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大融合式發展的八大困境
宋 丁
--------------------------------
這是我在一次大型講座上發言記錄的一部分。發言記錄共四部分,5月20日已經發表了第一部分《粵港澳大灣區實施大融合的七大理由》,本篇是第二部分。
--------------------------------
關於粵港澳大灣區,前面講了大融合式發展的七大理由。但是,這麼大個粵港澳大灣區,涉及到十幾個城市,五萬多平方公里,大幾千萬人口,七、八萬億人民幣的經濟總量,這中間一定會出現很多的困境和問題,這些困境呢,我羅列了一下,不一定對,主要的大概有這麼八個方面。
1、大灣區市場化發展是歷史傳承,區域規劃至今沒有特別成功的證明
我們講大灣區,我們現在看到中央要出手直接抓它的規劃,第一份的規劃,從現在開始,大概用四個月時間我們就能看到藍圖出來了,我們是不是心很跳啊。但是,在大灣區,我覺得自古以來這個地方就是「天高皇帝遠」,它的經濟發展一直是市場力量比較強大,依靠市場發展才是大灣區地帶經濟歷史主脈的真實傳承,而由政府實施區域規劃來統一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坦率講,至今我還沒有看到很成功的、可以證明規劃直接效果的案例,尤其是在廣東、香港、澳門三地之間作統一規劃,從來沒有過。
我們再來看看前些年廣東省曾經做過的珠三角規劃綱要,我覺得這個規劃當時很高調,但是,到目前為止同樣也還不能證明是它很成功的。為什麼這麼講呢?這個規劃按照地域劃分了三個城市群,廣佛肇、深莞惠、珠中江。實際運行如何呢?廣佛的確越來越一體化了,但是,和肇慶的關係就差得多,講廣佛肇有點勉強。珠中江乾脆沒有什麼像樣的成就感,仍然是一盤散沙,因為珠海的經濟總量還不如中山和江門,讓珠海挑頭,中山江門顯然不太配合。相比之下,深莞惠似乎城際關係更緊密一些,但是,實話說,這個關係主要不是規劃綱要引導的結果,而是市場成長的結果。近年來,深圳的發展非常快,房價上漲快,住房供應跟不上,迫使一大批深圳人到臨深的東莞、惠州買房,促使兩地政府關注相關聯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建設,例如把地鐵修到東莞、惠州去。此外,深圳地價及成本高企,也迫使一些企業搬遷到東莞、惠州,例如華為把移動終端搬到東莞松山湖。顯然,華為的搬遷是市場行為,並沒有受規劃綱要的影響。
在這種歷史背景下,現在再搞一個跨越粵、港、澳三地的大灣區規劃,難度就更大,我認為同樣無法充分證明它一定能夠成功,一定能夠達到規劃預想的效果,因為這個事首先要面臨大灣區這個特殊的地方歷史上一直存在的強大的市場力量的對沖作用。如果規劃中參雜了過多的人為因素,很可能遭遇市場的強烈抵觸,會牽制這個規劃的落實。
2、香港是高度國際化、高度自治的自由港,國家強力整合難度很大
我們看香港,這次的目的就是要把它拉回來。你別鬧什麼港獨了,開玩笑,你高度自治可以。那麼你能徹底改革香港嗎?沒有那麼容易。香港很多的東西不是說改就能改得了的,在內地,書記、市長一句話就做了,但不能以為香港行政長官一簽字就行了,沒有這種可能性。它一定要經過香港的立法會,討論批准才能夠執行。你規劃拿到以後,到香港它立法會不批怎麼辦。如果香港的反體制派議員們在立法會上鬧事,不批准,按照通過的比例沒有達到,未通過,在香港就有問題了。如果香港不落實,大灣區的地方能落實的了嗎。像廣深港高鐵,批了很久,包括深圳灣大橋也是的,我們這邊早就通過了,他那邊搞不動。都是最後逼到萬不得已才動。還有那個小地方河套地區,這麼多年了,我們想動,香港就是不動,就是香港的那些反體制派們阻撓,不願意去搞,就講這個例子,這種事情很多。所以說我覺得就香港來講,不能說我們有這個意志,他一定執行。香港本身的制度,兩制是一個現實,中央允許他高度自治。
