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心層應對通脹預期 房產、股票、黃金利弊分析(轉自搜狐理財)

夾心層應對通脹預期 房產、股票、黃金利弊分析

每次貨幣泛濫都是一回劫富濟貧的過程,富裕人士的錢多,貨幣貶值造成的傷害更大,而對於「月光族」和沒有什麼積蓄的人來說,根本就不怕通脹。特別是通脹來臨後,會有更強烈的加薪呼聲,這對於窮人更有利。然而最難受的是誰———夾心層———有點小錢一旦財富縮水,上有老下有小,不知如何是好。

  在目前流動性泛濫而又產能過剩的背景下,實體經濟越來越成為虛擬經濟的配角。伴著股市、樓市上漲的是失業率的攀升。人們越來越不願意去投資實業,收益低而且風險大,但唯有實業才能解決更多的就業,彌補社會收入差距。「滯脹」和貧富差距拉大是未來最可能出現的局面,在通脹預期下,我們將如何保全資產?

  通脹,可能是2009年里老百姓嘴裡出現頻率最高的一個經濟術語。在專家們為通脹是否到來、何時到來而爭論的時候,通脹預期早已瀰漫在每個人的生活之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通脹,曾經讓國人瘋狂搶購物資以抵禦物價飆漲,而如今面對即將到來的通脹,我們有了炒股、買房、購金、套現等更多的投資方式,但這些真的可以抵禦通脹對我們資產的侵蝕嗎?對賭通脹,我們真的可以是贏家嗎?

  抗脹招數,你可知道?

  par1

  通脹=買房?

  房產保值能力大概僅有3年

  中產家庭一旦手上有錢了,就很難抵禦買樓的誘惑。在缺乏有穩定收益投資途徑的市場中,持續上漲的樓價使得在當下買房防通脹顯得無比誘人。比如美國、加拿大等國在上世紀70年代處於嚴重的高通脹時期,房地產的年均收益率與通脹率呈現高度相關性,購房投資由此一貫被認為是防通脹利器。但或許中國國情和造成通脹的原因各不相同,其結果也會產生驚人的差異。面對目前的高樓價風險和加息帶來的負債壓力,每個投資者都應該掂量一下:這筆賭博,勝算幾何?

  中期樓市有調整壓力

  通脹造成房價上漲的基本過程是,通脹的結果是貨幣貶值,其後是房子實質性起到保值的作用,所以購買房子達到保值的目的。那麼,如果房價原本就已經偏離了正常水平,在通脹中它還會漲嗎?

  廣州樓價上半年一頓猛漲,不少樓盤樓價已超過2007年高位,其保值能力值得懷疑。地產經濟研究專家鄧浩志就認為,當前入市的投資者與2006年、2007年樓價快速上漲時入市的投資者不同,後者希望能從樓價快速上漲中獲利,而現在投資者更普遍的心態是迴避所謂的通脹,房子成為了他們的資金避難所。鄧浩志分析表示,當前樓市的這種回暖現象已經不是此前所說的大量被壓制了的剛性需求的集中爆發,而是流動性泛濫所導致的貨幣市場與資本市場在吸食流動性上癮,其實際行情與實體經濟已然脫節。

  鄧浩志分析表示,短期來看,由於擔心資產型通脹,樓價短期仍有上漲壓力;而從中期來看,保值能力大概僅有3年。畢竟樓價在2006年、2007年快速上漲後只經過2008年的小幅度調整又掉頭向上,實際的購買力能不能長期支撐這麼快速上漲的樓價是一個疑問,中期樓市始終有調整的壓力;再從長期看,即10年以上。基於中國經濟的穩定、長期增長和城市建設的進一步發展,只有長期來說,房產才是比較保值的。

  現買房或比持幣多虧損2萬

  退一步講,兩年內就算樓價在通脹的壓力下繼續上升,物業保值增值的空間也將被通脹和加息蠶食殆盡。

  首先,通脹如果來臨,政府必將加大金融調控力度,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加息。這對不少在目前貸款買樓的買家來說,意味著供樓壓力加大了。

  如果市民先生首付40萬元、貸款60萬元×買房,假如兩年後這套房產升值了10%,而通脹率為每年6%,則先生出售這套物業獲得的現金是1000000×(1+10%)-26524元=73476元,其中的26524元,是按照貸款100萬元、目前的個人住房商業貸款5.94%利率所計算出來的利息支出。

  計算通脹後,先生目前的購買力約為1073476×(1-6%)=948523元,實際損失了約51500元,先生的40萬首付款如果沒有購買房產,則會因為通脹貶值購買力變成400000×(1-6%)=368640元,實際損失了約31400元。投資房產要比持有現金還要多損失約20000元。再考慮到房產證在2年以內的物業,需要繳納營業稅等各種稅費,以及40萬元在兩年內本身所產生的利息損失,投資這套房產將鐵定虧本。

  更重要的是,由於目前的個人住房商業貸款利率是2006年4月以來的最低水平,在通脹時,加息的可能幾乎是100%。如果加息到2007年12月21日是7.74%的水平,冀望投資房產來保值,將會讓投資者損失慘重。

  par2

  通脹=買股票?

