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潘永耀_書法

潘永耀,別署東甫居士,室號碧雲軒,出生於廣州東圃。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會員,廣州天河區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天河區書法家協會學術教育委員會委員,暨南大學書法碩士研究生。

藝術簡歷:

少喜習書,幼承庭訓,1999年任華南師範大學校書畫協會會長,師從華師、暨大諸名師。所學書體甚多,尤喜小楷。2000年任中國《青少年書法》雜誌的特邀通訊員。開始對書法理論有興趣,並多次寫文章投稿並發表。後就讀暨南大學書法碩士研究生。

堅持書法創作與書法理論同時發展。書法作品多次入展全國及各省市比賽。在《青少年書法》、《書法雜誌》、《書法導報》、《書法報》等報刊雜誌發表數十篇關於書法理論與教學的文章。論文多次在全國性書學論壇比賽中入展及獲獎。

論文、文章:

2001年2月,文章《書法小詞典》在《青少年書法》雜誌2001年第1期開始連載六期。

2004年5月,文章《宋尚意書風之源—意在無法,意在筆前,意不在字》刊載《青少年書法》雜誌2004年第5期

2005年5月,文章《<洛神賦>十三行臨習與欣賞》刊登於《寫字》2005年第5期

2009年9月,論文《張鈁舊藏三體石經源流考》(超萬字)發表於東方藝術《書法雜誌》

2009年10月,論文《清代嶺南潘氏一門印譜源流考》(超萬字)入選 「西泠印社「重振金石學」國際學術研討會」併入編論文集( 西泠印社主辦)

2010年1月,參與編寫的《中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1)》,中華書局出版。

2010年5月,參與編寫的《中國人應知的國學常識(2)》,中華書局出版。

2010年8月11日,在《書法報》發表《十三行》書法社團的介紹及書法作品。

2010年8月18日《詩詞》報用兩版報導潘永耀書法及文字討論專題。

2010年9月,論文《日本流傳康有為書跡鉤沉》(超萬字)入選「康有為獎嶺南書法論壇」優秀論文。(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辦)

2010年11月,論文《清代館閣楷書源流考》(超萬字)入選全國首屆楷書創新論壇(中國書協楷書委員會主辦)

書法作品入展:

2007年8月,廣東省千人千作展,獲獎。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辦)

2007年9月,全國第九屆書法篆刻展,入展。 (中國書法家協會主辦)2007年10月,「大瀝杯」廣東二屆中青年展入展。(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辦)

2009年7月,作品被特邀參加「江門市第二屆扇面書法展」。(江門書協主辦)

2009年9月,入展廣東省 「南雅獎」(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辦)

2010年4月,入展「大瀝杯」廣東第三屆中青年展入展. (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辦)

2010年5月,「海洋杯」書法大賽三等獎。(廉江市書法家協會主辦)

2010年9月,入展第三屆「康有為獎」書法大賽。(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辦)

2010年10月,炳勝杯廣州市迎亞運書法篆刻大賽,獲獎(廣州市書法家協會主辦)

2010年11月,第四屆「商鼎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獲銅獎(鄭州書協主辦)

2010年12月,首屆張九齡杯廣東省書法篆刻大賽。(廣東省書法家協會主辦)

