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知止(禪理故事)

1919年,弘一法師給好友夏尊寫了一幅字「知止」。題款是:「己未八月,書貽尊居士。大慈定慧弘一釋演音。」彼時,他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已一年零一個月了。

  「知止」雖寥寥二字,卻蘊含著無限的深意與禪機。

  禪門中有這樣一則故事:

  一位老和尚,身邊聚攏著一幫弟子。

  有一天,他囑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擔柴回來。

  弟子們匆匆行至離山不遠的河邊,人人目瞪口呆。只見洪水從山上奔瀉而下,無論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

  無功而返,弟子們都有些垂頭喪氣。唯獨一個小和尚與師父坦然相對。

  師父問其故,小和尚從懷中掏出一個蘋果,遞給師父說:「弟子過不了河,打不了柴,見河邊有棵蘋果樹,就順手把樹上唯一的一個蘋果摘來了。」

  老和尚責問道:「出家之人怎能妄取無本之果。」

  小和尚答道:「師命有所不從,皆因塵緣不清,造化弄人,我得無本之果,使之皈依佛門凈地,不為俗世玷污。雖初衷未果,然棄不期之期,得天意而順其自然。」

  老和尚暢然。

  後來,這位小和尚成了師父的衣缽傳人。

  在事業和人生的轉折點,一個人一定要懂得「知止」的含義。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過不了的河。過不了的河,掉頭而回,也是一種智慧。

  綜觀古今中外歷史上的偉人英雄,他們的英明偉大,名垂青史,就在於在關鍵時刻,敢於挺身而出,順勢而為,同時,也懂得適可而止,功成身退。

  「一代商聖」范蠡離楚投越,輔佐越國勾踐,興越滅吳,一雪會稽之恥,被尊為上將軍。范蠡功成名就後,激流勇退,變官服為一襲白衣,攜西施西出姑蘇,泛一葉扁舟於五湖之上,遨遊於七十二峰之間。范蠡浮海辭去,到了齊國,隱姓埋名,自號「鴟夷子皮」(即牛皮囊的意思),藉此以志不忘伍子胥被吳王夫差逼迫自殺、屍體被裝進鴟夷(牛皮囊)中投入長江之事。在齊國海邊的一塊荒地,范蠡苦身儘力,開荒墾地,治產經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達到「巨萬」,卻仗義疏財,三次散盡千金,天下稱陶朱公。范蠡深知越國勾踐為人,他從齊國寫信給另一功臣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在接到信後便稱病不上朝,但最終仍未逃脫賜死的命運。而范蠡因為懂得「知止」,智以保身,成名天下。

  陝西漢中張良廟裡,有兩塊石碑。其一刻:「送秦一椎」、「辭漢萬戶」八個大字。另一刻「知止」二字。兩塊碑合起來,也可看成一副對聯。張良輔佐劉邦打敗項羽,天下初定,他便託病隱退,「願棄人間事,欲從赤松子游」。在漢初「三傑」中,韓信被殺,蕭何被囚,張良因懂得「知止」,得以保全性命。

  「晚清重臣」曾國藩,在攻破天京、平定太平軍後,威震天下,當時部下勸他發動兵變,舉湘軍起事,自立為王,誰知,他怒不可遏,嚴詞拒絕,並揮筆寫下「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只自知」一聯,以表心跡。後解散湘軍,自削兵權,斬殺羽翼,以釋清廷之疑,終於保全了晚節,也換得了曾家子孫後代的平安。

  美國首任總統華盛頓,可謂政客中最懂得「知止」的人。他在兩屆任職期滿之後,毅然謝絕人們要求他連任的請求,回到自己的農場,給美國人留下了一個好的制度傳統。

  在商界,也不乏懂得「知止」的人。「世界首富」比爾?蓋茨,在富可敵國時,向世界宣布他將從2008年1月1日起,不再打理公司日常業務,轉而投入他和夫人共同創建的比爾?蓋茨夫婦基金會,從事慈善事業。

  「華人首富」李嘉誠曾把寫有「知止」兩字的條幅懸掛在辦公室中,用以警策自己。事實上,他的成功秘訣就在「知止」二字。李嘉誠是一個「知己之可行」的勇者,即他明確自己每一次行動的目的和可靠性;同時,李嘉誠還是一個「止己之不能行」的智者,即他剋制住自己帶有危險性和毀壞聲譽的每一種行為。在李嘉誠看來,世上之事,皆有物極必反之理,過度的行為只能導致失敗的結局。所以真正的大商人應當明白「知止」之重要性,萬不可在鼎盛之時躍入低谷。商人之財,多敗在不知止上,總想以貪婪之心佔盡天下大小之利,大有滿盤皆收、贏家通吃的衝動,這是可悲的,歷史上的呂不韋、胡雪岩、和就是明證。晚年的李嘉誠,虔心向佛,慈悲喜舍,將個人三分之一的財產捐出成立基金會,致力於慈善事業。

  「知足」是人家給多少,你「雖不滿意,但可接受」;「知止」是自己看著到了某個程度了,伸手去擋住,說:我不要了。

  「知足」是由人,「知止」由自己。「知足」是不貪,「知止」是不隨。

  功夫做到細微處,一念起來,知止,不被帶著走;一念消失,知止,如同不動。

推薦閱讀:

歷史名人小故事之一百一十二:田單
睡前故事——哈士奇
如何以「你這一生說過幾句實話?」為開頭寫一個故事?
每個離婚女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曾有過哪些巧合令你震驚?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