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中國·記憶中的60首經典歌曲
歲月雖逝,世界已改,但只要歌聲響起,我們便禁不住熱血涌動,心中泛起無可爭辯的波瀾,因為這些旋律裹挾著我們一段寶貴的生命,承載著我們青春年華的無盡悲歡。朋友,你是否也曾從歌中的那段歲月走過來..(丑乙)1949年《義勇軍進行曲》1949年9月27日,全國政協第一屆會議通過了一個決議案: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正式將《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寫入憲法。
1950年《二泉映月》1950年的夏天,中央音樂學院以研究保存民間音樂為目的,委派著名中國音樂史家、民族音樂家楊蔭瀏為首的採風小組,慕名找到了當時貧病交加且荒廢音樂已達三年之久的阿炳,為其錄製作下三首二胡作品和兩首琵琶作品,《二泉映月》得以流芳後世。
1951年《歌唱祖國》》1950年《大眾歌選》第三集在首篇的位置發表了王莘作詞作曲的《歌唱祖國》,這是這首歌第一次面世,逐漸在華北地區的工人和學生中間流行開來。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報》公布了《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關於國慶節唱歌的通知》,規定在這一年國慶節時,除唱國歌外,以《歌唱祖國》和《全世界人民心一條》為全國普遍歌唱的基本歌曲。》
1952年《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1950年11月25日由新華社所發的電訊稿中,當時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炮兵部隊連政治指導員麻扶搖所寫的一首出征詩《打敗美帝野心狼》。而當時的作曲家周巍峙受到其中的英雄氣概所感染,也迅速根據這首短促、鏗鏘的詩,譜寫下了同樣激昂、豪邁的曲,並最終改名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軍歌》。這首歌成了忠實再現那段歷史的文學和藝術作品,永遠留在了中國人民的記憶里。》
1953年《敖包相會》》1952年,根據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短篇小說《科爾沁草原的人們》改編的電影劇本《草原上的人們》,而歌曲《敖包相會》就是此片中的一首插曲。據影片編劇之一的瑪拉沁夫介紹,他將《敖包相會》的歌詞寫好後,著名的達斡爾族作曲家通福來到了他的故鄉呼倫貝爾大草原,根據海拉爾河畔的一首古老的情歌創作而成。》
1954年《我是一個兵》》新中國成立後,群眾歌曲創作十分踴躍。這些作品大多繼承了革命音樂的傳統,以反映新中國建設面貌、鼓舞人民勞動熱情為目的。《我是一個兵》榮獲新中國舉第一次優秀群眾歌曲評獎活動一等獎,反映了建國初年的軍旅熱潮。它以音樂的形式,為新時代的中國軍人樹立一個相當鮮明和典型的形象。》
1955年《讓我們盪起雙槳》》「讓我們盪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沒有人想到,就是這麼一首當年為電影《祖國的花朵》量身定造的電影插曲,竟然能傳唱半個世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兒童,伴隨著他們的成長,並在他們成年後,又將接力的火種,傳播給更新的下一代。》
1956年《我的祖國》》(故事片《上甘嶺》插曲)喬羽詞,劉熾曲最樸實無華的語言,最真摯深沉的情感,加之優美動聽的旋律,這首歌是中華兒女歌頌自己「美麗、英雄、強大」祖國的真實心聲。又請郭蘭英演唱,並在當時錄音條件最好的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錄間塌台當時就把它作為一般歌曲(非電影插曲)播了出去,沒想到立刻就流行起來。後來到電影《上甘嶺》播映時,很多人都會哼唱了。》
1957年《婚誓》《婚誓》由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雷振邦創作,為長春電影製片廠1957年攝製的《蘆笙戀歌》的插曲。作曲者雷振邦,來自我國滿族。從小接觸京戲的他,在成年後因為有感於民族音樂的獨特性,因此開始大量採集各少數民族的音樂素材。可以說,在中國民族音樂世界化、現代過的過程中,雷振邦是繼王洛賓之後,又一位傑出的音樂家。
