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脊柱疾病的神經學定位

脊柱疾病的神經學定位婁威(北京賽佳動物醫院)近幾年來,犬貓脊柱疾病越來越多的出現在臨床診療中。面對這類疾病時,如何對脊柱損傷的性質、位置、預後進行準確的判斷,往往是整個診療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以前的診斷多注重病史及臨床癥狀,現在隨著X光、脊髓造影技術及CT/MRI檢查(後者在少數單位開展,但尚未廣泛應用)的引入,診斷出的概率穩步提高,但仍有一定漏診和誤診的情況,因此有必要將系統的神經學檢查引入此類疾病的臨床診斷過程,盡量在不提高成本的前提下準確的診斷出脊柱疾病。脊柱疾病的癥狀多種多樣,從較輕的、能自愈的陣發性疼痛和運動限制,到進行性惡化的、致命的癱瘓、抽搐甚至休克都有可能發生,在臨床上容易與外周關節肌肉病變、胸腹腔腫瘤、胰腺炎、傳染病的神經損傷等相混淆;並且病情發展變化非常快,往往數小時或數天內即可發生質的跨越,如從輕度疼痛到癱瘓,從後肢神經障礙到四肢全癱,甚至從輕癱到呼吸衰竭、死亡。X光檢查對相當一部分脊柱疾病是沒有診斷意義的,特別是攝片條件、投照角度、投照範圍、動物在非麻醉狀態下的的配合程度等因素,都會對疾病診斷造成很大幹擾。近年來發展起來的脊髓造影X光檢查技術能夠對脊柱疾病的發病部位精確定位,對損傷程度、性質進行判斷,但該檢查技術上有一定難度,對設備也有一定要求,檢查時動物需要麻醉以避免二次損傷,因此短期內還無法被普遍應用;MRI、CT等檢查因設備昂貴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仍然沒有廣泛臨床應用的可能。相比之下,無需專門設備、操作容易而又能系統檢查脊柱損傷的位置、性質、預後的神經學檢查方法具有很大優勢,對提高犬貓脊柱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將會有很大的幫助。神經學檢查,就是通過對特定神經控制、影響的器官的檢查來反映、揭示特定神經的功能狀態,具體到脊柱疾病的神經學檢查,就是指通過對受特定脊髓節段及神經根支配的肢體、皮膚等器官的檢查來分析脊髓、神經的損傷位置、性質和程度。1 初步檢查在開始神經學檢查之前,需進行一些重要的初步檢查,它們雖然不屬神經學檢查的範圍,但其結果可對之後的神經學檢查具有指導意義,甚至影響最終確診結果。1.1 體征檢查包括年齡、性別、品種和日常活動類型。與病史調查,體格檢查和神經學檢查配合使用時,

載入中...內容載入失敗,點擊此處重試載入全文 體征描述可為界定脊椎病的類型提供重要信息,並決定要制定什麼樣的診斷方案。1.2 病史詳細記錄畜主對臨床癥狀發生髮展的描述,這些記錄可影響鑒別診斷的內容以及診斷方案。發病急,發展迅速的神經癥狀常與外傷、感染性疾病或急性炎症性損傷相關聯,在這些病例中,臨床癥狀一般在2至48小時內達到高潮,而相對於疾病的發作,康復則顯得較為緩慢。發展較為緩慢的神經癥狀往往與退行性疾病(如德國牧羊犬的退行性脊髓病)或腫瘤相關聯。