3、穗、深、港三強並立,無旗艦不行,指定旗艦不行,競爭將長期化
穗深港三強並列,大灣區不能沒有旗艦,但是大灣區你又不能指定旗艦,由中央決定誰來當旗艦,這也是不行的。過去廣東搞的珠三角規劃綱要難以成功,一個重要問題就在於廣東事實上指定廣州做旗艦,那深圳事實上很難認同。現在又擴大了,把港澳也加進來了,你讓誰來做旗艦,你不能指定。如果不指定,最後的結果是什麼呢,競爭長期化。所以,實際上可能會有一些是形成惡性競爭的,比如說金融,大家都搶,廣州也在搶,深圳也在搶。最後像南沙、前海、中環,大家搶的結果可能就是三個平台互相衝抵,不能排除這種可能性。至少在相當一個階段裡面,這種競爭是很激烈的。
4、大灣區規劃的事實主角是粵港兩家,深圳的角色十分微妙
大灣區規劃,中央雖然是挑頭來做的,但是事實上的主角就是兩家,一個是廣東,一個是香港。澳門是小弟弟,他也不跟你爭,你給我一塊肉吃就行了。最難的、最微妙就是深圳,因為「粵港澳」這個表述裡面沒有直接講到廣州、深圳,粵是一個省啊,廣州和深圳都是粵的一部分,那麼在這個格局之下,可能是中央主導之下,由你們內部操作,內部操作就是香港和廣東來操作,香港的利益主體很明確,就是自己,而廣東就比較朦朧,按照現行的說法,它有九個城市,不可能均等分享利益,一定要有傾斜性。按照珠三角規劃綱要的表述模式,未來的大灣區規劃表述,廣東首先要維護的一定是廣州的利益,畢竟是廣東第一城,省會,國家中心城市嘛。最後結果呢?廣州和香港可能成為最核心的角色,而深圳可能會弱一個層級。我是在分析可能性,我並沒有什麼傾向說一定要怎麼樣,我說的是根據以往廣東省的動作會出現的可能性。這麼多年就這樣下來的,這個事是明擺著的。在大灣區規劃這件事上,來自深圳的觀點產生實際影響的空間很小,港珠澳大橋建設、深中通道建設、第二機場建設、河套地區開發等等事件已經一再證明這個問題了。大灣區規劃,香港為自己代言,廣東為廣州代言,誰為深圳代言呢?所以說在這個格局下,深圳的處境有點微妙。
5、大灣區規劃套路陳舊,難以凸顯東岸主軸核心價值,東軸被嚴重忽略
從目前得到的信息看,大灣區規劃展示的空間還是珠江三角洲規劃所指九市加上港澳,這是非常傳統的空間套路,難以凸顯東岸主軸的核心價值。更缺乏對東軸的關照,這也是一個明顯的問題。我要再強調一遍,大灣區的核心在珠江入海口東岸由香港、深圳、東莞、廣州四大城市連成的中軸,這個中軸構成大灣區的主軸,大灣區規劃首先要緊緊抓住這個主軸,才能解析整個大灣區。還有,應該真實、認真對待東軸的薄弱問題,中軸以東不能僅有一個惠州,不能僅僅由惠州構成東軸,應該在深圳東進戰略的基礎上,考慮把汕尾和河源鄰近大灣區的部分片區列入大灣區,這才是合理布局的大灣區。
6、大灣區整體上土地物業及人工成本高企,對創新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世界上任何一個先進國家,先進地區,先進城市,它之所以致力於這樣一個經濟長期競爭的空間,主要是靠科技創新。如果創新做不到,就沒有辦法證明你的獨立存在價值。我們整個大灣區,應該說我們科技基礎本來就有落後的情況,比如說在全國來講,京津冀、長三角,甚至像武漢地區、成渝地區,這些地區整個的經濟科技創新的基礎方面,比如說大學分布,與我們大灣區比,應該說至少不弱,甚至可能比我們強。但是大灣區目前處在全國房價最高的片區行列,大灣區整體上土地物業及人工成本高企,對未來大灣區的創新發展應該是一個負面影響。
