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1939-1945年期間以德國、義大利、日本軸心國為主的法西斯力量與以中國、蘇聯、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範圍內進行的人類歷史上規模空前的戰爭。 歐洲部份 1939年 9月1日 德軍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9月3日 英國,法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對德國宣戰。 9月27日德軍攻陷華沙。 1940年 4月9日 德軍入侵丹麥和挪威。 5月10日至6月22日 德軍進攻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荷蘭。 5月15日荷蘭向德國投降。 5月26日至6月4日英、法軍自敦刻爾克大撤退。 5月28日 比利時向德國投降。 6月10日挪威向德國投降。 6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 8月12日不列顛空戰正式開始。 9月27日 德國、義大利、日本在柏林締結軍事同盟條約。 10月7日德軍進駐羅馬尼亞 1941年 1月13日至28日 德軍入侵保加利亞。 2月12日 德國入侵北非利比亞。 4月6日 德軍入侵希臘和南斯拉夫。 4月18日 南斯拉夫向德國投降。 4月28日 希臘向德國投降 6月22日 德軍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爆發。 7月10日至1944年8月10日 蘇軍實施列寧格勒保衛戰。 8月14日 羅斯福、丘吉爾宣布簽署《大西洋憲章》(美、英關於對德戰爭目的的宣言)。 9月30至1942年4月20日 莫斯科會戰。 11月18日至1942年1月10日 英軍在北非的利比亞向德、意軍發動進攻,即「十字軍」行動。 12月11日德、意對美國宣戰;同日,美國對德、意宣戰。 1942年 7月17至1943年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會戰。 10月23日至11月11 英軍在北非實施阿拉曼戰役。 11月8日 英、美軍在北非登陸。 1943年 1月14至24日 羅斯福、丘吉爾、戴高樂在卡薩布蘭卡(摩洛哥)舉行會議,宣布結束戰爭的條件是德國無條件投降。 2月2日 斯大林格勒會戰結束,德軍在斯大林格勒投降,遭到第一次重大失敗。 3月20至5月13日 美、英、法軍隊在突尼西亞展開進攻,德、意軍在非洲失敗。 7月5日至8月23日 庫爾斯克會戰。 7月10日至8月17日 美、英軍實施西西里登陸戰役。 11月22日至26日 美、英、中三國政府首腦在開羅舉行會議,發表《開羅宣言》。 11月28日 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舉行德黑蘭會議,發表《德黑蘭宣言》。 1944年 6月6日 盟軍在諾曼第登陸,盟軍與德軍進行了兩個多月的激烈交戰,然後美軍、英軍與加拿大軍隊逐漸取得優勢,德軍則漸漸衰弱。 9月17日至24日 盟軍發動了「市場花園行動」。 9月13日至1945年2月10日 美軍發動赫爾根森林戰役。 12月16日 德軍發動了阿登戰役實施反攻,但遭擊退。 1945年 2月4日至11日 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舉行會議,簽訂《雅爾塔協定》。 2月8至3月10日 美、英、加三國軍隊強渡萊茵河。 2月23日 美、英軍對德軍齊格菲防線開始進攻。 3月23日至4月18日 美、英軍進行魯爾進攻戰役。 4月16日 美、英軍進抵易北河。 4月16日至5月8日 蘇軍進行柏林戰役。 4月28日 墨索里尼被處死。 4月30日 蘇軍在柏林攻佔國會大廈;希特勒自殺。 5月7日 德國無條件向盟軍投降。 5月8日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事結束;歐洲勝利日。 亞洲部份(太平洋戰場不包括中國戰場) 1941 年 11 月 17 日,襲擊珍珠港的聯合艦隊離開柱島錨地; 26 日,集結後的攻擊艦隊離開單寇灣,取道北太平洋航線向珍珠港進發,太平洋戰爭序幕掀開。 12 月 7 日,日軍在馬來半島北部哥打 (BA7A) 巴魯和泰南的北大年( Patani )和宋卡( Singora ,現稱 Songkla )登陸。 12 月 8 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並空襲英美在遠東的軍事設施。 