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雕刻女將 工藝美術大師 ——於楊青

個人簡歷:有女溫婉不浣紗,半面胭脂半面塵。請君扣首黃花木,豈知枯朽非佛陀。 於楊青,90年的溫婉女子,從才子之鄉江西撫州步入社會,2006年,16歲的她一頭扎進父親的雕刻廠,耳濡目染、日夜熏陶,彼時的少女於楊青彷彿被木頭的香氣喚醒了。 該怎麼去判定是否適合某一項專業?天賦,愛好,至少她不相信是性別,所以當她選擇學習雕刻的時候即使被父親和師傅們一笑置之也毫不在乎,也許她的天賦幫她做出了選擇吧,也是是新手的運氣吧,或者說當愛好加上努力自然就會迎來運氣,所以旁觀著,靠著「偷師」學來的手藝也願意為她開啟一扇通往雕刻之路的大門。私下的她用炤台邊的燒火柴雕出了處女作「棒棒糖彌勒」。也許手法笨拙,也許處理的也稚嫩,但無師自通的她還是感受到周圍師傅們的差異目光,於是處女作還未焐熱,甚至沒來得及留影,就被收藏了。也許從那一刻開始,行業內少有的女雕刻師就註定多了一名。 在周遭人驚詫、讚賞的目光中,她結束了「偷師」,開始了艱苦的學習創作。四年後,剛到杭州進修美術專業的於楊青很快獲得了矚目,她的作品《海南春色》獲得了上海世博會「中華藝術·國家大師珍品系列薈展」特別金獎。一石激起千層浪,目不暇接的榮譽隨著她的成長紛至沓來。 年輕不顯資歷,但賦予她無拘無束的想像力;女性身份讓她屢被輕視,卻也讓作品細膩鮮活。「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笑天下可笑之人」說的是「彌勒」,卻也是她的人生態度。 不聞鑿鑿雕刻聲,敢說巾幗勝鬚眉?入行12年,她已成專家評委口中巾幗不讓鬚眉的「雕刻女將」,因喜以「彌勒」為題創作,「彌勒青」的雅號也在木友間傳開。入行12年,她已成專家評委口中巾幗不讓鬚眉的「雕刻女將」,因喜以「彌勒」為題創作,「彌勒青」的雅號也在木友間傳開。三亞沉香博物館副館長、工藝美術大師於楊青手掌之間雕刻乾坤 以刀為筆,以木為紙,對著一塊塊毫不起眼的木頭敲打、細刻起來,手掌之間就能雕刻乾坤。經過她的手,枯燥乏味的木頭轉身變成各式木雕作品。從誕生到栩栩如生,每一塊木料從沉睡到「蘇醒」,每一件「作品」被鐫鑄上靈魂、賦予生命,成為典藏歷史、洗盡鉛華的藝術品。她是一位「90」後的手藝人,也是一位秉承「以木為質,傳承文化」的三亞沉香博物館副館長、「90」後女工藝美術大師——於楊青。痴迷「彌勒」玉汝於成 走進於楊青位於抱坡村的工作室,應接不暇地都是滿屋子造型端詳,音容和藹,善眉樂目、笑口永開的大肚彌勒根雕作品。蓄著短髮、穿著素服、身材瘦小的於楊青大多時候是嫻靜少語的,只要行走在氤氳著葯香味的木頭世界裡,於楊青精神煥發、意氣風發,滔滔不絕……作為一名工藝大師,與其說雕刻是於楊青的工作,不如說是她的生活方式,是她一生不懈的追求 2006年,16歲的她隨雕刻師父親自「才子之鄉」江西撫州來到三亞。一頭扎進父親的雕刻廠,耳濡目染、日夜熏陶,彼時的少女於楊青彷彿被木頭的香氣喚醒了。「女雕刻師」在行內是稀有的,剛開始學雕刻的時候,被其父親和師傅們一笑置之。靠著「偷師」學來的手藝,用炤台邊的燒火柴雕出了處女作「棒棒糖彌勒」征服了師兄師弟。處女作還未焐熱,甚至沒來得及留影,就被一位「大師」收藏了。天道酬勤。四年後,剛到杭州進修美術專業的於楊青很快獲得了矚目,作品《海南春色》獲得了上海世博會「中華藝術·國家大師珍品系列薈展」特別金獎。從此與木刻結下終身之緣。 無論走到哪,「彌勒」如影隨形。或是一本書,或是一個手把件、或是萬物百態。心中有「彌勒」,處處皆「彌勒」。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於楊青手中正在把玩著一個重量在200克左右「大肚彌勒」手把件。 