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苓桂術甘湯(又名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

【原文】松原市中醫院推拿按摩科趙東奇

1.傷寒若吐若下後,心下逆滿,氣上沖胸,起則頭眩,脈沉緊,發汗則動經,身為振振搖者,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主之。《傷寒論》(67)

2.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目眩,苓桂術甘湯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3.夫短氣,有微飲,當從小便去之,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組成與用法】

茯苓四兩桂枝三兩,去皮白朮甘草各二兩,炙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 三升,去滓,分溫三服。

【功效】溫化痰飲,健脾利濕。

【醫案】

1.帶下

初診:2006年10月18日。劉某,16歲,先因月經失調(周期45天~半年一潮,經期8~20天)於7月5日就診,面色蒼白,倦怠無力。血常規檢查:紅細胞2.36×109/L(正常值4.0~6.0×109/L),血紅蛋白48g/L(正常值125~165g/L)。西醫診斷:(1)青春期功能性子宮出血。(2)失血性貧血。經過黑歸脾湯、八珍湯、薯蕷丸、力斐能等藥物的調理之後,月經正常,面色明顯好轉,精神較佳。末次月經10月4日來潮,一周凈,外感方愈。帶下量多質稠如糊一周,無陰癢,噁心納欠。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治法:溫陽化飲,收斂止帶。

方劑:苓桂術甘湯合水陸二仙丹(《洪氏集驗方》)加味。

茯苓10g桂枝6g白朮10g炙甘草6g芡實20g金櫻子15g白果10g薏苡仁20g半夏10g,5劑。

二診:2006年10月24日。帶下已除,噁心已消,胃納頓開,舌脈如上。

中藥守上方續進7劑。

三診:2006年11月2日。帶下未再增多。

2.妊娠惡阻身冷

初診:2005年10月14日。柳某,30歲,妊娠50天,噁心口淡一周,胃納不振,喜熱飲,飲入不舒。舌淡紅,苔薄膩,脈細滑。

治法:溫中化飲,和胃降逆。

方劑:苓桂術甘湯合小半夏湯、橘皮湯。

茯苓10g桂枝6g白朮12g炙甘草6g半夏12g生薑5片陳皮9g,5劑。

二診:2005年10月。19日。噁心減輕,進食後稍著,身冷,口淡多涎,晨起腰痛明顯。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治法:溫中化飲,扶陽和胃。

方劑:苓桂術甘湯合四逆湯加味。

茯苓10g桂枝6g白朮12g炙甘草6g淡附片6g乾薑5g半夏15g,5劑。

三診:2005年11月17日。惡阻消失,身冷除,晨起空腹時胃脘隱痛,進食後緩解。舌淡紅,苔薄白,脈細。

治法:溫中健脾,調氣和胃。

方劑:小建中湯合小半夏湯加味。

桂枝6g炒白芍12g炙甘草6g飴糖(沖)30g生薑6片大棗6個半夏15g淡附片6g砂仁(沖)5g,5劑。

3.妊娠身冷

參見「桂枝湯」條第2案。

4.輸卵管積水

初診:2004年12月17日。黃某25歲,5年前人流一次,未避孕一直未孕。B超檢查提示:左側輸卵管積水,內徑12mm,傘端擴張呈囊狀,約27mm×25mm。先用活血行氣,清熱利濕法治療,藥用三七4g、紅藤30g、三棱12g、莪術12g、制乳香4g、制沒藥4g、皂角刺15g、石見穿30g、水蛭10g、丹參15g、敗醬草15g、路路通12g、車前子10g、葶藶子12g、瞿麥15g,連服14劑,月經期間改服四逆散加爵床15g、馬齒莧15g、蒲公英15g、敗醬草12g、大腹皮12g,7劑。再行B超複查:兩側輸卵管積水,左側47mm×26mm,右側42mm×26mm。舌淡紅,苔薄白,脈細。由於前法無效,改用溫陽行氣利水法治療,方用苓桂術甘湯合五皮散加減:茯苓皮20g、桂枝6g、炒白朮12g、炙甘草5g、大腹皮12g、桑白皮10g、陳皮12g、牽牛子6g、瞿麥15g、葶藶子10g,7劑。經期改用四逆散加敗醬草10g、紅藤15g、椿根皮15g、半枝蓮15g、土茯苓15g、蒲公英15g、大薊15g、小薊15g、萆薢15g、桂枝6g、澤瀉10g,7劑。經後再服茯苓皮15g、桂枝9g、炒白朮10g、桑白皮10g、大腹皮15g、陳皮9g、瞿麥15g、葶藶子9g、水蛭9g、地鱉蟲10g、澤蘭20g、炙甘草5g,隨症加減,連續服用21劑。經後B超複查:兩側輸卵管積液消失。

