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預知高血壓腦病(附:高血壓腦病詳解)

怎樣預知高血壓腦病

當身體出現下列徵兆時,預示可能要發生腦血管疾病:

1.眩暈:它類似嚴重的頭暈,有突然發生,視外界景物有轉動感晃動感,程度輕重不一,並且持續時間較長,不一定伴有耳鳴,有時略噁心。如果同時發生視物成雙,說話舌根發硬,尤應警惕。

2.短時間語言困難或偏身無力:常突然發生。短至一二十秒即過,長者十幾分鐘至數小時而自行恢復。恢復後不留任何癥候,所以常被忽視。其實是一種前腦缺血的徵兆,可能導致半身不遂。

 3.突然發生劇烈頭痛;老年人原患高血壓,如果突然嚴重頭痛,伴嘔吐,甚至短時神志不清晰,即使這些癥狀短時間後自動消失,應立即測量血壓,檢查是否有血壓驟升現象。血壓驟升破壞「自動調節」而引起腦組織缺血。如果原來患有周身動脈硬化,而且頭痛越演越烈,不斷嘔吐神志迷糊,更應及時檢查。這很可能已產生腦血管破裂出血。

 4.偏身經常麻木:中老年人如果常左右側半身發麻,考慮是否腦內小血管有病變。如果麻木同時伴有一側上下肢乏力,更應注意。

 5.突然對近來發生事情全部遺忘:中老年人,突然對過去數年舊事完全不能記憶,但自我認識仍然良好,意識也清醒。記憶消失一般持續數小時好轉。在記憶遺忘時間裡,心情常局促不安。急性腦血管病發作前常常出現上述先兆。如對這些先兆有所認識,並及時採取診治措施,就有可能防止它進一步發展。即使已發生腦血管病,可能獲得早期治療。這類疾病治療越早,效果越好。一旦出現腦血管病的先兆也不必緊張,有條件,還可做體格和神經系統的全面檢查,以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高血壓腦病詳解