臨床癥狀的發展常持續數周或數月,雖然其間會有短暫的反覆,但總體臨症將隨時間的推移而惡化。不發展的神經癥狀提示可能是先天性障礙。這種相關性只具有指導性意義,並不絕對,例如脊髓腫瘤也可引起臨床癥狀的急性發作。此外,患病動物之前的類似癥狀的診斷結果及本次發病與上次發病的時間間隔也具有部分借鑒意義。1.3 體格檢查對疑似患有脊椎疾病的病犬進行體格檢查的首要目的是要排除與脊椎病容易混淆的疾病。疼痛、卧地不起(輕癱或癱瘓)、虛弱和步態異常是脊椎、肌肉骨骼、外周神經肌肉或代謝性疾病中常見的癥狀。一些代謝性的、心血管的、肌肉骨骼的疾病與神經系統疾病的臨床表現相似(如阿狄森氏病、中毒性子宮蓄膿、心血管功能障礙、雙側十字韌帶斷裂等)。將腰薦部疾患引起的疼痛歸因於髖部的骨關節炎是將脊椎問題錯判為肌肉骨骼問題的一個常見範例,假如腰薦部疾患未得到確診,將對病犬產生嚴重的不良後果。而將肌肉骨骼問題誤判為神經系統疾患的一個範例是將雙側前十字韌帶斷裂誤診為神經系統疾患。在這樣的病例中,一些不必要的診斷程序不但價格高昂而且常置病犬於險境,細緻的體格檢查可幫助確認臨床癥狀的根源,詳盡的骨科檢查對認定肌肉骨骼異常也是必不可少的。體格檢查的另一作用是用於發現一些非脊椎性病症,這些病症決定了一個具體的病例該如何處理。比如,在診斷或外科手術過程中,如果病犬伴發有心血管疾病,在進行麻醉時,就需做慎重考慮。2 臨床癥狀的神經學分析對患病動物所表現出來的臨床癥狀例如精神狀態、步態和肌肉狀態等進行分析,有助於下一步的診斷。2.1精神狀態多數脊髓功能異常的病犬具有正常的精神狀態,但伴發疼痛癥狀時,往往會表現出萎靡、抑鬱、警惕性增加、神經質等。2.2步態認真地評估步態可以幫助獸醫找到其步態異常的原因,可為區別肌肉骨骼性原因和神經性原因提供重要線索。評估動物步態應選擇有良好立足點的地方進行,在動物一側觀察,讓動物遠離醫生向前運動、轉圈並後退。控制步態和姿勢的神經系統組織結構很複雜,包括大腦、脊髓和外周神經。本體感覺(定位意識)是一種能辨認肢體與身體其他部位的相關位置的能力,本體感覺缺失、腳的錯位放置、指甲的磨損,這些都可能與脊髓水平的損傷有關係。輕癱是自覺運動缺失的表現,它可能是單癱、截癱、四肢輕癱或輕偏癱,這是由於從大腦皮層穿過腦幹到達外周神經的自主運動徑路被中斷,以一側為軸轉圈通常由腦幹尾部受損所致,頭部傾斜且轉圈通常表示前庭系統受傷。共濟失調不是輕癱、痙攣或不自覺運動,而是缺乏協調能力,任何水平的損傷都能導致共濟失調,但通常與小腦、前庭和脊髓損傷有關。辨距不良以運動過長(伸展過度)或太短(伸展不足)為特徵,通常為小腦和脊髓損傷所致。2.3肌肉的大小、張力和力量對肌肉的評估往往與其他反射測試一起進行,對肌肉的評估在區分下位運動神經元(LMN))疾病和上位運動神經元(UMN)疾病時非常有幫助。發生LMN疾病時,肌肉張力減少,肌肉迅速萎縮;而在UMN疾病時,肌肉張力增強(特別是伸肌張力),但慢性UMN疾病肌肉可發生較輕的廢用性萎縮。UMN疾病時肌肉仍有力量,而在LMN中肌肉力量下降或消失。局灶性肌肉萎縮對於定位脊髓病變非常有用,因為我們對於支配肌肉外周神經的腹側神經根的起點已經非常清楚(見表1)。