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血中醫辯證治療

疾病簡介

  

拼音:pínxuè 。  英文:anemia。   「貧血」是指人體外周血中紅細胞容積的減少,低於正常範圍下限的一種常見的臨床癥狀。由於紅細胞容積測定較複雜,臨床上常用血紅蛋白(Hb)濃度來代替。中國科學院腎病檢測研究所血液病學家認為在中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Hb<120g/L,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g/L,孕婦Hb<100g/L就有貧血。  1972年WHO制訂的診斷標準認為在海平面地區Hb低於下述水平診斷為貧血,6個月~6歲兒童110g/L,6~14歲兒童120g/L,成年男性130g/L,成年女性120g/L,孕婦110g/L。應注意,久居高原地區居民的血紅蛋白正常值較海平面居民為高,在妊娠、低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脾腫大及巨球蛋白血症時,血漿容量增加,此時即使紅細胞容量是正常的,但因血液被稀釋,血紅蛋白濃度降低,容易被誤診為貧血;在脫水或失血等循環血容量減少時,由於血液濃縮,即使紅細胞容量偏低,但因血紅蛋白濃度增高,貧血易誤診。  造成貧血的原因有多種:缺鐵、出血、溶血、造血功能障礙等。一般要給與富於營養和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含豐富無機鹽的飲食,以助於恢復造血功能。流行狀況

  

中國血液病學家認為在中國海平面地區,成年男性 Hb<120 g/L ,成年女性(非妊娠)Hb<110 g/L ,孕婦Hb<100 g/L ,就是貧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約有30億人不同程度貧血,每年因患貧血引致各類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上千萬。中國患貧血的人口概率高於西方國家,在患貧血的人群中,女性明顯高於男性,老人和兒童高於中青年。  約有 30%-40%的嬰幼兒患有貧血,主要是由於母體貧血造成的連鎖反應,致使新生兒從母體中吸收的生血物質的補給不足,體格及智力發育受到嚴重影響,產生厭食、挑食、對各種感染抵抗力減退等。婦女的貧血發病率為64.4%,女性的例假、懷孕時自身及胎兒對生血物質的雙重需求、分娩出血都是直接原因。過去貧血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近年來因減肥而造成營養失調,形成了嚴重貧血的又一人群。貧血原因

  造血的原料不足:鐵缺乏(缺鐵性貧血),葉酸缺乏(巨幼紅細胞性貧血);血細胞形態的改變(如:鐮刀形貧血症);人體的造血機能降低(即骨髓的造血機能降低);紅細胞過多的破壞或損失。  貧血在祖國醫學屬「虛症」範疇,常見有血虛、氣虛、陰虛、陽虛。  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由於稟賦薄弱,或飲食不節,或久病失血,以致脾腎虧損所致,臨床根據癥狀可辨為氣不攝血、肝腎陰虛、五臟虧損等症型。  貧血的主要原因是營養不良,以及產生一系列的免疫功能紊亂,造血功能障礙,  近年來因減肥而造成營養失調,形成了嚴重貧血的又一人群。  血液,主要由營氣和津液所組成。營氣和津液都來源於水谷之精氣,取自於食物,  其生成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脾胃為氣血化生之源:血液主要來源於水谷精微,  而水谷精微之化生,則主要靠中焦脾胃的消化和吸收。  若飲食營養攝入不足,或脾胃運化功能長期失調,則均可導致血液的生成不足,從而形成貧血的病理變化。

貧血患者須知

  

貧血對身體的傷害極大,貧血患者往往有心跳不正常、頭暈、乏力、氣促、心悸等癥狀,  進一步研究表明貧血患者往往死於心律不齊,心率過速,胸悶,頭暈,冷汗淋漓.四肢冰冷.  其病因:心肌供血不足,心肌迴流受阻或者心肌梗死突然發生的暈厥、休克、死亡,或者是室顫、房顫引起的暈厥死亡等等很多, 此類疾病通常沒有任何前兆,死亡率頗高,也容易遺留相關心臟疾病  貧血患者處於安靜狀態時,也有可能出現出現呼吸短促現象,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現。  其二,貧血及造血功能不齊引起免疫功能紊亂,抵抗力低下,在生理上甚至出現老年化的病狀,  頭髮過早的須白,皮膚枯燥,出現脂褐素,老年雀斑等  關於貧血及「未老先衰」的病理學臨床研究  血液是營衛之氣及津液的根本,亦是五臟六腑化生的原料和載體  諸如:「血為氣母」,是指血為氣的載體,並給氣充分的營養,一旦貧血,就造成氣血雙虛的病症,  多累及臟腑的病變,  貧血的本質是是營衛之氣和津液之液的枯竭,五臟六腑得不到營衛之氣的供養,  放在西醫來看,細胞得不到原料的補養,導致枯竭而死,  其病症如下:臟腑精血不足,引起五髒的病變和衰老,  形容面容衰老,憔悴,頭昏,心悸乏力汗多,失眠多夢,皮膚枯燥,出現脂褐素  而血又是五臟六腑津液化生的動力,相同於原材料,  貧血對脾胃造血功能的損傷虧虛,肝腎陰虛,  常見癥狀:頭髮須白,脫落厲害,氣喘,身體消瘦,浮腫,抵抗力低下  又如心臟活動,血液是營養機體的主要物質,營養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人體包括心臟功能的活動。  《內經》:「心主身之血脈」,「諸血者皆屬於心」  故血液及津液不足者,最容易患得心臟疾病貧血具體分類缺鐵性貧血

  

缺鐵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所引起的貧血,見於營養不良、大量成長期小量出血和鉤蟲病;只要是女性就比較容易患上缺鐵性貧血[1],這是因為女性每個月生理期會固定流失血液。所以平均大約有20%的女性、50%的孕婦都會有貧血的情形。如果貧血不十分嚴重,就不必去吃各種補品,只要調整飲食就可以改變貧血的癥狀。比如首先要注意飲食,要均衡攝取肝臟、蛋黃、穀類等富含鐵質的食物。如果飲食中攝取的鐵質不足或是缺鐵嚴重,就要馬上補充鐵劑。維生素C可以幫助鐵質的吸收,也能幫助製造血紅素,所以維他命C的攝取量也要充足。其次多吃各種新鮮的蔬菜。許多蔬菜含鐵質很豐富。如黑木耳、紫菜、髮菜、薺菜、黑芝麻、蓮藕粉等。出血性貧血