概述  英文:hypertensiveencephalopathy  本病見於高血壓患者,由於動脈太突發急驟升高,導致腦小動脈痙攣或腦血管調節功能失控,產生嚴重腦水腫的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  高血壓腦病是腦小動脈被動性或強制性擴張,腦循環發生急性障礙,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所引起的一種特殊臨床現象,可以看作發生於腦部的高血壓危象。它的發生常在原有高血壓基礎上血壓進一步突然升高引起。其癥狀特點主要是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局限性腦實質性損壞的表現。  主要臨床癥狀和體征為:高血壓腦病起病前先有血壓突然升高,發生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等,繼之出現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心動過緩(有時為心動過速)、脈搏有力、呼吸困難或減慢、視力障礙、黑朦、抽搐甚至昏迷等,也可出現暫時性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失語等。  如果能迅速採取有效的降壓等措施,上述癥狀可消失;否則,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將繼續加重,勢必導致腦的不可逆轉性損害,病人則將出現持久性們征或局限性肢體感覺運動障礙等。  高血壓腦病亦為內科較為常見的急症,是指腦細小動脈發生持久而嚴重的痙攣或廣泛微血管栓塞,腦供血發生急性障礙,也可能腦內小動脈因血壓極度升高而被迫擴張,從而使大腦過度灌注,導致腦水腫和顱內壓增高,引起的一系列臨床表現。  可發生於急進型或嚴重緩進型高血壓病患者,尤其是伴有明顯腦動脈硬化者;在妊娠中毒症、腎小球腎炎、腎血管性高血壓和嗜鉻細胞瘤等繼發性癥狀性高血壓患者中亦時有發生。發病常先有血壓突然升高、頭痛、噁心、煩燥不安等癥狀,然後發生劇烈頭痛、嘔吐、心動過緩(個別亦可心動過快)、脈搏有力、呼吸困難、視力障礙、黑蒙、抽搐、意識模糊甚至昏迷。也可有暫時性偏癱、半身感覺障礙、失語等。  血壓升高時收縮壓和舒張壓均升高,而以舒張壓升高為主。腰穿腦脊液壓力增高,其蛋白含量增高,視神經乳頭水腫。發作短暫者歷時數分鐘,長者可達數小時甚至數日之久,高血壓腦病可以看作是發生在腦部的高血壓危象。祖國醫學認為這一情況是陰虛陽亢,肝風內動所致。病因病理病機  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高血壓患者,如急性或慢性腎小球腎炎、原發性或噁心高血壓、子癇、鉛中毒、柯興綜合征、嗜鉻細胞瘤、醛固酮增高症等。  發病機理不表,有兩種學說:①腦血管過度調節或腦小動脈痙攣學說:動脈壓極度增高,腦小動脈痙攣,使流入腦毛細血管的血流量減少,導致腦缺血,毛細血管滲透性增高和破裂。②腦血管自動調節崩潰學說:即血壓達到一定上限時,自動調節機理破壞,結果腦血流量增加,血漿滲出增高和發生毛細血管壞死,點狀出血與腦水腫。臨床表現  急驟起病,病情發展非常迅速。腎功能損害者更容易發病。  一、動脈壓升高:原來血壓已高者,在起病前,再度增高,舒張壓達16Kpa〔120mmHg〕以上,平均動脈壓常在20.0~26.7kpa〔150~200mmHg〕之間。  二、顱內壓增高:由腦水腫引起。患者劇烈頭痛,噴射性嘔吐,視乳頭水腫,視網膜動脈痙攣並有火焰樣出血和動脈痙攣以及絨毛狀滲出物。  三、意識障礙:可表現為嗜睡及至昏迷,精神錯亂亦有發生。  四、癲癇發作:可為全身性局限性發作,有的出現癲癇連續狀態。  五、陣發性呼吸困難:由於呼吸中樞血管痙攣,局部缺血及酸中毒所引起。  六、其它腦機能障礙的癥狀:如失語、偏癱等。  七、頭痛:常是高血壓腦病的早期癥狀,多數為全頭痛或額杭部疼痛明顯,咳嗽、活動用力時頭痛明顯,伴有噁心、嘔吐。當血壓下降後頭痛可得以緩解。  八、腦水腫癥狀為主:大多數病人具有頭痛、抽搐和意識障礙三大特徵,謂之為高血壓腦病三聯征。  實驗室檢查可見:腦脊液壓力增高(診斷已明確時禁作),細胞和蛋白含量也可增高。腦電圖可見彌散慢波或/和癲癇性放電。顱腦CT掃描可見因腦水腫所致的瀰漫性的白質密度降低。診斷與鑒別診斷  根據高血壓患者突發急驟的血壓與顱內壓升高的癥狀,診斷不難,需與其他急性腦血管病鑒別。治療  一、迅速降低血壓可選用下列措施:  (一)硝普鈉30~100mg加入5%葡萄糖液500ml中,緩慢靜滴,以血壓調節滴速。  (二)25%硫酸鎂10ml,深部肌注或用5%葡萄糖20ml稀釋後緩慢靜注。  (三)利血平1~2mg肌注,1~2次/d,本葯起效慢而平穩,適於快速降壓後,維持血壓應用。  (四)酚妥拉明5~10mg,肌注或靜注,亦可稀釋後靜滴。  (五)阿方那特500mg加入500ml液體中靜滴,開始每分鐘側血壓一次,根據血壓調節滴速(約2~3ml/分)。  (六)氯甲苯噻嗪(低壓唑)200~300mg,15~30秒內靜脈注完。必要時2小時後再注射一次,並可與連尿聯合應用,以防鈉、水瀦留。  (七)溴化六甲雙胺50mg加入500ml液體中靜滴,開始2分鐘測血壓一次,依血壓調節滴速。  (八)漢防已甲素50mg用25%葡萄糖液20~40ml稀釋後靜注,2次/d。  二、降低顱內壓,消除腦水腫,見前「腦出血」一節。  三、控制癲癇:見13章「癲癇」一節。  四、病因治療:  癥狀控制後,有腎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療,妊娠毒血症者應引產等。預防常識  高血壓腦病,是一種非常危險的疾病,以腦部損害最為突出,必須及時搶救治療。梵谷血壓者有血壓急劇升高伴劇烈頭痛,甚至有意識和神志改變者,均應立即到醫院急救治療。迅速將血壓控制在安全範圍、防止或減輕腦組織水腫與損傷是治療的關鍵。此外在治療過程中應避免血壓下降過度而使腦、心、腎的血液灌注發生障礙。系統治療高血壓和原發病、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刺激將有助於降低高血壓腦病的發生。病情穩定後應逐步向常規抗高血壓治療過渡並堅持長期、正規治療。  治療高血壓、預防腦中風:   高血壓病很容易引起中風,這並非危言聳聽。中風包括腦出血和腦梗塞。而在腦出血患者中,發病前有高血壓病史的佔93%;腦梗塞患者中,發病前有高血壓病史的佔86%。可見,出現中風的危險程度與血壓的高低有很大的關係。   高血壓引起中風的主要原因是其容易引起心、腦血管結構的改變。當血壓升高時,會引起全身的細小動脈痙攣,如果血壓長時間升高,動脈也會長時間痙攣,血管壁因缺氧而發生變形,管壁增厚,管腔變窄,彈性減退,從而形成或加重動脈硬化的形成;再加上高血脂、高血糖、血粘度增高等因素更易加速血栓的形成。   如果降壓效果不好,或患者不按醫囑服藥,使血壓波動幅度過大,引起動脈反覆痙攣,引起腦組織出血、水腫或動脈壁透明變性,形成夾層動脈瘤,引發腦出血。   就高血壓病患者而言,並不是血壓高就會引起中風。相反,未按醫生囑咐服藥,以及不正確的飲食、生活習慣等,才是致病的根源。比如:長時間的高血壓,未作適當的降壓治療;雖然按時服藥,血壓仍長期在較高的水平;或間斷降壓治療,血壓時常突然增高;不注意氣候情緒變化及身體過度疲勞等誘發因素的影響;過分降壓往往因夜間血壓過低而引起缺血性中風;此外,合併有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病更易引起中風的發生。  事實上無論是輕型或中重型高血壓患者,無論預防腦中風的首次發生還是再發生,也無論在緩解中風病程或減少致病性中風上,嚴格的降壓治療都是非常有益的。降壓方法並不難掌握,只需耐心、認真和持之以恆。不妨把降壓的注意事項抄錄在顯而易見的位置,遵照執行。  1、嚴格控制血壓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年齡越小,控制越嚴,最好每天監測血壓變化,至少每周測一次血壓。  2、堅持服用降壓藥物,不可隨意停葯,應按醫囑增減降壓藥物。   3、24小時穩定控制血壓,使血壓波動較小,不可將血壓降得過低。   4、控制血糖、血脂、血粘度。   5、減輕體重,達到正常標準。   6、戒煙酒,要低鹽低脂飲食。   7、堅持有氧體育鍛煉,如慢跑、游泳、騎車、練太極拳等。每天30分鐘以上,每周至少5次。高血壓腦病飲食治療原則  急性腦血管疾病又名腦卒中、中風,是腦部血管疾病的總稱。好發於中老年人,常見病因為高血壓動脈硬化。由於腦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網膜下腔者,稱為蛛網膜下腔出血;血液流入腦實質內,則為腦出血。由於腦血管狹窄、閉塞而致相應供給腦組織缺血、梗阻,癥狀持續不超過24h者,稱為短暫腦缺血性發作;癥狀重持續24h以上者,稱為腦梗死,包括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臨床表現有一定局限性神經癥狀,發生在一側大腦半球者,有對側三癱,即對側的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偏盲癥狀,或同時有失語。發生在腦幹、小腦者則有同側腦神經麻痹、對側偏癱或偏身感覺障礙,同側肢體共濟失調。嚴重病例有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甚至發生腦疝或死亡。  