表1 頸膨大、腰膨大腹側神經根對外周神經及肌肉的影響外周神經脊索節段肌肉頸膨大膈神經C4 C5 C6 C7膈肌臂頭神經C5 C6臂頭肌肩胛神經C5 C6 C7岡上肌 、岡下肌肩胛下神經C6 C7肩胛下肌肌皮神經C6 C7 C8臂肌、臂二頭肌、喙臂肌腋神經C6 C7 C8三角肌、大圓肌、小圓肌、肩胛下肌橈神經C7 C8 T1 T2臂三頭肌、橈側腕伸肌、尺骨外側肌、指伸肌正中神經C8 T1 T2橈側腕屈肌、指屈肌尺神經C8 T1 T2尺側腕屈肌、指深屈肌胸前神經C6 C7 C8胸淺肌胸長神經C5 C7腹側鋸肌胸背神經C7 C8 T1背闊肌胸外側神經C8 T1 T2軀幹皮肌胸肌後神經C8 T1 T2Caudal pectoral腰膨大股神經L3 L4 L5 L6髂腰肌、股四頭肌、縫匠肌閉孔神經L4 L5 L6閉孔外肌、恥骨肌、股薄肌、內收肌臀前神經L6 L7 S1臀中肌、臀深肌、股闊筋膜張肌臀後神經L7 S1 S2臀中肌、臀淺肌坐骨神經L6 L7 S1 S2股二頭肌、半腱肌、半膜肌腓總神經L6 L7腓骨長肌、趾伸肌、脛骨前肌脛神經L7 S1腓腸肌、腘肌、趾屈肌陰部神經S1 S2 S3肛門外括約肌3神經學檢查神經學檢查的目標首先在於確定是否存在神經系統問題,然後是定位病變部位。了解脊髓的分段解剖以及如何解讀神經學檢查的結果是定位病灶的關鍵。3.1病灶定位基於神經學檢查,常可將病灶定位在四段脊髓的其中一段或馬尾上。這四段分別為前頸段(C-1-C-4),頸胸段或頸膨大(C-5-T-2),胸腰段(T-3-L-3),和腰薦段或腰膨大(L-4-S-2)。支配前後肢的外周神經的腹側角運動神經細胞分別位於頸膨大和腰膨大。這些腹側角運動神經細胞的病變常可引起下位運動神經元(LMN)疾病的癥狀(無力、軟癱、牽張反射和伸肌反射的抑制和嚴重的肌肉萎縮);當病變處於這些脊髓段的前方時,上位運動神經元(UMN)對腹側角運動神經細胞的影響將被切斷,從而引起UMN疾病癥狀(強直性輕癱或癱瘓、牽張反射和伸肌反射過強、沒有肌萎縮)。由於膈神經發源於頸膨大(C-5-C-7),這一位置的病變可引起膈肌麻痹。T-1-T-3段脊髓的病變可引起霍納氏綜合症。這樣,獸醫師就可以根據神經學檢查所認定的病症來定位病變所處的特定脊髓段。檢查時,我們先要確定哪條腿是正常的,哪條腿有異常(見表2。)如果不正常,那麼就應留意對側肢是否也有相同的異常,如果有差異,那麼到底有何不同,因為受嚴重影響那條腿同側的脊髓也往往受到嚴重影響。如果前後肢均不正常,則應確定哪些具有UMN癥狀,哪些具有LMN癥狀。當前後肢都有UMN癥狀時,病變肯定在C-5脊髓段的前方。如果前肢有LMN癥狀而後肢有UMN癥狀則說明病變在頸膨大(脊髓段C-5-T-2)。當前後肢都表現出LMN癥狀時,說明脊髓內存在多個病灶或者存在外周神經肌肉疾病。如果前肢有UMN癥狀而後肢有LMN癥狀,說明多段脊髓受影響或存在彌散性病灶。前肢正常而後肢有UMN表現時,說明T-3-L-3脊髓段受影響。前肢正常而後肢有LMN表現時,提示L-4-S-2或馬尾受到影響。表2 前後肢神經學異常所能進行的脊髓節段病變定位前肢後肢C-1~C-4異常 UMN異常 UMNC-5~T-2異常 LMN(但也可能顯示正常或LMN)異常 UMNT-3~L-3正常 (希夫-謝林頓綜合征時前肢僵直,表現UMN癥狀)異常 UMNL-4~S-2正常異常 LMN(但膝跳反射增強)有三種特殊情況可以導致定位錯誤,了解這些情況可以減少錯誤的發生。