須好玩才行」的信條,和一幫女朋友周四晚上集體做作業時其實是集體看一部熱門電視劇;而另一名美國高中生奈爾在高中三年級時隨便參加了一個考試便拿到了普渡大學的全額獎學金。

當然,美國高中生除了學習與娛樂外,很多人都有不少的打工或是參加大量的社區志願者工作經歷。影片中,美國女高中生表示自己不僅僅要保持優秀的成績,還認為自己需要參與更多的社會活動,服務大家,同時,她認為適當地參加的社交活動更有益於自己的成長。

影片的最後,結局卻有些出乎意料,看似輕鬆的美國高中生都以非常優異的成績從高中畢業,並受到學校嘉獎,進入自己理想的學校和專業。而中國的學生在艱苦地努力之後,雖然沒有達到自己的第一志願,但也進入了非常不錯的大學,可卻因沒有達到預期目標,心中多少有些遺憾,但是印度的高中生在最終目標上的實現滿意度上就遠低於前兩個國家的學生了。

據報道,該記錄片在印度試映之後,印度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中國學生真比我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多那麼多嗎?而在美國,他被問及最多的問題則是:我們真需要像印度和中國學生學那麼久嗎?我們需要給孩子們那麼大的壓力嗎?該片未在中國放映,設想一下,觀看完這個影片的中國學生提出的第一個問題又會是什麼呢?

一位看過這部紀錄片的中國家長說:家有學子,因此努力地看完了整片,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總體上,該片還比較客觀,美國孩子多元化發展,印度孩子成熟競爭力更強,中國孩子學習封閉競爭心強壓力大,關注自我勝過關注其他,同時中國孩子缺乏的快樂也最多。

一位在高校任教20年的中國教師這樣概括:《兩百萬分鐘》的製片人說:該片為美國和美國的教育敲響了警鐘。在我看來,它也為中國和中國的教育敲響了警鐘。在他眼裡,中國的基礎教育過分強調死記硬背,孩子們雖然學的很辛苦,但是除了得到一定的知識儲備,並沒有培養出豐富的想像力和批判性的思維能力。而這種以死記硬背為主的教育體制,恰恰扼殺了那些頭腦靈活、富於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學生。這一教育模式最為嚴重的後果在高等教育中暴露無遺:我們的大學生失去了想像力,創新精神喪失殆盡。近幾年來,我們的高等教育也一直在提倡創新教育。只是應該為那些經受了12年死記硬背訓練的學生著想一下:就其大多數人而言,他們在創新的道路上能夠走多遠呢?要在4年或者5年內,去扭轉或是改變他們在青少年時期——即在其人格、思想成型時期——已經基本形成了的思維習慣,何其難也!


推薦閱讀:

從漢唐開國功臣的對比來看,劉邦真的是大殺功臣之主嗎?
87版《紅樓夢》演員今昔對比照,你還能認出幾個(附相關詩詞)
香港貿發局與阿里和環球對比
洪式太極拳基本功 練習對比 1
中國軍人和美國大兵的對比,看完流淚了!!!這才是美國害怕的中國...

TAG:教育 | 三國 | 對比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