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與宋詞的故事(7)李煜

李煜(公元937-978),初名從嘉,即位後更名為煜,字重光,江蘇徐州人,世稱後主。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個兒子,祖父是南唐開國皇帝李昪。 將南唐君主李煜歸於「宋人」,可能會有很多人反對。但我以為,李煜後期的詞,意境深遠,凄涼悲壯,感情真摯,開創了一代詞風,為兩宋詞的廣闊發展開拓了眼界。最主要的是,他最有成就的詞,都是在亡國之後、生活在宋朝時寫的。 例如這首《浪淘沙令》,此詞作於宋太平三年 (978),臨終前不久: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這首詞「言夢中之歡,益見醒後之悲」,自然率真,直寫觀感,直抒胸臆,「夢裡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絕也;「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抒寫自已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凈,含蓄深沉,哀感動人。 李煜降生於一個神奇的日子,公元937年的七月七日。在古代,七月七日是傳說中的織女和牛郎相會的日子,是一個很吉祥、很神秘的日子。更神秘的是,李煜還天生異相,生有所謂的「駢齒重瞳」:寬寬的天庭,豐滿的雙頰,兩顆前門牙並二為一,有一隻眼睛有著兩顆瞳仁。按照相面人的說法,他有曠世罕見的富貴相。在舊史書的記載中,周武王就是天生駢齒,舜、項羽則都生有重瞳。因此,李煜的降生,為李府帶來了吉祥富貴的徵兆,尤其令他的爺爺李昪喜出望外。 李昪出身貧寒,從小父母雙亡,生逢亂世,淪為一個要飯的小沙彌,但他奮力進取,南征北伐,審時度勢,逐漸混到了齊王、太師,老年時已經是「天下兵馬大元帥」,「夾天子以令諸侯」,把持了朝政。孫子李煜的降生,使他預感到某種大吉大利的徵兆,堅定了稱帝的決心。李煜出生3個月後,李昪毅然地逼迫吳王禪位,自己稱帝,一手創建了繁榮昌盛的南唐國。 李昪非常喜歡這個皇孫,見李煜幼時聰穎,7歲時就能背誦、理解曹植的《燕歌行》,就為南唐後繼有人而欣喜。但李昪去世後,兒子李璟繼承了皇位,南唐國勢就一天不如一天地衰微下去。 中主李璟,聰穎風雅,精通詩詞歌賦,可惜風流有餘而王氣不足,在政治上昏庸無能,不堪當守成保業的大任。後周崛起後,南唐戰敗,李璟只得臣服於後周,改稱國主,貢納大量的金銀布帛,還將江北14州割讓給後周。幾年後,李璟在無限惆悵、無限悔恨中抱病而亡。由於前五個兒子都早死,六子李從嘉,就成了唯一的皇位繼承人。 當時,25歲就繼承大統的李從嘉,確實是很想有所作為的。他上任後,立刻改名為李煜,字重光。煜,是「光明耀世」之意,出自西漢楊雄的《太玄 元告》中的兩句話 : 「日以煜平旦,月以煜平夜 。」 他要借這新取的名字,寄託自己重振南唐雄風、恢復祖宗基業、成為耀眼君主的美好心愿。 但是,事實很快就證明:改名不過是一場「喊大話、表決心的形象秀」,這位年輕的南唐第三任君主,不僅豪無重振乾坤的宏大氣魄,反倒會將大好河山葬送得乾乾淨淨! 李煜從父親李璟那裡繼承了全部的文學藝術才能,且較之乃父,稱得上「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琴棋書畫,詩詞歌賦,無所不能,無所不精,尤其是對於填詞一道,更是爐火純青。但在政治上,他也繼承發揚了父親的全部缺點:輕佻治國,沉迷聲色,不諳國事,忠偽莫辨,寵信佞臣,致使本就國力大減的南唐終成奄奄待斃之勢。公元960年,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 」,「黃袍加身 」,自立為王,建立北宋。之後,他就開始實行「統一中國、先南後北」的軍事計劃,在收拾了後蜀、南漢之後,目光自然就瞄準了南唐。面對北宋的強大勢力,李煜委曲求全,逆來順受,以圖苟且偷安,建隆二年,奉宋正朔稱臣,後又降稱江南國主,貶損儀制,改變朝服,降封子弟。 但是這種屈辱日子也不能持久。開寶七年(公元975年),趙匡胤要求李煜降宋,回歸一統。李煜無可再退,也就作困獸猶鬥狀,開始築城,戒嚴抗敵,慨然對大臣們道:「一旦宋軍南來,孤當身披戰袍,親自督師,背城一戰,以保社稷。