第一種情況是當病變在T-3和L-3之間時前後肢表現出UMN癥狀。希夫-謝林頓現象使後肢具有UMN癥狀,同時使前肢處於伸肌強直狀態(UMN癥狀)。腰膨大部的邊緣細胞投射的上行纖維其突觸位於前肢伸肌對側的下位運動神經元。這種上行系統正常狀態下具有抑制功能。此上行徑路的突然斷開將引起前肢的伸肌強直。而前肢的其他神經機能表現正常。第二種情況是當病變位於頸胸區域時,前肢表現正常或有UMN癥狀,同時後肢具有UMN癥狀;在這一區域可能有病灶對上行徑路造成壓迫,但對腹側角運動神經細胞影響很小或無影響。原因可能在於頸部區域脊髓和椎管之間的空間要比脊髓的其他區域要大。第三種情況是當病變位於腰薦膨大或馬尾時,前肢表現正常,後肢的膝跳反射增強(UMN癥狀)。由於病變的存在,由坐骨神經支配的肌肉無力或處於軟癱或輕癱狀態,從而引起膝跳反射增強。因為在正常的動物中,由坐骨神經支配的肌群可對抗由股四頭肌收縮引起的膝跳反射,假如病灶位於L-4脊髓段的後方,支配股四頭肌的神經(股神經)不受影響,而坐骨神經的腹側角運動神經細胞將受影響,這樣對抗股四頭肌收縮的力量就會減弱或消失,從而使膝跳反射增強。通過細緻的檢查,可以將腰薦段神經損傷引起的膝跳反射增強與L-4脊髓段前方病灶引起的反射亢進相區分。如為腰薦或馬尾疾病,屈肌反射將減弱或消失,坐骨神經支配的肌群張力下降並萎縮,提示腰薦脊髓或馬尾神經的其他神經異常還包括:會陰反射減弱或消失,與LMN功能障礙相關的大小便失禁,以及腰薦區感覺過敏。另外,必須要注意的是,對疑似有脊柱疾病的病犬進行詳細的神經學檢查前,先應對其脊柱的穩定性進行評估,當脊柱病區可能不穩固時(如脊柱骨折或椎間盤不穩定),我們應避免進行能引起進一步壓迫脊髓的操作,以免造成脊髓、神經的損傷加重。3.2 姿勢反射姿勢反射涉及多條中樞神經徑路,這些徑路中的一條或多條斷裂時,可引起異常的姿勢反射。姿勢反射異常沒有分段定位價值,但可以確定有無神經異常,判別神經異常位於前肢或後肢、左側或右側。姿勢反射包括本體定位反射、手推車運動、單足測試、單側站立和單側行走、後體位伸肌推進、放置反射和緊張性頸反射,這些測試儘可能避免在光滑的地面上進行。3.2.1本體定位本體感覺通過位於脊髓背外側束內的脊索和脊髓丘腦徑路傳到腦幹,進而傳入感覺皮層,而來自大腦的運動反射則傳入脊髓的LMN而支配各肢體。測試時動物處於站立位,每條腿分別評估。檢測後肢時,將爪子向後屈曲,讓爪背與地面接觸。如果反射正常,動物會很快糾正爪子位置,如果動物不能糾正爪位,則說明有異常,存在虛弱、疼痛、UMN疾病或LMN疾病。在虛弱狀態下,動物能感覺爪位不正常,但是無力去糾正;如果是疼痛或虛弱引起的反射異常,動物可能會有一些行為反應(如嗷叫);此外,無力的屈肌反射也可說明動物處於虛弱狀態;當被測試腿無負重時,可能會出現假陽性;當反覆的伸屈爪子,有些配合的動物能學會以爪子的背面站立,因此檢查者在檢查腿部遠端的本體感覺時一定要注意操作次數。抽紙試驗也可用於腿部遠端本體感覺。動物正常體位站立,在爪子下放一張紙或者薄紙板。