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伊朗達成核協議意味著什麼?

1979年11月,伊朗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劫走66名美國人。

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國王與家人

伊斯蘭革命靈魂人物霍梅尼經過漫長的談判,伊核六國和伊朗終於達成伊核協議,奧巴馬宣布,伊核六國和伊朗達成了一項全面的協議,伊朗發展核武的所有途徑和方法都被切斷,而且改良了反應堆,使之不能製造濃縮鈾,另外,伊朗15年內不會興建新的重水反應堆。奧巴馬說,這項協議並非建基於互信,而是建基於核查。國際原子能機構在有需要時會進行核查。如果伊朗違反協議,則所有制裁會迅速恢復。他說,有了這項協議,世界變得更加安全,否則中東會有更大機會爆發更多戰爭。奧巴馬警告國會,如果有人企圖阻撓協議通過,他會行使否決權。美國為何力挺伊朗達成核協議?原因在於美國清楚意識到:在如火藥桶一般的中東地區,伊朗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制衡力量,在遜尼派和什葉派的天平上,不能沒有伊朗。眾所周知伊斯蘭教有兩個主要派別,即通稱的什葉派和遜尼派。什葉派佔少數,伊朗是唯一的什葉派穆斯林國家,從地理位置上講伊朗也被遜尼派穆斯林國家所包圍。鄰國的伊拉克儘管60%的人口是什葉派穆斯林,但由於遜尼派長期掌權,所以一般不認為是什葉派國家。解決伊朗玄而未決的核問題,意味著國際社會將解除對伊朗實行長達數十年的封鎖,也意味著美國對中東政策將發生重大改變,伊朗將成為制衡遜尼派的重要力量,從而可以使美國從中東、海灣地區的戰火中脫身。而伊核協議達成,更有助於緩解伊朗面臨的經濟壓力,伊朗與西方將開展正常交往,更多外資將進入伊朗,從而推動伊朗經濟發展。伊朗作為坐擁豐富石油、天然氣資源的中東大國,經濟發展潛力巨大,制裁一旦解除,將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興市場。伊朗最新人口統計近8000萬,男女比例約為50.7:49.3,人均壽命74(2012),人均國民收入水平5,780美元(2013)。實際上,伊朗曾經有過輝煌的歲月,與美國也曾經親如兄弟,一場「伊斯蘭革命」使美伊關係徹底改變,伊朗人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以至於革命數十年之後,伊朗人才真正意識到,那些被摧毀的都是最美好的。被伊斯蘭革命所推翻的巴列維王朝,是一個相對開明開放的世俗王朝,巴列維王朝沒有部族根基,權力基礎以軍隊為核心,1906—1907年伊朗在法律上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憲政主義成為伊朗政治的重要基礎。巴列維王朝統治的合法性也是源於憲政主義、民族主義和現代化改革。巴列維國王生於1919年10月26日,青年時代在瑞士求學,1935年16歲的巴列維從瑞士回到伊朗,1941年9月16日22歲繼承王位,成為年輕的國王。1945年,巴列維成功地解決了伊朗同蘇聯的外交危機。50年代初,巴列維與政府首相摩薩台展開一系列鬥爭。1951年4月,被迫任命摩薩台為首相,1953年8月,巴列維試圖解除摩薩台的首相職務,結果卻被摩薩台勢力逼迫出國。三天後,反對摩薩台的勢力取得勝利,巴列維又重登王位。巴列維主政後,強力改變摩薩台的石油國有化政策,將石油公司歸還外商,並在伊朗推行溫和的社會改革,大力引進外資,鎮壓極端宗教勢力,除了保持與西方的友好關係,還同蘇聯和東歐等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1963年1月9日,在德黑蘭召開的全國農民大會上,巴列維國王宣布發動一場波及全伊朗的「白色革命」。其主要內容包括:(1)土地改革;(2)森林國有化;(3)出售國有企業以籌措土改基金;(4)工人參加公司分紅;(5)讓婦女享有選舉權;(6)組建到農村掃盲的「知識大軍」。