2011年1月,黃河杯銀獎,總商杯優秀獎。

---------------------------------------------------------------------

潘永耀書法印象

李吾銘 近年來在各種展賽上,二王一路帖派書風大行於世,然而不難發現最為流行者其實還是二王、米芾、孫過庭數人而已,同屬二王一路的趙孟頫並不怎麼流行。原因或許是趙書法度平和有餘而意態飛動不足罷。然而趙畢竟是一代大家,難道真的不足以應付展覽賽事?我覺得看看永耀的書法或許會有新的認識。 初看永耀的字便覺得他是個沉靜平穩,性格內斂的人。其性格應很適合趙孟頫書法,平和簡凈,溫文爾雅。這在當今張揚個性、炫耀技巧的書壇上,似乎顯得保守。然而從風格取向上看,永耀卻是將個性和筆墨形式結合得相當完美的。 經過數年曆練,永耀不但技巧達到了新的高度,並且性情也在慢慢從一筆一畫、有板有眼的法度間滲出來。小楷自然是其主打面目,精緻的用紙用墨,精到的提按轉折,精心地分間布白,一切都顯得清雅自然。然而他的才情更溢而為行草,點畫連綴和空間流動同樣精到、精準。雖然都是築基於子昂,然而其內心的律動還是不可避免地表露出來,似乎比子昂還要自在隨心。當然,一切都在變化,都在發展,這只是我目前所見作品的印象,憑著永耀的執著勤奮,脫繭化蝶是遲早的事,盡可拭目以待。 記得有一次看他自認為「狂草」的作品,我說看不出狂在哪裡啊。他說那是因為沒有喝酒的緣故,我為之絕倒。其實他是可以狂的,趙孟頫也是可以狂的,只是這需要歷練——只要能做到爐火純青,任何拳都可以打成醉拳。永耀目前的書法的成績,與其說證明了他自己,不如說更加證明了傳統的價值所在。因此,沉下去,老實臨帖,走正道,古人絕不會虧待我們。

----------------------------------------------------------------------------------------------------------------------

技道同進知行合一觀碧雲軒主書法有感

曾宗福

與永耀兄名字都彼此熟悉,緣於我們都曾擔任過華南師範大學書法協會的會長。華南師大據說也是產生書法家的地方,現在的陳永正與張桂光老師,都曾畢業於華師大。校書法協會是廣東高校書法協會中水平算是數一數二的水平,指導老師皆嶺南知名的書法家。曾經有何紹甲老師,傅宗堃,吳三立,之後有張桂光等老師。由於趣向相投,我們的交往就多了起來,並一起參加了十三行的社團活動,兩次結伴到西安、蘇州、山西等。於名勝古迹中考察名碑石刻與書友訪問等。

潘兄出生於羊城之東,先祖河南滎陽潘氏,南宋時遷居廣州,遂定居嶺南三珠崗,後稱珠村,清代廣州十三行行商中有潘氏一族(廣東四大家族之潘盧伍葉),則是清初時入廣州,按輩份應屬晚輩矣。現為歷史文化名村,中國乞巧第一村。所以有不少傳統習俗能保存下來。與嶺南其他古村落一樣,歷史悠久,祠堂有數十間之多,古色古香的祠堂,門前皆有高大的石刻題匾,均為明清有名的鄉賢書法家所寫,故潘兄自小則耳濡目染。潘兄祖父,民國時曾為當地有名的私塾先生,附近各村稍有餘錢的人家皆送其子弟過來讀書識字。據聞當時的學費是以交稻穀為主,也有兼送一兩頭豬以為學費。

潘兄亦愛收藏書籍,家中除了書就是書法作品。數個大書櫃亦已裝滿,裡面各類書籍都有。潘兄祖父,既為教書先生,也能寫得一手好字及刻印,更喜收藏書,常有餘錢,則全部買書,故家中曾收藏書籍(多為清代版本)數書櫃,可惜文革時燒去抄去大半,但仍有兩櫃殘剩,現歸潘兄收藏。永耀兄少年時,即喜歡捧讀這些古書,裡面手寫體本皆精美,這些也是影響潘兄喜歡書法之原因,可謂書香門弟矣。

永耀兄好客,常有三五書友於碧雲軒談書論藝。我每到廣州,也必到永耀兄住所切磋書藝、畫藝,每每高談闊論,揮斥方遒,常通宵達旦而興猶未盡。次日,則見滿地書畫作品,可謂書畫終日矣。

永耀兄也喜收藏名碑拓片,因其喜歡二王書風,故碧雲軒中收藏有集王聖教序二冊,分別為明、清兩代舊拓,每去碧雲軒作客,必先觀看原拓,每看必有心得,興來則臨寫數行而筆法已有進步矣。其他知名的拓片有《廣武將軍碑》整拓四份。趙松雪萬字小楷原拓《妙法蓮華經第六》,以及眾多的唐代墓誌等,都是小楷中的精品。可見與一般收藏家不同,潘兄是收以致用也。

