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宮「十大鎮館之寶」
北京故宮博物院位於北京市中心的故宮紫禁城內,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綜合性博物館,始建於1925年10月10日,建築面積72萬多平方米,共收藏文物180多萬件,其中清宮舊藏文物71多萬件。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整體建築金碧輝煌,莊嚴絢麗,是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結構宮殿建築群。北京故宮博物院與法國盧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俄羅斯冬宮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上百萬件藏品中,故宮的文物專家按文物的種類挑選出「十大鎮館之寶」,以下就分別進行介紹。
書畫之寶北宋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僅存的作品,絹本設色,縱528.7厘米,橫25.2厘米。以長卷的繪畫形式,採用散點透視構圖法,生動地記錄了12世紀北宋首都東京汴梁(今河南省開封市)的城市面貌和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在長達五米多長畫卷里,張擇端繪畫出數量龐大的人物、牛、騾、驢、車、轎、船隻、房屋、橋樑等,畫面長而不冗,繁而不亂,嚴密緊湊,如一氣呵成,大至寂靜的原野、浩瀚的河流,高聳的城郭,小到舟車裡的人物、攤販上的陳設貨物、市招上的文字,絲毫不失,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1000多年來,《清明上河圖》聲名顯赫,廣受青睞,摹仿者眾多,僅台北故宮博物院就收藏有7本,但唯有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是北宋張擇端的原作,其餘的均為摹本。
法帖之寶西晉陸機《平復帖》
《平復帖》,是西晉陸機的書法作品,牙色麻紙墨跡,縱23.7厘米,橫20.6厘米,共9行84字,因全文有「恐難平復」的文字而得名。陸機(261年-303年),字士衡,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是孫吳丞相陸遜之孫、大司馬陸抗之子,與顧榮、陸雲並稱「洛陽三俊」,被譽為「太康之英」,是西晉著名的文學家、書法家。《平復帖》實際上是陸機向朋友問候疾病的一通信札,用禿筆寫於麻紙之上,墨色微綠,筆意婉轉,筆隨勢轉,平淡簡約,風格平淡質樸,散發出古樸、淳厚、深沉、凝重的歷史氣息,是傳世最早的草書真跡,有「法帖之祖」的美譽。《平復帖》在中國書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對研究中國古代文字和書法的變遷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織綉之寶沈子蕃《緙絲梅鵲圖》
《緙絲梅鵲圖》,是南宋沈子蕃的緙絲代表作,絲質圖軸,縱104厘米,橫36厘米。緙絲是傳統絲織工藝中最為名貴的品種,製作耗費的時間極長,以萬縷千絲成其工巧,除了需要純熟的工藝技法以外,還需具備相當程度的書畫藝術修養,所以人們以「一寸緙絲一寸金」來表明緙絲作品的珍貴程度。《梅鵲圖》以十五種色絲裝的小梭代筆,巧妙搭配,畫面色澤和諧。以「通經斷緯」的手法進行緙織,嫻熟地運用多種緙絲技法。所用的絲線經密度為每厘米20根,緯密度為每厘米44-46根,精工細密,很好地體現了畫稿中疏朗古樸的意趣,畫面生動、清麗、典雅。沈子蕃是南宋的緙絲大師,作品以書畫為粉本,設色高雅古樸,生動傳神,令人嘆為觀止,傳世作品除了這幅《梅鵲圖》外,還有原陳設於清代宮廷養心殿的《緙絲花鳥圖》。
玉器之寶
宋代青玉雲龍紋爐
宋代青玉雲龍紋爐,青玉質地,高7.9厘米,口徑12.8厘米。通體以「工」字紋為底,上飾游龍、祥雲和海水紋。器內陰刻乾隆的御制七言詩一首。宋代社會由於金石學的興起,古物文玩收藏成為時尚,對夏商周三代青銅器的研究也頗有成果,於是在玉器製作中出現了仿古代青銅器造型的玉器,即仿古玉器。這件青玉雲龍紋爐就是以青銅簋作為製作藍本,但在器型和紋飾上略加變化。這件器物原為清宮舊藏,所以刻有乾隆御制詩一首,全文為「何年廟器贊天經,刻作飛龍殿四靈。毛伯邢侯異周制,祖丁父癸似商形。依然韞匵閱桑海,所惜從薪遇丙叮。土氣羊脂胥變幻,只余雲水淡拖青。乾隆戊戌孟秋御題」。
琺琅之寶
元代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
