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際交往要避免的四個「度」(社交)
大家都聽過這樣一句話:見什麼人說什麼話!在我的腦海中,這是一些思維靈活、性格外向活潑的人所能夠做到的。在人際關係中,根據不同的社交對象,心理暴露程度的也不同,我們一般可以將別人分為:熟人,朋友,親密朋友這幾個等級。越是親密,兩人之間的心理暴露程度越高,對彼此也越了解。
但是,雖然有的關係很親密,可親密也會帶來不少小問題。因此你一定要明白,兩人之間關係越好,交往中越要注意這4個小細節,否則分分鐘友誼破裂。
(1)避免過度傾訴
人都有心情不好的時候,當遭遇到煩心事時,通過合理的傾訴可以使內心的煩惱減弱,比如心理諮詢就能緩解很多人的焦慮、緊張等問題。但是,我們一般只有在比較親近、比較信任的人面前,才會傾述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傾述行為,尤其是傾述負面情緒,可以有效的緩解我們的心理壓力,讓我們覺得很爽。
但對於傾聽的一方來說就不一樣了。傾聽需要你與對方共情,理解他們的感受,還要想辦法安慰對方。否則,很容易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就是把傾聽的一方也帶入糟糕的情緒當中,特別是傾聽的對象如果意志力不夠堅定,這種情況就很容易發生。
越是高質量的傾聽,越是會消耗心理能量。所以如果你對朋友傾述過度,會讓對方壓力很大,從而慢慢的離你而去。最好的方法是找專業的心理諮詢老師進行傾訴,專業的人經過心理學的學習,而且也會經常吸收更多的正能量,來化解那些傾聽到的消極的負能量。
(2)避免過度客氣
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客氣是我們的傳統,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把客氣當成一種優秀品質。小時候同學的家長給個蘋果吃,我們都能推脫再三。
但是在成人的世界,客氣很多時候就等同於冷漠和拒絕,代表我不想和你有什麼深入接觸。
特別是在親密關係中,如果你表現的過於客氣,其實就是向對方傳遞了一個信息:我們的關係還沒有那麼好。時間長了,對方自然會疏遠你。
人際交往中,接受他人的善意和幫助是必要的,只有不斷的心理暴露,你們關係才能更上一層樓。
後來的我們
主演:井柏然 / 周冬雨 / 田壯壯
貓眼電影演出 廣告 購買(3)不要干涉他人
世界上最可恨的事情之一,就是打著「愛」的幌子,去改變他人的做法,強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觀念。
這不是愛,而是一種控制欲。愛一個人,最基本的就是尊重其人格獨立,而不是讓他去接受我認為正確的事物。
很多人都會有一種錯覺,認為我們關係這麼好,我自然有義務去幫助他成長,避免他誤入歧途。
但仔細想想,這真的是你的義務么?你真的能明白對方的處境和選擇么?你的做法,真的能被對方理解和接受么?
(4)不要侵犯隱私
朋友間關係越親密,心理距離就越近。這樣不免就會帶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隱私。
這裡的隱私,不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些個人信息,而是指對方心理邊界以內是事物,這是因人而異的。
一個人,總有些不能和他人分享的事物,這是他們內心中最脆弱的部分。對於這些事情,對方不說,你就永遠不要去問。
結束語:
朋友間越親近,心理距離也就越近,各種忌諱也會少很多。但同樣,一旦操作不當造成了心理創傷,危害也會大很多。
推薦閱讀:
※你有社交「磁鐵」嗎?
※社交啞語6
※歐美國家的社交禮儀
※社交新人十二招
※新媒體挫敗恐襲與政變?!社交媒體如何改變衝突事件傳播丨全媒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