永耀兄精於小楷,取法於王獻之《十三行》、王羲之《黃庭經》及王寵小楷,經常以小楷抄寫一些古賢妙文,動輒萬字,且能保持氣息清和,可見小楷之法嫻熟於心胸,雖是信手而就而風華自茂。永耀兄最喜用小楷抄寫《心經》於扇面,長期以來不下百遍之多。其作態妍質樸,隱溢敦煌經書意趣,令人玩味。

近來,永耀兄則致力於趙孟頫書作。由小楷而入趙,永耀兄玩起來得心應手。並參以王羲之手札,瀟逸妍致。近年頻頻入展各項賽事,即可窺其端倪。永耀兄除楷行外,對隸、篆也有所獵涉,且功力不淺。

永耀兄先是考入華南師大,2000年時任校書畫協會會長,受張桂光等老師指點,並選暨大曹寶麟、陳初生老師的書法課,後考入暨南大學書法研究生,受業於謝光輝、陳志平等名師。無論在書法理論還是書法技法上進步很大,如參與書法史的編寫,入選西泠印社論文集,入選康有為理論獎,中書協楷書論壇理論獎等。並多次參加全國書法比賽等。

社會活動也越來越廣,如參與中國書法論壇建設;為王家衛《一代宗師》電影題寫匾額,以及參與廣州天河書協管理工作。永耀兄社會活動越來越廣,見識日益,對其書藝也是一種促進。

永耀兄對書法傳播也是不遺餘力,辦起書法培訓,攜帶後進。學生皆為成年人,大部分學生為白領,海歸博士,企業老總等。不少學生在比賽中得獎(如全省大學生書法比賽一等獎,全國海關係統書法比賽二等獎),這都表明潘兄於書法教學亦頗有心得,其教學專著《書法實在易》亦即將印行。

這些,皆可見其技進乎道,知行合一的治學風格。

期待永耀兄書藝日臻佳境。

----------------------------------------------------------------------------------------------------------------------

鄭逸斌

這兩年來,接觸了廣東省內諸多活躍和不活躍的書壇青年才俊。活躍,這裡面包含著兩種類型,一是有名氣,有實力;一是有名氣,沒實力。不活躍的同樣也存在兩種類型,一是沒什麼名氣,不怎麼獲獎但卻寫的好;一是本來寫的就不好。不活躍也理所當然。 潘永耀屬於不活躍的前者。 評判一個書法人的水平,本來就不應該僅憑看字的表現,透過書法,你要能看到一些潛在的東西,這才叫鑒與賞。 嶺南,乃至於全國,很多80後的,二王、書譜一類寫的很好,經常在大型展覽中拋頭露面,但如果你懂點鑒賞,一眼過去,一言以蔽之:唯手熟矣! 書法有法,技,當然是一個基礎,但諸多青年書人,卻常常舍本求末,步入歧途! 潘兄永耀,在廣東這個書法小圈子裡面,比較特殊的。特殊在於,如果有朋友問我,圈子裡誰可能成為書法家?那我想了一下,最終回答可能只有潘永耀。 為何,因為書法,他不是一門技術。或問,前人以格法論書犖犖大觀,絕非一二偶見,此何謂也?答曰:此僅僅為初涉門徑者道也。陳師曾論文人畫嘗言:「文人畫之要素,第一人品,第二學問,第三才情,第四思想」,書法亦然, 文人論書,重神韻,不貴格法,以神韻常在格法之外也。稟賦,學識,際遇三者不可缺一。願永耀兄孜孜以求,勇於攀登,成就輝煌的藝術人生。----------------------------------------------------------------------------------------------------------------------

劉勝

永耀兄確實是一個好學的傢伙,書藝、書品、人品都甚佳,小楷功底深厚,對書法的熱愛如痴如醉。其喜廣交朋友,探討書藝,碧雲軒是大家集聚論書的好地方,吾曾幸抵,甚感書香,感觸至深,勤奮好學,少主是也。

++++++++++++++++++++++++++++++++++++++++++++++++++++++++++++++++++++++

陳敬義

永耀兄書法深入傳統,路子正,氣息純,這是個放長線釣大魚的傢伙。書壇二王風估計還會漫延很長一段時間,未來幾年,永耀兄應是個炙手可熱的人。

---------------------------------------------------------------------------------------------------------------------- 雲卷舒

