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彭祖文化研究促進會——彭祖後裔之北京市懷柔區湯河川滿族彭姓

北京市懷柔區湯河川彭姓滿族人祖居山東青州府壽廣縣(現改為安樂縣)。後移居瀋陽城外王哆啰樹居住,清朝順治二年奉旨入關。

北京懷柔湯河川即湯河流域,湯河發源於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湯河鄉的鄧柵子村。流經豐寧湯河鄉的三道河、大草坪等地由帽山溝門進入懷柔。而後流經喇叭溝門、長哨營兩個滿族鄉及湯河口鎮的東黃梁、古石溝門,在湯河口匯入白河。湯河在懷柔境內全長52.6公里,流域面積613.8平方公里。湯河上游即自帽山溝門往上至發源地為豐寧滿族自治縣屬地。據說清朝時期為陳姓滿族人的封地。(陳姓封地還有大閣鎮的西南川。陳姓滿族先祖曾任北京九門提督,我祖母即為陳姓滿族)

湯河川彭姓滿族人的賞地北至帽山樑頭的分水(現為與豐寧的交界處),南至湯河口鎮的馬圈子,其中包括莊戶溝。據老人們講早先莊戶溝的河水,先流入湯河,然後再匯入白河,後來由於白河水在東帽灣下邊的孤山子改道,莊戶溝的小河就直接流入白河了。但莊戶溝仍屬於湯河川,是彭姓人的賞地。現湯河口鎮的馬圈子、大小黃塘因當時的白河水較大,大黃塘至現在的靈山廟前是一片汪洋,所以彭姓人未去居住。

湯河川地處燕山腹地,四面皆是群山環繞。北有與豐寧交界處的北大梁相依,南有與琉璃廟交界處的安嶺梁相望,東與潮河川的群山相隔,西與寶山鎮天河川的群山相繞。那時湯河川的四周只有單人穿行的蜿蜒小路,車馬不能通行。只有從長哨營往東由北灣子、東辛店過長梁經過密雲番字牌、白馬關,通往密雲縣城的這條路可以通馬車,彭商當時從密雲庄禾屯來湯河川接受賞地時,就是由此路進入湯河川。

湯河川的具體地理位置如下圖

據老家譜記載和老前輩族人口傳以及現在一些老年人回憶得知,彭姓滿族人早就在軍中任職,彭璉任驍騎校尉(此職可世襲)彭璉長子彭繼貴承襲此職務。在清軍入關時,彭繼貴奉命從北京密雲區牆子嶺入關,擔任夾擊古北口的任務,以保證清軍從古北口順利入關。入關後隨清軍轉戰,家屬就住在密雲區庄禾屯,當時庄禾屯並無人居住,只是清軍的營房。後來彭繼貴長子彭商又承襲此職務,仍然是隨軍轉戰。在康熙十七年徵收台灣時,分配在施琅大將軍的部下。在征台戰爭中,彭商戰功卓著,官升至驃騎大將軍,征台後駐防在北京西山。(彭商征台時在台灣還迎娶了一位白氏夫人)

另外在二〇〇二年六月,著名歌唱家彭麗媛的大伯曾派人從山東菏澤市鄆城縣張營鎮彭庄村來懷柔續寫彭氏家譜事宜,此人叫彭興寶,他曾當面和原懷柔區喇叭溝門中心小學校長彭明友講述,在山東彭姓家譜曾記載「明朝洪武年間,有一位叫彭義一的兄弟三人,分別任山東、幽州、鐵嶺指揮使」。在十七世紀初,努爾哈赤統一了東北女真各部,建立了後金政權。在統一女真各部的戰爭中,努爾哈赤創建了八旗制,就在這個時期,鐵嶺指揮使彭義一及其後人融入了女真部,被編入鑲黃旗,隨軍轉戰,由此可知北京懷柔區的彭姓滿族人原本是漢人,後來是從軍到東北,爾後又成為滿族人。

著名的民俗專家趙書先生認為,湯河川彭姓滿族應為彭春的後代。在他的一些文章中,他曾多次這樣記述。我在喇叭溝門滿族中學任校長期間,時任北京市民委副主任的趙書先生曾送我一篇文章,題為:「滿族人民的優秀將領——彭春。」他當時就說,湯河川彭姓滿族是彭春的後代。據說在瀋陽故宮檔案中,曾記有:「彭春有一支後人在湯河川」的一句話。

以上說法均有道理,並都有一定依據,但究竟哪一種說法更為準確,有待今後進一步考證。筆者就目前發現各種資料以及老人口傳等情況分析,現在認為還是「從軍說」為妥。

註:

1、根據《清朝典制》記載:

正二品——武顯將軍(騎兵驃騎將軍)

從四品——包衣副驍騎參領(驍騎校尉),也有驍騎校尉為正五品。

彭商為驃騎大將軍,應為正二品。

《清朝典制》281頁(二)封贈制度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湯河川長哨營村彭德馨老人在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編寫的《本門宗譜序》的幾首詩中較為全面地看到我們彭姓滿族人充差、進貢、務農等屯居生活狀況。這幾首詩也可以說是當時彭姓人屯居生活的真是寫照。

彭德馨老人寫道:

溯源先祖自關東 旗鼓充差歷有功

定鼎來京恩賞後 屯居輩輩出英雄

常乘烈馬養蒼鷹 圍獵山雞貢帝京

歲歲密豐迎送駕 流傳後世有簪纓

貌體魁梧氣量洪 天然福相總超庸

曾聞列祖皆延壽 共慶唐虞盛世逢

榮華世世受皇封 也去充差也務農

聞說富亨興氣象 諸般應用盡心從

遠祖當年志本高 從軍奮武逞英豪

入關遵旨來天府 定鼎投戈棄甲袍

交鷂交雞傳萬世 授田授祿仰恩膏

兒孫坐享平安福 皆是先人血戰勞

註:彭商的六位叔父由瀋陽老家搬到北京市密雲區庄禾屯居住後,情況不一。有的適應當地生活習慣長住下來,有的不習慣又移居別地。二叔父彭繼禮,嬸母孫氏生一子,浮海失迷。三叔父彭繼榮,嬸母莘氏遷往河北熊縣南北屯居住。四叔父彭繼聖,嬸母張氏生一子彭全遷到北京城內居住。五叔父彭繼元,嬸母徐氏高氏生三子,賞地灤河川居住,後又遷往湯河川。六叔父彭繼學,嬸母劉氏生一子彭科住在庄禾屯西門外。後來去北京御馬園當差,後人就住在北京城內。七叔父彭繼孟,嬸母秦氏無嗣。

本文作者:彭玉瑞,終生從事教育事業,曾任北京市懷柔區喇叭溝門滿族中學校長,雁西中學校長,後在懷柔區紅螺寺中學黨支部書記崗位上退休。


推薦閱讀:

我為什麼學文化研究?
中國姓氏文化研究的意義
就語言系統和音樂元素上 為何英語小黃歌聽著舒坦漢語小黃歌聽著猥瑣呢?
如何入門文化研究(Cultral Studies)?

TAG:文化 | 北京 | 滿族 | 中華 | 文化研究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