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勵是父母給孩子成長的最好禮物

快樂*幸福*人生

快樂人生

鼓勵是父母給孩子成長的最好禮物

父母在教育孩子中最經常遇到的三件事情是鼓勵、獎勵和責備。有的父母不喜歡獎勵,覺得獎勵的過多容易讓孩子驕傲;有的父母過多的運用了責備,過多的關注孩子的缺點,卻忽略了孩子的優點,經常這樣做容易打擊孩子同時,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很多家長都知道鼓勵是一劑良方,可是這劑良方,卻很少人用,因為每逢孩子遇到困難家長的心都亂了,鼓勵的事情早就拋到腦後了。

眾多諮詢中,這是困擾很多父母的大難題。

一、先談談鼓勵

在平時的生活中很多父母不重視鼓勵,關心更多的是怎樣對付或者解決孩子「不規範」、「不正確」的行為,沒有考慮孩子這種行為下是什麼樣的心態,沒有理解孩子這種行為下的原因。不能對症下藥,不能跟孩子在同一個層面對話,往往導致教育問題。很多教育界專家都很注重鼓勵的作用,我們先看一個小故事。

一個小女孩因為長得又矮又瘦被老師排除在合唱團外,而且,她永遠穿著一件又灰又舊又不合身的衣服。

小女孩躲在公園裡傷心地流淚。她想:我為什麼不能去唱歌呢?難道我真的唱得很難聽?

想著想著,小女孩就低聲地唱了起來,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為止。

「唱得真好!」這時,一個聲音響起來「謝謝你,小姑娘,你讓我度過了一個愉快的下午。」

小女孩驚呆了!

說話的是個滿頭白髮的老人,他說完後就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時,那老人還坐在原來的位置上,滿臉慈祥地看著她微笑。

於是小女孩唱起來,老人聚精會神地聽著,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最後他大聲喝彩,說:「謝謝你,小姑娘,你唱得太棒了!」說完,他仍獨自走了。

這樣過去了許多年,小女孩成了大姑娘,長得美麗窈窕,是本城有名的歌手。但她忘不了公園靠椅上那個慈祥的老人。於是她特意回公園找老人,但那兒只有一張小小的孤獨的靠椅。後來才知道,老人早就死了。

「他是個聾子,都聾了20年了。」一個知情人告訴她。

每一次鼓勵都是給孩子多創造一次機遇,孩子需要鼓勵。就如植物需要澆水一樣,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進步。

鼓勵是父母給孩子成長的最好禮物,鼓勵其實很簡單。例如,給孩子一個擁抱,將孩子抱在懷中,告訴他多麼可愛,我們很喜歡他;孩子做對了一道難題,告訴孩子,你真了不起;當孩子在家第一次完成一件事情,告訴他孩子真了不起,你長大了!鼓勵很簡單,但是父母首先要明白孩子想要的是什麼,把握鼓勵的時機,寓教於樂,切不可生硬的說道理。

鼓勵其實就是肯定孩子的優點,鼓勵孩子可以避免傷害孩子的自尊,一旦孩子的自尊受到了傷害,自信心也將受到打擊,很有可能將孩子推向問題的深淵。譬如,有的孩子多動,有的孩子不太喜歡學習,這時父母千萬不要認為孩子不可救藥,不可以嘲笑孩子,老師和父母都需要注意孩子的感受,不經意的批評責備,都會對孩子造成打擊,讓孩子漸漸失去信心。

鼓勵孩子,國外做的要比國內做的好些。現在,「中國媽媽」在國外是一種貶義詞,因為中國媽媽意味著呵護過度,管得過多過死,愛好攀比,不讓孩子有自主判斷、嘗試和選擇的權利的媽媽。其實,中國媽媽的責任心是全世界最強的,可是教育的方法有時候讓人不能恭維。一個簡單的例子,一個中國的孩子投籃,投了10個中了9個,這時候中國媽媽不是誇獎孩子,而是在責問孩子只差一個了為什麼沒有投進?美國的孩子也投10個球,可只進了一個,這個時候美國媽媽不是責備孩子,而是鼓勵。孩子你這次進步了上次一個也沒進,這次終於進了一個,以後還可以進更多,加油孩子!

