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危險」的宜家

i天下網商 2015/10/03

文/科琳·珀蒂爾如果你和伴侶組裝過一件宜家傢具,那你們有可能已經為組裝傢具的事吵過了。由這家瑞典零售商的產品引發的家庭戰爭在當下同居生活中很常見,以至於喜劇明星艾米·波勒(AmyPoehler)有一次開玩笑說,宜家簡直是瑞典語里「爭吵」的代名詞。組裝一堆木板就會讓伴侶很容易就吵起來,這到底為什麼?為什麼關於沙發的討論這麼容易陷入陰暗的死胡同?一些做過研究的心理學家、行為學家和家庭治療專家解釋了為什麼宜家的每一個流程都充滿了情感引爆點,以及一旦出現不妙的情況該如何避免爆發。一組傢具引發的情感危機「把一組架子放在一起這種小事,會提起伴侶間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愛的爬蟲:結束毀滅性爭吵發展更有愛關係》(Reptilesin Love: Ending Destructive Fights and Evolving Toward More LovingRelationships)的作者唐·弗格森(Don Ferguson)說,「比如,你信任我嗎?你認為我很傻嗎?你認為我一無是處?你希望你的前男友在這兒做這些事?」許多夫妻或情侶都在近期逛過宜家的「不利」條件下開始組裝傢具,這本來就是一種造成情感上不穩定的經歷。展示間里乾淨、時尚、寬敞的理想家居「實際上成了人們之間關係噩夢的地圖,」臨床心理學家拉馬尼·德瓦蘇拉(Ramani Durvasula)告訴《華爾街日報》。在她的治療過程中,夫妻或情侶們提到的關於宜家的爭吵太多了,以至於德瓦蘇拉開始去宜家商場里做實地研究。她發現每個主題區都會引發對相關問題的爭執:床上用品(性生活)、廚具(家務)、兒童傢具(教育孩子。有些夫妻甚至都逛不到這兒)。展示間也是品味問題發生分歧的地方。在挑選咖啡桌被看作個性表達的場景下,人們很容易從伴侶的觀點中推測出深層意義。比如,對方可能會想:如果我喜歡Lack桌而你喜歡Klingsbo桌,我們想要的家是一樣的嗎?我們想要的是同一種生活嗎?你到底是誰啊?「夫妻或情侶們傾向於從購物和組裝傢具時的小摩擦中過度解讀,認為他們自己也許不那麼適合另一半。」經常接觸伴侶的倫敦臨床心理學家梅茲·周·查芬(Maisie Chou Chaffin)說。

在兒童區,兩人可能會為怎麼教育孩子而爭論一番到底該聽誰的在整個組裝傢具過程中,最關鍵的是有人要拿起螺絲刀那一刻。即使一對夫妻或情侶想在他們的關係中始終平分勞動量,他們也會發現當涉及到個人任務時,一方往往先掌握了主動權:比如,她負責買單,他則只能去下廚。當出現新任務時,比如組裝一個Hemnes衣櫥,伴侶們也許會產生「我們倆誰更適合先干這個」的競爭性想法。一種權力爭奪繼而產生,這提供了矛盾滋生的土壤。(這也是為什麼開車去哪兒也是有力的爭吵導火索。)「除非你們中的一方在建設性決定方面是公認的『領導』,否則你們就會陷入這種『到底誰是當家?』的局面。」丹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為你的婚姻而戰》(Fighting for Your Marriage)的作者斯科特·斯坦利(Scott Stanley)說。「即使當你已經有些發覺你們之間的某一方主導更多,你仍然會遇到服務員看著你們中的主導者做了錯誤決定的時候。」斯坦利說,「雖然我們往往都是在指導性的反饋中做得更好,但沒有人喜歡這個。」組裝說明書讓人「壓力山大」為了在任何文化或語言中都能使用,宜家傢具的安裝說明書異常簡潔,給用戶留下了(通常是不正確的)印象,以為組裝的工程不用花太多工夫就能完成。他們會想,如果(說明書里)那些不會說話、無性別的卡通形象都能建一個旋轉吧台,我們當然也可以。當這些期待毀滅時,自尊心也會受打擊。「與任何焦慮一樣,一定程度的自我虐待會摻雜進來,」弗格森說,他現在是加利福尼亞奧本退伍軍人管理局的心理學家,「並且非常快的——如果你沒法暫緩一下——就會向配偶或伴侶發泄出來。」一個任務引發的挫敗感會立刻影響你對伴侶的感覺。2014年一項研究中,蒙莫斯大學烏爾辛納斯學院的研究者將120個被試者分為兩組。一組給的是按次序寫數字這樣簡單無壓力的任務,另一組則是一組複雜的數學題。完成任務之後,兩組都被要求一到家就寫下可能有的對組員的讚美。被施壓的這組給他們隊友的積極評價比無壓力那組少15%。「壓力太大的體驗會損害關係,傢具組裝引起的壓力是損害積極關係的另一個原因。」研究的作者加里·萊萬多夫斯基(Gary Lewandowski)說。

