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資管「新政」即將出台!六大影響不可小視!這些人淚奔了! 曬單網

2月21日,一份《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引得資管行業幾近無眠。2月22日,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也證實了這份意見稿的存在。

此次醞釀的資管新規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監管範圍不僅限於銀行理財產品,還包括資金信託計劃,券商、基金、基金子公司、期貨和保險資管發行的資產管理產品。新規將打破原有按機構分類進行監管的方式,根據募集方式將產品分為公募產品(含小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之後按募集方式進行統一監管。

業內流傳《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要點:

  1. 禁止表內資管業務。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

  2. 限制非標資產投資。明確禁止資產管理產品直接或間接投資於「非標準化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及其收益權」,但允許發專門產品,投資於其他非標產品,需要限額管理、禁止期限錯配,逐步壓縮非標資產規模。

  3. 集中度限制。雙十限制,單只不得超過基金資產和發行規模的10%。

  4. 禁止資金池操作。不得期限錯配,需要風險隔離。

  5. 資本約束和風險計提。建立資本約束機制,按照產品管理費統一計提10%風險準備金。

  6. 統一槓桿要求。對於結構化產品,優先份額/劣後份額的槓桿倍數分別為固收類3倍、股票類1倍、其他類2倍。對公募產品和私募產品,總資產/凈資產設定140%和200%的限制。對單只產品,按照穿透原則,合併計算總資產。

  7. 消除多重嵌套,要求穿透。除FOF、MOM外,不允許資管產品投資其他資管產品。

  8. 限制通道業務。不得提供擴大投資範圍、規避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

  9. 允許發行小公募產品。面向合格投資者發行(機構和符合條件個人),可豁免註冊許可。

▼▼▼ 新規將產生這些影響

1放開銀行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

此次意見稿最大的亮點在監管或放開銀行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華創證券非銀洪錦屏團隊認為。

由於不允許資管產品投資其他資管產品,目前曲線入市的銀行理財資金未來進入股票市場只能是直接投資。這個能否執行需要進一步細則的明確。不排除後續規定會有所修正,但監管的方向已經確定,雖然信託行業也難免受到影響,但在目前市場格局下,是受影響最小的行業,仍然大概率將成為非標融資需求的承接方,維持對信託的看好。

中航信託資管業務部門相關人士指出,銀行理財資金未來進入股票市場若只能直接投資的話會影響信託通道業務。未來金融機構資管業務將面向統一監管標準,各大金融機構勢必需要真正注重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對轉型發展、差異化經營的需求也更為迫切。

不過信託通道業務本身並非長久之計,部分信託公司早已開展主動管理業務,來兼顧不同風險偏好、不同收益預期的多元化客戶需求。未來對通道業務依賴度較高的弱勢機構可能會逐漸被邊緣化。

2銀行理財將消腫

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產管理業務,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打破剛性兌付。限制非標資產投資。這幾條的規讓讓銀行理財受到極大的限制。

有銀行理財經理認為,對於銀行而言,有部分投資者傾向於只持有銀行保本理財,那麼銀行可能會流失部分客戶,進入債券市場的流動性會受到摩擦性的損耗。

目前絕大多數銀行理財資金間接通過券商和基金專戶流入資本市場的資金在存續到期後都無法繼續。據悉,業內普遍做法銀行理財需要嵌套2層通道間接入市,因為中證登其實2015年8月就開始要求券商資管和基金專戶投資人信息,如果投資人為銀行需要提供銀行自有資金證明。

此外,過去兩年的債牛源於錢多,從銀行理財到券商資管集合再到公募基金等各類資管產品層層嵌套加槓桿,使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此項規定劍指金融去槓桿,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相應的,債市配置力量也會被大幅削弱。限制通道與禁止多層嵌套也是為了嚴防銀行通過信託計劃或資管計劃等逃避監管進行實質性的信貸投放,進行規模擴張。