怎樣才能給孩子信心,其實鼓勵教育是給孩子信心的最好方式之一,鼓勵孩子做有意義的事情,讓孩子在自信、樂觀的環境和氛圍中成長。

要鼓勵孩子父母需要在態度、心態和措施上注意下。

首先,父母自己應該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走出自己的成功,不會被命運擺布。在我的博文中有一篇《親子故事——維護孩子的「自信」》,假如父母對孩子失去信心,認為孩子會輕易退縮,在巨大的壓力和困難面前會徹底失敗,會使孩子非常失望。孩子將來會成為什麼就看父母怎麼樣對待孩子了,父母的對待方式就是孩子對待自己的方式,如果你堅信自己的孩子能成才,會影響孩子,進而孩子也會有自信,他將會不斷克服困難,從而實現自己的目標。

其次,鼓勵孩子需要跟孩子自身進行縱向對比,而不是跟別人進行橫向對比。當孩子經過幾次努力而沒有成功時,這個時候父母應該多多鼓勵孩子。鼓勵表揚孩子過去的成績以及孩子過去是如何堅強勇敢的,評論孩子做得正確的部分,少講他的錯誤,對於錯誤我們幫助孩子分析引導,幫助孩子認識到通過怎樣的努力才可以獲得成功。假如你遇見下邊這種情況你會如何做?你和自己的鄰居都有孩子,並且孩子在一個班裡,一次期末考試,鄰居家的孩子考了全班第一,考了93分,自己的孩子考的很差才60分,你會怎麼對待自己的孩子?批評他,拿他跟鄰居孩子比較,說「你看鄰居家的小**,考了第一,你呢剛及格!」?還是怎麼做呢?我想你應該跟孩子這樣溝通,「孩子,這次分數是低了點,可是,上次考試你還沒有及格,這次你及格了,說明你取得了進步,老師說這次題目比較難,你能考出這個分數,進步是很大的,我們相信下次你可以取得更大的進步!」。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鼓勵孩子是從孩子自身的努力看,與過去對比,只要努力了取得了進步就是值得肯定的,如果出現反覆,也不要緊,可以舉些出現暫時退縮但有成功的例子,像彈簧一樣,這次壓得厲害是為了彈得更遠!

再次,對於孩子的鼓勵應當是具體的、清楚的、明白的。這根後面將的表揚很相似一定要針對具體的事情鼓勵,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聽到很多父母這樣鼓勵孩子:「好好學習」,「好好地做」,「再努力些分數會更高!」(怎麼努力?),「你已經上高中了,要好好用功,抓緊時間學習了。」這些都是非常模糊、抽象、沒有落實到具體的點上,基本上差生不了多大的作用。就像很多人做目標(針對如何做目標,我會專門作一篇博文),做的不具體,沒有細化,例如,這次我要考好!考多少才是考好?和誰比較是好?其實,應該是和自己比較,和自己過去一段時間在這個科目的成績比較,要比過去多考多少分,在那些知識點上做一些提升,提高几分。如果父母的鼓勵模糊不清不具體,孩子即使知道有勉勵意味,但是,到底如何好好地做,他仍是一知半解。如果孩子性格內向或者怯懦,會讓孩子覺得精神上受到壓抑,愈做愈差,收到相反的效果。

再次,父母要鼓勵孩子表現自我,要積極的表現自己的優點和本領。積極展現自己是將自己介紹給大家,讓大家認同自己能力的一個好辦法。孩子很多時候往往不自信,希望得到父母朋友的支持,尤其父母的。譬如,孩子參加一個競賽或者比賽,孩子由於擔心不能取得成績,或者台下有太多人,有了顧慮,這時候徵求父母的意見,假如你是父母你會怎麼跟孩子說話呢?其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告訴孩子,父母相信你參加比賽的實力,至於參不參加那就完全由孩子拿主意了,同時,也告訴孩子,如果認為自己有才能,那就應該表現出來,不管是否取得名次,重要的是可以鍛煉自己,開發自己的智力,增強自己的自信心。然而,有些父母不是這樣的,比如,孩子很想參加極具挑戰性「野外生存」課外活動,但由於參加這樣的活動,父母要承擔比較大的經濟負擔,於是父母心裡不想讓孩子參加。如果不想讓孩子參加,向孩子說明真實原因也是可以的,可一些家長並不是這樣的,反而指責孩子:「正兒八經的事情你都沒學好,還去參加什麼野外訓練?」也有父母:「參加那樣的活動多麼危險啊,你還是專心至致搞你的學習吧!」這樣的父母,這樣的事例,自然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損傷孩子獨立決斷、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鼓勵孩子就是相信孩子的能力,給孩子機會,給孩子自主權讓他們自己決定,用鼓勵和尊重讓孩子懂得我們相信他。