  急性大量出血(如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食管靜脈曲張破裂或外傷等)所引起的。

溶血性貧血

  紅細胞過度破壞所引起的貧血,但較少見;常伴有黃疸,稱為「溶血性黃疸」

巨幼紅細胞性貧血

  缺乏紅細胞成熟因素而引起的貧血,缺乏葉酸或維生素B12引起的巨幼紅細胞性貧血,多見於嬰兒和孕婦長期營養不良;巨幼細胞貧血是指骨髓中出現大量巨幼細胞的一類貧血。實際上巨幼細胞是形態上和功能上都異常的各階段幼稚紅細胞。這種巨幼細胞的形成是DNA合成缺陷的結果,核的發育和成熟落後於含血紅蛋白的胞漿。身體多種組織細胞皆受DNA合成缺陷的影響,但以造血組織最嚴重,特別是紅系細胞。粒系細胞和巨核細胞也都有形態上的改變和成熟細胞數量的減少。巨幼細胞包括原巨幼細胞、早巨幼細胞、中巨幼細胞和巨幼細胞各不同發育階段的幼稚紅細胞。這些巨幼細胞均比相應的正常幼紅細胞大,漿核比例比正常略高。經Wright染色後,原巨幼細胞的胞漿呈深藍色,無顆粒,核周圍有一染色較淺的圈;核圓形,染成紫色,最顯著的特點是染色質呈顆粒狀,彼此隔開,隔開處比較透亮,有時在核的周邊有彼此分開的染色質小塊,形成所謂「鐘面」的狀態;核仁較大,藍色。當細胞逐漸成熟,染色質保持其顆粒狀結構,不易形成深染的固縮塊狀物。有時巨幼細胞貧血較輕,巨幼細胞的形態往往不很典型,稱為類巨幼細胞。絕大多數巨幼細胞貧血是由葉酸、維生素B12缺乏引起的,但也有一小部分是例外,如抗代謝藥物引起的巨幼細胞增生、紅白血病和紅血病、鐵粒幼細胞貧血的巨幼細胞增多、遺傳性乳清酸尿等。不管是哪一種原因引起的,巨幼細胞的形態都是相同的。經過適當的治療,這些巨幼細胞都能很快變成正常的幼稚紅細胞。

再生障礙性貧血

  伴有胃酸缺乏和脊髓側柱、後柱萎縮,病程緩慢;造血功能障礙引起的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AA,簡稱再障),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幹細胞、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制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紅細胞、粒細胞、血小板)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病理變化主要為紅骨髓的脂肪化,也就是說原來有造血功能的紅骨髓被脂肪所取代,取代的數量越大則貧血越嚴重。根據起病緩急、病情輕重、骨髓破壞程度和轉歸等,分為急性和慢性兩型。在中國經部分地區調查,每10萬人中有1.87 ~2.1人發病,與日本報道的發病率相近。各年齡組均可發病,但以青壯年多見,男性多於女性。急性型與慢性型病例的比例為1∶4.6。再生障礙性貧血似屬中醫學「虛勞」、 「虛損」及「血證」的範疇。以往認為是不治之症,經過40多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的實踐,對其預後已有改觀。據調查,平均死亡年齡延長,病死率下降,患病率增高。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要注意防止交叉感染,盡量不要去公共場所。住房要通風。忌服合黴素、氯黴素、磺胺類、退熱止痛片等抑制骨髓的藥物。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有較好療效,一般用藥2個月即自覺癥狀好轉,血象有較大幅度恢復,服藥半年可顯著好轉。缺鐵性貧血應該做哪些檢查

貧血應該做哪些檢查

  除紅細胞、血紅蛋白、紅細胞比積外,最基本的血液學檢查應包括:  (一)網積紅細胞計數,校正網織紅細胞計數=患者的紅細胞壓積/0.45/LX網織紅細胞(%)。   (二)MCV及MCHC 的測定。  (三)外周血塗片,觀察紅細胞有無異形紅細胞,如球形紅細胞、靶形紅細胞、裂殖細胞,有無紅細胞大小不均,低色素和多染性紅細胞,嗜礆性點彩、卡伯特氏球、豪一周氏小體等。白細胞和血小板數量和形態學方面的改變,有無異常細胞。  (四)骨髓穿刺作骨髓塗片檢查,對診斷不可缺乏,必要時應作骨髓活檢。骨髓檢查必須包括染色,以確診或排除缺鐵性貧血和鐵粒幼細胞性貧血。 尿常規、大便隱血及寄生蟲卵、血液尿素氮、血肌酐以及肺部X線檢查等均不容忽視。

實驗室檢查

  1、血象 呈現典型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MCV<80fl,MCH<27pg,MCHC<30%),紅細胞指數改變的程度與貧血的時間和程度相關,紅細胞寬度分布(RDW)在缺鐵性貧血的診斷中意義很難定,正常為(13.4±1.2)%,缺鐵性貧血為16.3%(或>14.5%)特殊性僅為50%~70%,血片中可見紅細胞染色淺淡,中心淡染區擴大,大小不一,網織紅細胞大多正常或輕度增多,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減少,分類正常,血小板計數在有出血者常偏高,在嬰兒及兒童中多偏低。  2.骨髓象 骨髓檢查不一定需要,除非是需要與其他疾患的貧血相鑒別時,骨髓塗片表現增生活躍,幼紅細胞明顯增生,早幼紅及中幼紅細胞比例增高,染色質顆粒緻密,細胞質少,血紅蛋白形成差,粒系和巨核細胞系正常,鐵粒幼細胞極少或消失,細胞外鐵缺如。

生化檢查

  (1)血清鐵測定:血清鐵降低<8.95μmol/L(50μg/dl),總鐵結合力增高>  64.44μmol/L(360μg/dl),故轉鐵蛋白飽和度降低,由於血清鐵的測定波動大,影響因素較多,在判斷結果時,應結合臨床考慮,在婦女月經前2~3天,妊娠的後3個月,血清鐵和總鐵結合力均會降低,但不一定表示缺鐵。  (2)血清鐵蛋白測定:血清鐵蛋白低於14μg/L,但在伴有炎症,腫瘤及感染時可以增高,應結合臨床或骨髓鐵染色加以判斷,缺鐵性貧血患者骨髓紅系細胞內及細胞外鐵染色均減少或缺如。  (3)紅細胞遊離原卟啉(FEP)測定:FEP增高表示血紅素合成有障礙,用它反映缺鐵的存在,是較為敏感的方法,但在非缺鐵的情況如鉛中毒及鐵粒幼細胞貧血時,FEP亦會增高,應結合臨床及其他生化檢查考慮。

地中海貧血

  地中海貧血(在香港叫鏈狀細胞性貧血)按照受累的氨基酸鏈來分類,主要有α地中海貧血(α鏈受累)和β地中海貧血(β鏈受累)。也可按照一個或兩個基因缺損來分為輕型或重型地中海貧血,海洋性貧血,α地中海貧血多見於黑人(黑人中25%至少有一個基因缺陷),β地中海貧血多見於地中海地區或東南亞。 我國長江以南各省均有報道,以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重慶等省區發病率較高,在北方較為少見。若夫妻為同型地中海型貧血的帶因者,每次懷孕,其子女有1/4的機會為正常,1/2的機會為帶因者,另1/4的機會為重型地中海型貧血患者,因此,在遺傳諮詢及產前診斷方面,這是非常重要的疾病。

孕婦貧血對胎兒的影響

  孕婦貧血是孕婦在懷孕期發生的一種營養缺乏症,那麼此時孕婦貧血對胎兒有影響嗎?不斷發育的孕寶寶會從媽媽體內奪去大量的營養物質包括血清鐵,如果孕婦在懷孕期間因孕期反應或營養尤其二價鐵元素補充不充足,就會發生貧血的狀況。由於在胎兒與孕婦本身爭奪血清鐵的情況下,孕媽媽往往發揮偉大母愛精神把營養物質優先貢獻給胎兒利用,所以孕婦貧血早期,說明胎兒已經將孕媽媽體內的血清鐵毫不客氣的「奪走」,也就是說此時,孕婦貧血還未對胎兒造成嚴重影響。  但是孕婦貧血嚴重對胎兒有影響嗎?此時孕婦貧血對胎兒的影響為:長期下去,孕婦貧血必定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比如胎兒生長受限,由於貧血而造成缺氧,胎兒容易發生胎兒窘迫,早產或者死胎。  孕婦貧血不僅對胎兒的健康有影響,而且孕婦貧血若發生在懷孕期,貧血孕媽媽也比健康媽媽患妊娠中毒症的風險高,如果孕婦貧血發生孕後期,孕婦生產過程中也容易發生子宮收縮乏力使產程延長的狀況,並且孕婦貧血也會使孕婦產後發生抵抗力下降及產後惡露的情況,使孕婦產後恢復變得緩慢。

