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之美——西方風景油畫的發展與演變(二)
……接上期
19世紀,是西方風景油畫迎來全盛的時期。各種藝術流派幾乎同時進行著,相互影響著,呈現一片繁榮的景象。
當時興起的浪漫主義文學歌頌自然,人們肯定大自然是真理,是人性最完美地陶冶者。在這種思想的衝擊下,英國風景油畫步入了最輝煌的時期,誕生了著名的浪漫主義風景畫派,庚斯博羅是浪漫主義風景畫派的奠基者。而後出現了以捕捉自然風景中的光與色見長的康斯太勃爾,他在1828年巴黎沙龍畫展中引起轟動的《乾草車》,即是典型代表,他的風景畫以精湛的筆觸和變化豐富的色彩關係,創造了新的空間層次和細膩豐富的色彩結構圖像。康斯太勃爾的風景畫發展和豐富了對色彩的認識,他把色彩和天空直接聯繫起來,認為天空是風景的主要成分,對天空的顏色進行了大膽的嘗試。他開啟了對景寫生的繪畫方式,他的卓越技巧對法國浪漫主義和印象主義繪畫的發展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浪漫主義大師德拉克羅瓦稱讚他為「現代風景畫之父」。
康斯太勃爾《乾草車》130.5x185.5cm
布面油畫 1821年
與康斯太勃爾同時期的威廉·透納也是風景畫的代表人物,他以海景作為主,海水成為他研究色彩的載體,他非常注重色彩的表現力,將色彩的作用發揮到了極致,並以浪漫主義氣質去處理色彩關係,體現出了浪漫主義瀟洒的色彩,對印象派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他們直接以大自然為繪畫題材,描繪自然本身的景色。
透納《勇猛號戰艦於1830年被拖往最後停泊處拆毀》91x122cm 布面油畫 1838年
透納《威尼斯聖瑪利亞教堂》63x93cm
布面油畫 1843年
而在德國,卡斯巴·大衛 ·弗里德里希成為浪漫主義風景油畫的代表人物。
弗里德里希《北冰洋》96.7x126.9cm
布面油畫 1823-1824年
當法國畫壇上古典主義與浪漫主義針鋒相對之時,有一群住在巴黎郊外巴比松村的畫家不問流派的紛爭,走出畫室,擁抱自然,面對大自然進行創作,忠實地描繪大自然的景色,並在19世紀30至60年代獨領風騷,他們就是著名的「巴比松畫派」。他們關注於光和色彩的研究,以使其畫面的色彩更接近大自然的真實狀態;他們潛心描繪身邊的農民生活及自然景物,將人物融入風景,使其成為風景的一部分,從而構成一個完整的整體。他們主張「回到自然」,在再現自然的基礎上,表現出畫家對自然的真實感受,使法國風景油畫創作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對後來的印象主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主要代表有盧梭、迪亞茲、杜普雷、 特羅揚,杜比尼、米勒,以及與巴比松畫派關係密切的柯羅。
讓·巴蒂斯特·卡米耶·柯羅,早期鍾情於古典主義,同時帶有浪漫主義的某些繪畫方式;他對風景畫情有獨鍾,對現實生活中的風俗題材和人們的生活狀態的題材極少描繪,將其精力傾注於對自然中光與色的描繪中。以近乎古典的方式、抒情性的筆調描繪了法國農村的平實與寧靜,透出一種詩意,一種新生的純的姿態和生命的氣息。後來,從面對自然的寫生實踐中逐漸有了新的認識,開始背離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繪畫語言,最著名的代表作品《蒙特楓丹的回憶》即是最好的佐證。畫面以之前從未有過的逆光結構再加上他特有的紫灰色調,輕鬆的描繪了蒙特楓丹的美麗景色。