  資產價格未形成泡沫前可玩股票

  炒股可否抗通脹?AFP金融理財師梁明暉告訴記者,是可以的,每個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股市總能前瞻性地顯示出來。但必須有前提,「理性的投資者」且資產價格尚未形成泡沫。

  一般來說,年度物價上漲幅度不超過10%的通貨膨脹稱為溫和通貨膨脹;物價上漲百分比超過雙位數和三位數甚至更高,則分別稱為嚴重通貨膨脹和惡性通貨膨脹。數據上顯示,我國目前離嚴重或者惡性通貨膨脹仍有一段距離。由此梁明暉認為,經濟穩步上揚的中國,它的股市充滿投資的題材。另外,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也會讓股市水漲船高。梁看好明年一季度A股將有一波相當不錯的行情,金融股和地產股自然是大盤上升的火車頭,對沖通脹還可以選擇煤炭板塊。

  然而當出現嚴重通脹的時候,大宗商品或與股市成負相關。也就是說,大宗商品類板塊對於短期通脹有抵禦作用,一旦出現嚴重通脹威脅,則資產價格泡沫會破滅。安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善文和瑞信董事總經理陶冬也表達了一致的觀點:全面通貨膨脹的爆發不可避免,資產價格泡沫已然形成,未來將出現高通脹高利息的時代。

  據《華夏時報》分析,當通脹威脅達到嚴重地步時,公司投資收益會大幅降低。接下來我們將發現,上市公司的利潤並沒有隨著社會物價水平的上升而提升,相反,絕大多數公司的利潤在顯著減少,股東的資本收益在減少。發生這種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於,下游銷售價格的提升無法抵消上游成本增加的影響,上市公司贏利能力的降低自然會對公司股價產生重大影響。

  假設這樣一個結局,即大宗商品價格的上升反而成為了股票市場價格下跌的理由,那麼現在離這樣的情形出現的時間已經不會太長了,也許就會在明年上半年。如果不相信這樣的結局,你可以任意從滬深股市中抽出100家公司,假定他們在國際油價100美元、銅價60000元之上的價格環境之上運營,測試一下,公司的經營情況是怎樣的,那麼這樣的結局就顯而易見。

  par3

  通脹=買黃金?

  黃金是資產組合中必備資產

  黃金作為被公認的抗通脹利器,再次成為了市場關注的「明星」。近來,包括中國在內的部分國家央行開始加緊增持黃金儲備,大量投資者也在積極買入,由此,國際金價連創歷史新高。

  上周三,借IMF售金和澳洲央行升息打擊美元的東風,現貨金在歐洲早盤就漲至1090美元/盎司上方,一度摸高至1095美元/盎司,直逼1100美元關口。全天收於1092.2美元/盎司,刷新10月14日以來1072美元/盎司的紀錄。截至昨日北京時間14點,現貨金價仍位於1090美元/盎司之上。「黃金牛市已經持續了8年多,眼下"長牛格局"依然未變。」廣東粵寶首席黃金分析師朱志剛表示,從中國今年猛然增持黃金400噸躋身千噸黃金大國,其它各國也紛紛配置黃金就能看出,全球都將面臨防通脹的巨大壓力,而黃金肯定是最好的抗通脹商品。「在古巴比倫時代,一盎司黃金可以購買350條麵包。而今天,一盎司黃金仍然可以買到350條左右的麵包。在這幾千年里,黃金的購買力,保持了讓人驚奇的恆定。」朱志剛說。

  高賽爾黃金研究中心研究報告也指出,回顧歷史來看,在全球經濟健康發展的階段,金價不會有突出的表現。從1980年到2000年的這20年間,金價沒有任何突出的表現。而到2005年開始,美國通脹率進入上行通道,2008年上半年通脹爆發,國際金價隨之一舉突破了1000美元大關。

