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的防治
頸椎病又稱「頸椎綜合征」,頸椎增生性關節炎。它是一種緩慢進展有的退行性疾病,常見於中老年人。其發病由於頸椎間盤變性或突出、頸椎間隙變窄、關節囊松馳、內平衡失調以及進行性骨贅形成,分別刺激或壓迫鄰近的頸脊神經根、頸脊髓、椎動脈、脊前動脈和頸交感神經等組織而出現一種癥狀繁雜、影響廣泛的綜合症候群。頸椎病是指頸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及其繼發性椎間關節退行性變所致的鄰近組織(脊髓、神經根、椎動脈、交感神經)受累而引起的一種癥狀複雜的症候群,故又稱頸椎綜合症。臨床表現為頸、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區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縮,甚則四肢癱瘓,有人可表現為眩暈、猝倒等。
本病發病率較高,多見於40歲以上中老年人。常與慢性職業性損傷,睡高枕的習慣和以往頸部受損傷有關。
一、發病原因
西醫認為引起本病發病的因素,常見有以下幾個方面。
1、姿勢不正:
坐姿不正,特別是長期伏案工作者,由於長期低頭位,不但頸椎關節因受力不正常而出現過早退變,還可因長期牽拉造成頸背肌損傷,使本來就薄弱的後背肌韌帶變得更為松馳,頸椎更趨不穩定,甚或造成髓核向後脫出。
2、外傷:
由於骨折,或輕度脫位、或挫傷,造成頸椎間盤損害。
3、氣候變化:
長時間較強程度異常氣候變化刺激,可降低項背部的痛閾,使項背部長期慢性疼痛,或造成項背部的慢性肌纖維炎,或因長期的抗痛性肌緊張而增加頸椎關節內部的壓力,促使頸椎關節老化。
4、退行性變:
由於年齡的增長,頸椎間盤出現退行性變。
中醫認為頸椎病主要是由於肝腎虧虛,筋骨失養,加之積勞成損。風寒濕邪留滯,氣血不暢,痰瘀內停,痹阻盤脈、經絡所致。疾病早期表現為邪勝為主,病機出現太陽經腧不利,或氣滯血瘀。日久病邪由表入里,由經絡及臟腑病變之症。
(一)外邪痹阻
感受外邪所引發的頸椎病以風寒濕邪為主。風為百病之長,風邪襲表,營衛失和,太陽經輸不利,出現頸項背強硬等癥狀。寒為陰邪,其性收引,可見筋肉攣縮;寒邪傷陽,氣血凝滯,故不通而痛。而濕邪重著,其性粘膩,濕阻經絡,出頸項舒轉不利,故曰:「諸痙項強,皆屬於濕。」
(二)肝腎虧虛
腎藏精,主骨生髓,上通於腦,髂居骨中,滋養骨賂。肝藏血,主筋,筋主束骨而得機關。年老體弱或久病之人,腎精不足、肝血亦虧,筋骨失養,可形成頸椎病。或有先天不足,腎精衰少,骨髓化源不足,使頸椎發育不良或先天畸形,更易形成頸椎病。
(三)勞損外傷
長期低頭工作,姿勢不正,或頸部受到擠壓、碰撞、閃挫等急慢性損傷,均可造成頸部筋骨骨肉損傷,氣滯血瘀,形成頸 椎病。
總之,頸椎病的發生,一般多以肝腎虧虛,為內因,風寒濕邪、創傷勞損為外因。病初以邪實為主,病久正虛邪戀,虛實夾雜。病位在頸部筋骨,病變可涉及臟腑。
二、臨床表現
本病發病年齡一般為40歲以上,年輕者少見,且起病緩慢,癥狀輕,初僅為頸部不適,經過一段時間,表現出上肢放射逐漸出現。一側或兩側疼痛,肩、背、上肢疼痛明顯,以酸、困、肌力減退,肌萎縮,可引起枕後部痛,頸項強直,頭昏,耳鳴,噁心,聽力障礙,視力障礙,以及發作性昏迷,猝倒;頸椎中部骨贅可以產生頸椎3—5根性疼痛及頸後肌、椎旁肌萎縮,隔肌亦可受累;下頸椎的病變可產生頸後,上背、肩胛區及胸前區的疼痛,以及頸椎5—1胸椎的神經根性疼痛。中下頸椎病變可壓迫脊髓,產生癱瘓。
嚴重者出現上肢麻木,神經階段支配區呈鈍痛,燒灼樣疼痛,刺疼,劇烈疼痛,其疼痛可因咳嗽而加重,
本病分為5種類型,即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及混合型。在這幾種類型中,以神經根型和混合型最為常見。
診斷要點
當頸椎的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臨近的神經傳導束或椎動脈血管的時候,會表現出各種不同的癥狀,按受壓迫的神經和血管來分類,有以下4種主要類型,而兩種以上類型癥狀混合在一起的頸椎病則更為常見:
1.神經根型。其主要癥狀病變在頸5以上者可見頸肩痛或頸枕痛及枕部麻木等;在頸5以下者可見頸僵,活動受限,有一側或兩側頸、肩、臂放射痛,並伴有手指麻木、上肢發沉、無力、持物墜落等癥狀。
2.脊髓型。其臨床表現可見上肢或下肢、一側或兩側的麻木、酸軟無力,頸顫臂抖,甚者可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全痙攣性癱瘓,如活動不便、步態笨拙、走路不穩,以至卧床不起,甚至呼吸困難,四肢僵硬等。
3.交感神經型。主要表現為主觀癥狀,如枕部疼痛、頭沉、頭暈或偏頭痛、心慌、胸悶、肢涼或手足發熱、四肢酸脹等。
4.椎動脈型。常見癥狀為當頭頸活動到某一位置時,突然發生眩暈及下肢麻木無力而摔到,意識往往清楚。椎動脈造影對診斷有幫助。 1、神經根型
這是發生在頸椎後外方的突出物刺激或壓迫頸及神經根所致,發病率高,約佔頸椎病的60%。表現為頸榨部及頸肩部有陣發性或持續性隱痛或劇痛。沿受累脊神經的行走方向有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頸部活動或腹壓增加時,癥狀加重。上肢發沉及無力等。頸部有有同程度的僵硬或痛性斜頸畸形,肌肉緊張,活動受限。
2、脊髂型
因突出物壓迫脊髏所致。臨床表現為脊髓受壓,有不同程度的四肢癱表現,約佔有10%——15%。主要表現為肢體麻木、酸脹、燒灼感、發僵、無力等癥狀,多發於下肢,然後發展至上肢。此外,可有頭痛、頭昏、大小便異常等癥狀。後期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上運動神經無或神經束損害的痙攣性癱瘓。
3、因突出物壓迫了椎動脈所致,約佔頸椎病人的10%——15%。單純的受壓可能並不引起癥狀,需伴有動脈粥樣硬化,椎動脈供血不足,才出現癥狀。癥狀有發作性眩暈、噁心、嘔吐等。癥狀每於頭後促或轉動頭部到其一方位時出現。而當頭部轉離該方位時消失。於轉動頭部時,病人突然感到肢體無力而摔倒。摔倒時神志多半清醒,病人常可以總結出發作的部位。腦幹癥狀包括肢體麻木,感覺異常,持物落地,對側肢體輕癱等。此外尚有聲嘶、失音,吞咽困難,眼肌癱瘓,視物不清,視野狹窄,復視等。
4、交感型:
因頸脊神經根、脊膜,小關節囊上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到刺激所致。癥狀有頭昏,遊走性頭昏,遊走性頭痛,視物模糊,聽力改變,吞咽困難,心律失常及出汗障礙等。
三、預後與預防
本病早期風寒濕邪侵襲,太陽經輸不利,營衛失和,體表經脈,肌肉關節受累。治療失當或調攝不慎,則邪氣留戀,凝滯氣血,痹阻經脈,氣滯血凝,則津液難行,聚生痰濁,痰瘀互阻互結,膠附於骨,則病情加重,痼疚乃成。病程遷延,經血耗傷,肝腎受累,出肝腎不足,氣血陰陽虛弱的病變。因此頸椎病的病變是一個由表入里,由輕到重,由肌肉體表、經脈到臟腑的發展過程。
頸椎病早期治療可取得滿意效果,遷延日久病情複雜,很難根治病情,極易複發。輕者頭痛、頭暈、噁心、頸肩疼痛、上肢麻木無力,重者可致癱瘓、性功能障礙及二便失調等,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甚則危及生命。本病的預防應從青少年開始,這一時期,應避免頸椎損傷。如頸椎有損傷,即使是一般的扭傷、挫傷,落枕應給予及時治療,防止發展成頸椎病。對於長期伏案工作售貨員或頭頸固定某種姿勢下工作人員,首先要使桌椅高度相稱,而且更重要的適於使用者身材。在長時間工作中做短暫頸椎運動,如前屈、後伸、左右旋轉四環等活動。
注意事項
1.平時應勞逸結合,尤其是伏案寫字的人,更應多加註意,一般45分鐘左右就應適當休息一下,從而放鬆頸肩部及全身。
2.每日起卧定時,並按時進行體育鍛煉,夜卧枕頭不可過高或過低,並注意頸肩部的保暖。
推薦閱讀:
※15.為什麼有些頸椎病患者會出現下肢癥狀?
※頸椎長骨刺嚴重嗎?
※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有哪些癥狀?
※頸椎病人群要留意 頻繁出現這些癥狀易引發心腦血管疾病
※每天15分鐘:5個小動作改善頸椎還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