柯羅《摩特楓丹的回憶》1864年
布面油畫 65x89cm
柯羅《晨霧》1860-1875年
布面油畫 79.06x110.49cm
泰奧·多爾·盧梭,巴比松畫派的奠基者和領袖。他也曾是古典主義的追隨者,先後受到洛蘭和荷蘭風景畫以及康斯太勃爾的影響,他作品中的精細筆觸和穩定的構圖顯然是受到洛蘭的影響,空間的亮度和色彩細微層次的表現則是受荷蘭風景畫和康斯太勃爾的啟發。但他突破了古典的裝飾筆觸,而以隨意的筆觸取而代之,比如他後期的《楓丹白露的土路》。
盧梭《楓丹白露的土路》30x51cm
布面油畫 1860-1865年
讓·佛朗索瓦·米勒,我們對他的了解大多是基於他的代表作《拾穗者》《牧羊女》等現實主義題材的人物場景作品,在米勒的風景畫中與其他巴比松畫家一樣,追求光與色的自然變化。所不同的是,他的風景畫更為樸實和不加修飾。
米勒《鄉村教堂》60x73.5cm
布面油畫 1871-1874年
迪亞茲《美麗的楓丹白露岩石》
22x35cm 木板油畫 1840-1845年
杜比尼《落日》39x67cm
木板油畫 1856年
特羅揚《風暴來臨之前》53x38cm
木板油畫 1851年
巴比松畫派的畫家們與前人藝術家相比,雖已採用外光寫生,對光與色彩的把握上也有了極大的突破,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還是深受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影響,帶有前人的一些影子。
居斯塔夫·庫爾貝,是美術史上不可多得「硬漢」,在題材和繪畫方式上有了極大的突破。他的風景畫不加太多的修飾,幾乎直接在大自然中寫生而成(這一點受到巴比松畫派的影響),他的構圖根據自然景物自由選擇,變化豐富,沒有巴比松派的畫家們那般受古典主義構圖的束縛。色調變化多樣,色彩樸實,常用刮刀厚塗,真實地再現自然對象,影響了後來的印象派。
庫爾貝《埃特塔特海岸的斷崖》
133x162cm 布面油畫 1869年
1874年法國興起的印象派是現實主義的延伸,也造成西方美術史上最大的一次革命。工業革命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光學的新發現,推動了印象派產生和發展。印象派根據「物體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產生,物體的固有色是不存住的」這一當時最新的光學理論,力求真實刻畫自然,進一步發展了寫實主義風景油畫。如果說古典風景畫使人產生對大自然的敬畏,即崇高視覺的美感的話,那麼印象主義的風景畫則使人們領悟到了人自身的價值——即人主宰自然的精神愉悅。他們對造型和透視等在傳統中建立起來的諸多問題相對忽視,對繪畫主題的歷史性、文學性或現實性也不十分在意,在表現手段上強調寫生的直接性,反對修飾。印象派風景繪畫的代表性畫家有:莫奈、西斯萊、畢沙羅、布丹、凱博特等,他們的作品追求光影變化和色彩幻覺,其實質是對自我情感的真實表現,是立足於感受和印象基礎上的自我肯定。
愛德華·馬奈,從未參加過印象派的展覽,嚴格意義上並不被算作印象派畫家,但他卻是印象主義的奠基人之一,他深具革新精神的藝術創作態度,深深影響莫奈、塞尚、梵谷等新興畫家,進而將繪畫帶入現代主義的道路上。受到日本浮世繪及西班牙畫風的影響,大膽採用鮮明色彩,捨棄傳統繪畫的中間色調,將繪畫從追求三元次立體空間的傳統束縛中解放出來,朝二元次的平面創作邁出革命性的一大步;畫法上對傳統繪畫進行大膽的革新,擺脫了傳統繪畫中精細的筆觸和大量的棕褐色調,代之以鮮艷明亮、對比強烈、近乎平塗的概括的色塊;在對外光和深色背景下出現作了新的嘗試,此畫在藝術技巧和歷史意義上都是一個創新。《草地上的午餐》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馬奈《草地上的午餐》