  報告還表示,在2008年全球股指遭受重挫的同時,黃金再次顯露了其對衝風險的特性,當其他商品價格大跌時,金價仍然十分穩健。因此,對於一個理性的投資者來說,黃金作為對抗通脹以及規避風險的投資產品,也成為了資產組合中的必備資產。

  他們這樣應對通脹  私營老闆 成本上漲壓縮利潤

  自去年以來,成本上漲超過50%,珠三角私營企業家關先生悶悶不樂地表示,過去一件產品賣出能掙300元,現在壓縮至50元。他滿腹牢騷地看著地面抽煙,「我不想談物價。如果情況不能很快改變,我就要跟稅務局抗議稅收太高了。」

  通脹壓力先生已經不是第一次經歷了,1988年中國CPI曾經從單位數增長到20%以上,當時20歲剛出頭的先生覺得市面上什麼都在漲,家裡人心惶惶的,他的媽媽還跑去搶醬油,怕以後貴了買不起。

  都市白領儘可能減少負債

  白領蔡小姐最近被買豆腐的事煩死了,今年初新出鍋的豆腐還是1元一塊,到了春夏之交就成為了1.2元一塊;而到了秋季,已經是每塊1.5元,而到了年底呢?1.8元啦。「價格就這麼開始普遍地、全面地、沒有死角地、大規模地漲上去了吧。」小姐表示,現在豆腐漲,啤酒漲,豬肉漲,糧食漲,成品油漲,住房價格漲,水電也要漲,也就是說,衣食住行全面漲價。「再怎麼漲,咱每天也得居家過日子啊,對於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價格也是很關注的,連我最喜歡吃的豆腐也漲了八成,還讓不讓人活了?」

  小姐連夜整理出一套對抗通脹的方案,首先要保持必要的現金儲備,因為這無異於為家庭儲備了過冬糧草。其次,在對未來預期不確定時,最好要儘可能減少不必要開支,譬如刷卡要遏制衝動消費,推遲一些大額奢侈消費等。另外,還要清點一下自己的資產和負債,在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儘可能地減少不必要的負債,不要做負擔過重的房奴、卡奴,謹慎參與保證金交易等。當然更要注意,錢放在手裡是會貶值的,保值才是最大的理財。

  結論

  結構型通脹是通脹預期主因

  江海證券研發部總經理李桓日前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對我國本次通脹預期的成因進行了分析。報告中表示,今年我國的經濟目標是保八增長,儘管當前的經濟總量要比前幾年要大,但GDP增速要較之前的11%-12%的增速水平低很多,而今年的信貸投放卻是天量,增速大大超過以前。貨幣的投放和信用擴張形成的需求在短期內能夠刺激經濟的增長,但最終將表現在物價上,如果貨幣的供給超過了經濟體的實際需求,通脹早晚會出現。所以明年高通脹的幾率很大,並且這很可能是一種結構型通脹。

  我們注意到以前的兩個物價周期中貨幣資金是外需和內需的循環,而現在,外匯占款無論是絕對量還是相對比例都比較小,我國的出口增長位於歷史的低谷,受制于海外經濟復甦的緩慢,短期內出口有大幅起色的可能性很小,外需導向的製造業領域吸引資金的能力有限。由於我國的製造業主要是外向型經濟,出口萎縮導致產能的嚴重過剩,從而製造業投資受到抑制,資金的吸收與循環流動只能主要集中在內需領域。

  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政府加大了中西部的資金投放,這將拉升中西部地區的收入,從而使得社會的資金分布相對均勻,造成整個社會購買力的上升,而天量的信貸資金集中在內需領域,短時間內可能形成購買力的迅速爆發,這從年初以來房地產、汽車的消費增長和股市的快速上漲可以表現出來。

  以內需為主供給存在瓶頸的行業將表現得最為明顯,首先是房地產、股市等市場出清比較快的行業,吸引資金量大,對信貸政策特別地敏感,在實體經濟領域,生活資料中供給存在瓶頸的會較早地快速上漲。

  但這一輪形成的通脹體現在CPI上初期應該比前兩輪要弱,前兩輪是投資品帶動生活必需品上漲,投資消費共同推動CPI,更多的是輸入型或者成本推動型通脹,這一輪是貨幣投放造成的需求提升拉動生活資料上漲,是自下而上的,製造業產能過剩,在產能利用率得到有效提升之前不會形成產成品價格的上漲。

  但是一旦產能利用率提高到一定程度,由於上遊資源競爭結構優於國內製造業,議價能力強,基礎原材料就會快速上漲,但是一旦內需帶動製造業開工率上升,引發基礎原材料的更大的價格上漲,將會壓縮製造業的利潤,加上通脹預期將引發資金從製造業撤離,投入資產領域,形成資產領域的供求失衡,加速通脹催生資產泡沫,所以本次通脹初期是結構型通脹的局面、中後期會演變成全面通脹。  鏈接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歷次通脹