我國急性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死亡率明顯高於冠心病,其中腦出血發生比例較高;而西方國家則相反,冠心病的發病率高。究其原因,除種族、遺傳、環境等因素外,飲食結構和營養因素的不同,是很重要的原因。因此,糾正營養失調和進行飲食營養治療是防治急性腦血管疾病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飲食營養影響  1.營養失調與腦年中;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等是引起腦卒中的重要原因,因此與其有關的飲食營養因素與腦卒中也有密切關係。流行病學調查發現,脂肪攝入過多,佔總熱能40%的地區,腦缺血、腦梗死發病率高,而低脂肪、低蛋白質、高鹽飲食地區,腦出血發病率高。實驗研究證實血清膽固醇過高,易發生粥樣硬化性血栓,而高血壓同時有膽固醇過低,可使動脈壁變脆弱,紅細胞脆性增加,易發生出血。營養失調,不僅僅是主要營養素數量之間的比例失調,一定程度上質量比數量的影響更重要。如脂肪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前者能降低血膽固醇,但過多則促使脂質過氧化,破壞細胞膜,而後者能升高血膽固醇,故認為兩者的比值以1:2為宜,現推薦的最佳比例為P:M:S=1:1:1。蛋白質中優質蛋白,即含硫氨基酸成分高的動物蛋白,如魚類、家禽、瘦肉等和大豆蛋白低於總蛋白的50%以下,則易發生高血壓病、腦卒中。若飲食為高鈉、低鈣、低鉀,也易發生高血壓和腦卒中。  2.影響腦卒中預後康復:因腦卒中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腦功能衰竭,病程中可伴發感染、消化道出血、腎功能障礙;脫水劑、激素等應用,可引起水與電解質紊亂;輕症患者進食減少,重者禁食,飲食營養攝入明顯低於需要量。因此,腦卒中病人在原有營養失調的基礎上,可能因攝入減少而加重,導致更為嚴重的營養不足。如果沒有足夠的熱能、必需氨基酸、磷脂和維生素等,必然會影響腦卒中的預後和恢復。  二、飲食營養治療  飲食營養治療的目的是全身營養支持,保護腦功能,促進神經細胞的修復和功能的恢復。在飲食營養供給上要求個體化,即根據病人的病情輕重,有無併發症,能否正常飲食,消化吸收功能、體重、血脂、血糖、電解質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飲食營養治療方案。在急性期飲食治療是讓病人能度過危急階段,為恢復創造條件。恢復期應提出合理飲食的建議,糾正營養不足或營養失調,促進恢復和防止複發。  1.重症病人的飲食治療:重症或昏迷病人在起病的2~3d之內如有嘔吐、消化道出血者應禁食,從靜脈補充營養。3d後開始鼻飼,為適應消化道吸收功能,開始的幾天內以米湯、蔗糖為主,每次200~250ml,每天4~5次。在已經耐受的情況下,給予混合奶,以增加熱能、蛋白質和脂肪,可用牛奶、米湯、蔗糖、雞蛋、少量植物油。對昏迷時間較長,又有併發症者,應供給高熱能、高脂肪的混合奶,保證每天能有蛋白質90~1log,脂肪lOOg,碳水化物300g,總熱能10.46MJ(2500kcal),總液體量2500ml,每次300~400ml,每天6~7次。鼻飼速度宜慢些,防止返流到氣管內。必要時可選用勻漿飲食或要素飲食。  2.一般病人飲食治療:熱能可按125.52~167.36kJ(30~40kcal)供給,體重超重者適當減少。蛋白質按L5~2.0g/kg,其中動物蛋白質不低於20g/d,包括含脂肪少的而含蛋白質高的魚類、家禽、瘦肉等,豆類每天不少於30g。脂肪不超過總熱能的30%,膽固醇應低於300mg/d。應盡量少吃含飽和脂肪酸高的肥肉、動物油脂,以及動物的內臟等。超重者脂肪應佔總熱能的20%以下,膽固醇限制在200mg以內。碳水化物以穀類為主,總熱能不低於55%,要粗細搭配,多樣化。限制食鹽的攝入,每天在6g以內,如使用脫水劑,或是利尿劑可適當增加。為了保證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每天應供給新鮮蔬菜400g以上。進餐制度應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每天4餐,晚餐應清淡易消化。


推薦閱讀:

觀痣相預知你一生的財運好壞
美國第一預言家:提前預知肯尼迪死期,遺言提到中國
早安心語:人生唯一能預知的,就是世事難料
你掌上的財運線,預知你後半輩子的財運!

TAG:高血壓 | 血壓 | 預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