測試要在腿負重狀態下進行,紙或紙板向一側緩緩抽出,當動物察覺腿部位置異常時可將腿調整到正常負重位置。如果此反射比預期的要慢或者沒有反射,這說明動物虛弱或有LMN疾病或UMN疾病。當脊髓受壓迫時,本體感覺功能障礙往往比運動功能障礙更早的被發現。除非有外傷,本體感覺檢查在疑似有脊髓功能障礙的病犬的神經學檢查中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些長期的輕癱病例,還可觀察到因長時間使用爪背觸地而引起的指甲和爪背的磨損。3.2.2手推車測試檢查者抬起動物的後肢,使其以前肢做前進,後退,側移運動。正常的動物動作協調(很多正常動物可能會有後退困難),異常動物難以正常完成上述運動。運動起步緩慢可能歸咎於頸部脊髓、腦幹或大腦皮質損傷,而誇張的運動(辨距不良)則暗示頸部脊髓、低位腦幹或小腦異常。測試時,應使動物處於舒適的體位,最好能使動物的頭頸部處於伸展狀態,以消除視覺影響。3.2.3 單足測試托起其它三肢,使動物所有體重都轉移到未托起的一條腿上,驅使動物以一條腿向前、向後、向側方、向中間移動,正常的動物在任何方向上都能做有準備、協調的運動——部分正常動物會在向後方和中間移動時出現困難,異常動物難以有效的支撐和移動,前後肢都可測試。單足跳起步較差表明本體感覺的缺失,而運動較差表明運動神經的損傷。一般認為單足測試比手推車運動更為敏感,當脊髓受壓迫時前肢異常與後肢異常常常同時發生,當前肢正常而後肢異常時,說明T-2後方存在脊髓功能異常。3.2.4伸展體位推進試驗(後體位伸肌推進)托起動物,使其成站立姿勢,向下放,讓動物以後肢著地。正常動物能使後肢伸展,協調的接觸地面,並隨測試者的推、拉而向後、向前協調運動,有神經系統功能異常時,會出現動作不協調、無力、單肢或雙肢拖地移動等異常。3.2.5單側站立和單側行走將同一側的前後肢托離地面,而讓另一側前後肢負重。正常動物可以以未托起側的肢體站立,使其做前進或側向運動時,正常動物動作平穩而協調,在有脊髓疾病的動物上,可發現動作不協調、無力等現象。脊髓病變位於有反射異常的一側。3.2.6放置試驗放置反射測試分為觸覺放置和視覺放置。開始只做觸覺放置(不使用視覺),用一隻手托住動物胸廓,用眼罩或另一隻手遮住其眼睛,引導前肢末端(腕部及以下)與桌子邊緣接觸。正常反應是動物可立即將腳放在桌面可支撐身體的某個位置。視覺放置時,動物看著桌子表面,其餘與觸覺放置相同。正常動物在腕部接觸桌子之前就先踏上桌面。視覺放置需要正常的達到大腦皮質的視覺傳導路徑、視皮質至運動皮質的溝通及到前肢外周神經的運動傳導路徑,任何一部分路徑的損傷都會導致視覺放置反應的消失。觸覺放置異常可提示前肢外周神經至大腦的路徑或由LMN介導的運動反射路徑上存在病變。觸覺放置正常而視覺放置消失表示視覺系統受損,而正常的視覺放置伴隨著異常的觸覺放置則表明感覺傳導路徑受損。此外,許多習慣由主人抱著的小型品種犬可能會有意識的抑制這種反射,而不做上述動作。3.2.7緊張性頸反射測試動物取站立位,托起頭部使頸部伸展上揚,正常動物這時會表現後肢彎曲,有時甚至會因此而坐下,同時前肢伸展;壓低其頭部,前肢將略微彎曲,後肢則稍稍伸展;左右擺動頭部,與擺動時施力方向相對的一側前肢略微伸展,後肢略屈曲。