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就是教育
這麼多年教書經歷,老師們常說的一句話是:孩子是家長的影子。
今天下雨,放學比較麻煩。學校提前做好了預案,安排了放學的順序和時間。因為本校這邊近兩千學生,近四十個班,放學的時候會很混亂,時間和人群都很集中,我也在三點就給家長們群發了簡訊,提醒家長適當提前點兒來接孩子。
放學時間一到,我立刻組織學生排隊放學。因為下雨,怕學生淋雨,學校安排就在大廳等候,讓家長接孩子。我們三年級是第一批,我們班又在前面,很快孩子們都找到了家長,最後只剩下三個人,等了十幾分鐘,還是沒有人來接。於是我一一給家長打電話。一位家長接了,說老人接。一位沒接,又打給媽媽,接了,但說接孩子的是親戚。另一位家長沒接,又打給孩子爺爺,爺爺接了電話,都沒反應過來,說:「啊!放學了,哦哦。」合著這位老大爺還沒出門。我如果不打電話,也許都不知道幾點了吧。
我怎麼會從這個例子想到家風呢?看看她的情況,你就會明白了。
先看孩子。這個孩子平時嬌嬌怯怯的,上課極少發言,發言的時候聲音就像蚊子一樣小,下課的時候吵嚷起來聲音卻很大。和同學相處總是鬧矛盾,因為一點兒小事來告狀。寫作業字大得都快要出格,字和字之間的距離不會把握,寫詞語只能看出一個個字,想看出來是哪個詞則要仔細分辨,作業速度屬於班裡最慢的幾個,考試成績也是偏下的。
這孩子曾經因為作業拖拉被留過學校,爺爺接她,我和他說了幾句,爺爺就嘆氣,話里話外的意思是說爸爸媽媽不使勁,不負責。
再看家長。我和這位同學的家長交流溝通過幾次,一直也沒有明顯的效果。家長說孩子不能吃苦,大人也拿她沒辦法。這又要談到我前幾天發的一篇文章《開始不努力,就不會努力了》(點擊鏈接可以直接閱讀),壞習慣養成了,哪有那麼容易改正呢?而大人說沒辦法,其實還是自己不重視,懶得想辦法,大人不付出,孩子怎麼可能自己就學好呢?有些家長的心態很奇怪,總把別人家的孩子好,歸結是人家命好,孩子天生好,卻沒有想過,了解過人家背後的付出。把一切都歸為命運、天生,這本身就是一種懶惰的、推卸責任的態度。
最後看爺爺。
平時接孩子也經常不準時,最後接、時間過了才來,也不是第一次。再想起他對孩子爸爸媽媽的評價,結合今天的對時間完全無意識的反應。這促使了我對「家風」這個主題的思考。
窺一斑可見全豹。
老人的時間觀念就不強,那他年輕的時候當父母,是什麼情況呢?這種情景被複制到了下一代。到了他們當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也沒有習慣和意識要動腦筋,要下功夫。於是他們的下一代,也就是我的這個學生,無論是從祖輩,還是從父輩那裡,都沒有得到足夠正面的影響,沒有身教,僅靠言傳,怎麼可能那麼簡單地說幾句,孩子就會努力上進,刻苦學習呢?她還根本不懂得什麼是刻苦,什麼是努力,更不懂得為什麼要刻苦努力。
就好像我爸爸的一位年輕同事,每天上班的時候等廠里的班車,從沒有準時過,總是遲到幾分鐘,然後打車追班車。令他們同事啼笑皆非的是,這個年輕的媽媽,還總是抱怨孩子拖拉磨蹭。
家風是什麼?家風就是教育,家風就是一代又一代的代際遺傳。每一代為人父母,都對子女言傳身教,下大力氣投入到教育中。當這一代子女成為父母,就會學著自己的父母那樣,好好教育孩子。於是,每一代都很優秀。
看歷史上的名人——古代,有曾國藩,為官多年,如此繁忙,不間斷地給子女寫信,《曾國藩家書》流傳至今。近代,有傅雷,從小對兒子嚴加管教,兒子出國學習,也通過信件和孩子溝通,了解情況,引導教育,《傅雷家書》也是一本令人受教的好書。現代,俞敏洪對子女的教育也很重視,寫過很多教育孩子的文章。
所以,家長朋友們,想讓自己的孩子優秀嗎?想讓孩子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嗎?先從自己努力開始吧!
上一周的小調查結果:白開水、茶、花茶得票前三甲。可是我比較愛喝咖啡、奶茶,怎麼辦呢?再次感謝您的參與!
推薦閱讀:
※「只學專業的學生就是狗」這句話對嗎? ?
※一間充滿智慧的教室,是如何幫助孩子們成長的?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這句話是精明的商人設計的大謊言
※我對兒子進行「護花教育」
※知乎有哪些教授級及教授級以上水準的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