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了解這些長相怪異的鯊魚,體驗深海的魅力!

古鯊在日本東京的海產場驚現鯊魚怪物,圖中這個鯊魚是某漁夫在附近港口發現的,它長1.6米,是頭母鯊。有時候像活化石,因為它是原始時代進化未完的那種稀有怪胎。古鯊Carcharocles又稱噬人鯊,是已知世界上曾存在的最大掠食動物之一,一般尺寸就已經大約13公尺,而發現的化石標本內,紀錄是長達27.6公尺。噬人鯊生活於始新世時期的上新世,並曾經分布於全世界,噬人鯊型態相當類似大白鯊,如果噬人鯊還存活於現在,很難與大白鯊區分,不過單是就體型上的差異來看,就足以分別噬人鯊與大白鯊的不同了。鯊魚是軟骨魚類,是沒有所謂"真骨"的,所以不可能有完整的化石被發現,唯一最堅硬的,就是那口部的地方,看看那大小,再想像體型就可預知其巨大。另

外,傳說在澳大利亞的布魯斯灣內,居住著一條體長超過40公尺的超級巨鯊,不過這只是個傳說,真實性尚待考察。

皺鰓鯊(學名:Chlamydoselachus anguineus)又名擬鰻鮫,是鯊魚中最原始的一種,無亞種分化,有「活化石」之稱。身體兩側有六條鰓裂,鰓間隔延長而褶皺,且相互覆蓋,所以命名為皺鰓鯊。

皺鰓鯊鰓裂之所以比其他鯊魚多,很可能是因為他們大多棲息於深海環境,而深海環境的氧氣濃度比較低,因此需要比較多的鰓裂來進行氣體交換。皺鰓鯊多棲息於深海,分布範圍幾乎遍及全世界但是十分零散。皺鰓鯊妊娠期長且繁殖和生產率低,種群數量十分稀少。其本身具有重要的生態價值,已列入中國物種紅色名錄和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皺鰓鯊眼睛沒有瞬膜。身體兩側有六條鰓裂,鰓間隔延長而褶皺,且相互覆蓋,所以命名為皺鰓鯊。體長1.5米左右,最長雌魚達1.96米、雄魚達1.66米。體鰻形。鰓孔6對。和普通鯊魚不同,皺鰓鯊的嘴不在下方,而在前方,吻極短。上下頜牙同形。每牙具3個長齒尖,屬枝牙型,有基板似化石異棘類的牙齒。鼻孔在側腹面,具噴水孔。側線溝狀。脊索未收縮,前10個脊椎有清楚的環狀鈣化物;在臀鰭以後的脊椎,亦有環狀鈣化的跡象。臀鰭長;尾鰭中的脊椎稍向上翹,形成不顯著的歪型尾。皺鰓鯊的樣子很像約在4億年前出現的鯊的祖先——枝齒鯊。[4]皺鰓鯊經常出現在大陸架外緣和大陸坡的上部,是一種顯著的深海棲居物種,通常生活在靠近海底或在水深500到1000米的區域,但有時皺鰓鯊也會到深達1500米的地方活動。有時甚至能在深度50-200米的淺水層之間發現它。研究者判斷幽靈鯊屬於「銀鮫」種群,那是一種人們根據傳說綜合了多種動物特徵而命名的水生生物。銀鮫是從鮫的祖先分出來的軟骨魚類,到目前仍有「活化石」之稱。一般來說,銀鮫為銀灰色或深褐色。它們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熱帶和溫帶較深海區,通常在深海的海底生活。