  1980年通貨膨脹發生在我國開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工作重心剛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這段時期,宏觀上經濟增長速度迅猛、投資規模猛增、財政支出加大導致出現較嚴重財政赤字、盲目擴大進口導致外貿赤字,外匯儲備迅速接近於零。1979年、1980年物價出現了明顯上漲,其中1980年通脹達到6%。後來我國經過壓縮基本建設投資、收縮銀根、控制物價等一系列措施,通貨膨脹得到抑制,表現為國務院在1980年12月發出了《關於嚴格控制物價、整頓議價的通知》,對通貨膨脹進行治理。1984-1985年

  通貨膨脹體現為固定資產投資規模過大引起社會總需求過旺,工資性收入增長超過勞動生產率提高引起成本上升導致成本推動,伴隨著基建規模、社會消費需求、貨幣信貸投放急劇擴張,經濟出現過熱現象,通貨膨脹加劇。為了抑制高通脹,當時採取了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加強物價管理和監督檢查,全面進行信貸檢查等一系列措施。表現為從1984年11月到1985年10月國務院發布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措施。

  1987-1989年

  通貨膨脹是由於1984-1985年中央採取的緊縮政策在尚未完全見到成效的情況下,1986年又開始全面鬆動,導致需求量的嚴重膨脹。此期間,1988年的零售物價指數,創造了建國40年以來上漲的最高紀錄。物價的上漲和搶購風潮引發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在突如其來的衝擊面前,中央迅即做出反應,召開會議整頓經濟秩序。於是1989年11月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提出用3年或更長一些時間基本完成治理整頓任務,使用大力度的調整措施。

  1993-1996年

  通貨膨脹表現為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中國經濟進入高速增長的快車道,起因主要是固定資產投資規模擴張過猛與金融持續的混亂。有人形象地總結為「四熱」(房地產熱、開發區熱、集資熱、股票熱)、「四高」(高投資膨脹、高工業增長、高貨幣發行和信貸投放、高物價上漲)、「四緊」(交通運輸緊張、能源緊張、重要原材料緊張、資金緊張)和「一亂」(經濟秩序特別是金融秩序混亂)。此次通脹的治理以1993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當前經濟情況和加強宏觀調控的意見》提出16條措施為起點,經過3年的治理,到1996年我國實現經濟的「軟著陸」。2003-2004年/2007-2008年上半年

  從2001年以我國來的數據看,我國的通脹需要兩年的財富積累,才能爆發一次,導致CPI的上升。2002-2003年和2005-2006年就是一個積累的時期,低收入群體的積累帶來的是基本消費的提高,表現在飲食結構、旅遊、購物、汽車消費等領域,由於我國分配製度上的不合理造成大量財富向少數人集中,這些人財富積累的速度是驚人的,同時國內缺乏有效的投資渠道,這部分財富大部分轉化成投資性的購房需求和股票投資需求(也包括向境外轉移資產),從而推動房價尤其是東部財富集中地區房價的持續上升。伴隨著信貸的擴張,產能迅速擴大,製造業出口、房地產投資和汽車消費增長強勁,通過投資,製造業的出口和房地產、汽車的消費吸收了大量資金,形成了外需和內需的循環,對資金的需求越來越大,結果造成投資品價格的持續上升,最後推動生活必需品價格的上漲,形成全面的通脹。

  中國曆年通貨膨脹率

  年份 通脹率(% ) 年份 通脹率(% )

  1980 6.0 1995 17.1

  1981 2.4 1996 8.3

  1982 1.9 1997 2.8

  1983 1.5 1998 -0.8

  1984 2.8 1999 -1.4

  1985 9.3 2000 0.4

  1986 6.5 2001 0.7

  1987 7.3 2002 -0.8

  1988 18.8 2003 1.2

  1989 18.0 2004 3.9

  1990 3.1 2005 1.8

  1991 3.4 2006 1.5

  1992 6.4 2007 4.8

  1993 14.7 2008 5.9

  1994 24.1

推薦閱讀:

剖宮產和順產的利弊
心臟介入和搭橋各有利弊(健康之道·話說心臟病④)人民日報
中國省直管縣的利弊 - 3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降壓治療,該如何利弊權衡?
素食利弊談

TAG:理財 | 股票 | 黃金 | 房產 | 搜狐 | 利弊 | 預期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