這個「彌勒」嘴角微微上揚,紋路清晰、富有質感、線條自然流暢,「大耳橫頤方面相,肩圓腹滿身軀胖。一腔春意喜盈盈,兩眼秋波光蕩蕩。敞袖飄然福氣多,芒鞋灑落精神壯。」的「禪定」神態刻畫地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十分逼真。 就這樣一個可以放在手掌中的小小手把件,先後動用了30多把各式刀具,每天工作8個小時,連續10天,耗時80多個小時才完工。雕刻作品一般從選料開始,為了選到一塊好料,有時得跋山涉水,足跡踏遍整個海南島;有時得軟磨硬泡鬥智斗勇。進入雕刻階段後,從粗到細,排除不需要的空白處,再雕出粗胚輪廓,後細加工細節部分。成型後,再打胚、修光……一件木雕作品就基本完成了,有的作品耗時半個月,有些作品得耗時幾年。沒有細心和耐心,信念和堅守難以堅持。 在雕刻世界裡,她獨好「彌勒」。「大肚能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笑天下可笑之人」說的是「彌勒」,也包含了於楊青的人生態度。 為了雕刻彌勒,下了許多苦功夫。她每天都在觀察各種各樣的表情,尤其愛觀察微胖體型的小孩子。於楊青說,「胖小孩」與彌勒形態神韻相似,木雕藝術來源於生活,作為工匠尤其成為生活有心人。 孤獨是雕刻世界的常態,刀具在指尖上翻飛,不免烙下傷痕。從入行到現在,木頭刀子和斧頭是她最好最貼心的工作「夥伴」。三亞日報記者看到,她的左手手腕、手臂上多處刀疤,手掌長著老繭,右右臂二頭肌明顯發達。12年的雕刻時光,她將心血熔鑄進作品裡,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每一件作品帶著「匠人」的思想與溫情。 雕刻是件極苦的手工活,為什麼還要堅持? 「瞧,你看到的這些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作品前身都是一段段形態迥異甚至千瘡百孔的木頭。」於楊青說,這些木料或棄於荒野、或埋入地下、或沉入水底、或焚於爐灶,經過雕刻琢磨就此「涅槃重生」。一雙巧奪天工的手,可以賦予靜態物體以生命的律動,這是大自然的饋贈,想到這,經歷的苦難、波折都雲淡風輕。讓古樹「活」起來,讓藝術品「開口」說話 雕刻一件作品,虔誠、敬畏之心貫穿在作品始終。每次在木頭上動刀前,於楊青腦海里先構思出一幅素描,「站七坐五盤三半」、「三庭五眼」,雕件原材料從大到小,從粗到細,從噸到斤再到克,再對名貴的花梨和沉香「動刀」。 於楊青說,入行12年,木雕技法開始「返璞歸真」,遵循「道法自然」原則。 每一件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雕刻基本無規律可循,大多是跟著自己的感覺走。「木頭的一切構成了木雕作品的靈魂,如果木頭有殘缺就讓它繼續殘缺好了,這是獨屬於木雕的缺憾美。」她說,完成一件木雕作品,從手中溜走的廢料很少,名貴的木頭渾身是寶,每一件作品大多會依照木材本身的肌理紋路進行雕刻。記者發現擺放在工作間的一個半人高的「彌勒」就是根據木頭本身的形制來「塑形」,保持木頭的原生態,在刀法上作減法,在技藝上作加法,臻於爐火純青。 凝視每一件「彌勒」,似乎都在與其對話。所以,雕刻作品賣給懂得欣賞的「有緣人」。 有一次,於楊青在雕刻黃花梨彌勒佛,一位顧客被這個彌勒佛雕刻作品深深地被吸引,執意要用車換彌勒佛,儘管顧客的車比作品「貴」。但是,最後還是沒有賣給這位顧客。「雕刻的彌勒佛是獨一無二的作品,是親手經過雕刻、修光、打磨、等多道程序的純手工作品,凝聚著一名女匠人的心血和精力,是值得尊重收藏的作品。」於楊青說,並不是每件現代產品都可以代替超越傳統工藝,最後,這位顧客悻悻然離開…… 隨著社會閱歷和思想的不斷豐厚,她想要尋求突破和創新。