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孩子的分級閱讀

  在我剛到美國時,就有朋友跟我說美國人是世界上最愛讀書的之一,我當時是嗤之以鼻,心裡話中國人就拿我來說,絕不會比美國人讀得少。不過隨著在美國居住的時間不斷增加,特別是孩子出生以後,我居然也開始逐漸認同這個觀點,眼見為實,喜歡讀書的美國人比比皆是:書店裡,公車上,飛機上,咖啡館,快餐廳,甚至百貨商場的休息大廳和醫院的候診室里,到處都有拿著書閱讀的美國人。

  說起美國人的閱讀,就不能不感慨他們實在是從小孩子抓起的,主要表現在小書架隨處可見:

  1)幾乎在每個兒科醫生診所里,都有一個小書架,上面有各個閱讀層面的兒童書籍,通常情況下你會看見等候看病的孩子們要麼自己在靜靜的讀書,要麼是在媽媽聽念書,很少有追逐打架大聲笑鬧的;

  2)幼兒園裡,也有小書架,每天早晨老師會為早到的孩子們讀書,或是讓孩子們自己翻閱,就是在孩子們排隊上廁所時,老師也通常會拿起書給等待的孩子們讀;

  3)小學校的教室里,通常也有自己的小書架,在這裡,我沒有聽說過「閑書」這個詞,事實上到目前為止,我都沒見過寶兒他們的課本是什麼。每天早晨,早到的孩子們幾乎人手一書,什麼內容都有,從故事到科普到童話再到歷史,五花八門。寶兒現在的學校每天早晨還有家長志願給孩子們念15分鐘的書,因為寶兒現在才是學前班,他們的書全是繪本,畫是主要的,文字的內容很少,有些書甚至連貝貝這樣的「文盲」都可以看圖說話;

  4)在每個小學校,都有自己的小型圖書館。假期時,有些學校會把一些過期的書放到圖書館外供學生拿回家讀,更有意思的是老師還會在放假前提醒每一位家長不要忘了在假期鼓勵孩子們繼續讀書。

  自寶兒上學前班(Kindergarten)以來,老師每周三都要給他帶回家一本書,這些書都是老師或者學生家長收藏的,所以會特地強調不可以丟,父母要幫助孩子通讀,然後下一個星期孩子們會按閱讀水平的高低分成幾組,朗讀自己看過的書,順便講一講自己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老師呢,則通過這個來判斷孩子們的閱讀能力,確定下一周給學生帶回哪個閱讀級別的書。一開始寶兒拿回家的書內容極其簡單,每頁紙上只有一句話,比如Nancy Tafuri 的《Have You Seen My Duckling?》,全書基本上是一個句型,總共大約20個單詞,寶兒幾乎不需要準備,到後來,越來越難,比如他寒假前帶回家的那本 Jennifer E. Morris 的《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句型相對上一本已經複雜很多,總共大約有200個單詞,這本書里,他不認識的單詞就很多了,需要媽媽念給他聽。他大約在3天後才能通讀全書。所有這些拿回家的書籍,當我翻開書的最後一頁時,常常看見幾乎每本書都配有一個閱讀水平表,表明這本書屬於那個水平。可是遺憾的是,不同的書常常使用不同的標準,弄得人很暈。

  美國的閱讀評估標準就像它的度量衡一樣混亂。總體上說,主要分成4大類:年級水平(Grade Level),學術指導閱讀水平(Scholastic Guided Reading Level,GRL),Lexile框架閱讀(The Lexile Framework? for Reading)和發展性閱讀評估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 (DRA)。年級水平是最粗略的一種劃分方法,就是按年級劃分,對老師最有用,新老師接手新班級一開始的最好選擇。後幾種方法都是在這個基礎上的一個詳細分類,Raven就不在這裡賣弄了,如果你上網搜索一下reading level,有很詳細的分級標準。如果大家對細節很感興趣,請留言,Raven 可以另開一篇詳細解說。很多標有scholastic的書的最後一頁,都同時標有這幾種標準。在他們的網站上,你也可以按照孩子的年齡和閱讀水平找到相應的書籍。其他公司出版的書,有時則只標記其中的一個,所以為了方便老師和我這樣的好事者,網上同時又有各種分類標準的對照表,如圖所示。

  對老師來說,安排孩子們同時閱讀相差2-3 GRL 或 DRA 水平的書,可以更好的判斷孩子的真實能力,同時又可以適當增加閱讀的挑戰性。不僅僅是學校,家庭成員對孩子閱讀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比如寶兒班上有一個男孩,現在閱讀能力已經到了 GRL 的 O 級,什麼概念呢,就是這個學前班的孩子閱讀水平已經相當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這決不是單一在學校就可以讀出來的,顯而易見他的課外閱讀量是驚人的,應該是受到家庭環境的熏陶很深。

  分級閱讀的好處,在於循序漸進,還在於能夠刺激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和認字能力。寶兒剛剛開始有能力閱讀時,他看書的積極性比聽我講故事要高得多,每天晚上不再纏著媽媽講故事,而是搶著給媽媽讀故事,遇到不認識的字,也不再像以前僅僅滿足於讓媽媽念出來,然是爭取自己能夠認識。看到孩子這種進步,做媽媽的心裡的感覺又豈是一個高興就能形容的?

  還有,就是閱讀還激發了寶兒講演的興趣。記得聖誕節前我們一家合作「做」了一本書----中國的春節,儘管這本書的閱讀級別我不知道,不過我還是很盡責地教會了他整個故事。寶兒那天在班上很是出了一迴風頭,從他事後繪聲繪色的描述中,我知道他居然還運用了老師講課的方法,讓同學們自己來描述中國春節吃的餃子是什麼樣子的,順便提問同學們誰知道2010年應該是什麼年?中國娃娃過節穿的是什麼衣服?總而言之那一次,寶兒成功地做了一回演說家。

  多謝美好媽媽的提示,我覺得分級閱讀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自己學會拼讀,能夠積累大量的辭彙,同時閱讀的多,「猜」字的能力就越強,為之後可以進行章節書的閱讀了打下良好的基礎。

  家有讀書娃,又帶動了小貝的讀書興趣,對於她,當然什麼閱讀分級都沒有用,不過哥哥的閱讀和媽媽的簡易版講解很合她的胃口,所以,同樣一本書,哥哥的任務是朗讀,妹妹呢,是聽故事,不過也有收穫哦,象上一本我提到的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小貝的收穫就是一句話,知道找媽媽要餅乾時不能再喊:我要吃餅乾!而是:媽媽,請給我一塊餅乾,可以嗎?(May I please have a cookie?)不錯吧?

推薦閱讀:

無賴的美國政府
大乘無量壽經指歸  (第七十三集)  1996/4  美國聖荷西  檔名:02-031-0073
奧巴馬:給中國遊客增發40%簽證 要他們來美國花錢
美國往事丨美國人坐車竟然存在不平等 ——普萊西訴弗格森案對「隔離但平等」原則的確立

TAG:閱讀 | 孩子 | 美國 | 分級 | 分級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