據美國媒體報道,人們最近在美國南加州海域發現並確定了一種奇異海洋生物的身份。在東太平洋發現的新幽靈鯊物種是世界上最古老同時也最為怪異的魚類之一。這種海洋生物是現代鯊魚的遠親,呈黑紫色,外形非常奇特。它比我們已知的所有鯊魚顏色都更深、樣子更古怪,被稱為「幽靈鯊魚」。幽靈鯊不喜歡與陽光為伍。由於棍棒狀性器官長在前額,雄性幽靈鯊不大可能在群體中扮演領導者角色。研究報告聯合執筆人道格拉斯·朗表示,直到最近,東太平洋黑幽靈鯊才被確定為一個新物種。「它看起來太與眾不同了,」加州科學研究院的魚類學家道格-朗說:「它們既有鯊魚的特徵,同時也具備鯊魚身上所沒有的特徵。」這種最新認定的銀鮫身上最神奇之處是在它前額伸出一根觸鬚,研究者初步判斷那是銀鮫的性器官。

「觸鬚長在銀鮫頭頂,人們認為它是用來交配的,」朗說:「它就像一個小釘頭,上面有很多小釘尖和小鉤,直接釘在它們的額頭上。它跟頭連在一起,並向外伸出。我們還不能肯定它是否用來吸引雌性或者把雌性抱緊。」在類似於洛杉磯海灘這樣人口密集的地方附近仍然存在著一些神奇而未知的生物,銀鮫就是其中之一。加州斯克利普斯海洋學研究所的博物館有這種魚的標本,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早就被「發現」了。但事實上,直到近期來自太平洋鯊魚研究中心和加州科學研究院的研究者組成的科研小組聚集一起,共同研究這種奇特的生物,從而才認識到它是一個新的物種。

「一位知名的古生物學家曾經說過,發現恐龍的最好地點是在博物館,」太平洋鯊魚研究中心的戴維-艾伯特說:「假如你去加州科學研究院,在魚類展館漫步,你會發現很多全新的物種正躺在那裡的展架上。」 事實上,他一直要求他的學生到不同的展館去觀察研究。在過去的三年中,他們已經發現了11種新的鯊魚、鷂魚和銀鮫種群。最近的研究成果由他的學生凱爾西-詹姆斯為首的小組完成,並於本月發表在「動物性分類」雜誌上。他們的研究不僅限於觀察福爾馬林溶液中保存的標本,還要觀看蒙特瑞灣水產研究所的遠程操縱潛水器拍攝到的活生生的動物錄像。燙板鯊的背部有一個怪異的鰭狀物——背鰭,因為只在雄性身上發現,故而可能是性炫耀的一部分。它是一種大小與現代鯊魚類似的肉食魚類,現已滅絕。它的食物包括魚、甲殼類和頭足類動物。燙板鯊在大小上與現代鯊魚類似,除了它不可思議的背鰭——呈燙衣板的形狀——只在雄性身上發現,故而可能是性炫耀的一部分。背鰭的頂端被粗糙的、齒狀的鱗所覆蓋,與燙板鯊

燙板鯊口鼻部的皮膚相呼應。這是否用來模仿一個巨大的嘴,使這種生物顯得更可怕呢?燙板鯊一般在近岸的淺水區游弋並覓食。它的食物包括小魚、甲殼類和頭足類動物(如菊石)。有證據表明燙板鯊可能是遷徙的,回到某個特定地點進行交配、繁殖。它一定能游得很快,雖然不能快到足以躲避一條飢餓的鄧氏魚。

「燙板鯊」:一種怪異的鰭狀早期鯊魚,肉食性魚類。白堊刺甲鯊是頂級海洋掠食動物,被稱為「白堊紀的咽喉」,大小與現在的大白鯊相當。它長達7.6米以上,尾巴占身體的一半長,它同時用起伏的身軀和像鰭一樣的腳游泳,敢於攻擊小型滄龍,跟現生大白鯊敢於攻擊小型海獅或海豹的情況相似。

於晚白堊紀時期(一億年前)興起了一種大型鼠鯊科代表---白堊刺甲鯊Cretoxyrhina mantelli , 平均能長達15至18尺(4. 5米至5.5米) , 跟現生的大白鯊的身型相仿 , 這時期大量白堊紀鯊魚僅從牙齒化石得知。相反 , 不少白堊刺甲鯊的完整椎骨化石已被發現 , 這驚人的化石發現包括了脫節的椎骨化石串及弓型的上下顎 , 提供了一個生動的鯊魚長度及嘴部的寬度。值得注意的是 , 古生物學家還發現了至少屬於白堊刺甲鯊已礦物化的皮膚---帶有齒狀的皮膚化石 。