貧血治療方法

  一般缺鐵性貧血不需要藥物治療,在飲食上調理一下就好的。多食用一些補血的食物如,豬肝,大棗,花生衣,藕等等。  兒童貧血的預防  第一,提倡母乳餵養  因母乳中鐵的生物利用率和吸收率均高於牛奶;4個月後應添加蛋黃、肝泥、肉末、豆粉、煮爛的菜葉等含鐵的輔食;牛奶餵養的小兒應提早於2—3個月添加。小兒時期每天鐵的需要量為10—15毫克,青春期的女孩每天為20毫克,當每天提供的食物中鐵的含量達不到這個要求時,應從補鐵的藥物中攝取。  第二,掌握科學餵養技能  供給的食物一定要結合小兒年齡、消化功能等特點。營養素要齊全,其量和比例要恰當,食物不宜過於精細、過多含糖、過於油膩、調味品過於濃烈以及帶有刺激性。其品種要多樣化,烹調時不要破壞營養素,並且做到色、香、味俱佳,以增加小兒食慾。  第三,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C,有助於食物中鐵的吸收。由於每一種食物都不能供給人們所必需的全部營養成份,所以膳食的調配一定要平衡。  第四,糾正一些不良的進食習慣  如強迫、引誘進食以及挑食、偏食,徹底治療各種慢性失血性疾病。

注意事項

  (1)飲食營養要合理,食物必須多樣化,食譜要廣,不應偏食。  (2)忌食辛辣、生冷不易消化的食物。平時可配合滋補食療以補養身體。  (3)飲食應有規律、有節制,嚴禁暴飲暴食。  (4)勞逸結合,進行適當的體育活動

推薦幾樣補血食物

  黑豆:中國古時向來認為吃豆有益,多數書上會介紹黑豆可以讓人頭髮變黑,其實黑豆也可以生血。黑豆的吃法隨各人喜好,如果是在產後,建議用黑豆煮烏骨雞。  胡蘿蔔:含有很高的維生素B、C,同時又含有一種特別的營養素-胡蘿蔔素,胡蘿蔔素對補血極有益。  麵筋:這是種民間食品。一般的素食館、滷味攤都有供應,麵筋的鐵質含量相當豐富。而補血必須先補鐵。  金針菜:金針菜含鐵數量最大,比大家熟悉的菠菜高了20倍,鐵質含量豐富,同時金針菜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B1、C、蛋白質、脂肪及秋水仙醉鹼等營養素。  龍眼肉:龍眼肉就是桂圓肉,任何一家超市都有售。龍眼肉除了含豐富的鐵質外還含有維生素A、B和葡萄糖、蔗糖等。補血的同時還能治療健忘、心悸、神經衰弱和失眠症。龍眼湯、龍眼膠、龍眼酒之類也是很好的補血食物。  蘿蔔乾:蘿蔔乾本來就是有益的蔬菜,它所含的維生素B極為豐富,鐵質含量很高。所以它是最不起眼最便宜但卻是最好的養生食物,它的鐵質含量除了金針菜之外超過一切食物。  黑糖:黑糖是一種未經提練的純糖,含有豐富的鈣鐵核黃素、尼克酸及錳、鋅、鎂等微量元素,是補血的佳品。  紅棗:它含維生素PP,有健全人體毛細血管的重要作用,能防治心血管疾病和高血壓。紅棗、浮小麥甘草煎服,對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和神經衰弱具有調補作用。  豬肝:豬肝含有豐富的鐵質和維生素A,對缺鐵性貧血的治療很有幫助。  花生:花生的一層紅皮對血小板減少的病人很有幫助,另外花生本身也是很好的補血佳品。

貧血全面治療

  免疫功能紊亂被視為再障性貧血的主要發病機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核酸和生物活性酶這些都是肌體造血所需要的物質條件,同時還要激活骨髓造血機制並調節人體免疫功能,對心、肝、脾、腎等於造血相關的臟器要有良好的調節和補益作用。

注意事項

  1.口服鐵劑以乳酸亞鐵、富馬酸亞鐵和葡萄糖酸亞鐵為佳,因鐵以二價鐵(亞鐵)的形式吸收,而以三價鐵(正鐵)的形式起作用。適合的補鐵產品有體恆健鐵之緣片。中藥的補血品種有紅桃K、血爾、朴雪和女人緣等。   2.貧血補鐵應堅持「小量、長期」的原則。嚴格按醫囑服藥,切勿自作主張加大服藥劑量,以免鐵中毒;也絕不能一次大劑量,否則易致急性鐵中毒。鐵中毒表現為:頭暈、噁心、嘔吐、腹瀉、腹痛,休克等,嚴重者可致昏迷、驚厥等,甚至死亡。   3.口服鐵劑時應將藥物放在舌面上,直接用水沖飲下肚,不要咀嚼藥物,以免染黑牙齒,影響美觀。   4.應在飯後服藥,避免空腹服藥,以減輕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而引起的噁心嘔吐。同時服用維生素C或果汁,因酸性環境有利於鐵的吸收。   5.含鈣類食品(如豆腐)和高磷酸鹽食品(如牛奶)等,與鐵劑能結合而生成沉澱,故應避免合用。   6.口服鐵劑期間,不要喝濃茶或咖啡,因茶、咖啡中含有大量鞣酸,能與鐵生成不溶性的鐵質沉澱,而妨礙鐵的吸收。牛奶及其他鹼性物質也可影響鐵的吸收,應避免同時服用,或盡量少食用。乳類(尤其是牛奶)中含鐵最少,不能大量飲用,否則會降低胃腸道內已有鐵的含量。   7.注意藥物對鐵劑吸收的不良影響:四環素族抗生素能與鐵劑生成不溶性絡合物,不利吸收。故應盡量避免同時應用。若兩者必須應用,應間隔3小時以上。   8.加強飲食護理。正確合理的飲食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已患缺鐵性貧血的病人,單靠飲食療法效果不大,但可作為輔助治療,以防止複發。應改正偏食、挑食和厭食的壞習慣,食譜要廣,適當多食含鐵較多、營養豐富的食品,如:肉類、蛋類、魚類、多種海產品(如海帶、紫菜),動物肝、血、蕎麥、紅薯等粗糧,豆製品、蘑菇和黑木耳及多種新鮮果蔬。   9.服用幾個月後,臨床癥狀改善、血色素正常後,不能立即停葯,還應在醫生指導下再服3—6月,以補充體內的儲存鐵,防止貧血的複發。   10.口服鐵劑治療期間,因鐵與大腸內硫化氫反應生成硫化鐵,使大便顏色變為褐黑色,類似消化道出血,對此不必緊張,停用鐵劑後即恢復正常。

貧血診斷概述

  貧血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指單位容積循環血液中的紅細胞比積、紅細胞數及/或血紅蛋白量低於正常值,以及全血容量減少,並由此而引發的綜合癥狀的總稱。各種動物均常發生。  貧血的分類方法,比較使用的是按引起貧血的原因,將貧血分為失血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營養性貧血及再生障礙性貧血四種類型。  臨床上給貧血下一個籠統的診斷並不困難,但要正確辨別貧血的性質,確定貧血的原因,則比較困難,診斷時應注意如下三個問題。