布面油畫 1862-1863年
克勞德·莫奈,印象派的創始人之一,一生都致力於印象主義繪畫的探索和發展,他通過大量的藝術實踐對印象派的理論體系進行了完善。早年跟隨風景畫家布丹學習繪畫, 並通過布丹結識了柯羅、特羅揚、杜比尼等巴比松派畫家和庫爾貝,並從他們那裡學到了一些繪畫技巧,開始注意畫天空、大氣和人物在大自然的光照中的複雜色彩。他也曾學習學院派繪畫,但因趣味不合,憤然離開,開始探索獨立的繪畫技法。後來認識了馬奈,並受其影響。他曾受英國風景畫大師透納的作品的外光表現的影響。強調自然界的光和色,把光與色的變化作為繪畫的主流。在色彩方面曾借鑒日本的浮世繪,奠定了他對色彩更為透徹的理論體系。被認為是第一個採用外光技法進行繪畫的印象派大師。他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他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除此之外,莫奈對於色彩的運用相當細膩,他用許多相同主題的畫作來實驗色彩與光完美的表達。莫奈曾長期探索光色與空氣的表現效果,常常在不同的時間和光線下,對同一對象作多幅的描繪,從自然的光色變幻中抒發瞬間的感覺。例如《盧昂大教堂》系列作品以及晚年的《睡蓮》系列作品。
莫奈《盧昂大教堂,藍色與金色的和諧》
107x73cm 布面油畫 1894年
莫奈 《睡蓮》 布面油畫
阿爾弗萊德·西斯萊,在印象派畫家中,西斯萊風景作品中冷靜沉穩的筆調,更容易讓我們深刻領悟印象派發展的源泉。在其一生中,作品不管是題材抑或是風格沒有深刻的變化。在其作品中透露著熱愛自然的天性和純樸的情感。他繼承了巴比松畫派的繪畫風格,尤其是柯羅嚴謹的構圖和含蓄的灰色筆調,同時,在色彩和筆觸上又表現出印象派的畫法。
西斯萊《馬利河上游的盧維森》
38x46cm 布面油畫 1873年
西斯萊作品中的天空往往佔據很大的畫面空間,以展示細膩的光影變化,作品中的人物空間比例小,刻畫簡練概括;景物的透視性強,不追求任何的誇張形式。西斯萊作品中以碎點狀筆觸為主,起輕快而流暢,結構上厚實而沉穩,奔放而有力地描繪天空和水使其富有輕盈和流動感;以精細的寫實手法展現他感受到的點滴光影。自然本身蘊含著無數生動的色彩畫面,西斯萊憑著那雙長期訓練敏銳的眼睛,通過忠實地直觀自然和辛勤的藝術實踐,去探索大自然色彩的奧秘,打破傳統的「固有色」觀念。為了提高色彩的純度和畫面亮度,畫家將未經調和的顏色並置,讓觀眾的眼睛在一定距離內把顏色調和起來,使畫面產生了豐富的色彩效果。真實地再現景物在光線和大氣中的虛實系,西斯萊讓外輪廓線隱沒在大氣中,線條在畫面上的作用被降低了,突出了形體色塊;他完全不拘於嚴密輪廓細節的描摹,而是著眼於在現場中迅速捕捉變化著的對象,使畫面形成獨具風的美的形式。
卡米耶·畢沙羅,與西斯萊一樣,畢沙羅早期也受到柯羅作品的影響,也曾受到過康斯太勃爾、透納、米勒、庫爾貝、杜米埃、修拉等的風格以及日本浮世繪繪畫的影響。這是由於他性格上的謙虛與隨和,容易受到其他畫家的影響,但是,他將過去所嘗試過的各種風格和手法融會一氣,最終凝聚成他獨具個人特色的風格:明亮的色彩和堅實粗放的顫動筆觸。他熱愛大自然,以極大的熱忱投入到風景的寫生和研究之中,來表現其當代的風景。正如他所說的「一切事物都有美,問題在於怎樣把它表現出來。」
