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祖庭龍虎山,你去過沒?還有上清古鎮!


這裡,每一處景都有道不完故事,千年相依,相伴到今。

這裡,鎖鑰道教,衣帶丹山,舟楫南北,屏藩峰崖。碧波懷抱,青山環合。南望槎山渺渺,雲濤相接,九頂晦明,如帆浮海。赤山磊磊,遠浦近樹,梯山架屋,宛然仙闕。

這裡,習大大也曾讚歎:龍虎天下絕。

這裡,就是道教祖庭、養生福地——龍虎山。  

道教

道教是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並經過長期的歷史發展而形成的。道教與中華民族同呼吸、共命運,道教歷史與中國歷史緊密相連。

千古名岳,道教仙山

鷹潭龍虎山素有「千古名岳,道教仙山」之美譽。自第一代天師張道陵於東漢末年在龍虎山肇基煉丹創立道教以來,天師世家在龍虎山傳承63代1900餘年 , 一姓嗣教時間之長,歷史上無人能望其項背,龍虎山天師道曾「統領天下道教事」,對中國歷史、文化、科技、醫藥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世人將其和儒家創始人孔子相比肩,史上有「南張北孔」之稱號。

龍虎山以龍虎而得名,道書中說:祖天師在龍虎山中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現。其實,龍虎所喻指的就是要陰陽和合以修道。龍虎和合,沖和相成,道顯德彰。體現的是追求生生不息的精神。

一位詩人這樣形容龍虎山:未登龍虎榜,且登龍虎山。一見三清易,三年一第難。劍埋光射斗,雞鳴曉席關。乾坤誰整頓,擬伴赤松閒。

風景

是的,在這裡,到歷代天師闡教演法、傳道授籙之所轉一轉;聽道長闡述生命的自然與自由。龍虎山日漸成為人們了解道教、朝聖受籙的最佳旅遊目的地。

龍虎山風景區位於江西省鷹潭市西南郊16公里處,為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也是江西省唯一一個同時擁有「世界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兩項世界級桂冠的旅遊景區,其以源遠流長的道教文化、獨具特色的丹山碧水和千古未解的崖墓之謎等「三絕」而著名。

你可以遊歷在道教文化非常濃郁的古鎮場景中——上清古鎮。

你可以親探天師生活起居和祀神的處所——天師府。

現如今,龍虎山已是世界自然遺產地、世界地質公園、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5A風景旅遊區,其丹霞山水的美景與道教文化、心學文化、民俗文化等糅合在一起,琳琅滿目,美不勝收。


上清鎮古名沂陽市,兩晉時漸有人聚居,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48年),始稱上清鎮。

古鎮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藏隱在龍虎山風景區中,屬道教聖地,名勝古迹很多,一條長約2公里的上清老街上有長慶坊、留候家廟、天師府等眾多景點。街的南面是自東向西流淌的瀘溪河,沿河岸築有櫛比鱗次的吊腳樓,還有很多船埠碼頭,更讓小鎮顯現出江南水鄉之美。

上清鎮,自然環境優美,群山環抱,依水而建,古鎮上晨鐘暮鼓伴隨日出日落,村婦浣紗瀘溪河畔,溪流中鷺鷥捕魚,形成了一條韻味十足的古鎮風景線,讓人賞心悅目。鎮東面有大上清宮、東嶽宮,東北面有南宋四大書院之一的象山書院,瀘溪河對岸是明朝宰相夏言的故里——桂洲村,也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紅十軍和中央紅軍會師之處。

瀘溪河奔騰不息的濤聲,不斷地向後人追述著當年紅軍會師的難忘歲暮……80多年過去了,紅軍將士相互攙扶的背影雖已漸漸遠去,可他們身後的高聳青山依然蒼翠蔥鬱。據了解,朱德之孫曾倡議在桂洲村籌建紅軍會師紀念館,但願能心想事成。

上清,是江西鷹潭龍虎山旅遊的亮點,「北有孔夫子,南有張天師」,是上清這塊土地孕育了道教文化。如今的上清鎮,每天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來遊覽,本地的、外地的、熟悉的、陌生的都願意到上清老街上走走,體會一下古鎮淳樸的民俗風情。