診斷貧血的著眼點

  臨床診斷貧血,必須注意以下各點。  1 病史  除調查貧血原因外,還要著重了解貧血是急速發生還是緩慢發生?病程短急或緩長?群發、散發或個別發生?貧血癥狀是進行性加重還是治療有效?等等。為進一步診斷提供有力依據。  2 粘膜色彩  粘膜色彩對反映貧血及貧血程度敏感可靠,是認識貧血的窗口。在檢查粘膜時,著重注意有無出血點,必要時可配合血管脆性試驗加以印證。可視粘膜通常檢查眼結膜。  3 心肺機能障礙  貧血時,由於供血和血液攜氧功能障礙,必然引起心肺機能不全,伴發心肺功能障礙癥狀,如心率、呼吸增數、呼吸困難等。對於反映貧血程度也是一個佐證。  4 貧血程度  貧血的程度,主要由貧血指標減少的程度和治療效應兩個方面反映出來。而這兩個方面又都由外周血液和骨髓造血功能綜合的反映出來。在數量變化上,僅外周血液成分減少而骨髓造血效應無變化者,貧血比較輕微;反之,外周血液成分顯著減少,骨髓造血功能效應也減退者,貧血則比較重劇。治療效應也是如此,經過治療,外周血液成分尤其是網織紅細胞增多,骨髓造血出現增生效應的,貧血比較輕微;反之,雖經施治,外周血液成分有所回升,而骨髓造血仍無增生效應,則貧血程度重劇,可能屬於再生障礙性貧血。  5 貧血指標的一致性  反映血液成分的量變(數量差異)和質變(形態差異、比率變異等)的各個指標之間幾乎都有一致性,例如紅細胞數與血紅蛋白量,外周血液紅、粒細胞比率與骨髓紅、粒細胞比率,以及外周血象和骨髓象都有一致性,彼此呼應。如果相應指標之間變化不一致,則應仔細探討其原因,儘力糾正,方可獲得正確的結論。

指標及其臨床評價

  診斷貧血的指標,臨床最常用的有紅細胞、紅細胞壓積、血紅蛋白、紅細胞象及骨髓細胞象。前三項是辨別貧血與否不

可缺少的基礎指標,任何一項或三項都低於正常值,即可認為是貧血。後兩項是用以進一步探討貧血的性質和判定貧血程度的佐證指標,視需要和條件,酌情選用。  外周血液塗片上的紅細胞形態,對診斷貧血比較有意義的有嗜鹼性彩點與有核紅細胞增多,見於鉛中毒;球形紅細胞,見於免疫介導性溶血性貧血;碎裂紅細胞增多,見於彌散性血管內凝血及其他微血管性溶血性貧血;海因氏小體,見於海因氏小體性貧血;網織紅細胞與有核紅細胞增多,常是血細胞在生旺盛的反映,網織紅細胞數還可只是在生的程度;小紅細胞占多數者,多為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鑒別貧血性質的指標,經常應用的是由紅細胞數、紅細胞壓積和血紅蛋白量計算出來的平均紅細胞容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MCH)和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三項指標。  MCV增大,見於再生障礙性貧血,減少見於缺鐵性貧血。  增高,是溶血的指征、降低而伴有小細胞增多症,為缺鐵性貧血;降低而伴有大細胞增多症,為再生障礙性貧血。  綜合MCV、MCH、MCHC三者的變化,可將貧血鑒別為低血素小紅細胞性貧血及高色素大細胞性貧血(MCV增大,MCHC高於正常值)三種。診斷貧血的分析要領

  貧血的完整診斷,應包括三方面的內容,即探討病因、確定貧血性質和治療效應驗證診斷。為此,在臨床上需從如下三方面去考慮。  1 探討病因    貧血尤其是大失血是大失血性貧血,其病勢急劇,甚至幾分鐘、幾小時即可危及動物生命,必須及時查明失血原因,採取相應措施,才能爭取時間,作進一步治療。在探討病因上,必須緊緊圍繞認識貧血的窗口——粘膜色彩變化情況加以分析。  粘膜急劇蒼白的要考慮兩種情況。一種是失血,檢查體表有無大創傷和大血管破裂,若沒有,則要懷疑有無內出血。立即作胸、腹腔穿刺,若穿刺液呈血樣,即可能是肝、脾或胸、腹腔大血管破裂。條件許可,也可用X線進行胸、腹腔透視觀察有無內出血,不可絲毫遲疑,貽誤診斷和治療。另一種是粘膜急劇蒼白伴有明顯黃染,可能是溶血,注意有無血紅蛋白血症、血紅蛋白尿和體溫反應,如出現血紅蛋白血症並伴高熱的,可能是感染性溶血性貧血,其提問正常或低下的,則可能是溶血毒物或抗原抗體反應引起的溶血性貧血。  若粘膜逐漸蒼白,應從三方面去分析。一是粘膜逐漸蒼白,病程緩長、可能是營養性貧血或慢性失血性貧血。二是粘膜逐漸蒼白伴黃染,可能是慢性溶血性貧血,如銅中毒、鉛中毒。三是粘膜逐漸蒼白伴出血傾向和反覆感染,則可能是再生障礙性貧血。  2確定貧血性質  宜從紅細胞的大小入手,可先粗略地觀察血片上的紅細胞直徑,若多數小於5um,或紅細胞大小不均,可能是缺鐵性貧血,進一步測定血清鐵盒作骨髓鐵染色檢查。若血清鐵含量降低,骨髓細胞外鐵盒鐵粒幼細胞稀少或缺失,可確定為缺鐵性貧血,再查缺鐵的原因;若血清鐵、骨髓細胞外鐵和鐵粒幼細胞都增多,則可能是維生素B6缺乏所至。如紅細胞直徑以大於5um的居多,則可能是大細胞正色素性或大細胞高色素性貧血,進一步測定血漿維生素B12含量,取得佐證。

驗證診斷

  只要對貧血的病性判斷準確,原因清除,通過除去病因,對症施治,多能見到明顯的增生性造血效應。如營養性貧血,在應用硫酸亞鐵、銅、鈷或維生素B6、B12之後5-7天,外周血液顯示網織紅細胞增多,表明效應良好,診斷正確。否則,則當查明其不顯效果的原因。

鑒別診斷失血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急性失血性貧血疾病  急性失血,尤其是大失血所引起貧血的共同特點,是粘膜速變蒼白,甚至結膜白如瓷,心肺機能障礙重劇,病程短急。出血不止,旋即惡化。血液各種成分呈平行地進行性減少。  創傷  有創傷的原因可查,在創傷後突然起病;體表可見創傷,清創後可見到出血部位,切實治學後出血即停止;血漿和血液成分同時減少。  產後大出血  多因產子時產道撕裂等原因引起,在產後出血不止而致貧血,仔細檢查產道可發現出血部位。小血管破裂,多可自然止血。  慢性失血性貧血疾病  病程多緩長,病畜銷售,貧血逐漸加重,不同程度地影響動物生長發育和生產性能。血象呈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變小,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區擴大。血清鐵及骨髓外鐵減少。  蛔蟲病  主症為便秘、腹瀉交替發生,消瘦貧血,粘膜蒼白,被毛粗亂,病程綿長,多衰竭死亡。糞內檢查出蛔蟲卵,有時排出蟲體,驅蛔靈等驅蟲顯效。  反芻獸肝片形吸蟲病  反芻獸因感染肝片形吸蟲或大片吸蟲地囊蚴而發病,蟲體主要寄生在肝臟膽管內。病程多緩長,主症為粘膜逐漸蒼白,長期出現前胃遲緩癥狀,高度消瘦,下頜、胸下及腹下浮腫。糞中檢出蟲卵,病理剖檢在肝內可檢出蟲體。

