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普 | 有哪些常見的海洋哺乳動物?
海洋哺乳動物是哺乳類中適于海棲環境的特殊類群,通常被人們稱為「海獸」。今天,讓我們換個角度認識幾位「老朋友」吧!
獸中之「王」——藍鯨藍鯨體形示意圖
藍鯨是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大的動物,全身呈藍灰色。目前人類捕到最大藍鯨的時間是1904年,地點在大西洋的福克蘭群島附近。這條藍鯨長33.5米,體重為195噸,相當於35頭大象的重量。它的舌頭重約3噸,它的心臟重700千克,肺重1500千克,血液總重量為8~9噸,腸子有半里路長。這樣大的軀體只能生活在浩瀚的海洋中。
潛水冠軍——抹香鯨抹香鯨頭重尾輕,宛如巨大的蝌蚪,頭部佔去全身的三分之一,看上去像大箱子。它們的鼻孔也很特殊,只有左鼻孔暢通,且位於左前上方,右鼻孔堵塞。所以,它們呼氣時噴出的霧柱是以45°角向左前方噴出的。雖然抹香鯨牙齒很大,足有20多厘米長,每側有40~50枚,卻是只有下頜有牙齒,而上頜只有被下頜牙齒「刺出」的一個個的洞。不過,抹香鯨習性與藍鯨截然不同,獵物一旦被它們咬住就難以脫身。它們最喜歡吃深海大王烏賊,因此「練就」了一身潛水的好功夫。
橫行的暴徒——虎鯨
虎鯨屬於齒鯨類。它們體長近10米,重7噸~8噸,雌的略小一些,也有6米~8米。
虎鯨膽大而狡猾,且殘暴貪食,是遼闊海洋里「橫行不法的暴徒」。虎鯨的英文名稱有殺鯨兇手之意。不少人曾在海上目睹過虎鯨襲擊海豚、海獅以及大型鯨類的驚心動魄的情景。
海中智叟——海豚過去人們常說,在動物界中猴子是最聰明的動物。但是,事實證明,海豚比猴子還要聰明。有些技藝,猴子要經過幾百次訓練才能學會,而海豚只需二十幾次就能學會。如果用動物的腦占身體重量的百分比來衡量動物的聰明程度,那麼海豚僅次於人,而猴子名列第3。
海豚經過訓練後,不僅可以表演各種技藝,如頂球、鑽火圈等,而且在人的特殊訓育下可以充當人的助手,戴上抓取器可以潛至海底打撈沉入海底中的物品,如實驗用的火箭、導彈等,或給從事水下作業的人員傳遞信息和工具,還能進行軍事偵察,甚至充當「敢死隊」,攜帶炸藥和彈頭衝擊敵艦或炸毀敵方水下導彈發射裝置。
海豹
海豹的身體不大,僅有1.5~2.0米長,最大的個體重150千克,雌獸略小,重約120千克。在自然條件下,海豹有時在海里遊盪,有時上岸休息,上岸時多選擇海水漲潮能淹沒的內灣沙洲和岸邊的岩礁。例如:在我國的遼寧盤山河口及山東廟島群島等地屢見大群海豹出沒。海豹的潛水本領很高,一般可潛到100米左右,在水深的海域還可潛到300米,在水下可持續23分鐘。它們的游泳速度也很快,一般可達每小時27公里。海豹主要捕食多種魚類和頭足類,有時也吃甲殼類。它們的食量很大。一頭60~70千克重的海豹,一天要吃7~8千克魚。
深海打撈員——海獅海獅吼聲如獅,且個別種頸部長有鬃毛,又頗像獅子,故而得名。它們的四腳像鰭,很適於在水中游泳。海獅的後腳能向前彎曲,使它們既能在陸地上靈活行走,又能像狗那樣蹲在地上。海豹的後肢是橫向後伸,不能朝前彎曲,故不能在陸地上步行。雖然海獅有時上陸,但海洋才是它們真正的家,只有在海里它們才能捕到食物、避開敵人。因此,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它們在海上巡遊覓食。
食草的海獸——儒艮
在我國廣東、廣西、台灣等省沿海生活著一種海獸,叫「儒艮」。它們的名字是由馬來語直接音譯而來的,也有人稱它們為「南海牛」。除我國外,儒艮還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周圍的一些國家。人們將它們稱為「海洋中的美人魚」。
儒艮以海藻、水草等多汁的水生植物以及含纖維的燈心草、禾草類為食。儒艮每天要消耗45千克以上的水生植物,所以它們有很大一部分時間用在攝食上。儒艮覓食海藻的動作酷似牛,一面咀嚼,一面不停地擺動著頭部。儒艮體長3米左右,體重達400千克左右,行動遲緩,從不遠離海岸。它們的游泳速度不快,一般每小時2海里左右,即便是在逃跑時,也不過5海里。
儒艮體色灰白,體胖膘肥,油可入葯,肉味鮮美,皮可製革。正因為如此,它們屢遭人類殺戮。如不嚴加保護,它們就會有滅頂之災。目前,儒艮已被我國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來源:互動在線,海洋探秘
閱讀原文
推薦閱讀:
※你們說, 跑步的時候到底要不要穿內褲?
※如何評價丁香醫生在知乎的回答風格?
※中國是否在很多學科上缺少科普人士?
※天象預報——英仙座流星雨8月12日至13日迎來極大
※母親節,送這個才最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