1958年《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里穿行……」發表於1958年《兒童音樂》創刊號的《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因為其流暢動聽的旋律與優美柔和的意境,多年來一直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如今,這首歌曲已成為許多少年合唱團校內校際演出活動必選曲之一,但實際上它當年問世的背景卻仍然和政治大環境息息相關,可以說是文藝政策下的命題作品。
1959年《唱支山歌給黨聽》「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每當才旦卓瑪深情的歌聲響起,我都不由駐足傾聽。60年代初,歌唱家才旦卓瑪曾因演唱了《唱支山歌給黨聽》而紅極一時。
1960年《紅色娘子軍連歌》1960年,梁信編劇,謝晉導演,祝希娟、王心剛、陳強主演的電影《紅色娘子軍》公映後,舉國轟動,海南的蕉風椰雨,洪常青、吳瓊花的颯爽英姿深入人心;《紅色娘子軍連歌》也不脛而走,「向前進,向前進」的旋律響徹大江南北。
1961年《洪湖水浪打浪》1961年,改編自歌劇的電影《洪湖赤衛隊》公映,而片中的主題曲《洪湖水浪打浪》,因為在當時革命歌曲的時代主題之外,還擁有非常優美的抒情旋律,也很快受到了更大範圍的傳播,並在1962年獲得第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音樂獎。
1962年《白毛女》1962年,為紀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20周年,由舒強導演又組織排了一次《白毛女》,周恩來總理親自觀看指導。而由郭蘭英演唱的一曲《北風吹》,不僅為整部歌劇奠定了一個好的開頭,更因為其借鑒民族音樂的創作手法,而為中國民族歌劇未來的發展,奠定了一個好的基礎。
1963年《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電視劇《冰山上的來客》,邀請作曲家雷振邦之女雷蕾來擔任音樂創作,雷蕾希望保留電影版中的經典歌曲以喚起大家的回憶,主題歌仍然使用了《懷念戰友》,片尾曲則是《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電影版中的7首歌曲都將保留在電視劇中,而雷蕾在老歌的編曲中加入時尚的音樂元素。男聲由塔吉克歌唱家阿洪尼克演繹,女聲則是青年歌手張芯。
1964年《英雄讚歌》《英雄兒女》是廣大群眾熟悉並喜愛的故事影片《英雄兒女》中的主題曲,也是中國電影音樂史上的經典歌曲之一。這部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影片堪稱中國電影史上的傑出作品,劇本由毛烽根據巴金小說《團圓》改編而成。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
1965年《長征組歌》1965年,為紀念紅軍長征勝利30周年,曾參加過長征的肖華回顧他在長征中的真實經歷後,用了半年的時間,完成了12首形象鮮明、感情真摯的史詩。隨後,作曲家晨耕、生茂、唐河、迂秋等人選用了其中的10首譜上旋律,最終匯成了一部主題鮮明、內容豐富、形式新穎、風格獨特的大型聲樂套曲——《長征組歌》。
1966年《我們走在大路上》《我們走在大路上》是周恩來總理非常喜歡的一首歌曲。1966年,他還親自在天安門城樓上,邊打拍子邊指揮百萬紅衛兵演唱這首鬥志昂揚,並讓人意氣風發的紅色經典。
1967年《大海航行靠舵手》1967年11月29日,林彪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首次學習毛主席著作積極分子大會題詞:大海航行靠舵手,幹革命靠毛澤東思想。」同年12月26日,正值毛澤東74歲生日,這句題詞經萬維生設計,被北京郵票廠印成了面額8分的郵票。而其中「大海航行靠舵手」正是文革中最經典的歌曲之一,甚至成為文化大革命的一種音樂記憶點。
1968年《紅燈記》1968年,中國京劇團和中央樂團根據它改編創作了鋼琴伴唱《紅燈記》,由殷承宗演奏鋼琴,庚金群打鼓,由於中西結合的大膽嘗試,在當時經濟上正處於封閉狀態的中國,也引起了相當大的藝術轟動。
1969年《黃河協奏曲》《黃河協奏曲》取材於抗日戰爭時期的救亡歌曲《黃河大合唱》,1969年由殷承宗、儲望華、劉庄、盛禮洪、石叔誠和許斐星六人改編為協奏曲。《黃河協奏曲》在創作中運用了西洋古典鋼琴協奏曲的表現手法,在曲式結構上又融了入船夫號子等中國民間傳統音樂元素,不僅在當時的國內引起了強烈的反響,還因為其史詩的結構、華麗的技巧、豐富的層次和壯闊的意境,成為世界音樂史上最為著名的一首中國協奏曲。