溶血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溶血性貧血多病程短急或緩長,起病或快或慢;體溫正常或升高,黃疸指數增高,粘膜蒼白黃染,往往出現血紅蛋白尿;在血液學變化上,血清呈金黃色,黃疸指數增高,間接膽紅素增多,血小板增多,外周血片顯示增生活躍,出現多量網織紅細胞等幼稚性紅細胞。引起溶血的原因很多,較常見有以下四類。  1感染性溶血性貧血疾病  (1)鉤端螺旋體病急性型初期體溫升高,結膜紅腫,羞明流淚,以後體溫下降,結膜蒼白黃染,口粘膜及皮膚壞死,尿液減少,粘稠呈黃紅色豆油樣,紅細胞減少。慢性型的逐漸消瘦貧血,尿呈黃褐色,排血紅蛋白尿,紅細胞明顯減少。暗視野活體或鍍銀染色法檢查血液(發熱期)、尿液及腦脊液(無熱期),可檢出鉤端螺旋體。  (2)梨形蟲病 可視粘膜蒼白黃染,有時粘膜上出現大小不等的出血點。血液稀薄,紅細胞和血紅蛋白急劇減少,血片上可見到多量有核紅細胞等幼稚紅細胞,紅細胞內可檢出梨形蟲。  (3) 附紅細胞體病 本病發生於豬、牛、綿羊、貓等,不常發生。主要癥狀是發熱、黃疸和貧血。多繼發於其他疾病,如豬常與力克次氏體並發。本病病勢較緩和,無血紅蛋白尿,急性病例在發熱期於血塗片上可查出蟲體,間接血凝試驗有助確診。  2 溶血毒引起溶血性貧血疾病  (1)毒蛇咬傷 有毒蛇咬傷史,咬傷後突然起病。常見咬傷局部腫脹劇痛,流血不止,呈紫黑色,極度水腫,往往壞死,毒素吸收後很快出現血尿、血紅蛋白尿,胸腹腔大量出血,最後因心、腎功能衰竭而死亡。  (2)蓖麻子中毒 有誤食蓖麻子的生活史,多在誤食後數小時發病。主症為重劇的腹瀉,糞中混血,流涎虛嚼,全身震顫,常伴血紅蛋白尿,多歸死亡。胃內容物中可檢出蓖麻素。  (3)慢性銅中毒 有長期接觸銅的生活史,銅累積至一定水平即引起溶血危象。主症為腹痛腹瀉,嘔吐,糞和嘔吐物呈棕色或藍色,結膜蒼白黃染,胸、腹腔及心包可有大量液體,排血紅蛋白尿。血液和組織中的銅的含量明顯增高,溶血危象時血銅水平為78.5-314umol(正常為4.8ppm),此為銅中毒。  3 免疫性溶血性貧血疾病  (1)新生畜同種免疫溶血性貧血 又名新生畜同種紅細胞溶解,是新生畜的一種免疫性溶血病,騾駒多見,馬駒、犢牛和仔豬也發生。有於出生吮初乳後8-48h內突然發病的病史。病畜精神極沉鬱,卧底不起,全身肌肉柔軟,心率、呼吸顯著增數,第一心音增強,經常出現收縮期心內雜音,粘膜很快變為藏白色,高度黃染,排血紅蛋白尿,尿呈醬油色或黑色,尿中無紅細胞。血漿呈金黃色,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顯著降低,病程極短,救治失時,數小時內死亡。  (2)不相合血液輸注 多在不相合血液輸注後突然起病。顯現過敏性休克及溶血性貧血體征。  4 物理因素所致的溶血性疾病  犢牛陣發性血紅蛋白尿症,因飲水過多而引起溶血,有大量飲冷水後突然發病的病史。病犢呼吸困難,尿量增多,排血紅蛋白尿,尿呈暗紅色乃至黑紅色。血液呈稀血症變化。輕症的1-2h可自愈,重症的多繼發肺水腫而死亡。

營養性貧血疾病的鑒別

  1 鐵缺乏 有鐵缺乏的生活史,如補飼鐵不足。幼畜多發,仔豬尤為多見。主症為仔畜生長緩慢,被毛粗亂,逐漸消瘦,粘膜蒼白。往往繼發大腸桿菌或鏈球菌感染,並發大腸桿菌病或鏈球菌性心包炎。缺鐵性貧血的血液學變化,為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紅細胞數和血紅蛋白減少;紅細胞象為紅細胞直徑偏小,且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區擴大,補鐵一周,外周血液多顯增生性造血效應。  2 銅缺乏 原發性銅缺乏,在缺銅地區呈地區性發生。主症為貧血消瘦,結膜蒼白,被毛顏色改變,牛的紅毛和黑毛變為灰毛或褐紅色毛,運動失調,四肢僵硬,關節腫大,容易骨折。血液和肝臟銅含量降低,血液銅低於10.99u mol/L,肝銅低於20ppm(乾重),可診斷為銅缺乏。  3 鈷缺乏 在海岸、湖岸及亞冰川等貧鈷地區性發生。牛、羊多見,常成群發病。主症為異嗜,消瘦,結膜蒼白,腹瀉,逐漸衰弱。

