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三湘:自由狀態的孩子會喜歡做家務嗎?
張三湘
這是在暗示孩子洗碗是一件艱難的令人不愉快的事情。自由的教育反對懲罰,也反對通過獎勵來強化孩子的行為。因為這些都是對孩子的控制手段,走向了自由的反面。短期來看,獎勵和懲罰都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使孩子的表現更接近我們的期待,尤其是對於低幼兒童。然而從長遠來看,這樣做是有害的。孩子每洗一次碗,就獎勵一塊錢。這無疑是在暗示孩子,洗碗是一件艱難的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只有那「一塊錢」才是重要的,值得去付出的。這種強化越多,孩子會越傾向於對洗碗這件事情失去興趣,而更專註於得到「一塊錢」。而一旦離開這「一塊錢」,孩子會對洗碗這件事情感到厭惡。當然,越來越多的家長認識到做家務對一個人的重要性。只要是正常生活的人,必然要面臨一大堆的家務,準備一日三餐,把自己生活的小環境打理的乾乾淨淨,生機勃勃,家務在我們的生活中真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可以說,是否會做家務是一個人能否走向獨立的重要標誌。 關鍵在於父母對做家務的態度。問題是:當孩子處於完全自由的狀態,他會做甚至喜歡做家務嗎?處於自由狀態中的孩子,總是在他所處的環境中學習。所以,這裡的關鍵還是在於孩子的榜樣——父母或者其他重要監護人對做家務的態度。父母對做家務厭惡、推脫,斤斤計較,孩子則更可能厭惡做家務,把分配給自己的任務視為負擔;父母能夠積極主動地承擔家務,有建設性地打理家務,以之作為一種對家人表達愛的方式,愉快地完成家務,孩子則更可能喜歡做家務,在完成家務的過程中感受到成長的愉悅,學會承擔家庭的責任,建設性地完成任務,和愛家人。 為什麼那麼多成人不喜歡做家務?真正的問題在於,大多數的成人都不喜歡做家務。在很多家庭,夫妻間對於誰該幹什麼,不幹什麼,干多干少,斤斤計較,互相推諉,逐漸正演變成一場戰爭,有時候形成一方強勢,一方弱勢,強勢的一方自以為是,理直氣壯,弱勢的一方忍氣吞聲,暗懷憤懣;也有的夫妻簽訂君子協定,你做什麼,我做什麼,涇渭分明,互不干涉;這些都在嚴重侵蝕著家庭的幸福感,也給孩子做了壞榜樣。為什麼那麼多人不喜歡做家務呢?
一是看不到家務的價值。悠久的男主外女主內的歷史傳統和男尊女卑的觀念,使我們很容易把家務看成卑微的無價值的活動。主內的家務也不像主外的其他事務那樣能帶來可量化的價值。這些都使我們更容易忽略做家務的價值。以至於很多家庭主外的一方(通常是在外賺錢的丈夫),覺得主內的一方(通常是全職在家的妻子),在家裡「什麼都沒幹」。很多男性至今仍然覺得要自己來做家務是一件令人「羞恥」的事情。另一個原因是做家務瑣碎而勞累而費時。正常的情況下,一對夫妻承擔一個小家庭的家務,是不會累到哪裡去的,如果夫妻倆加起來都無力把自己的日常生活打理好,他們就還不算完整意義上的成人。還有一種情況是夫妻倆都是全職,上班已經很累,還要帶孩子做家務,確實很累。但這不是家務的問題,而是社會問題,一個社會不能給他的成員提供從容生活的條件。社會的改進需要時日,做家務過日子卻是刻不容緩,這樣的艱難時刻,夫妻間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共度難關則顯得尤其重要。還有一個更普遍的原因是家庭成員不懂得愛與付出。對於家庭成員來說,大多數的家務都屬於這個家庭的公共部分,如果夫妻雙方不懂得愛與付出,就會很容易期待對方多做一點自己少做一點的,發展下去,都覺得自己做得多,對方做得少,以至於互相怨恨,從而使做家務變得面目可憎。 喜歡做家務是可能的嗎?那麼,喜歡做家務是可能的嗎?問題都在我們心裡。既然我們都渴望幸福,也希望孩子負責任,有擔當,有愛心,未來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那麼,調整心態,認識到做家務的價值,認識到愛家人的重要性,尊重對方勞動,努力做一個愛做家務的人,就十分必要了。夫妻雙方最好能夠共同承擔家務,互相協調,有商有量,共同解決家庭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感受到合作,關愛,承擔的愉悅和幸福。如果你的家庭因為特殊原因需要一方主外一方主內,主外的一方要認識到家務的繁瑣勞累和價值,尊重感念對方的工作,儘可能參與一下家事,主內的一方也應當為自己能夠給家人帶來舒適便利感到驕傲。如果你的家庭因為特殊原因需要保姆或者老人的幫助,也請對他們的勞動表示尊重和謝意。
21世紀的酷男,一個重要的特點將是:愛做家務能動手哦----------------------------------------我也是一個不愛做家務的人,目前正在努力調整中
感謝閱讀,感謝分享更多交流:zhangsxweixin東環路54號住著老楊,鐵牛同學和張三湘,張三湘在這裡寫文章,她想以這種方式,療治孤獨的心靈。關注一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