T-2脊髓段前方的病變可引起緊張性頸反射異常。3.3腦神經功能檢查腦神經功能檢查可幫助排除枕骨大孔前方的中樞神經系統病變或多病灶中樞系統疾病,對腦神經的測試方法更為複雜,本文在此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同仁可去查閱專門文獻。3.4 肌伸張反射肌伸張反射又稱牽張反射,是單突觸或簡單的雙神經元反射,對調節姿勢和運動非常重要。位於肌腹處的肌梭是這一反射的伸展感受器。當肌肉伸展時,突然敲擊肌腱,肌梭的初級感覺末梢被激活,沿IA傳入神經纖維傳遞衝動,腹側運動神經元被以單突觸的方式激活,引起肌肉收縮,防止過度伸展。對牽張反射評估時,動物取側卧位,並在放鬆的狀態下進行。適用於犬的牽張反射測試包括:膝跳反射、脛前反射、腓腸肌反射、橈側腕伸肌反射、二頭肌反射及三頭肌反射。膝跳反射是可信度最高的牽張反射。檢測時,動物側卧,抓住其後肢跗關節使膝關節輕微彎曲,當用反射錘跳躍性敲擊膝直韌帶時,正常反應為膝關節快速的伸展,膝跳反射消失或減弱以及肌肉緊張度降低(鬆弛)都說明感覺或運動反射弧受損(LMN),膝跳反射一側消失表明股神經損傷,而兩側消失表明L4-L6脊髓節段受損。誇張(亢進)的膝跳反射和肌肉緊張度增加(僵直)表明第4腰椎以前的節段受損(UMN)。此外,大體型品種的犬往往較小體型品種犬的反射更迅速,檢查者應該熟悉這種差別,以便做出正確的評估。3.5屈肌反射屈肌反射也稱退縮反射,屬多突觸脊髓反射,涉及多段脊髓。初級遊離神經末梢感知有害刺激(如壓迫、冷、熱等),釋放的感覺神經信號沿外周神經通過背側神經根上傳至脊髓,與所涉及外周神經相對應的脊髓節段中的中間神經元被激活,隨後,其前後方的脊髓節段也被激活,這些中間神經元又激活腹側角屈肌運動細胞,引起腿部收縮,同時,腹側伸肌運動神經元的抑制性中間神經元也被激活,共同促使腿部收縮。後肢屈肌反射過程:來自腳趾的感覺通過坐骨神經(L6-S1)的分支傳遞,這些分支包括腓淺神經(背面)和脛神經(趾面),部分源於中趾的感覺受股神經(L4-L6)隱支的支配。運動反射中,受坐骨神經支配的屈肌被激活。前肢屈肌反射過程:來自指部的感覺由橈神經、尺神經以及正中神經(C7-T1)傳遞。運動反射中,由腋神經、肌皮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和尺神經(C6-T1)支配的屈肌被激活。在有些動物還可能涉及C5和T2。進行測試時,使動物側卧,檢查者掐指(趾)基部,逐漸增加壓力,直至動物縮腿,正常動物輕輕施壓即出現縮腿。如果反射消失或抑制,則可能涉及屈肌反射弧的LMN病變;在動物因外周神經病變、肌肉原因、肌肉神經連接點疾病或代謝性疾病而引起虛弱時,反射也將受抑制;存在慢性UMN病變時,屈肌反射往往會亢進。因屈肌反射是由脊髓支配的,不需要意識感覺參與,檢查時需判別病犬是否意識到刺激的存在,而腿部的動作也可能是由意識感覺控制的,如果動物意識上覺察到有刺激,可表現一些行為反應,即當施加刺激時,動物向測試腿張望、攻擊、哀號等。3.6其他反射測試3.6.1肛門括約肌反射用針或止血鉗輕微地刺激會陰部引發會陰或肛門括約肌的反射,正常反應為肛門括約肌收縮、尾巴彎曲。