在議會已經解散的情況下,國王採取了前所未有的政治行動,於1963年1月26日就改革計劃舉行全國公民投票。投票結果是5,598,711票贊成,4115票反對,贊成票占投票總數的99%以上。儘管反對派抵制公民投票,但占人口絕大多數的農民和城市中產階級都支持年輕的國王發起的現代化改革運動。「白色革命」推動了伊朗的現代化進程,伊朗的石油產量急速增長,巨額石油收入為伊朗迅速工業化創造了社會和經濟條件,國王依靠滾滾而來的石油美元,採取「進口替代」的工業化發展戰略,使伊朗迅速走上了現代化的軌道。現代化改變了伊朗的人口數量和結構。20世紀70年代,伊朗的人口增長率高達2.3%。1976年時,伊朗人口超過3370萬,其中55.3%不到20歲。與此同時,城市化的步伐顯著加快。20世紀50年代,伊朗城市居民僅佔總人口的31.4%,1976年,這一比率超過47%。識字的人數也大幅增加。1956年,10歲以上的伊朗人識字率僅14.9%,1976年,這一比率超過47%。「白色革命」使伊朗迅速崛起成為中東最富裕的國家之一。到1978年,伊朗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已達到2250美元,相當於現在的2萬美元。巴列維被經濟繁榮和「白色革命」的成功迷惑了,政治觸覺變得非常遲鈍,完全沒有感受到一場聲勢浩大的革命風暴即將來臨,更料想不到的是,巴列維主宰的王朝,隨著他的改革即「白色革命」,一起走到了盡頭。在文化和意識形態方面,巴列維國王淡化伊朗的伊斯蘭特性和君主制與伊斯蘭教什葉派的聯繫,強調伊朗的「雅利安」民族特性和古波斯帝國開創的君主制傳統。將巴列維王朝同民族的歷史特性和古波斯的偉大君主聯繫起來,使王權神秘化和合法化。伊朗於1976年3月通過決議,廢除伊斯蘭教曆,採用以古波斯帝國創始人居魯士大帝登基之年為元年的新曆。然而,從20世紀70年代中期開始,西方世界以人權名義要求巴列維國王放鬆對伊朗社會的控制,允許宗教反對勢力存在,並逐步接納宗教反對勢力參與民主政治進程。在1976年美國大選中,民主黨候選人卡特以人權衛士的形象競選,特別提到美國應在保護伊朗人權方面更有作為。卡特當選總統使巴列維國王倍感沮喪,而伊朗國內外的反對派卻倍受鼓舞。「白色革命」後期,伊朗反對派表面上看處境艱難,似乎四分五裂成不了氣候,實際上,伊朗教派內部暗流涌動,伊斯蘭革命風暴正在不知不覺中孕育形成。煽動對社會的不滿對國王的仇恨正在年輕人中瀰漫,而國王完全不知正坐在火山口上。1977年初,巴列維國王宣布在伊朗實行世俗的「自由化」,突然開放搞自由化,如同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各種暗藏的宗教勢力都躋身於政治舞台,把各種社會問題的矛頭都指向國王,國王對反對派也採取了寬容的妥協政策,使得反對派步步進逼,導致伊朗的局勢很快就脫離了國王的掌控。1973—1974年伊朗的貧富問題異常懸殊,最富的20%的人佔總消費的55.5%,而最窮的20%的人僅佔總消費的3.7%。城市化過快導致城市貧民人數激增,住房奇缺和房租飛漲成為困擾伊朗城市的尖銳問題。人口爆炸、城市化、年輕化和教育普及使伊朗社會動蕩的係數猛增,伊朗各大學成為反對國王的大本營。伊朗實行自由化政策後,伊朗政局並非一下子就發展到足以顛覆王權或君主制的程度。危機期間,國王不乏機會控制政局,或至少可以保住巴列維王朝。最先最激烈反對白色革命的社會集團是什葉派教士,但大多數毛拉在相當長的時期內並不贊成霍梅尼激進伊斯蘭政治主張。大批巴扎商人也只是在1976年反投機倒把運動後才開始同烏拉瑪結成政治同盟。其他社會集團不但政治上軟弱,在經濟上也依附於國家,而且或多或少在白色革命和經濟現代化中都獲益豐厚。大多數資產階級和城市中產階級都認同並支持君主立憲體制,直到1978年秋,獄中的人民黨領導人獲釋後,國有企業的工人階級才以大規模罷工的形式介入革命。伊斯蘭革命前夕農民約佔全國人口的一半。土地改革和經濟繁榮普遍改善了農民的經濟狀況。1979年革命後不久對5個農村地區的調查仍然顯示,大多數被調查者對自己的生活條件相當滿意,其中許多人都敵視伊斯蘭革命。