從發現所知 , 白堊刺甲鯊生活於全球的遠洋及海岸 , 包括當時中生代北美的西部內海。堪薩斯州是地球上能讓人類看到為數眾多的鯊魚牙齒化石 , 化石收集者Mike Everhart 於堪薩斯州西部收集了過百顆白堊刺甲鯊牙齒化石 , 顯示這種鯊魚是該地域是非常繁盛 。 Mike Everhart 把這種鯊魚命名為"Ginsu Shark" , 因為這種鯊魚長有刀型內灣的牙齒(長2寸) , 類似現今鯖鯊類 , 牙齒帶有平滑的切邊 , 但較為寬闊 , 笨重 , 齒冠被包上很厚的琺琅質 , 這種牙齒適合捕食大型 , 活動力強的動物。最近一篇來自古生物學家Kenshu Shimada 披露了堪薩斯州晚白堊紀地層的白堊刺甲鯊形態 , 根據體內剩下的食物殘餘所知 , 白堊刺甲鯊會以有厚重顎骨 , 長達4 . 25米的劍射魚Xiphactinus 為食 ,劍射魚Xiphactinus是長有匕首般牙齒 , 類似大海鰱般的兇猛捕食者 。 根據一些相關的滄龍椎骨化石的齒痕得知 , 白堊刺甲鯊會以海生爬蟲類為食 。這看似白堊刺甲鯊是以大型遠洋硬骨魚類為食 , 同時也以幼滄龍為食 , 甚至偶然以長脖子蛇頸龍為食 。 Shimada總結白堊刺甲鯊類似現生的大白鯊佔據著相當高的捕食者位置 , 儘管有著可怕巨型的體型 , 白堊刺甲鯊於9000萬年前~8000萬年前間完全滅絕了。儘管生活在近3億年前,旋齒鯊仍與它們的現代近親類似。現代鯊魚長有數排鋸齒狀牙齒,一旦有牙齒脫落便會長出新牙。相比之下,旋齒鯊顎部位置較低,牙齒排列出的形狀看上去有點像一個圓鋸,它們的新牙會不斷長出並把舊牙推到前端。對於這種怪異牙齒結構所處位置,科學家仍存在一些異議,但不管是位於口腔內還 是喉嚨深處,這都是一個獨特而令人吃驚的特徵。

巨齒鯊(Megalodon),在希臘語中的意思是「大牙齒」。這種鯊魚大約有14米,體重大約有25噸。是已發現地球歷史上具有最強撕咬力量的生物之一,平均咬合力為20噸,其牙齒撕咬力量甚至遠遠超過了霸王龍。 生活在2800萬年前的晚漸新世到15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是其生存年代的終極掠食者。

現狀:尚未滅絕(2650萬漸新世晚期-150萬年前的更新世早期);分布時代:新生代(漸新世晚期-更新世早期);2013年4月23日是目前為止最後一次目睹到巨齒鯊地位:時間離現代最近的海洋霸主、歷史上咬合力最大的生物之一、歷史上最大的鯊魚、地球史上最大的海洋掠食者之一。

歷史悠久的鯊魚唯一一次在海洋中佔據不可動搖的頂端地位、身為最低等的脊椎動物的魚類卻捕食比自己智商高多的鯨類。身長:平均12米、最大16米體重:平均25噸 最大40噸 競爭對手 :長野鯨、梅爾維爾鯨。?
推薦閱讀:

秦嶺漂流初體驗
投稿|做一名漢服同袍是怎樣的體驗
移動4G有多坑,等你來體驗
你的生活品質,都藏在這每一件「小事」里

TAG:魅力 | 體驗 | 鯊魚 | 深海 | 怪異 | 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