元代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銅胎,通高13.9厘米,口徑16厘米,足徑13.5厘米。造型呈圓形,鼓腹,象首卷鼻耳,圈足。爐頸部淺藍釉地,飾黃、白、紅、紫四色菊花12朵。腹部寶藍釉地,飾紅、白、黃三色掐絲琺琅纏枝蓮花6朵。其下飾蓮瓣紋一周。釉質瑩潤,部分釉質呈玻璃般的透明狀,琺琅色澤渾厚諧調,富麗典雅,其中的銅膽、象耳和圈足為後配。這件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為故宮舊藏器中的琺琅珍品,以前曾被認為是明代景泰年間的製品。後經故宮博物院的專家研究發現,明代景泰年間製作的許多掐絲琺琅器並非當時燒造,而是用前代的器物進行改造的。這件器物實際上只有銅膽、象耳和圈足才是明代工匠製作的,明代的工匠憑藉著元代琺琅的超高品質贏得了「景泰御前作坊之琺琅」的美譽,以至於到後來連「金屬掐絲琺琅」也被冠以了「景泰藍」之名。所以這件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可以說是元代工藝的傑出代表。
陶瓷之寶
清代康熙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
清代康熙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高20.8厘米,口徑6.1厘米,足徑9.1厘米。造型呈直口,長頸,垂腹,圈足外撇,底足兩側各有一長方形穿孔,可穿繫繩帶。在容器上系帶是對無梁、無系、無扳手的器物進行提拿的傳統方法,拆卸容易而又非常實用,也可以使器物在擺放位置上固定,不致被損壞。通體施紅釉,因在高溫燒造時釉面垂直流下,而使得口部顯露出白色胎體,底部紅釉凝聚,釉色濃重。底部施白釉並鐫刻有乾隆皇帝的御制詩「暈如雨後霽霞紅,出火還加微炙工。世上硃砂非所擬,西方寶石致難同。插花應使花羞色,比盡翻嗤畫是空。數最古,誰知皇祜德尤崇。乾隆乙未(1775年)仲春月御題。」郎窯紅是由康熙時期的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景德鎮官窯時所燒造出來的釉色,故得名。因釉色濃艷,如初凝的牛血,故又稱「牛血紅」。郎窯紅的燒造過程中對燒造的氣氛、溫度等要求很高,所以民間有「若要窮,燒郎紅」的說法。
青銅之寶
商代早期酗亞方尊
商代早期酗亞方尊,高45.5厘米,寬38厘米,重21.5公斤。造型呈方形,侈口,肩上四角各飾有象首,在象首間夾飾獸頭,在頸部、腹部、足部均飾八條棱脊。主題紋飾是獸面紋和夔紋,底紋是雷紋。在口沿鑄有銘文,共2行9字,分別是「亞(音「酗」)者(音「司」)以大子尊彞」,意思是「亞族祭祀諸位王后和太子的寶器」。尊是商周時期的一種盛酒器,傳世的方尊較為少見。20世紀70年代在山東省青州市益都縣蘇埠屯出土有數件「亞」字銘文的青銅器。從考古發掘的墓葬形制來看,這些墓葬的規模都不小,其中甚至還有一座帶有四個墓道的大墓,這說明「亞國」曾經是商代的一個諸侯國。再從這件器物的銘文來看,這件器物是祭祀「亞國」的王后和太子。考慮到以前也曾在蘇埠屯出土過帶有「亞」字銘文的青銅器,因此有學者推測如今的山東益都蘇埠屯很可能就是商代的「亞國」。
鐘錶之寶
清代乾隆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鐘
清代乾隆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群仙祝壽御制鐘,高185厘米,面寬102厘米,側寬70厘米。根據《清檔》的記錄,此鍾從乾隆八年(1743年)接旨著手設計,直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完工,前後歷時五年多時間。此鍾共有7套機械系統,分別控制走時、報時、景箱內的活動裝置等,技術水準極為精密。在明代萬曆以前,明代宮廷一直是以銅壺滴漏法來計時的,直到萬曆二十八年(1600年)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進獻萬曆皇帝兩件西洋自鳴鐘,得到萬曆皇帝的喜愛,從此明清宮廷開始使用自鳴鐘來計時,特別是清代的乾隆皇帝更是一位狂熱的自鳴鐘收藏愛好者,所以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大量的製作精密的自鳴鐘,這件器物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宮廷之寶
清代乾隆金甌永固杯
清代乾隆金甌永固杯,高12.5厘米,口徑8厘米,足高5厘米。