該區域通過會陰神經和S1-S3脊髓節段實現對感覺和運動的控制。肛門括約肌反射是整個薦段脊髓和薦神經根功能的最好指示,對於確診動物是否有膀胱機能障礙很重要。反射消失或減弱(肛門不能收縮或擴張)提示薦段脊髓或陰部神經損傷(LMN)。3.6.2 交叉伸肌反射一般在進行屈肌反射的同時進行。交叉伸肌反射在站立時是一種正常的反射,但在側卧時不應該出現。該反射由對側中間神經元的感覺輸入神經所支配,引起非刺激肢的伸肌興奮。正常站立的動物一肢屈起後可由這種反射幫助重新分配體重,但在側卧時出現則表明有UMN病變存在。3.6.3巴賓斯基反射用反射錘柄輕輕搔動犬趾骨的低面時,正常動物無反應或腳趾彎曲,而異常動物腳趾伸展並張開。當這種反射發生時,表明動物後肢有UMN病變並通常伴有慢性疾病。3.6.4伸肌挺伸反射伸肌挺伸反射是由L4-S1脊髓段支配的。此測試在動物側卧時進行,對爪的底面施加一輕但突然的壓力,正常動物沒有反應,異常動物則表現後肢伸展。出現反射表示在L-4前存在病變。3.6.5膜反射又稱軀幹皮肌反射,通常由針刺背部皮膚引發,從第5腰椎開始向前延伸。正常反應為在刺激點及其前部,軀幹背中線兩邊的皮膚肌肉顫動。反射消失發生在脊髓損傷處的後面兩個節段。3.6.6泌尿功能L-6段以前的脊髓病變可導致膀胱的過度擴張,尿道括約肌張力正常或增大,出現尿滯留,膀胱無法排空而脹大,膀胱中的尿液可以被檢查者擠出,也可能因括約肌張力增大而擠出困難或無法擠出,而尿液無法排出則會引起滿溢性尿失禁,造成尿淋漓,還可發生反射失調,表現膀胱收縮啟動的排空過程被括約肌收縮打斷,這種情況下,肛門括約肌反射正常或增強。下腰薦區脊髓段或神經根功能失常將導致膀胱過度膨脹、尿道張力下降,出現尿滯留,自主控制喪失而出現尿失禁和膀胱脹大,由於尿道括約肌張力下降,膀胱內的尿液可輕易擠出,在這種情況下,肛門括約肌反射下降或消失。3.6.7排便功能脊髓功能異常同樣可影響排便功能,腰膨大前方的病灶可導致自主排便功能喪失。3.7敏感性測試脊髓壓迫性病灶的附近常伴有椎間盤源性疼痛或神經根疼痛。判斷感覺是否過敏的觸診區域在脊椎棘突側方緊靠中線的腰旁組織上,測試順序應由後向前。受壓迫脊髓病灶鄰近的三個脊髓段內均可出現疼痛反應。通過左右扳動頸部或屈曲、伸展頸部,可發現頸部的疼痛區域;外部觸診或直腸觸診腰薦區域可發現腰薦區的痛點。如腰薦脊髓存在病變時伸展尾巴可引起疼痛,當腰膨大或頸膨大區域外的神經根受損時,伸展腿部可出現感覺過敏。脊髓疾病時有些特定區域可發生感覺遲鈍,在觸診或進行皮肌反射測試時,存在橫斷性脊髓功能障礙後方的脊髓段往往有感覺減弱的現象。當腰膨大或頸膨大的脊髓存在功能障礙時,腿部特定皮區的感覺將會減弱,特別是當多條脊髓背側神經根受影響時,這種現象更為明顯,這些區域與受頸膨大或腰膨大外特定神經根所支配的皮區相對應。腿部皮膚敏感性測試應在自主區域上進行。每個自主區域受一根皮神經支配,自主區域以外的區域則由多根皮神經支配,這些區域被稱為「重疊區」。對感覺投射區皮膚敏感性的測試可幫助定位特定脊髓段上的病灶。用一把止血鉗,以「兩步掐緊法」進行測試(兩步掐緊法:先用小止血鉗輕輕將皮膚夾起,稍等片刻,等動物適應後逐漸增大夾力,直至產生屈肌反射或行為反應)。