【方劑比較】

茯苓甘草湯、茯苓澤瀉湯、苓桂術甘湯的比較:

三方相比較,相同的藥物有茯苓、甘草、桂枝,因此三方均可以治療寒飲引起的疾病,不過茯苓甘草湯中的甘草系炙,後兩方則為生甘草;茯苓甘草湯和茯苓澤瀉湯還含有生薑,因此溫化散飲的作用較苓桂術甘湯為強;茯苓澤瀉湯和苓桂術甘湯另含有白朮,故較茯苓甘草湯健脾作用更強;三方之中唯有茯苓澤瀉湯中含澤瀉一味,更突出了此方的滲濕的功效。

甘姜苓術湯與苓桂術甘湯的比較:

兩方均由四味藥物組成,僅乾薑與桂枝一味之差。況且該二葯同具溫中散寒之效,故二方所治當相近。但由於乾薑以溫中散寒為主,故與甘草、茯苓、白朮相合,可以治療寒濕停留的腎著證;而桂枝除了溫中之外,還有溫化痰飲,溫陽利水的作用,故可以與茯苓、白朮、甘草相合治療痰飲證。

【按語】

苓桂術甘湯是《金匱要略》中的方名,在《傷寒論》中又稱為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這是痰飲病的治療原則。此方溫化痰飲,健脾利濕,故能治療痰飲引起的疾病。方中茯苓淡滲利水,桂枝溫中宣陽,白朮健脾去濕,甘草和中。

案1為帶下,患者平素經汛延後無期,經期過長,面色蒼白,倦怠無力,如《素問·舉痛論》的「病名血枯……故月事衰少不來」者。患者在補益氣血的時候,出現帶下量多質稠如糊,噁心納欠,證屬脾陽不振,痰濕下流,帶脈失約,故以苓桂術甘湯加半夏,以溫陽化痰,加薏苡仁、白果、芡實、金櫻子健脾收斂止帶。朱丹溪說:「漏與帶,俱是胃中痰積流長,滲入膀胱,無人知此」。用治療痰飲的方劑治療帶下,印證了朱氏之說。

案2為妊娠惡阻身冷,症見噁心口淡,納欠,喜熱飲,飲入不舒。以此可知,系寒飲盤踞於中,陽氣不能發越於外,治當溫中化飲,和胃降逆。先用苓桂術甘湯合小半夏湯、橘皮湯治療,惡阻雖減,但身冷口淡多涎未除,似有鞭長不及馬腹之憾,再以苓桂術甘湯合四逆湯加半夏,溫中化飲,扶陽和胃,終使惡阻、身冷消除。後因晨起空腹胃脘隱痛,進食後緩解,推斷為脾胃虛寒,改用小建中湯合小半夏湯加附片、砂仁而安。苓桂術甘湯除了溫化寒飲之外,本身是一張溫中健脾的方劑,因此用此方治療脾胃虛寒的妊娠惡阻,甚是合拍。

案3為孕婦卧地而睡全身發冷,溶溶如坐水中,雖未有痰飲徵兆,但據「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手大」之旨,可用溫化寒飲來治療,故以桂枝湯、苓桂術甘湯、甘草乾薑茯苓白朮湯合方治療而獲效。

案4為兩側輸卵管積水,先用活血行氣,清熱利濕法,雖久治而不效,於是改弦易轍,用溫陽化飲,行氣利水法治療,方遣苓桂術甘湯合五皮散加牽牛子、瞿麥、葶藶子通利逐水,或用苓桂術甘湯合五皮散加瞿麥、葶藶子、水蛭、地鱉蟲、澤蘭等隨症加減,終使積水消除。輸卵管積水一般屬於無色透明的液體(繼發感染者除外),對於癥狀不明顯者,可以依據飲證施治,治療原則依仲景治飲「當從小便去之」之法,即溫陽化飲,行氣滲濕。陽煦而飲化,氣行而濕去,故用之有效。


推薦閱讀:

復方甘草片的副作用 甘草片的功效和作用
經方心裁(69)甘草乾薑湯
甘草人生
炙甘草湯之君葯探
炙甘草湯治濕疹案

TAG:甘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