在全國支持革命的示威中,發生在農村的僅佔2%。在世界政治現代化歷史上,不乏意志堅定、心狠手辣、政治經驗豐富的鐵腕強人平安度過更嚴重的統治危機。巴列維國王本可以在為時未晚之前主動回歸君主立憲,同溫和的世俗及宗教反對派妥協或結盟,從而保住巴列維王朝。然而,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既不具備奸雄素質,又缺乏敏銳的政治洞察和遠見。巴列維國王生性懦弱,卻又妄自尊大;他貪戀專制權力,卻又怯於在危機時動用鐵腕;他對西方大國有嚴重的依賴心理,卻又懷疑國際輿論對伊朗人權記錄的批評和反對派運動的高漲是這些國家策劃的陰謀。國王在危機期間實行的是一種在政治上自殺的自相矛盾的政策:既實行自由化政策,又試圖抱著專制王權不放;面對自由化政策釋放出來的政治參與訴求,在妥協和鎮壓之間猶豫不決,頻繁地尋找和懲罰替罪羊。結果,反對派越來越激進,國王越來越眾叛親離。當意識到局勢的嚴重性時,國王完全喪失了統治的意志。1979年1月16日,統治伊朗40年的巴列維國王被迫出國「長期度假」,同時委任沙普爾·巴赫蒂亞爾組織內閣。這意味著伊朗伊斯蘭革命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同年2月伊斯蘭革命的靈魂人物霍梅尼結束15年的流亡生活回到德黑蘭。隨即宣布廢除上千年的帝制,建立了新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按照修改後的新憲法,霍梅尼被確定為伊斯蘭至高無上的宗教領袖,總攬軍政大權,擔任最高國家元首。其地位和權勢遠遠超過此前的巴列維國王,也就是說,伊斯蘭革命趕走了世襲的國王,狂熱的革命者又重新選擇了一個新的國王,而且是一個與西方為敵的宗教獨裁者。1979年11月,伊朗學生佔領了美國駐伊朗大使館,劫走66名美國人。這些革命者只有一個要求,將在美國治療癌症的國王穆罕默德·禮薩·巴列維引渡回國。1980年4月,美軍秘密抵達伊朗解救人質,但解救行動最後以悲劇收場。直升機和運輸機相撞,導致8名美軍士兵死亡,人質解救行動失敗。這場人質危機一直持續到1980年巴列維國王客死埃及才告結束。霍梅尼統領伊朗大權後,提出按照「穆罕默德的設想」重建伊朗,提出「不要西方,也不要東方,只要伊斯蘭」 ,「用伊斯蘭的思想和知識『教育人民』」,以顯示其對真主和教義的無上尊崇。巴列維王朝垮台後,伊斯蘭教便在精神上完全主宰了伊朗社會。伊斯蘭教要求所有婦女(包括老年婦女)必須嚴格遵守戴面紗的規定。與一些阿拉伯國家不同,伊朗流行的面紗稱「恰德拉」。它不僅是面紗,而且是從頭到腳,將全身嚴嚴包裹起來的長袍,多為黑色。一些年輕婦女往往把「恰德拉」改成三截式的套裝,即頭巾、圍脖和長袍。對女學生的服裝要求特別嚴格。還規定,禁止使用西方化妝品,不準婦女施粉塗朱,不準男女握手,不準男理髮師為女人理髮。根據宗教傳統,這是凈化社會、保護婦女的措施。對男人的服裝要求稍寬,除毛拉等神職人員外,不必都要穿長袍、戴纏頭,但不準在街上穿短褲、短袖上衣。男人可以穿西裝,但不準系領帶。霍梅尼在國家政治生活各個領域強制推行徹底伊斯蘭化,對外瘋狂輸出伊斯蘭革命,頻頻發動戰爭。從1980年9月至1988年,兩伊之間持續進行了8年的大規模戰爭,數百萬追隨霍梅尼的年輕人當了炮灰。霍梅尼把一個革命前經濟繁榮物質豐富人民享有相對自由的伊朗帶進了一場永無休止的劫難和黑暗之中,伊朗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至少倒退了100年。1989年6月3日,在伊朗掌權十年的霍梅尼因病死亡,負有推舉霍梅尼接班人使命的「專家會議」以2/3多數票選舉哈梅內伊為什葉派宗教領袖,被認定為伊朗的最高領袖,成為伊朗武裝部隊總司令。在為期40天的霍梅尼哀悼日結束時,哈梅內伊發表的文告中,首次提出伊斯蘭政權的主要目標是把伊朗建設成具有物質繁榮、社會公正、革命精神和伊斯蘭神權意識的社會。哈梅內伊是霍梅尼的追隨者,1939年4月9日生於呼羅珊省伊斯蘭教什葉派聖城馬什哈德的一個宗教世家,父親是一位神學家。