再次,鼓勵孩子敢於說出自己的想法,不拘泥於固有的形式。經常碰見孩子有這種顯現,一次班裡組織活動,老師讓同學提出自己的活動方案,最終老師根據一些同學的方案得到最後的活動計劃。可是自己的孩子到家裡,可能告訴父母,這次班裡的活動其實我有很多想法,可是別人發表想法時,我又滿腦子想法可不敢提出來,相等別人提出想法後再提出自己的,可是,後來卻發現自己的想法都被自己的同學提出來了,所以很後悔自己的表現。很多人有這樣的感慨——「他現在的成功,真想不到。其實,他所做的事情或產生的想法,我也會做,也想過,可是我沒有去做。一步之差帶來了天壤之別,悔不當初了。」在家庭中,我們常遇見這樣的事情:「聽話媽媽才愛你」、「老師是這樣說的」或「媽媽不讓這樣做」、「你看看別人是這樣做的么?」或「別人都不這樣做,你為什麼這樣做?」。這樣的教育毀了不少孩子,在中國有句話叫「羊隨大流不挨打,人隨大流不挨罰。」,如果這樣的心理灌輸到了孩子心中……其實,孩子只是一張白紙,在我們錯誤的教導中,聽我們講話,觀我們行動很快就學會了世故。教育不應該培育一群溫柔的聽話的羊,而是要培養有創新精神和獨立意識的有用之才。

最後,鼓勵孩子要以精神鼓勵為主。表揚時促進孩子進步和成長的手段,鼓勵和表揚主張是內在的,或者說是精神上的鼓勵為主,盡量少用或不用物質獎勵。美國兒童教育心理學家克勞蒂婭在《美國人的家庭教育》一書中列出了幾個事例——

媽媽病了,躺在床上。餐桌上全是用過的餐具,沒人來收拾。爸爸匆匆去上班,臨走時,他看見弗蘭克在看電視,學校放假了,弗蘭克也沒有什麼作業。

「弗蘭克,你能不能把桌子收拾一下?」

「你給多少錢?」

「兩塊」

「行,我就來。」

……

然後,克勞蒂婭評論說:「如果用這種辦法獎勵孩子,並不能使他們具有真正生活的能力,也不能建立他們的責任感。」克勞蒂婭的這一說法,代表了美國人對於孩子表揚和獎勵的一般思想。

在美國父母們的心目中,孩子並不需要「賄賂」、不需要用這種交換的方式使自己的孩子轉變成一個好孩子。從本性上說,他們自己是要做好孩子的,孩子的好行為應產生於他們自己的意願和對家庭的歸屬感、責任感。

克勞蒂婭認為,用「賄賂」的方法教育孩子,會產生如下一些後遺症:

破壞孩子良好的本性和願望;

通過賄賂讓孩子去勞動,等於告訴孩子:他們是不值得信任的;

獎勵的刺激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而不是鼓勵他們;

容易滋長孩子見利忘義的物質主義慾望;

……

鼓勵孩子有很多方法,不要拘泥於一種形式,譬如你可以在下邊一些方面鼓勵孩子:

鼓勵孩子不畏艱難。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風雨過後的彩虹才更美麗,鼓勵孩子克服困難,讓孩子經歷克服困難的全過程,體驗戰勝困難的喜悅,當然也有經歷失敗,感受失敗的一面。

鼓勵孩子多講話。多講話可以活躍孩子思維,這個多講話不是不分場合的亂講話,多講話也可以鍛煉孩子的自信心,社交能力,同時幫助孩子獲取許多寶貴信息和知識的機會。

鼓勵孩子有好奇心。孩子從小就會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他們有千奇百怪的問題,父母應該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提出的五花八門的問題,要有問必答,或加以引導和孩子一起尋找答案,或者提出一些反問,加深孩子自己問題的探索。

鼓勵孩子多動手。動手能力是比純粹書本知識更重要的一種能力,它比單純看書帶來的益處更多,從小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從基本的家務勞動開始,提升孩子生存能力,避免孩子成為書獃子,這有助於培養孩子探索問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鼓勵孩子多運動。運動不僅僅是可以增強孩子體質,更重要的是有助於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更有進取心。運動中的競爭和精神,以及運動中的失敗和經歷失敗的成功,都可以給孩子帶來莫大的成長和喜悅。

鼓勵孩子多接觸大自然。多走出去接觸大自然,呼吸新鮮空氣,感受泥土氣息,現在的社會很多孩子生活在鋼筋混凝土的牢籠中,孩子的朋友也在減少,孩子的空間也在變小。接觸大自然可以幫助孩子發現更多以前所不知道的,同時,也有助於孩子陶冶情操,緩解情緒,發現更多的美。

鼓勵的方法,鼓勵的地方多種多樣,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激勵孩子,不需要拘泥。父母更多的需要關注孩子的優點,關註失敗中伴隨的努力和進步,合理分析不足,引導孩子走向更好。我對父母有三條建議:

用放大鏡找優點

用顯微鏡找成績

用望遠鏡給未來


推薦閱讀:

兒童成長發育必需9營養
孩子成長最需要的情商課,這8部心理學紀錄片已經說盡了
愛情要一起成長
習作引領——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成長故事
心理治療師的成長 ——精神分析的視角

TAG:孩子 | 父母 | 成長 | 禮物 | 鼓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