7、大灣區與粵東、粵北、粵西發展差距大,燈下黑現象嚴重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衛星拍照的照片,以一個晚間的燈火輝煌程度來證明一個地方的經濟發達,是不是這樣的。你注意到沒有,珠三角在整個和上海、江浙這一帶相比,還有和京津冀相比,我們亮著燈的圈層是最小的,我們就集中在珠三角灣區這個地方。往粵東、粵北、粵西走全部是黑燈瞎火的,為什麼?說明這3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雖然創造了一個世界上無與倫比的珠三角,但是我們向東向北向西走,不要說我們在9+2泛珠三角了,我們就連廣東省都沒有帶起來。我們往這三個地方一走,發現很多地方是貧困縣,我甚至說得再嚴重一點,回到珠三角裡面,我們在惠州這個地方,我們在江門,我們在肇慶的很多地方去看,這都叫珠三角啊,裡面也有很多很窮的地方。
可見我們的經濟輻射,有了廣州、深圳這樣大的國際化城市,我們仍然帶動力有限。所以,大灣區一個重要的意義就在於,我們必須形成我們的強有力的輻射圈,必須把我們經濟的能量輻射到其他區域。首先把廣東的三個弱的地區帶起來。就是這麼一個概念,解決廣東長期以來的燈下黑現象,解決粵東、粵北、粵西發展相對珠三角明顯落後的問題。深圳搞東進戰略,就是讓深圳帶動粵東更多相對落後一些的地區,比如河源、汕尾。
8、地處南海,國際形勢複雜,會影響大灣區的國際輻射力
大灣區地處中國南海,我們都知道,這些年,南海很熱鬧,周邊國家都在爭奪那裡的土地和資源,美國日本也總想插手南海,國際形勢十分複雜。我們在這麼靠近的地方搞大灣區規劃和建設,顯然無法排除南海問題的負面影響。
舉一個例子,比如台海,廈門為什麼多年來發展很慢?顯然台海問題是一個迴避不了的影響因素。1979年,我們這裡叫寶安縣,當時我們是9千多萬GDP,廈門是5個億,廈門是深圳的5倍。現在廈門是3500多億,深圳1萬9千多億,深圳是廈門的5倍,你看差得多遠!廈門這個地方就是一直受台海風雲的影響,畢竟台灣問題是一個現實,當然,歷史上廈門作為一個美麗的濱海小城市,民風中也有不想做大的文化情結,那是另外一回事。
那麼我們大灣區受什麼影響?受整個南海複雜的國際政治形勢的影響,這是不能忽略的一個問題。如果南海問題遭遇特殊情況,出現國際緊張局面,顯然大灣區的經濟發展會直接受到影響,所以我們都希望南海平穩,不要出亂子。
-------------------------------------------------
敬告:
1、歡迎大家轉發分享,或發表留言,在此表示感謝!
2、歡迎點擊文章上方藍色字體「宋丁視點」, ID:SDviewpoint,關注本公眾號。
3、任何電子媒體轉載本文或摘錄本文重要觀點,務請標明文章或觀點出處,並在文章前面位置明確標出作者姓名,否則視為侵權,須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
推薦閱讀:
※中國領導談中美關係發展
※單反相機發展史話:各項技術的歷史沿革
※中醫藥全球蓬勃發展投資者或迎機遇
※我國拱橋的現狀及發展
※[早教]-四至六歲幼兒音樂能力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