畢沙羅《盧昂的港口》46.3x55.7cm
布面油畫 1883年
修拉《庫布瓦的橋》45.7x54.7cm
布面油畫 1886年
在十九世紀歐洲印象派活躍的時代,我們自然不能遺漏那一片寒冷、充滿憂鬱詩意的廣闊土地——俄羅斯,這片災難深重的土地也有著和這種氣質相仿的自然景象,色彩沉鬱、莊重,有一種靜默的詩意。各具風格的風景畫家層出不窮,從善於表現大自然純樸的薩普拉索夫,到畫面精緻、莊重、嚴肅的希施金;從表現具有深刻思想的自然景色的華西里耶夫;到敏感地撲捉純粹自然風景的庫因芝;從巧妙地表現南方自然景色中的光與色的 ,到通過自然景色表現人的思想和情緒的列維坦。以及謝洛夫等眾多畫家。在此不能一一列舉,僅舉幾個代表性的畫家。
薩符拉索夫《白嘴鴉飛來了》62x48.5cm
布面油畫 1871年
華西里耶夫《克里米亞山區風光》
布面油畫 1873年
伊凡·伊凡諾維奇·希施金,被譽為「俄羅斯的森林歌手」,從小生活於森林之中的他,對森林有著濃郁的特殊情感,他以細緻入微的筆觸描繪了那片俄國北方森林的神秘與宏偉,在他的森林中,我們可以清晰的感受到俄羅斯民族的性格。由於他受德國嚴謹的古典寫實繪畫的影響,畫風嚴謹縝密,在其前期的作品中甚至有些許的刻板和程式化。後來,經過對畫面整體的概括與調整,以及詩意化的追求,畫面的層次和繪畫性有了很大的轉變。
希施金《林中雨滴》124x203cm
布面油畫 1891年
阿爾希普·伊凡洛維奇·庫因芝,也許由於他沒有受過俄羅斯傳統學院派繪畫的影響,他敢於突破,創造了自己獨特的繪畫風格。他的風景畫採用了大筆觸、大塊面的色彩,使那些普通的自然景色在他的畫面中產生了獨特的光彩,充滿了奇異的神秘而魔幻的色彩,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庫因芝《白樺林》97x181cm
布面油畫 1879年
伊薩克·列維坦,俄羅斯十九世紀後半期最偉大的風景畫家。一生歷盡坎坷,對周遭的一切充滿了敏感,這種獨特的敏感心理使他對大自然的狀態有敏銳而細緻的察覺,形成了他作品的詩意性的表達。面對生活中或許平凡風景,他用自己的畫筆都能敏銳的撲捉到那瞬間的美。他筆下的風景是他對人類心靈的間接反映,將他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現實生活中人類的體驗極好地融為一體。另外,他生活的時代正是俄羅斯民主主義思想的風起雲湧之時,受這種思想的影響,他的風景繪畫中具有明顯的時代精神。《湖光》是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作品已經注重光與色的關係,超越了他對造型的重視。與印象派的繪畫有異曲同工之妙,不免讓我們想到莫奈的繪畫。
列維坦《湖光》48.8x69.7cm
布面油畫 1898-1899年
謝洛夫《秋日的黃昏》54x71cm
布面油畫 1886年
歷史在發展,經過印象派對之前古典繪畫的革新,油畫面貌已經煥然一新,過去的古典圖示和色調已然被亮麗的色彩所衝擊,是一種對繪畫表現方式的自由的解放,繪畫也越來越傾向於表現人的個性的情感和情緒,以及獨具特色的繪畫語言和畫面秩序,湧現出許多具有突破性風格的畫家 ......
(未完,待續……)
推薦閱讀:
※文化雜談···《中華姓氏的起源與演變》之一至四
※「同志」稱謂的源流及其演變原因--獨角獸資訊
※【陝,陝】的甲骨文金文篆文字形演變含義
※歷史進程中演變的各國王室(圖)
※一評王剛護寶錘演變成「砸寶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