木雕太有魅力了,獨一無二的木料可以被手藝人化腐朽為神奇、賦予情感和文化。開發文化衍生產品是讓藝術皮「活」起來,讓藝術品所承載的文化信息以文化衍生產品的形式走進千家萬戶。 「要讓百態『彌勒』說話。」於楊青一方面在攻堅克難,雕刻百態彌勒。另一方面正在「追本溯源」,著手考證每一塊雕刻作品木頭的「淵源」,賦予每一塊雕刻作品文化內涵。 她和家人一起建立了目前江西省最大的木雕博物館,館內有8000餘件來自海南的木雕和傢具藏品。其中,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一條具有上萬年曆史、形似巨龍的東方神木也稱(烏木)就被發現於海南的海底。 講好海南黃花梨的故事,展示大美海南,成為海南文化傳播的窗口,是於楊青正在做的事。讓百年、千年古樹「活」起來,讓藝術品「開口」說話,讓更多的觀眾走進博物館,靜距離與歷史對話,觸摸海南歷史文化的體溫。  言罷,於楊青的目光,又落回到了手中的「彌勒」把件上,這一份指尖上的技藝,將會帶著她不忘初心,繼續前行。所獲榮譽: 2009年 創作的《木雕老子》在第十一屆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獲得「2009天工藝苑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 優秀獎。 2010上海世博會 《南海春色》在「中華藝術·國家大師珍品系列薈展—中華木雕精品展」 榮獲 特別金獎。 2010年10月創作《五子戲佛》在海南省首屆工藝美術精品展榮獲 金獎。 2012年 榮勝藝術集體創作 海南古沉木 ---印象石窟在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國際藝術精品博覽會上榮獲 2012年前「儒士儒家·百花杯 」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 銀獎 。 2013年創作的《漁歸》在第八屆(東陽)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參展 榮獲 銀獎 2014年創作《和諧》在2014年世界工藝文化節暨第九屆中國(東陽)主編工藝美術博覽會 榮獲 銀獎 。 2016年 創作《樂》在第十一屆中國(東陽)木雕主編工藝美術博覽會 榮獲 金獎。 2017年在開封蘇富比文化藝術發展中心舉辦的世界藝術大賽網路選評中,榮獲中國賽區 優秀獎。 2017年10月創作的《根雕 —童子》在第十八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作品暨手工藝精品博覽會上獲得「2017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 銀獎。 2017年11月創作的《弟子規》在第十屆,中國(東陽)木雕竹編工藝美術博覽會參展作品榮獲—金獎。 2017年11月在中國技能大賽—全國雕刻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中榮獲入圍獎。 2017年 榮獲 海南省首屆 三亞工匠稱號。作品欣賞:


推薦閱讀:

小李子瘦了!原來歲月是殺豬刀,也是雕刻刀..
用雕刻機寫手寫體-填坑
和田玉雕刻題材排行榜,你喜歡的上榜了嗎?
雕塑和雕刻的區別?
激光進階教程09—BMP設置技巧

TAG:美術 | 大師 | 90後 | 雕刻 | 工藝美術 | 工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