疾病的鑒別

  1 結核 除呈現呼吸困難,咳嗽,支氣管肺炎以及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外,病畜逐漸消瘦,骨髓造血機能受抑制,呈現再生障礙性貧血。  2 鼻疽 病畜逐漸消瘦,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發生再生障礙性貧血。根據各型鼻疽的特徵性癥狀,鼻疽菌素試驗和補體結合反應陽性等可鑒別。  3 砷中毒有接觸含砷農藥(三氯化二砷等)的生活史,常在誤食含砷農藥數小時起病。主征是重劇的胃腸道癥狀和神經癥狀,如重劇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發生,視力障礙、共濟失調等慢性病例,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血液變化。肝、腎砷含量超過10-15ppm可供確症參考。  4 汞中毒慢性汞中毒,可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有接觸有機汞農藥的生活史。出現持續性腹瀉、共濟失調等胃腸道和神經癥狀。腎汞增高,驅汞治療顯效。  5 氯黴素中毒 有長時間應用氯黴素尤其是超量應用的病史。首先是抑制紅細胞生成,而後骨髓其他細胞系也受抑制,出現再生障礙性貧血。  6 磺胺中毒 引起再生障礙性貧血,根據長期應用磺胺製劑的病史,可以鑒別。  A小兒貧血  單位容積血液內血紅蛋白量或紅細胞數低於正常值稱為貧血。貧血是一種常見的癥狀。關於小兒貧血的國內診斷標準是:新生兒小於145克/升,1到4個月小於90克/升,4到6個月小於100克/升,6個月到6歲小於110克/升,6歲到12歲小於120克/升,12歲到14歲就基本上到成人標準了。如果血液中的血紅蛋白量低於這個標準,就可以視為貧血!  值得注意的是:高原地區氧氣稀薄,海拔每升高1000米,血紅蛋白要相應增加4%.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病因】以下原因可單獨或同時存在。  1.先天性儲鐵不足 早產兒、雙胎、胎兒失血、孕母患缺鐵性貧血可致胎兒儲存鐵減少。  2.鐵攝入不足 食物鐵供應不足是導致小兒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單純牛乳、人乳、穀類等低鐵食品未添加含鐵豐富的食物餵養嬰兒,和年長兒偏食常致缺鐵。  3.生長發育快 嬰兒期、青春期的兒童生長發育快,早產兒生長發育更快,其鐵需量相對增多,易發生缺鐵。  4.丟失過多和(或)吸收減少 正常嬰兒每日排鐵量比成人多。生後2個月的嬰兒糞便排出鐵比從食物中攝入鐵多。用未經加熱的鮮牛奶餵養嬰兒、腸息肉、膈疝、鉤蟲病常因慢性小量腸出血,致鐵丟失過多。慢性腹瀉、反覆感染可減少鐵的吸收,增加鐵消耗,影響鐵利用。  【發病機制】 鐵缺乏對造血及多種組織器官的功能均有影響。  1.對造血的影響 經小腸吸收的食物鐵或衰老紅細胞破壞釋放的鐵經運鐵蛋白轉運至幼紅細胞及儲鐵組織。幼紅細胞攝取的鐵在線粒體內與原卟琳結合,形成血紅素。後者再與珠蛋白結合形成血紅蛋白。因此,鐵是構成血紅蛋白必需的原料,嚴重鐵缺乏必然引起小細胞低色  素性貧血。人體血紅蛋白鐵約佔機體總鐵量的70%。餘下的30%以鐵蛋白及含鐵血黃素的形式儲存在肝、脾、骨髓等組織稱儲存鐵,當鐵供應不足時,儲存鐵可供造血需要。所以鐵缺乏早期無貧血表現。當鐵缺乏進一步加重,儲存鐵耗竭時,才有貧血出現。故缺鐵性貧血是缺鐵的晚期表現。  2.對非造血系統的影響 體內許多含鐵酶和鐵依賴酶,如細胞色素C、過氧化酶、單胺氧化酶、腺苷脫氨酶等。這些酶控制著體內重要代謝過程。其活性依賴鐵的水平。因此,鐵與組織呼吸、氧化磷酸化、膠原合成、卟琳代謝、淋巴細胞及粒細胞功能、神經介質的合成與分解、軀體及神經組織的發育都有關係。鐵缺乏時因酶活性下降(可開始出現於缺鐵的早期),導致一系列非血液學改變。如上皮細胞退變、萎縮、小腸粘膜變薄致吸收功能減退;大腦皮質層、下丘腦5-羥色胺、多巴胺等介質堆積引起神經功能紊亂;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壞死、T4分泌減低;細胞免疫功能及中性粒細胞功能下降引起抗感染能力減低。  【臨床表現】任何年齡均可發病,以6個月~2歲最多。緩慢起病。皮膚粘膜逐漸蒼白、以唇、口腔粘膜、甲床最明顯。頭髮枯黃、倦怠乏力、不愛活動或煩躁、注意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下降、智能多較同齡兒低。常有食欲不振、少數有異食癖(如喜吃泥土、煤渣)。重者出現口腔炎、舌乳頭萎縮、吸收不良綜合征、反甲、心臟擴大或心力衰竭等。患兒易患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年長兒童可訴頭昏、耳鳴。實驗室檢查:紅細胞、血紅蛋白低於正常。紅細胞體積小、含色素低。骨髓塗片可見幼紅細胞內、外可染鐵明顯減少或消失。血清鐵蛋白減少(<16ug/L)。血清鐵減低(<10.7umol/L)。總鐵結合力增高(>62.7umol/L)。運鐵蛋白飽和度減低(<0.15)。紅細胞遊離原卟琳增高(>9umol/L)。  【護理評估】  1.病史 向家長了解患兒的餵養方法及飲食習慣,有無因飲食結構不合理或患兒偏食導致鐵長期攝入不足;小嬰兒貧血詢問母親孕期有否貧血,有無早產、多胎、胎兒失血等引起先天儲鐵不足的因素;還應了解有無因生長發育過快造成鐵相對不足及患兒有無慢性疾病,如慢性腹瀉、腸道寄生蟲、反覆感染使鐵丟失、消耗過多及吸收減少現象。  2.身心狀況檢查 患兒貧血程度輕重,有無皮膚粘膜蒼白、頭髮枯黃、乏力、記憶力減退、精神煩躁、頭暈耳鳴等表現,貧血較重者要注意有無心率增快、心臟擴大、心力衰竭體征,還要了解患兒有無精神改變、異食癬等。  3.輔助檢查了解血液檢查結果,有無紅細胞、血紅蛋白、血清鐵蛋白下降。  【常見護理診斷】  1.活動無耐力 與貧血致組織缺氧有關。  2.營養失調,低於機體需要量 與鐵供應不足、吸收不良、丟失過多或消耗增加有關。  3.知識缺乏 與家長及年長患兒的營養知識不足有關。  改善貧血一方面需要滿足人體製造血紅蛋白的重要原料-血紅素鐵,同時也需要加強人體  自身骨髓的造血能力,現代醫學研究表明,阿膠能有效促進骨髓細胞的增殖,激活機體的造血系統,加快血紅細胞的生成,促進血紅素鐵的吸收利用。血美萊口服液採用純正名牌阿膠,從根本上解決貧血問題,補血持久不反彈。  同時,葉酸、當歸、黨椮、黃芪、熟地,等生血造血的科學配伍,高科技的組方,是血美萊成為貧血患者補血的新貴。   血小板減少性紫癜  (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日常注意事項:  (1) 病情嚴重時,要注意卧床休息,配合治療。  (2) 緩解階段可以適當參加一些鍛煉,如散步、慢跑、打太極等,以增強體質。  (3) 飲食要有規律,主副食應以高蛋白、維生素為主,如:小麥、玉米、小米、糯米、豆類、瘦肉、蛋類等,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如:橘子、紅棗、核桃、紅皮花生、菠菜、白菜。忌食:辛辣油膩及不易消化的食物,煙、酒等刺激性物品。  (4) 儘可能避免使用引起血小板減少的藥物,如利福平,阿司匹林、奎寧、頭孢菌素、洋地黃毒甙等。  (5) 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過度緊張,要保持個人衛生,預防各種感染和感冒,防止外傷。  (二)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的臨床表現:  本病以皮膚粘膜下及其他部位出血為重要表現,主要有以下兩種表現形式:  1.急性型:多見於兒童,發病前1-3周常有上呼吸道及其他病毒感染史,起病急,出血嚴重。突發廣泛的皮膚粘膜血點或成片淤斑,甚至皮下血腫,常伴有鼻衄、牙齦出血等。胃腸和泌尿道出血,可見便血及尿血,偶見結膜下,視網膜出血,少數患者同時伴有內臟或顱內出血,而出現嚴重的後果。  2.慢性型:多見於成人,病程為6個月以上,起病緩出血癥狀輕,一般僅見皮膚淤點和淤斑反覆發作性出現或常見鼻衄、牙齦出血,結膜出血等其他出血傾向,女性患者可以月經過多和子宮出血為主要表現,長期、反覆大量出血而引起貧血者,可以出現低血乏力、頭昏 、失眠、及脾腫大等。  繼發性的血小板減少,病因錯綜複雜,可以由中毒藥物過敏、自身免役、血脂異常、遺傳基因等臨床表現,出血、多發性淤斑。最常見於小腿、或易受輕微外傷的部位,出現小的散在性的淤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腸道出血、泌尿道出血和陰道出血)和手術後大量出血,胃腸道大量出血和中樞神經出血可危。