漂亮的宜家展示間暗藏「危機」意外錯誤該怪誰如果你和你的伴侶是和諧的,杜克大學心理學和行為經濟學教授丹·艾瑞里(Dan Ariely)說,那你們就像同乘一條獨木舟,一段經歷中會涉及許多不可控因素——天氣、洋流、鯊魚等——能為人們如何應對壓力提供顯露真實本性的洞察。他也是暢銷書《怪誕行為學》的作者。「問題在於,人們是傾向於埋怨對方,還是接受事情就這樣發生了?」艾瑞里說。(他也是哈佛商學院團隊的一員,他們2011年提出了「宜家效應」,即如果人們在某些小的方面參與了一件物品的創造,就會更喜歡它。)艾瑞里補充道:「我認為宜家傢具(和上面獨木舟的比喻)是一樣的道理,在組裝過程中會有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比如有些板子不見了,部件錯誤地拼在了一起等。問題在於,我們有多傾向於埋怨對方?」艾瑞里說,還有根本上的錯誤歸因問題。我們傾向於把自己的錯誤歸結為外部因素(例如「我把這些拼錯了是因為說明書寫得不好」),但把他人的錯誤歸結他人本身(例如「你組裝錯了是因為你從來都不專心」)。在好的方面,也許你非常善於避免責備,並持有開明的觀點。但是我們已經設定的是:這不是美好的一天,這是宜家日。展示間讓你覺得不夠好,你潛意識裡在跟你的伴侶爭奪權力,你還覺得尷尬:兩個受過教育的成年人居然用周六的美好時光來搭一個五屜櫃。結語:就是這樣吵起來的一次宜家引發的爭吵很快就會脫離Stuva(一種兒童傢具)本身。伴侶間的爭吵會引發「或戰或逃反應」,一種過度覺醒的生理狀態,幫助人們應對重大的壓力,而成熟、耐心、理智等無關緊要的機能會暫時關閉,你將準備好「應戰」。「越高級的腦部功能被關閉,原始的本能就會取而代之,然而那裡並沒有組織或理智」,弗格森說,這也是為什麼夫妻或情侶「開始是因為一組衣架吵起來,到最後,吵的內容卻是他們的父母、他們自己和他們的孩子」。(編譯/楊欣如,原載《大西洋月刊》2015年9月,原標題為Why Ikea Causes So Much Relationship Tension)科琳·珀蒂爾(Corinne Purtill)是國際新聞網站Global Post駐英國的資深特派記者,她也為CNN、NBC、今日美國撰稿,目前與家人生活在倫敦。
推薦閱讀:

這些習慣再不戒掉,可就危險了!!!
警惕!嬰幼兒應遠離的12件危險家居用品
葉攀:布魯塞爾恐襲釋放的危險信號
「黑」假虎威越危險,打黑拔傘越向前

TAG:危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