永耀同學,我最近發現他的積澱在慢慢的噴發,這中山王,客觀的說,寫起來的筆性,令我又是一驚. 大家經常交流,影響得益是顯而易見了,以前他好象不怎麼投稿,現在熱情卻比誰都要強.而且形式做的也別有想法,可見付諸了不少思考 如果按我看法,天河書壇這個小圈子,對於書法藝術的綜合能力,永耀還真數一數二。當然,急待完善的東西還是很多,如小楷的高古凝重,行草的抒情率意等。藝術,其實對每個人都很公平,你付出多少,回報就有多少,我相信該永耀蹦出來了,而且,後景還更可觀,不信,就看下去。

----------------------------------------------------------------------------------------------------------------------

顏米王評少主(潘永耀)書法 少主(潘永耀)小楷取法趙孟頫為主,旁及諸家之長,兼收並蓄,以目前取得成績來看,小楷珠圓玉潤、字字珠璣 。傳統功夫非常紮實,行草取法二王一路,近來更心儀楊維楨,融匯各家長處,雖在探索階段,然已初具面目。正因有紮實的楷書功夫作底,學行草是水到渠成,平常聽其說不常練習草書,而在比賽中以草書投稿卻取得不俗的成績,正是基礎打得牢的體現,從規範走向寫意需要一定的積累與變通,也同樣需要悟性的支持。 少主而且是時下並不多見的「兩條腿走路」,創作與理論並行。常言道根深則葉茂,少主沉浸在古典傳統之中,不斷與古人對話,辛勤耕耘,板凳要坐十年冷,近幾年初露鋒芒,頻頻在各類比賽中獲獎入展,勇創佳績,這就是最好的肯定。相信不久的將來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我們拭目以待!

2011年2月寫於三和堂

----------------------------------------------------------------------------------------------------------------------

李廣志

少主與比賽保持較好距離,是個純以寫字為樂的傢伙,有什麼東東出來也是水到渠成.沒什麼大驚小怪的.

----------------------------------------------------------------------------------------------------------------------

我與耀兄相識,至今十年有二矣!一九九九年我入讀華師,經友人引薦,到東區十五棟,與耀兄初次見面,從此,我與華師書協結下緣分,更承蒙會員厚愛,當選2001年的會長。只可惜03年參加工作以來,沉淪於市井,沾染社會習氣,久而久之,荒廢舊業矣!

耀兄則不同,如今依然活躍於書壇,更甚於以前,頻頻參加各類比賽,屢有斬獲,可謂功成名就矣!耀兄於書法,幾乎達痴迷程度。回憶第一次見面的情景,在狹窄的宿舍里全是他的筆墨紙硯和作品,他的生活之中,人和事皆與書法有關。他有一副對聯「不作公卿非無福命都緣懶,難成仙佛為愛詩書更戀花」,我想正是他的一種心情寫照。並非懶,而是把勤奮全交給書法了。他痴書法,愛文學,積極進取,書藝每況日上,撰文行雲流水,如今更在讀暨南大學的書法研究生。每每於此,我在佩服他的同時,幾度汗顏!

「德藝雙馨」的傳統美德,在當今藝壇顯得尤為珍貴,察觀如今書壇亂象種種,「德藝雙馨」似乎只是我們美好的回憶。然則耀兄,最讓我佩服的卻不是他的書藝水平,而是他的為人處世。回想在廣州的四年,不管在對書法的興趣和生活上,都得到耀兄的鼎力支持和無微關心。但凡有書法展覽,幾乎相約而行,到廣東美術館和廣州藝術博物館的多次參觀,在南海西樵山的古樹閑亭下作書,在開平碉樓的遊歷,一同訪師會友,至今歷歷在目。耀兄性格隨和,所到之處廣結良友。於朋友也慷慨豪情,大學畢業後我多次回廣州,都曾寄宿於他府中,一同重溫通宵作書的樂趣。

雖則見面不多,但友情愈深。祝願耀兄在書法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

潘房雄謹記。

2011年2月17日


推薦閱讀:

書法用筆秘笈
詩仙李白罕見書法大作《愛酒貼》
雍正書法,清朝的軟實力!
【組圖】毛澤東的自制力強於蔣介石:從書法看超越

TAG:書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