病因治療

  一、治療貧血的原則著重採取適當措施以消除病因。很多時候,原發病比貧血本身的危害嚴重得多(例如胃腸道癌腫),其治療也比貧血更為重要。在病因診斷未明確時,不應亂投藥物使情況複雜,增加診斷上的困難。   二、藥物治療:切忌濫用補血藥,必須嚴格掌握各種藥物的適應症。例如維生素B12及葉酸適用於治療巨幼細胞性貧血;鐵劑僅用於缺鐵性貧血,不能用於非缺鐵性貧血,因會引起鐵負荷過重,影響重要器官(如心、肝、胰等)的功能;維生素B6用於鐵粒幼細胞性貧血;皮質類固醇用於治療自身免疫溶血性貧血;睾丸酮用於再生障礙性貧血等。   三、輸血:輸血主要的優點是能迅速減輕或糾正貧血。因此必須正確掌握輸血的適應症,如需大量輸血,為了減輕心血管系統的負荷過和減少輸血反應,可輸注濃縮紅細胞。   四、脾切除:脾臟是破壞血細胞的重要器官,與抗體的產生也有關。   五、骨髓移植:骨髓移植是近年來一種新的醫療技術,目前仍在研究試用階段,主要用於急性再生障礙性貧血之早期未經輸血或極少輸過血的病人,如果移植成功,可能獲得治癒。

中醫對貧血的辨證論治

  中醫學中沒有貧血的名稱,但從患者臨床所呈現的證候,如面色蒼白、身倦無力、心悸、氣短、眩暈、精神不振、脈見細象等,則相似於「血虛」、「陰虛」諸疾。一般可將貧血劃入「血虛」或「虛勞亡血」的範疇,而「虛勞」是臟腑虧損、元氣虛弱所致多種慢性疾病的總稱。  中醫認為,「諸血皆屬於心」,「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血之源頭在於腎,……精氣充足,百脈和暢」。由此可見,血的生成來源於水谷之精氣,人攝取水谷營養物質,由中焦(脾胃)吸收了飲食物的精微,通過氣化作用,變成營氣。脾得心火宣降之助,轉化為精、津液,精之一部分貯於腎中,以待生化之用,另一部分得心火之助轉化為血,以榮膠末五臟六腑。腎中先天之精得後天水谷之精氣,吸收命火之蒸騰,轉化為髓。髓得下焦火熱之激,分化為髓之精液,精液再為命火的宣蒸轉化為血,輸之於機體,以為生理之用。  血的生成和調節與心、肝、脾、腎等臟腑關係密切,故中醫謂「心主血、肝藏血、脾統血。」而這些臟腑功能的充分發揮,又有賴於腎之命火溫照。因此,心、肝、脾、腎功能衰弱,均可導致血虛。而血虛之形成不外乎內外因素。外邪六淫與溫熱侵入機體,潛而不定期出,深入化血之機,導致新血無生,這一致病因素與現代醫學所說的「細菌感染、原蟲、毒素髮生溶血為病」不謀而合。在內因上,或為七情失節,或為飲食失宜,或為失血而成,或為先天稟賦不足,或為病後房勞過甚,或為妊娠失調,而引起造血之機受阻;或消化之機紊亂,水谷不化,精微不成,發生血虛之疾。可見在內因方面與現代醫學所說的「缺乏造血原料或造血器官功能障礙,或慢性失血而成貧血」基本上是一致的。

輕度貧血也要查清病因

  正常情況下,男性血紅蛋白大於120克/升,女性血紅蛋白大於110克/升。如果血紅蛋白低於80克/升,則可能存在患地中海貧血、蠶豆病、白血病等嚴重疾病的可能,通常建議立即就醫做進一步診斷。但不少孩子的血紅蛋白都在90-110克/升之間,即為輕度貧血,這是不是就不用看病了呢?   只要血紅蛋白低於110克/升,就應到醫院進一步檢查確診。可以隔一兩個月到醫院複查一次,多次檢查後如仍低於正常值,就有必要搞清楚貧血的原因。  據介紹,月經紊亂、寄生蟲病、胃腸道失血都會引起輕度貧血。如果不明病因就把貧血歸咎於缺鐵而隨便補鐵,很可能一點效果都沒有。即使服用鐵劑使貧血的狀況暫時得到改善,只要一停葯,三個月到半年之後貧血仍會複發。更麻煩的是,白血病最初也可能表現為輕度貧血,如果不立即做進一步檢查,就會延誤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化療和放射治療

  化療是指用細胞毒性藥物如環磷醯胺、5-氟尿嘧啶、絲裂黴素等抗腫瘤藥物治療惡性腫瘤。由於這些藥物選擇性作用差,對正常的細胞,特別是骨髓的造血細胞,有一定的抑制和殺傷作用,因此在化療中會出現對骨髓的抑制,引起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加之化療反應噁心、嘔吐及食慾減退,達到一定程度時就會引起貧血。放療是利用放射線殺傷腫瘤細胞。體內更新增殖快的細胞,如骨髓細胞和胃腸粘膜細胞,對放射線特別敏感,因此在實施放療時,特別是大面積多部位同時放療,容易造成骨髓損傷、造血抑制,從而誘發貧血。

常吃萵苣可以防止貧血

  萵苣中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較低,而無機鹽、維生素則含量較豐富,尤其是含有較多的煙酸。煙酸是胰島素的激活劑,糖尿病人經常吃些萵苣,可改善糖的代謝。  防治缺鐵性貧血  元素鋅、鐵,中的鐵元素很容易被人體吸收,經常食用新鮮萵苣,可以防治缺鐵性貧血。  對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更有益的鉀離子含量豐富,是鈉鹽含量的27倍,有利於調節體內鹽的平衡。對於高血壓、心臟病等患者,具有促進利尿、降低血壓及預防心律紊亂的作用。 女性貧血食補  桂圓肉  桂圓肉中每100克含鐵量大約是3.9毫克,在水果中也屬含鐵量相當豐富的,可用於貧血的食療中,一般煲湯、煮粥為宜。但桂圓肉屬於溫熱食物,對於孕婦、兒童不適合。   桑葚干   桑葚干是目前水果及其製品中含天然鐵最豐富的,每100克含鐵42.5毫克,無愧於水果中「補血果」的稱號。一般建議將桑葚干煮粥吃,每日食用一碗桑葚粥不但可以補血,還可以美容,但孕婦慎用。   黑棗    干棗里最為推崇的是黑棗和蜜棗,它們每100克含鐵量在3.7  ̄3.9毫克之間,也算是補血食物中的佳品,干棗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維生素C是促進鐵離子吸收的重要因子,讓機體對鐵的吸收事半功倍。但干棗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不利消化,所以每日不宜多食,而且最好是煲湯、煮粥食用。   紫葡萄乾    紫葡萄是很好的補血水果。將葡萄曬製成干後,每100克含鐵量在9.1毫克。而且葡萄在曬制過程中,最大限度的保留了葡萄皮(葡萄皮的營養含量遠遠高於果肉),也有利於葡萄乾中一些穩定營養素的保留,如鐵、鋅、錳、蛋白質、抗氧化物質等。