1970年《東方紅》1970年4月24日21時35分,我國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一舉發射東方紅一號衛星成功,繼美國、法國、日本和前蘇聯之後,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發成功人造衛星的國家,由此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而當時東方紅一號衛星核心部分的電子樂音發生器,通過20MHz短波發射系統反覆向地面播放的音樂,就是《東方紅》的前八個小節。
1971年《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1971年,剛剛調入總政歌舞團的李雙江,就以一首《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而廣為人知。在那個藝術都被政治化的時代,他和這首歌曲的走紅,除了預示著當時政治大環境的鬆動外,也說明了人民群眾對政治歌曲當道的審美疲倦,以及對旋律優美、歌聲深情之音樂作品的一種渴望。
1972年《北京的金山上》1972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赴西藏錄音,為了表達西藏人民對毛澤東主席的歌頌之情,在為1964年版《北京的金山上》新增加一段歌詞後,由當時年輕的女歌手才旦卓瑪重新進行了這首歌曲的錄製。
1973年《我愛這藍色的海洋》「同志們,大海也有平靜的時候呀!你們為什麼就不能唱點抒情的歌曲呢?」這是周恩來總理在文革期間一台排紅晚會後發出的一句感嘆,也是對當時文藝發展狀況不滿的肺腑之言。正是有了這樣的批評和指示,時任海政歌舞團獨唱演員的胡寶善,很快就在一次出海拉練的過程中,以西方圓舞曲的作曲技巧,寫下了一首極具抒情色彩的軍歌《我守衛在海防線上》,後在改名為《我愛這藍色的海洋》後,以其優美的意境和真摯的深情,很快在全國範圍傳唱開來,成為文革期間紅色歌曲盛行的那個時代,一道獨特的藍色音樂風景線。
1974年《紅星照我去戰鬥》1974年,電影《閃閃的紅星》在全國公映。而電影中的插曲《紅星照我去戰鬥》,則因為李雙江悠揚和深情的演唱,也和那個時代許多的電影歌曲一樣,迅速地在群眾中間傳播開來。
1975年《南京之歌》《南京之歌》是文革期間流傳最廣的一首知青歌曲。它反映的是江蘇南京知青下鄉之初萬分複雜的心情,是對當時社會思潮最直接的一種呈現,具有廣闊的社會心理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南京之歌》的出現,也是當時非主流意識形態對主流意識形態的一種反抗。而歌曲也因為觸動了當時無數知青內心暗涌的潛流,一時間以口口相誦的形式傳遍大江南北.
1976年《綉金匾》《綉金匾》是一首在甘肅慶陽民歌基礎上改編的歌曲,早在抗日戰爭時期就流行於陝北,隨著全國的解放,又很快地流傳到全國各地。在1976年慶祝粉碎四人幫文藝晚會,和1977年紀念周總理逝世周年文藝紀念會上,經由郭蘭英的重新演繹,一時間也再度傳唱於神州大地,至今仍不絕於耳。
1977年《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提起草原歌曲,人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想到《美麗的草原我的家》。這首由阿拉騰奧勒作曲、火華作詞、德德瑪演唱的草原讚歌創作於1977年,1979年開始風行全國並且多次獲獎,1980年它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作為世界優秀歌曲選入教材並收入《亞太歌曲集》,這至今依然是內蒙古自治區歌曲創作中惟一的一首。
1978年《龍的傳人》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席位、台灣和美國「斷交」等等政治事件的發生,上世紀七十年代的台灣島內,一時間也陷入了當局沮喪、民眾恐慌的境地。這種動蕩的政治格局,很快也影響到當時剛剛發軔的「中國現代民歌運動」,並因此誕生了諸如《我們擁有一個名字——中國》《壯士行千里》等歌曲。其中影響最大的,則當屬創作於1978年的《龍的傳人》。
1979年《甜蜜蜜》從那個時候開始,很多人的家裡開始出現鄧麗君的大幅海報。人並不怎麼漂亮,但溫柔婉轉,一如她的歌聲。很多年之後,陳可辛拍了一部叫做《甜蜜蜜》的電影,當熟悉的音樂再次響起時,有多少人在黑暗中淚流滿面……
1980年《鄉戀》1979年12月31日的晚上八點,中央電視台在《新聞聯播》後播放了旅遊風光片《三峽傳說》,片尾曲《鄉戀》在第一時間首先是贏得了細膩的上海觀眾的喜愛。次日,即1980年1月1日,《文匯報》發表文章對此曲進行了正面報道。2月,《鄉戀》在北京人民廣播電台「每周一歌」的推廣,從此唱遍全國。
