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絕不射殺傷兵的決定,讓世界20年後陷入腥風血雨|淘天下
微信公眾號 | 淘歷史(taohistory)
T君 | 做決定的人表示後悔,但如果重來,可能依然要這麼做。
1891年8月30日,亨利·坦迪出生於英國沃里克郡利明頓。1910年8月,這個再普通不過的窮小子加入步兵團,開始了他的軍旅生涯。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在奪佔法國小鎮馬爾寬渡口的戰鬥中,坦迪所在的步兵團一度被德軍猛烈的重機槍火力所壓制,關鍵時刻,他躍出戰壕,隻身一人匍匐靠近德軍陣地,並成功消滅了德軍機槍手。抵達渡口時,他再次冒著密集的炮火率先鋪設起木板,使英軍衝鋒部隊得以順利沖入敵人陣地,並最終迫使人數佔優勢的德軍退出戰鬥。
兩軍的血腥廝殺漸漸平息下來,突然,坦迪的視線中出現了一個德軍傷兵:也許是因為部隊倉皇撤離顧不上,只見對方正一瘸一拐地爬出陣地的溝壕,準備直起身子逃跑。同時,那個德軍傷兵也看到了不遠處坦迪的槍口正死死地指著自己。
出人意料的是,坦迪沒有開槍,儘管他當時已經瞄準,如果扣下槍機,對方絕對活不成。但是,他有一個原則:從不射殺那些放下武器的傷兵。最後,德國傷兵略微點了點頭,就慢慢走遠了,消失在瞄準鏡里。
坦迪不知道,整個人類20世紀的歷史就在這一刻掉轉了方向。
坦迪的英勇為他贏得了極大榮譽。為表彰他在戰爭期間的傑出表現,當時的英國報紙對其戰功廣為報道,一位義大利藝術家還專門為他創作了一幅以伊普爾戰役為背景的油畫:坦迪在畫中背著一個傷兵,以示這些勇敢的士兵是在為「結束一切戰爭」而戰鬥。
戰爭結束後,坦迪榮歸故里,娶妻生子,過起了平靜的生活。誰也不會想到,十多年後,命運之神又來打擾他了。
1938年的歐洲,風雨如晦。英國首相張伯倫前往德國與元首希特勒會談,希望換取歐洲的和平。張伯倫驚訝地發現,希特勒的客廳里赫然掛著那幅義大利藝術家當年為坦迪所作畫像的複製品,希特勒解釋說:「畫中的這個人差點要了我的命,當時我甚至覺得自己再也回不到德國了,可上天又將我從英國士兵的槍口下救了出來。」臨走時,希特勒還請張伯倫回國後向他的這位英國「救命恩人」轉達最衷心的感謝。
消息傳到英國後,舉國震驚,這個突如其來的「感謝」對坦迪來說,無疑是一記重重的耳光。
1940年,坦迪在輿論壓力下,移居考文垂,目睹德國空軍將這座城市炸成平地。此後,他在倫敦再次親歷納粹空軍的狂轟濫炸。他痛苦地感慨道:「要知道這個傢伙會是這樣一個人,我真該一槍斃了他!」
▼ 年輕的希特勒
在深深的自責中,時年49歲的坦迪再次報名參軍,他表示:「不會讓希特勒從自己的槍口下逃離第二次。」但他在索姆河會戰中所受的重傷使他已不能重返戰場,雖然這位老兵此後忘我地投入到國內志願工作之中,但對往事的記憶卻時時折磨著他,直至1977年,86歲的坦迪離開這個世界。
2012年5月,他的女兒在整理遺物時,無意間發現當年責問他的報紙中,夾雜著一張泛黃的紙條,坦迪在上面寫著這麼一段話:我後悔自己的一時之仁,改變了數千萬人的命運,但如果重新有這麼一次機會,面對一個不知道未來的傷兵,我還是會選擇,讓他離開……我只是一個士兵,不是屠夫,假如當年我開了槍,那麼,我跟希特勒就沒有區別了。
…………………………………………………
作者 | 姓羅名強
(圖片來源於網路)
推薦閱讀:
※俄驚呼:上海挑戰決定世界金價的倫敦,向第一大國邁進
※胡小林老師:念佛應如孝子思雙親,決定生西方!
※內蒙和寧夏有一塊地方,決定了大明王朝的生死,出產一種大殺器
※心率決定每個人的壽命
※女人的脾氣,決定婚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