妊娠貧血食補

  1、人蔘粥  人蔘末(或党參末15克),冰糖少量,粳米100克煮粥常食,治療貧血有一定作用。  2.牛乳粥  粳米100克煮粥,將熟時加入鮮牛奶約200克,食之。可輔助防治妊娠貧血。  3.菠菜粥  先將菠菜適量放入沸水中燙數分鐘後,切碎,放入煮好的粳米粥內食之,防治貧血有一定效果。  4.甜漿粥  用鮮豆漿與粳米100克煮粥,熟後加冰糖少許。可輔助治療貧血。  5.雞汁粥  先將母雞一隻煮湯汁,取湯汁適量與粳米100克煮粥食。孕婦常食,可輔助防治貧血症。  6.香菇紅棗  取水發香菇20克,紅棗20枚,雞肉(或豬瘦肉)150克,加薑末、蔥末、細鹽、料酒、白糖等,隔水蒸熟,每日1次。常食,可輔助治療妊娠貧血。  7.大棗粥  大棗10枚,粳米100克,煮粥常食,防治妊娠貧血有一定作用。  8.芝麻粥  黑芝麻30克,炒熟研末,同粳米100克,煮粥食之。孕婦常食,能輔助治療妊娠貧血。  9.枸杞粥  枸杞子30克,梗米100克,煮粥。孕婦常食,可輔助治療妊娠貧血

老年人貧血食補

  1、食物多樣,穀類為主。保證足夠的營養,特別是鐵元素及蛋白質的攝入量,多吃富含鐵質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黑木耳、芝麻醬、大棗、豆製品、綠葉蔬菜等。血紅蛋白的主要成分是血紅素和球蛋白。老年人在日常飲食中應攝入豐富的優良蛋白質食物,如瘦肉、蛋、乳、魚蝦、動物血、豆製品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常吃奶類、等。  2.積极參加體育鍛煉,增強食慾。  3.不要過分節制飲食,及時糾正偏食,要吃平衡膳食。  4.患有老年人貧血在服用鐵劑期間要忌飲茶水。宜飯後服用,需要用1-2個月,貧血才能得糾正。  5.每日適當多喝水。少用煎、炸的食物。  現介紹如下膳食療法,供貧血患者選用。  豬肝治貧血:豬肝100克,菠菜200克,紅蘿蔔100克,加水燉熟,調味飲服。  黑豆紅棗糯米粥:黑豆25克,紅棗15枚,糯米50克。上述三者用文火煮成粥,另加紅糖20克,調勻服食。  綠豆治貧血:綠豆25克、紅棗10枚,紅糖20克、綠豆在鍋內煮開花,紅棗煮熟、加糖食用。

飲食營養誤區

  誤區1  多吃肉對身體不好?  一些女性對一般廣告中宣傳的肉食損害健康產生誤導,只注重植物性食品的保健功效,導致富含鐵元素的動物性食品攝入過少。  誤區2  蛋、奶對貧血者多補益?  牛奶夠營養,但是含鐵量很低,人體吸收率只有10%。例如用牛奶餵養的嬰幼兒,如果父母忽視添加輔食,常會引起缺鐵性貧血。  蛋黃補鐵好,蛋黃含鐵量雖較高,但其鐵的吸收率僅為3%,並非補鐵佳品。雞蛋中的某些蛋白質,會抑制身體吸收鐵質。  除了生理特點,女性在飲食方面存在一些認識誤區和行為習慣,都會導致缺鐵性貧血。  誤區3  蔬菜水果無益補鐵?  許多人不曉得多吃蔬菜、水果對補鐵也是有好處的。這是因為蔬菜水果中富含維生素C、檸檬酸及蘋果酸,這類有機酸可與鐵形成絡合物,從而增加鐵在腸道內的溶解度,有利於鐵的吸收。  誤區4  咖啡與茶多喝無妨?  對女性來說,過量嗜飲咖啡與茶,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這是因為茶葉中的鞣酸和咖啡中的多酚類物質,可與鐵形成難以溶解的鹽類,抑制鐵質吸收。因此,女性飲用咖啡和茶應該適可而止,一天一兩杯足。  當然,除了營養因素以外,缺鐵性貧血還可能由疾病引起。例如痔瘡、腫瘤、消化道潰瘍、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所以,發生貧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以明確診斷,正確治療。  誤區5  貧血好轉得停服鐵劑?  貧血者根據醫生指示,服用鐵劑,看到貧血情況改善或穩定後,即停止服用,這也是錯誤的做法。這會造成貧血情況再次出現的後果。正確的方法是服用鐵劑治療缺鐵性貧血,直到貧血症穩定後,再繼續服用鐵劑6至8周,以補充體內的儲存鐵。

產後貧血食療方

  1、芹菜煮雞蛋  芹菜煮雞蛋,對治產後出血過多有一定效果。  2、雞蛋煮豆腐  雞蛋煮豆腐,對產後血虛有一定治療作用。  3、當歸燉羊肉  羊肉(去脂肪)400克,生薑50克,當歸10克,燉熟食之,可輔助治療產後血、腹中虛痛及產後貧血等。  4、木耳紅棗湯  黑木耳30克,浸泡30分鐘後,撈出,與大棗20枚共煮湯,調入紅糖適量服食。對產後貧血有輔助治療作用。  5、桂圓桑椹湯  桂圓肉15克,桑椹子30克,共入鍋中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調蜜飲,連用10-15日為一療程,可輔助治療產後貧血。  6、海參燉豬肝  海參60克,泡發,豬肝60克,共燉湯調味服食。每日1劑,連用10-15日,對產後貧血有輔助治療作用。  7、大棗燉鵪鶉  鵪鶉1隻,洗凈,加入大棗10枚,黃芪9克,豬肝50克,共入鍋中加水燉熟服食。每日1劑,連用7-10日為1療程,可輔助治療產後貧血。  8、[2]新鮮羊骨2斤(1000g),粳米200g。羊骨洗凈捶碎,加水熬湯,去渣後,入粳米共煮成粥。食用時中適量調米溫服,10~15天為一療程。有補腎壯骨的作用。

嬰幼兒貧血護理5要點

  1.對貧血的嬰幼兒應安排一個環境安靜、空氣清新流通、陽光充足的住處,保證充足的睡眠與休息。  2.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與消化能力,合理地添加輔食,如蛋黃、肉類、肝、腎、豆類、綠葉蔬菜及水果等。同時要注意食品的色香味,以促進孩子的食慾。餵養要有耐心。  3.避免感染其它疾病,如不要和患傳染病或發熱的病人接觸。  4.有震顫的病兒,要防止咬破口唇及舌尖,可在上下門牙間墊上紗布包著壓舌板。  5.服用藥物時要注意有無藥物反應,如換劑應在兩餐之間喂較好,這樣有利於鐵的吸收。

自我診斷

  A 卸妝後,面色灰暗蒼白,面色無華、無血色;皮膚乾燥,萎縮,無光澤;   B 體力活動後就感到心悸、氣促,這是貧血最常見的癥狀;   C 經常感覺頭暈、頭痛、耳鳴、眼花、眼前出現黑點或「冒金星」;   D 精神不振、倦怠嗜睡、注意力不易集中、反應遲鈍、手腳發麻、發冷或有針刺感等  E 食欲不振,經常感覺腹脹、便秘; F 頭髮無光澤,細而脆,容易脫髮  G 常有月經不規則,每次量很大;H 長期口角炎;I 指甲條文隆起,反甲。  上述癥狀呈進行性加重,伴有體表及內臟出血和反覆發熱,多為再生障礙性貧血;


推薦閱讀:

缺鐵性貧血的癥狀有哪些 怎樣調理最好
女性貧血有哪些癥狀? 治療貧血的食療方子
【奇方妙藥】貧血方集錦
脾胃虛弱貧血可以喝大棗粥
缺鐵性貧血的預防和回血法寶

TAG:中醫 | 辯證 | 治療 | 貧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