我去上清遊玩已是N次了,可這次是三個忘年之交結伴而行,老大包國忠已過耄耋之年,最近出版了一本新書《健康超市》,老三朱志輝,剛過不惑之年,是本市攝影者協會的副秘書長,我排行中間快奔古稀,三人年齡總和接近二百歲,本次相約旅遊,是去重溫古鎮悠悠上清風的……

在古鎮接待我們的是熊長勝先生,他也是位老學究,居住在上清街上。志輝在鷹潭與他通電話聯繫,他說會到上清街上接我們,問他家在什麼位子,他說電話隔得遠耳聾聽不清楚,叫我們到了上清街上再打他手機,路隔得近打電活就聽得到,人老了,什麽話都有,無奈,也就只好按他說的做。

汽車到達上清鎮西頭,在一棵千年古樟邊我們下了車。古樟枝繁葉茂,腰圍粗大,像是古鎮身穿綠色禮服的迎賓導遊,又像身披盔甲的保安衛士,它結識了張天師、送走了夏言、見證了紅軍會師,時間都去那兒了?一切都藏在它的不言中。順著古樟往東走,是一條新街,儘管兩旁的房屋仿古建造,在我看來,卻缺少古街的韻味。

那天逢周六,陽光提前迎來明媚的春光,初顯野性地灑在上清這片古老的小鎮上。在一民居屋前,竹桿上掛滿了花被,牆頭上爬滿了綠藤,對著一位紅衣少婦的身影,志輝拍了很多特寫鏡頭。爾後,我們踏上鵝卵石鋪就的街巷,東張西望,腳步歪歪斜斜卻也別有情趣。城裡人花錢買足浴,真羨慕上清人,打個赤腳就能實現足底按摩。

在上清古鎮弄弄巷巷,隨處可見這樣用鵝卵石鋪就的道路,鋪得整齊有序的不多,或長或短,或寬或窄,高牆窄巷,古樸幽遠。這些鵝卵石都是就地取材於瀘溪河的河灘上。可如今是冬天,老人、小孩打赤腳的少,眼下的鵝卵石早被人們踩成光滑滑、圓溜溜的。

漫步古街,你不經意就能看到門樓上的「留侯第」、「留侯家廟」等牌坊,深宅大院,沒有哪家鎖門設防。古老的房子、裸露的秦磚漢瓦,走進去,難說一不小心就踩上了當年天師的道場。屋內偶爾坐著一兩個老人,擇一凳坐下,和老人對話,或許能觸摸到一點兒仙風道骨,歷代天師的後裔就散居在上清古鎮的角角落落,任你探玄問道。

遊覽上清鎮,長勝先生當導遊。在一堵高約丈余的側牆上,「拖槍投誠照章給償」、「自新即是自救」和在一幢門牆上「剎匪首赦協從」等由國民黨吉一黨部用石灰水書寫的反動標語還隱隱可見,為何能保留至今?眾說紛紜。據考證,1939年1月,國民黨江西省黨部、省政府由南昌遷到吉安,幾個月後遷到泰和,1945年初遷至寧都,幾次輾轉遷徙的原因最有可能是侵華日軍步步進逼,但國民黨軍隊圍剿紅軍卻從未停止過。

在一幢東西兩廂房的古居前,聽熊先生介紹,那雕樑畫棟的建築是有很大來頭的,現在看來雖很不起眼,可在三十年代卻是上清鎮掛牌的公館別墅。據說當年國民黨上將江西省長熊式輝來上清就住在西廂房,東廂房是為蔣介石留作行宮的,大概是因為「七七瀘溝橋事變」而閑置無人關注。時間就像乳溝,人一躺下,什麼也就沒有了。

我們邊走過瞧,瓦房是青色的,土灰色的牆,斑駁的牆面,留下一年又一年的印記。木樑橫七豎八地擺列著,木架上刻上了精美的圖案,鬧龍燈一雕花特令人賞心悅目。檐角向上輕輕翹起,似乎是一個絕美的笑容,但褪色後的青磚青瓦也倍顯滄桑。古鎮的神秘是讓人捉摸不透的,它埋藏了那麼久的事,它埋藏了那麼多的事,它想要傾訴,它想給這一片天、一片地,娓娓訴說那些古老而神秘的往事……