從小受到家庭嚴格的宗教教育,1957年高中畢業後,曾先後赴俾路支斯坦和伊拉克的什葉派聖城納傑夫學習神學。1958年返國後到聖城庫姆神學院學習,受教於霍梅尼,攻讀神學和哲學,獲得霍賈特伊斯蘭的教職頭銜。從1963年起,追隨霍梅尼投入反對世俗的君主政權的鬥爭。1964年霍梅尼被放逐國外後,哈梅內伊返回家鄉馬什哈德,從事宗教活動並繼續組織反對國王的活動。1964~1978年曾6次被巴列維政權逮捕與監禁,1978年被流放到沙赫爾、吉羅夫特等地,但仍繼續發表反對世俗君主政權和抨擊巴列維國王專制統治的言論。1979年1月巴列維國王倒台前夕,哈梅內伊和大批政治犯一起獲釋,參加了貝赫什提、拉夫桑賈尼、巴霍納爾等人組成的毛拉戰鬥組織。1979年初,哈梅內伊奉命到德黑蘭組織迎接霍梅尼回國,並參與發動群眾進行推翻巴列維王朝的鬥爭。巴列維國王倒台後,作為追隨霍梅尼的學生,哈梅內伊被霍梅尼指定為伊斯蘭革命委員會委員,兼霍梅尼駐國防部的代表,還兼任巴扎爾甘臨時政府的國防部副部長,實際上是國防部的最高監督。同年2月,哈梅內伊與貝赫什提、拉夫桑賈尼等人創建伊斯蘭共和黨,任中央委員。哈梅內伊還一度兼任伊斯蘭革命衛隊司令。1980年初,哈梅內伊被霍梅尼指定為霍梅尼在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的代表,後又被霍梅尼指定為德黑蘭星期五聚禮會的領拜人,實際上已成為伊朗首都的宗教領袖。1980年5月,哈梅內伊當選為伊斯蘭議會議員。同年,最高國防委員會成立,被霍梅尼指定為他在該委員會的代表並行使監督權,以此牽制世俗總統兼任武裝部隊總司令巴尼薩德光頭的權力。同年9月,哈梅內伊任執政的伊斯蘭共和黨秘書長,同時兼任執行伊斯蘭化運動的(伊斯蘭)文化革命指揮部成員。1981年6月,哈梅內伊在一次聚禮會上被反對派炸成重傷,至今其右手仍留下殘疾,被稱為「活烈士」。同年8月,伊斯蘭共和國總書記巴霍納爾被炸身亡後,哈梅內伊當選為該黨總書記。同年10月,哈梅內伊接任總統職務,兼任最高國防委員會主席。接受總統職務後,哈梅內伊立即整肅政府機構內主張世俗政治制度的人員,堅決貫徹霍梅尼的政治主張和加強伊斯蘭政權。1983年在伊斯蘭共和黨一中全會上哈梅內伊再次當選總書記,1986年10月在總統競選中哈梅內伊再次當選總統。如今的哈梅內伊仍然是伊朗最高精神領袖,擁有強大的革命衛隊,控制著一個資產約950億美元的「商業帝國」,這一數字超過伊朗當前的年度石油出口額。英國媒體報道稱,這個鮮為人知的組織名叫Setad,是哈梅內伊長期手握大權的關鍵元素之一。Setad通過系統性的查封數以千計屬於伊朗平民百姓的房產,建立了自己的商業帝國,其目前幾乎在伊朗各行各業都持有權益,包括金融、石油、電信、避孕藥生產企業、甚至鴕鳥養殖場。英國媒體的這項調查長達六個月,Setad的波斯語全稱為「Setad Ejraiye Farmane Hazrate Emam」,即「執行伊瑪目命令」(Order of the Imam)的總部。「伊瑪目命令」指的是伊朗首位最高領袖霍梅尼去世前簽署的一項法令。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後多年的動蕩期中出現大量被棄房產,霍梅尼當時的這項法令催生了一個管理和倒賣這些房產的實體。據一位聯合創始人稱,當初創建Setad的目的是幫助窮人和老兵,設定存在期限僅為兩年。報道指出,如今Setad已存在了近25年,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商業帝國,麾下擁有房地產、企業股權及其他資產。除此之外,該組織還控制著一個慈善基金會,但尚不清楚有多少資金被用來做慈善。
推薦閱讀:

婚姻協議。
減持新規促協議轉讓生變 各路資本趁機搶灘(17.9.28)
離婚協議中關於夫妻共有債務的約定對債權人是否具有約束力?
伊朗最高領袖喊話:不答應我條件 伊朗也退出核協議
鄧文迪和默多克達成離婚協議 或僅獲幾處房產

TAG: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