1981年《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1981年,蔣大為第一次演唱了《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由於當時正值文革結束後的改革開放初期,歌曲意境中那種無比溫暖的春天氛圍,也被認為是中國社會各界解放思想、走向繁榮的標誌。尤其是隨著1986年春節聯歡晚會的傳播,更讓演唱者蔣大為與這首《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結下了不解之緣,成為改革開放初期第一批深受群眾喜歡的歌唱家而名揚一時。
1982年《在希望的田野上》1982年,當時還不到二十歲的年輕歌手彭麗媛,因為演唱了《在希望的田野上》而一舉成名。彭麗媛的演唱風格端莊、大氣並飽含熱情,與歌曲中那種對祖國未來美好前景的展望,可謂不謀而合。當一個全新的藝術家碰上了一種嶄新的新氣象,歌手和歌曲也因為與時代氣質的無比合拍,很快便深入人心。
1983年《酒干倘賣無》《酒干倘賣無》是1983年台灣電影《搭錯車》的主題曲。由於女歌手蘇芮顛覆傳統的唱腔,歌曲也在日新月異的時代氣氛中,以其彰顯的個性迅速流傳起來。與此同時,隨著歌曲的傳播影響深遠,歌名「酒干倘賣無」更因此成為許多華人學會的第一句閩南話。
1984年《我的中國心》「長江,長城,黃山,黃河,在我心中重千斤。」央視春晚的一首歌不僅讓張明敏一夜之間成為全民偶像,更讓眾多海外遊子為此改變了選擇,紛紛回歸故里。從這個意義上說,因了這首歌,張明敏可以在歌壇「永垂不朽」了。
1985年《萬里長城永不倒》霍元甲!陳真!隨著雄壯激越的旋律,霍元甲和陳真迅速成為一代中國人的偶像。很多人為此去學武,還有人為此產生了當一個演員的夢想。
1986年《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首唱是前進歌舞團的董振厚,真正把這首歌唱紅的是蔣大為。1986年,蔣大為[1]帶著《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這首歌首次登上了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的舞台,引起了強烈反響,這首歌很快在全國流傳開來。
1987年《冬天裡的一把火》當年的「白馬王子」是什麼樣的?看看費翔就知道了。就是因為這首歌,費翔成了「陽光」,成了天使」,成了無數少女、少婦的 「夢中情人」。
1988年《大約在冬季》有這麼一種說法:沒有聽過齊秦歌的人,是可憐的;而聽不懂齊秦歌的人,是可悲的。這首歌的流行幾乎就是這種說法的標尺 .
1989年《愛的奉獻》這首歌最初是為一個患了白血病的孩子而唱響的。後來,每次有災難來臨的時候,這首歌都會再次響起,包括汶川大地震。
1990年《亞洲雄風》劉歡那會兒還沒有「亞洲雄風」般的體魄,但是中國確實因此在亞洲一舉雄起,沖向世界了。
1991年《好人一生平安》一個善良的祝福,卻有一個悲傷的旋律,難道是因為這個希望其實本來就很絕望?伴隨著電視劇《渴望》的熱播,這個稍帶哀婉祝福的電視劇主題曲,逆流行趨勢而紅遍全國的城市和鄉村。
1992年《我不想說》「我不想說,我很純潔。」那一年,紅遍中國的「玉女」楊鈺瑩在歌里這樣唱道。這句話也很快就隨著這首歌曲成為年輕女孩們的代言。
1993年《濤聲依舊》悠揚、典雅,一首歌紅了毛寧。走紅之後的毛寧,是非多,但娛樂圈還是濤聲依舊。
1994年《春天的故事》1994年10月董文華演唱《春天的故事》在大江南北到處傳唱,紅遍中國。後來,這首歌被選入大型文獻紀錄片《鄧小平》,獲得了1995年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1996年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以及廣東省魯迅文藝獎音樂獎等獎項,成為獲得國家獎項最多的「金曲」。
1995年《彎彎的月亮》據說當年這首歌寫出來後,剛開始時沒有一家音樂公司肯接受,沒有一個歌手肯演唱,認為旋律與歌詞都太「土」。後來,事業正走下坡路的呂方,在把歌詞中的「阿嬌搖著船」改成「你我搖著船」的前提下,勉強同意唱這首歌,就此鹹魚翻身。不僅呂方藉助它在當時登上一線歌手的位置,這首歌在中國流行歌曲史上具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
1996年《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由張千一作詞作曲的一首雅俗共享的通俗民族歌曲。1997年,這首歌曲一經推出,特別是歌手李娜的演繹,把通俗的演唱風格與藏族的民間演唱風格結合在一起,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再加上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演唱,更是深深地打動了聽眾,使這首作品家喻戶曉。
1997年《東方之珠》此歌原為羅大佑所唱,1997年,在迎接香港回歸中,成了獻禮歌后,極受廣大觀眾喜愛.