用黃金製成,杯體為圓形,外形呈鼎式。口沿刻有回紋,並鑄有篆書「金甌永固」、「乾隆年制」等字樣。通體鏨刻纏枝花卉紋,並且鑲嵌11顆碩大的珍珠、21顆紅寶石和藍寶石、4顆粉色碧璽。杯體兩側有雙立夔耳,底足呈三象首。根據《清檔》的記錄,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乾隆皇帝八十壽誕之際,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用黃金和寶石打造出別具一格的「金甌永固」杯,燦爛奪目,渾然天成,彰顯出皇家尊貴奢華,寓意了天下吉祥太平。乾隆皇帝龍顏大悅,特御封製作此杯的工匠為「九品工匠」,從此「九品工匠」成為頂級工藝大師的代名詞。此杯製成後被歷代清朝皇帝視作珍品,每當元旦凌晨清朝皇帝就在養心殿,把「金甌永固杯」放在紫檀長案上,在杯內注入屠蘇酒(即「歲酒」),點燃蠟燭,提起毛筆,書寫祈求江山社稷平安永固的吉祥語,後來這種禮儀被視為清朝每年的「開筆儀式」。漆器之寶
元代「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
元代「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口徑19.2厘米,高3.3厘米。木胎黑漆,內外均雕雲紋,堆漆甚厚,晶瑩照人,刻工圓潤,在黝黑峻深的刀口斷面露出朱漆四道。近足邊緣處有針劃「張成造」三字細款,這是張成常用的署款方法。張成是元代的雕漆大師,傳世作品被視作雕漆作品裡的珍品。明代的黃成在《髹飾錄》中說「剔紅,即雕紅漆也。……宋元之制,藏鋒清楚,隱起圓滑,纖細精緻」。製作方法是以木灰或金屬為胎,在胎骨上層層髹紅漆,少則八九十層,多達一二百層,至相當的厚度,待半干時描上畫稿,然後再雕刻花紋。一般以錦紋為地,花紋隱起,華美富麗。根據漆色的不同,有剔紅、剔黃、剔綠、剔黑、剔彩、剔犀之分,其中以剔紅器最多見。這件器物的剔犀技巧精湛至極,為研究元代剔犀工藝提供了可靠而精美的實證。元代是我國漆器製作的輝煌階段,雕漆工藝人材輩出,以刀法精細、風格瑰麗著稱於世,尤其是張成和楊茂的漆器傳到日本後,對日本的木漆品工藝產生巨大影響,被稱讚為「誠無上之作品」。
.?~?..?
好文推薦【獨家視角】《湄公河行動》刷爆朋友圈,背後的故事很震撼,這幾個地理概念你了解嗎?湄公河慘案發生的區域位於橫斷山脈南端的金三角一帶,這裡高山林立,大河縱流,地形極其複雜。金三角與雲南相距不遠,風俗、地理和文化都與中國西南地區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抗戰夫人」「淪陷夫人」和「劫收夫人」
1947年10月,《一江春水向東流》在上海公映後反響強烈,在「留守」的上海人心中激起巨大共鳴,甚至出現了「滿城爭看一江春」的盛況,首輪公映六周,「觀眾計五十一萬九千五百十九人,占上海全市人口百分之十點三九」。
【養生必讀】破譯「女神」宋美齡的長壽密碼宋美齡的一生籠罩著神秘色彩,人們對她充滿了好奇,好奇她與蔣介石的結合,好奇她與二姐宋慶齡的關係,好奇她作為「第一夫人」在政治上的權術與作為。她以106歲高齡辭世後,人們又好奇她長壽的秘訣。
「秋膘」您得這麼貼:「姑姑筵」,蔣介石、宋美齡、張學良都饞這口!
民國年間成都有一位叫黃敬臨的美食家,在自家庭院開了一家私家飯館,這便是當年聞名川渝的「姑姑筵」。不僅蔣介石宋美齡常常光顧,就連「四川王」劉湘請客,張學良都點名要吃「姑姑筵」。
【解密】蔣介石三次下野與家族關係蔣介石三次下野後復起,都與家族有密切關係。蔣介石自1924年黃埔建軍到1949年敗退大陸,25年間戎馬倥傯,幾乎很少回家鄉長住。但在他三次下野後,都主動選擇從南京回家鄉奉化溪口,藉此緩解內心的壓力,重新思考如何「再起」。
【人物春秋】打手、舵手、推手:蔣經國的一生蔣經國離世27年了,其間台灣執政黨輪替兩次,蔣經國主導下的許多冤案和白色恐怖史實早已昭然於天下,然而,無論哪個黨執政的時期,每次民調,遙遙領先地被認為最有貢獻的領導人都是蔣經國。
【權威解讀】日本戰史中的國民黨正面戰場抗戰初期,國民黨在正面戰場奮起抵抗,組織了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和武漢會戰等一系列大規模戰役,給日軍以較大殺傷。
【名家論史】馬勇:為什麼說甲午戰爭日本「太小人」122年前爆發的甲午戰爭,以中國戰敗而結束。這個結果除卻中國自身內部原因之外,可能還與中國「太君子」,日本「太小人」有關。日本在戰前、戰中、戰後的許多做法,已超出常規作戰的規則,充分施展了日本詭詐之道的特色。
推薦閱讀:
※北京故宮館藏瓷器精品展<9>
※話說,紫禁城通勤一族去哪兒吃早點?
※從「去故宮摳石子留念」看:旅遊區廣場應該選擇哪種地坪?
※宋代方回《得救帖》 紙本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