如果兵敗,便自焚而死,絕不作他國之鬼。」 這話傳到汴梁,趙匡胤聽了哈哈大笑,擲杯於地,對左右大臣說道:「這不過是文人的氣話罷了,李煜空有那張嘴!假使他真有這番壯志,孫皓、叔寶也不會作降虜了!」立刻派遣大將曹彬、潘美等,出兵進攻南唐。 開寶八年(公元976年)冬天,宋軍輕而易舉地便取了池州,南下采石磯,架上浮橋,迅速渡江;再一鼓作氣,長驅直入金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攻破金陵城關,將金陵城團團圍住。城中的李煜君臣,頓成瓮中之鱉,都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慌得魂不附體。 戰鼓咚咚,人喊馬嘶,宋軍震天歡呼。曹彬執行趙匡胤「和平取城「的命令,先後幾次致書給李煜,要他限期開城投降,否則大舉攻城,到時生靈塗炭,別怪手下無情,云云。李煜受了恫嚇,六神無主,又看連續兵敗,實在抵擋不住,猶豫再三,終於召了近臣親眷,齊聚宮門,自捧玉璽,肉袒出降。 出降後,李煜踽踽行向宗廟,去向供奉在那兒的列宗列祖辭別。他不敢仰頭看祖父的眼睛,稍微磕頭,就倉皇出逃。李昪乃一世英豪,如見這個從小被寄予厚望的孫子如此不爭氣,肯定會怒吼一聲,氣得從墳墓里跳起來的! 教坊的樂人宮娥們紛紛向李煜辭別,此別經年,或成永訣,都淚珠漣漣地對視,奏起了別離歌。李煜感慨萬千,填下了悱惻凄涼的《破陣子》: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宵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試干戈? 一旦歸來臣虜,沈腰潘鬢銷磨。最是倉惶辭朝日,教坊猶奏別離歌,揮淚對宮娥。」見李煜去宗廟拜祭久久不歸,大宋的將領們坐不住了,紛紛議論,急躁的潘美擔心李煜會自殺,曹彬卻神情自若,安撫大家道:「你們沒見到李煜投降時的懦弱模樣!假如他敢於自殺,又何必投降?我保他活得好好的!」潘美性不耐事,為防不測,急忙召李煜來船中飲茶。李煜走到岸邊,見船與岸間架有一塊獨木板,他就徘徊數次,不敢登那塊獨木板。曹彬見了,搖頭嘆息,只得命左右前去扶持,李煜這才顫纏唯唯地上了船。曹彬微笑著對身邊的將士道:「你們看看,如此貪生怕死之人,怎麼會有勇氣自殺?」 當年臘月,也就是公元976年,四十歲的李煜做了俘虜,被押送到了北宋首都開封。趙匡胤沒有殺他,封了他一個「違命侯」,享受高級亡國奴的待遇。君王降虜,人間天上,李煜一下子從九五之尊的帝王淪為階下囚,簡直是從天堂掉進地獄,心境之凄苦,可想而知。歷來「憤怒出詩人」,「詩欲究後工」,李煜的這些切身體會,都被他融進了詞中。在對昔日君王生活的追憶中,在對今日臣虜生活的感慨中,他的詞終於漸遠漸深,提高到一種深邃開闊的境界。如這首《烏夜啼》: 「林花謝了春紅, 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 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一氣呵成,益見悲慨。「人生長恨」,不僅僅是抒寫一已的失意情懷,而涵蓋了人類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種融匯和濃縮了無數痛苦的人生體驗的浩嘆。 然而,李煜雖然愁腸百結,寢食難安,但還吃喝不愁,且能盡情地在自己的院落里發獃、醉酒、唱歌。因為趙匡胤對李煜的行為,並不在意,還哈哈大笑一聲:「卿真乃一翰林學士也」,特地每日給他供酒三石,隨他飲酒哭唱「往事只堪哀」什麼的。但趙匡胤去世後,宋太宗趙光義繼任後,李煜的日子才真正慘痛得無以復加。 趙光義登上龍座時,按慣例大赦天下,李煜也由「違命侯」進封為「隴西公」,但實際待遇反而下降,還差點停了供酒。而李煜自幼奢華揮霍慣了,常常搞得自己入不敷出,趙光義不得已增加他的月俸,另賜銅錢300萬,臉色卻十分難看。後來,趙光義看上了李煜的妻子小周后,給她封了個「鄭國夫人」,再以皇后的名義屢屢召她入宮,強迫她陪宴侍寢,往往一住就是數天。 小周后與李煜患難與共、相濡以沫,遭遇趙光義的流氓行徑而無可奈何,身心極為痛苦。她每次從宮中回來,都要捶胸頓足,大罵趙光義禽獸不如,也大罵李煜是個窩囊廢物。李煜見了,哪能不痛斷肝腸、羞恥慚愧?