如不出現反應則說明有異常。然而,有些忍耐力特彆強的動物往往會造成感覺遲鈍或感覺缺失的假象,對疑似有異常的區域和正常區域的皮膚敏感性進行對比,可幫助測試人員對結果進行解讀。3.8 淺表疼痛和深部疼痛對淺表疼痛和深部疼痛進行測試可以幫助我們判定預後及制定治療方案,在神經學檢查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檢查時,以止血鉗對爪子基部或趾間組織夾持,逐漸增加壓力,直至動物出現行為反應。注意區分出現的是真正的行為反應還是脊髓反射,鉗夾腳趾時可能會引起屈肌反射,但屈肌反射不代表動物感受到了疼痛。假如輕輕的觸碰就能引起行為反應,那麼就沒必要繼續加壓,因為如果淺表感覺未受損傷,那麼深部感覺也肯定是完整的。在受到壓迫時,神經纖維受影響的程度取決於其直徑和髓鞘化程度,最粗的有髓鞘神經纖維最敏感,最細的無髓鞘神經纖維最遲鈍,有髓鞘神經纖維從粗到細的排列順序依次為本體感受、隨意運動和淺表痛覺;深部痛覺的傳導是靠無髓鞘神經纖維及最細的髓鞘纖維,這些是傳導速度最慢的神經纖維,但也是最抗壓的。同時,脊髓丘腦徑路以及上行性網狀系統等傳導痛覺的其它徑路都位於脊髓的深部,其纖維在不同層次經過脊髓,因此,失去深部痛覺,提示病變涉及大直徑範圍的脊髓,預後不樂觀。4 相關的幾個具體問題4.1 希夫-謝林頓綜合征某些犬發生後肢癱瘓的同時或之後數小時會發生前肢過度伸展、肌肉強直、頸部僵直回縮,往往不能感知深部痛覺,多數還會伴發膀胱大量尿瀦留,人工擠尿困難。此類病例的發病位置位於T3-L3脊髓段,因前肢伸肌正常時會受到抑制神經元的調節,而此抑制神經元的細胞核位於腰椎前段的脊髓中,其軸突由此向前延伸來控制、抑制前肢的伸肌作用,如果此路徑損傷,則會發生上述「希夫-謝林頓綜合征」。過去,希夫-謝林頓綜合征往往被認為是漸進性脊髓軟化的指征,無法控制和逆轉,但近年來的臨床實踐證明,如果能夠在病變24小時內得到積極的用藥或手術,恢復的希望還是很大的。4.2 漸進性脊髓軟化多數為在出現疼痛及運動抑制後數小時至數天內發生漸進性或突然地癱瘓(部分病例直接發生深部痛覺喪失的嚴重後肢癱瘓),隨後依次出現尿瀦留,前肢僵直,頭頸回縮僵硬,呼吸困難等癥狀,往往在癱瘓後的72小時內死於呼吸抑制。發病機製為:椎間盤物質沿硬膜外間隙散布,可能纏繞住硬膜,大量的硬膜外及蛛網膜下的出血發生,加上硬膜外脂肪壞死,以及動靜脈產生血栓,造成了脊髓的壞死軟化。這類病例基本無治療意義,建議安樂死。4.3 脊髓性行走部分長時間後肢癱瘓的病例,在後肢仍未出現深部痛覺的情況下,卻能以平衡不良的姿勢行走。這是由於位於脊髓中的姿勢產生器能夠引發步伐的移動,而不需要有大腦來的指令。胸腰段脊髓(T3-L3)橫斷的動物有時能發展出這種能力,讓後肢產生基本步伐循環的移動力,在前肢移動時,後肢能移動著支撐身體。

推薦閱讀:

尿生成的神經調節
最強大腦裡面是真的嗎?
自律神經失調症三大類型
經驗構建大腦結構

TAG:神經學 | 定位 | 疾病 | 脊柱 | 神經 | 轉載 | 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