上清的藥房在古建築中也是一養眼之處,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天源德葯棧、長慶坊等讓人感受到上清古鎮的確非凡,與道教齊名的上清古鎮在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對醫學的貢獻可圈可點。走進其中,門壁上、牆縫裡、梁榭間似乎都散發出博大精深的中藥氣息。上清古鎮,醫與道相得益彰,醫能治病,道可啟智,讓我對上清多了一份虔誠。

古鎮的南邊是瀘溪河,它靜靜的流著,在陽光下似一條銀鏈。瀘溪河是上清人流動的血脈,是上清人的乳汁,讓人渴望、讓人陶醉。河灘上到處是被水漂洗得清清的鵝卵石,黃的白的各色的都有,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特別是黃蠟石,撿起來的都是寶。在鷹潭,黃蠟石已形成了一種文化氛圍,被炒得沸沸揚揚。

瀘溪河,清冽冽的溪水日夜不停地唱著古老的歌謠,奔流不息。風雨中過來的老排工,吆喝著排工號子,一竿竹篙從古撐到今,竹筏漂流,讓遊客置身於群山環抱中,盡可欣賞丹山碧水,或掬一捧河水嬉戲,把心置於清澈的瀘溪河水裡泡一泡,可滌盪塵世的一切煩惱。

上清古鎮的碼埠甚多,碼埠最靚麗的風景是由女人點綴而成的,浣衣女子棒槌下濺起的溫情,永遠是排工泊靠的港灣。她們一邊洗刷,一邊說笑打鬧,少婦坐在溫暖的太陽下餵奶,露出半個大奶子無需遮攔。碼埠是商品的集散地,一葉竹排,上溯閩西北,下入信江進鄱湖。叩問碼埠,乃上清古鎮繁盛的印證。

瀘溪河畔的吊腳樓,是上清古鎮展示給世人一手頗具特色的底牌,沈從文筆下的湘西吊腳樓也不過如此。吊腳樓上吱吱啞啞的木板聲,可勾起你對遠古的遐思,一座吊腳樓就是一串幽深的故事。上清吊腳樓北面沿街為商鋪,南邊臨水憑風,對面天門山為天然屏障,坐其上品茗觀景,入夜可枕著呢喃的溪水聲酣然入夢,美不可言。比起玄妙的道教理論,我更願意深入這江南水鄉獨特的吊腳樓,更偏愛過悠然自在與世無爭的市井生活。

徜徉古街,沿街店鋪一家挨著一家,打鐵的、做木匠篾匠的、開酒店的、開小南貨店布匹行的、有販賣黃蠟石及工藝品的,有製作瀘溪魚乾、加工上清豆腐乾的等等應有盡有,城裡見不到的行當這兒都有。當然,經營手機、電腦、照相館的店面把人們從封建小農經濟的幻覺中喚回現實,他們在用自己的雙手書寫上清古鎮更加豐厚、文明和諧的新生活。

繞過那青石街道,穿過那街尾小巷,不知不覺中,遠山銜斜陽,瀘溪河披上了波光粼粼的霓裳,只見那綿延的山巒,漣漪的暮色倒映眼屝。上清古鎮,它飽含武夷山延伸的脈動氣息,都說上清古鎮是心靈的凈土,能讓遊人體味千年古鎮的閑適與溫情。漫步古鎮,感受著古鎮的風情萬種,觸摸著古鎮的滄桑痕迹,追逐著散落在古鎮青石板上的雲水過往,呼喚著遺忘在古鎮巷弄中的流光記憶,我面對著古鎮不禁感慨萬千!

上清古鎮是一座古樸的小鎮,有許多幻奇的故事,在人們的講訴中代代相傳,我走近它,我愛它,而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客人、一個愛尋夢的人……

本文作者:彭映水

推薦閱讀:

游江西鷹潭丹霞碧水龍虎山
龍虎山張天師手印
散文《龍虎山》
江西龍虎山

TAG:古鎮 | 道教 | 龍虎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