可除了與小周后抱頭痛哭外,又還能怎樣?他痛恨趙光義,但敢怒不敢言,又不堪面對小周后的唾罵,只好忍氣吞聲地「婉轉避房櫳」了。 十幾年前,我剛剛迷上宋詞,最開始接觸的就是李煜的詞。那時候少女心情,血氣正旺,追逐的是那些躍馬江湖、快意恩仇的劍客俠士,對李煜這樣的男人,說真的,常常恨鐵不成鋼,扼腕長嘆:「男人到了如此地步,既沒有自殺,也沒有殺人,還有臉活著!」 唉,現在想來,那時的我,真是太自以為是、太殘忍了! 李煜的滿腔悲憤和苦悶,「此中日夕,只以眼淚洗面」,只能寫些愁苦的詞來寄託哀痛。可這種仰人鼻息、任人侮辱的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趙光義看到李煜詞中儘是些「 故國夢重溫,覺來雙淚垂」、「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之類懷念故國、對生活不滿的句子,很不舒服,很是生氣。 皇帝生氣了,後果很嚴重! 公元978年的七月初七到了,這是李煜42歲的生日。似乎有某種預感,這一天晚上,李煜原來那些入宋的嬪妃、宮娥們都不約自到,來為他祝壽。大家吹笙撫琴,歌舞助興,輪流舉杯向李煜祝酒。李煜強顏歡笑,作了這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作完後,交給宮娥們演唱,自己也擊節相和。「春花秋月」無窮盡,「雕欄玉砌」依舊在,只是「朱顏」變蒼顏,「往事」成雲煙,執手相看淚眼,悲悲切切愁不斷。唱著唱著,每個人的眼睛都蒙上了一層淚花。 深夜時分,皇宮的太監來了,送來趙光義賜的一壺「美酒」,說是給李煜祝壽。李煜又驚又喜,感動得兩眼模糊,毫不猶豫地一飲而盡。酒剛入肚,他就全身痙攣,抽搐不止,頭腳屈曲在一起,砰然倒地而死。 有人說,趙光義用牽機毒酒殺死李煜,是因為詞中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句子,似有恢復故國的念頭,李煜實乃不識實務。但我以為,以趙光義之才,難道還看不出李煜是毫無收復江山社稷的壯志和才能的嗎?他殺李煜的真正目的,大概還是想獨佔小周后吧?可惜了,連天都不想遂「天子」心愿,李煜死後不久,小周后也悲傷過度而死,趙光義「用心良苦卻成空」。 哲人云:「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作為皇帝的李煜死了,但作為詞人的李煜卻永遠地活了下來。他那些「用血和淚」寫成的《烏夜啼》、《虞美人》、《浪淘沙令》等詞,語言自然精練,境界開闊,詞風疏朗,成為了輝煌宋詞的先聲。 李煜前期的作品大多寫宮廷風月和閨閣心事,搖曳生姿,但亡國之後,詞風從往日的柔媚婉約而變為深厚沉重,題材也從過去的風花雪月、笙歌舞遍的「花間派」巢臼中拓盪開來,轉而為更寬更廣的關於人生、國破家滅的感嘆。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詞至李煜,而眼界始大,感慨驟深,遂變伶工之詞而為士大夫之詞。」李煜的詞還極少用典,絕不晦澀,不掉書袋,賣弄文采,詞語自然天成,沒有絲毫的雕琢痕迹,可謂鬼斧神工。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云:「毛嬙西施,天下美婦人也。嚴妝佳,淡妝亦佳,粗服亂頭,不掩國色。飛卿,嚴妝也;端己,淡妝也;李煜則粗服亂頭矣。」說的正是這種「唯大才能本色」的氣度。 對於歷史學家、歷史愛好者而言,李煜是昏庸無為的亡國之君,他內無用人治世之能,外無禦敵衛國之力,斷送祖宗基業;但對於文學家和詩詞愛好者來說,李煜是詞中之帝,中國詩詞有了他,更加絢麗多姿,博大精深,他留下來的那些膾炙人口的詞,將永遠為後人所傳頌。 這些,都由得後人評說,是非功過,蓋棺未有定論。 從某種意義上說,李煜這個「失敗皇帝」,其實和秦皇漢武那樣的「成功皇帝」完全一樣: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改變了歷史,影響著文化,既流芳百世,又遺臭千年!
推薦閱讀:

宋詞發展脈絡
宋詞三百首(下)
宋詞鑒賞辭典目錄(五)
一人一句經典詩詞——宋詞篇
[ 精美圖文 ] 唐詩宋詞…

TAG:故事 | 宋詞 | 李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