1998年《好漢歌》「大河向東流,天上的星星參北斗」,許多人一聽到這首歌立刻就會想到,這是電視連續劇《水滸傳》的主題曲。此歌自被歌手劉歡成功演繹後,在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
1999年《常回家看看》曾經一曲《常回家看看》回蕩大街小巷,著實讓人心裡熱乎乎的,眼角酸酸的。孝敬父母要體現在生活中的件件小事上,表現在多個方面,要心裡想著父母,理解、關心父母;行動上幫助父母,為父母分憂。孝敬父母要付出代價,可能是時間、付出感情,付出體力,甚至委屈自己。
2000年《至少還有你》似乎是最流行的情歌,情侶們無論是熱戀之中還是吵架之後,都會哼起。不知道林憶蓮唱這首歌的時候,心裡有沒有想著誰.
2001年《東北人都是活雷鋒》曾幾何時,一曲《東北人都是活雷鋒》引發了網路上的FLASH動畫風潮,這股風潮迅速成樹冠狀在全國範圍內蔓延,而其始作俑者便是京城一位普通的音樂人--雪村。
2002年《Ibelieve》一個苦熬多年的女演員,搭上了「野蠻女友」的順風車,大紅大紫了一把。當然這首歌跟著走紅也就再正常不過了。不過讓人神傷的是,當年的「野蠻女友」後來居然就一天天的變成了胖子。我想,人世間最悲慘的事情,莫過於美女變胖子這種事了吧。
2003年《東風破》此前好幾年就有人預言說,周杰倫將會成為台灣繼羅大佑之後的又一個「現象級」人物。如果不錯,當《東風破》這首歌流行之後,世間再無羅大佑,人們似乎就只知道周杰倫了。
2004年《2002年的第一場雪》刀郎的《2002年的第一場雪》這張專輯將新疆民樂融於各種流行元素中,這首歌曲調悠揚,歌詞優美,節奏突出,配器也細緻到位,聽這首歌的時候會感到有一種濃郁的思念情懷緊緊圍繞在周遭,它能深深的勾起聽者對過往生活的回憶,好像每一個音符都在心裡跳動,能輕輕的觸動某個傷感的神經。
2005年《老鼠愛大米》就是這首歌,濫觴出了多少網路歌曲啊。奇怪的是,迄今為止,沒有聽到過一個人說這首歌好聽,鬼知道這首歌到底是怎麼 「紅」起來的,流行得讓人避之唯恐不及。
2006年《吉祥三寶》2006年春晚之前,《吉祥三寶》一直是在網上流傳,藉助春晚的平台,這首簡單卻不失溫馨的歌曲迅速在民間流傳開來,連帶吉祥一家人也大紅一陣。
2007年《不怕不怕》郭美美「曇花一現」,但這首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了眾多女生的最愛,可見,歌曲無論是哪種類型,只要大家喜歡,就會流行。
2008年《北京歡迎你》2008年奧運盛會的主人是中國,百年奧運史中的新成員。作為古老又現代的傳統文明大國,中國人向世界敞開自己的願望無比迫切。於是,一句普通的「北京歡迎你」、一段親切口語化的歌詞加上一個悠揚上口的旋律,組合成一首讓億萬人張口就來的流行歌曲。於是,老年版、網路版、國足版,眼花繚亂的版本讓滿世界都知道了,北京歡迎你,北京歡迎世界!
今日中國,生機勃勃、充滿希望;中國人民,意氣風發、豪情滿懷。站在60年這一特別時刻,透過「經典中國·記憶中的60首經典歌曲」這扇窗口,我們一起重溫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歷史,見證新中國各條戰線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感受中國人民精神面貌發生的變化。一首首歌曲,記錄著共和國的光輝歷程,串連起中國人民的共同記憶,讓人們切身感受到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點擊進入:經典中國連播
推薦閱讀:
※話離別:20首經典送別詩,哪一句讓你潸然淚下?
※完美世界經典語錄
※最經典的美美語句,道盡了生活中的各種美態
※【推薦】NLP必讀經典文獻100篇
※有關聰明的經典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