12 月 9 日,日美英相互宣戰,步其後塵者有加拿大、澳洲、紐西蘭等廿余個國家,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12 月 10 日,英國的 「 威爾斯親王 」 號和 「 反擊 」 號被日本海軍航空兵擊沉。 12 月 25 日,日軍佔領香港,暴行持續了整整三天。 1942 年 2 月 15 日,新加坡英軍司令帕西瓦爾簽訂投降書,新加坡棄守。 3 月 9 日,印尼群島荷軍投降。 3 月 11 日,麥克阿瑟離菲赴澳就任聯軍統帥。 4 月 18 日,美國使用航母編隊運載 B-25 中型轟炸機,首次轟炸東京。 5 月 6 日,菲律賓淪陷。 5 月 8 日,珊瑚海海戰結束,美軍損失 「 列剋星頓 」 號航空母艦,但挫敗了日軍攻佔莫爾茲比港的企圖。 5 月 8 日,緬北重鎮密支那失守,中國遠征軍全面撤退,緬甸落入日軍之手。 6 月 3 至 6 日,日本進攻中途島敗北,損失四艘主力航母,為太平洋戰爭轉折點。 1943 年 2 月 7 日,日軍撤離瓜達爾卡納爾島,瓜島敗戰使太平洋戰爭攻守之勢互換。 4 月 18 日,山本五十六座機遭伏擊喪命。 11 月 22 日至 26 日,中英美三國在開羅會商,並簽訂《開羅宣言》。 1944 年 1 月 31 日,美軍進攻馬紹爾群島。 4 至 11 月,日軍在華髮動 「 打通大陸交通線戰役 」 。 6 月 15 日,美國開始對日本本土實施戰略轟炸。 8 月 10 日,美軍完成攻佔馬里亞納群島任務。 10 月 23 至 25 日, 萊特島海戰日軍慘敗。 1945 年 3 月 4 日,馬尼拉光復。 5 月 3 日,中英美聯合反攻緬甸勝利。 6 月 22 日,日本失沖繩島。 7 月 16 日(美國日期),美國成功試炸原子彈。 7 月 26 日,中英美髮表《波茨坦公告》。 8 月 6 日,廣島遭受原子彈襲擊。 8 月 8 日,蘇聯對日宣戰並出兵中國東北。 8 月 9 日,美國在長崎投擲第二顆原子彈。 8 月 10 日,天皇裕仁裁決終戰。 8 月 15 日,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 9 月 2 日,在美艦 「 密蘇里 」 號上舉行日本簽降儀式,世界再次恢復和平。 中國戰場部份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侵略我國東北的戰爭,稱「九一八事變」 1937年7月7日「七七盧溝橋事變」爆發,日本以「七七盧溝橋事變」為契機挑起的全面侵華戰爭 1937年9月,國共兩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宣告成立。 全面抗戰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從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到1938年10月廣州、武漢失守,是戰略防禦階段。 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戰的序幕。當時,日本侵略者把國民黨作為主要作戰對象,所以由國民黨軍擔負的正面戰場是抗擊日軍進攻的主要戰場。在全國抗戰初期,國民黨表現了一定的抗日積極性,先後進行了平津會戰、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太原會戰、武漢會戰等重要戰役,並取得了台兒庄戰役的勝利,阻滯了日軍的推進,粉碎了日軍3個月滅亡中國的狂妄企圖。 第二階段:從1938年10月至1943年12月,是戰略相持階段。隨著戰局的擴大,戰線的延長和長期戰爭的消耗,日軍的財力、物力、兵力嚴重不足,已無力再發動大規模的戰略進攻。敵後游擊戰爭的發展和抗日根據地的擴大,使日軍在其佔領區內只能控制主要交通線和一些大城市,廣大農村均控制在以八路軍、新四軍為主的中國軍隊手中。 第三階段:從1944年1月解放區戰場局部反攻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是戰略反攻階段。1944年,共產黨領導的敵後軍民在華北、華中、華南地區,對日偽軍普遍發起局部反攻。與此同時,國民黨正面戰場卻出現了大潰敗的局面,先後喪失了河南、湖南、廣西、廣東等省的大部分和貴州省的一部。1945年,八路軍、新四軍向日軍發動了大規模的春、夏季攻勢,擴大了解放區,打通了許多解放區之間的聯繫。
推薦閱讀:

"鐵十字勳章"二戰時受納粹器重
二戰日本陸軍戰術
二戰中的美軍戰列艦(四)
【佳片U約】法國二戰經典:《北郊1936年》
海量美軍二戰軍服原品(認全的獎勵二戰原品)

TAG:歷史 | 二戰歷史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