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藝術林距離 | 一醉難了

據說,傅抱石好酒,喝醉了作畫更為自由酣暢,每出佳作。他還有枚閑章「往往醉後」,通常出現在得意的酒醉之作上。

▲作畫時的傅抱石

▲傅抱石自製閑章《往往醉後》

  無獨有偶,林風眠也曾建議一位畫畫拘謹的學生喝點酒,這樣畫畫時就會狂熱起來。

  於是很多畫畫的人喜歡用這個故事來為自己好酒貪杯找理由,還嘲笑不喝酒的同道「不喝酒怎麼畫得好畫」。

  凡事不可絕對。美術史上的大畫家中,好酒貪杯的比例並不見得高於普通人。這也就是說,能不能畫好畫,喝酒不是決定性因素,它頂多對個別性格比較拘謹而酒後卻能放得開的人有點效。

  喝酒或許會激發一個畫家的性情,令其更有自信,更有激情,更有想像力,但是如果他本身就不具備一個好畫家的素質,喝死也沒用。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談喝酒這個問題呢?「醉翁之意不在酒」,它揭示的是一個創作心理學問題。很多藝術家拼著命地訓練自己在技術上的能力,也苦思冥想如何創造出形式上的驚世駭俗,但就是疏忽了培養最重要的藝術心性。

  藝術家的一生,實質上是不斷征服自己內心世界的一生。

  薄薄一張紙,輕輕一桿筆,它就能讓一個七尺漢子膽怯心慌,躑躅不前。學過畫的朋友一定有過這種心理體會。有的畫家,一輩子都逃不掉這種心理上的障礙。他所見識過的美術史上的名家筆墨,非但沒有成為激發他創作靈感和信心的力量,反而成為他畏懼的陰影。

  如何能使自己不必喝酒就具有創作的自信,就能有飽滿的激情,豐富的想像力,自由而肯定的筆觸,這才是一個畫家更需要去努力的。

  從喝酒的話題我不禁聯想到很多畫家創作時喜歡聽音樂。其效用也相當於喝酒,它能把畫家帶入一種情緒中,更投入地創作。這跟演員培養感情也很相似。但是,聽音樂也未必都有益於創作,有時候可能還會起反作用。首先要選對音樂。因為每個畫家內心都有各自不同的旋律和節奏,選對了音樂會起到共鳴之效,選錯了音樂反而可能打亂畫家創作的節奏。

  歸根結底,畫家要善於找到自己生命中的「旋律」和「節奏」,逐漸養育它,讓它壯大、完善。這才是正途。靠酒或音樂,頂多是種催化劑,不可依賴。屬於自己生命的旋律和節奏強大飽滿了,就會自然溢出,或涓涓細流,或浩浩巨浪,又何須靠其他來刺激呢?

  正如同寫文章,語法正確、文筆精美,但如果沒有精彩的內心世界可以表達,也無濟於事。一個畫家,一生都要耕耘呵護心靈的田園——那裡荒蕪了,用酒也無法拯救,用音樂也無法喚醒。

▲傅抱石與關山月為人民大會堂創作

《江山如此多嬌》1959年

推薦閱讀:

有趣的玻璃橡皮泥,把碎玻璃捏成藝術品
好看又好吃的飯糰藝術
國外愛情小說的藝術特色的表現 以家伊凡·布寧小說為例
小底弱光如何戰全幅?談談降噪拍攝技術背後的故事

TAG:藝術 | 距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