打破剛兌影響的主要是銀行表外理財,央行統計的2016年末銀行業表外理財資產超過26 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30%,比同期貸款增速高約20 個百分點。事實上,這在2013年銀監會出台的8號文中早就有所提及,但真正落實的難度很大,因為銀行需要維護其聲譽與理財規模,不可能真正打破剛兌,即使旗下的理財產品產生虧損,銀行也會利用各項資金進行填補,保持剛兌。

3信託業紅利期結束

原先在持牌機構中,信託業的槓桿倍數和通道略具優勢。一家私募機構表示,原本借道信託的房地產私募已經被全面限制。

2016年下半年資管「八條底線」實施以來,券商資管及基金子公司的股票及混合類槓桿下降至1倍,而信託2倍的槓桿令信託機構新開A股賬戶數逐月提升。統一槓桿後,信託的通道優勢熨平。

國信證券非銀團隊認為,明確禁止投資「非標準化商業銀行信貸資產及其收益權」,此前《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管辦法》限制下僅余信託計劃可投非標資產,信託行業受益政策紅利,但新規下非標信貸資產投資受限,非標投資需求向信託遷移的規模將有所折扣。

中航信託資管業務部門相關人士指出,非標資產的特性和產量的逐年下降,讓信託公司勢必需要擴大資產來源。因而部分信託公司幾年前就開始部署投向標準化資產的資產管理業務。

監管方向來看,風險準備金計提提升,信託公司直接少賺5%至10%。信託公司按資金信託新發行金額的1%認繳信保基金(2014年12月實施)、按凈利潤的5%計提信託賠付保證金。假設1%的信保基金不變,新政實施後,預計減少信託公司凈利潤5%-10%(追溯調整下,安信信託2016年凈利潤減少10%、陝國投2015年凈利潤減少5%)。

中航信託資管業務部門相關人士指出,意見稿的指導思想是按產品類型來進行監管,同一類型的產品同一標準,大家都要按10%管理費計提風險準備金;取消通道,就是不能做他人的通道也不能借他人做通道,綜合來看,信託的優勢降低。銀行可能成立專門資管子公司,自己開展資管業務,對信託行業造成衝擊(委外除外)。2016年底對基金子公司監管而形成的信託業務優勢將逐步消失。

有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6年3季度末,信託行業單一資金信託規模達9.6萬億,佔比53%,實施新規會對信託公司收入造成比較明顯的影響,但近年來信託行業持續由通道為主向主動管理轉型,與2013年初相比單一資金信託佔比已下降了17個百分點。

行業分析師認為,新規的落地將推動該佔比加快下降,信託行業將會兩級分化,以主動管理為主的信託公司業績能夠更穩定的增長。

4大券商資管面臨通道壓縮

在各類資產管理機構中,券商資管近幾年快速發展,但是通道業務規模大的無疑今年壓力很大。一家在長於債券固收業務的券商也表示今年會很難做。

目前多家大券商的通道業務佔比仍舊很高,主動佔比高的券商數量不多。這將給行業轉型帶來難度。

一行三會未來也可能進一步推出面對全部資管機構(包括銀行理財、非銀資管機構等)監管新規,總體的目標是壓縮監管套利空間,規範資管產品的運作。表內信貸、表外理財和非銀機構資管業務是金融加槓桿的重要「工具」,監管政策全方位的對這些工具進行約束和規範,將起到全面去槓桿的作用,短期來看,考慮到固定收益類產品是「加槓桿」的主要對象,因此顯然對債券的需求不利。

金融機構不得提供擴大投資範圍、規避監管要求的通道服務。而已發行的不符合規定的資管產品在過渡期內逐步規範,產品到期日自然終止,之後不在續期;新產品必須嚴格遵守規定。

5公募基金創新業務陷入困境

基金子公司的業務是最受傷的 ,一家基金公司的負責人表示。曾經複製信託牌照而取得業務短期爆發的基金子公司將遭遇冰封。

不僅如此,公募基金的委外定製化業務或將陷入「窮途」。在多位接受採訪的人士看來,公募定製基金的前景隨著監管收緊、直銷代辦的取消、銀行MPA考核實施、債券市場的調整等壓力困擾,委外業務勢必出現縮減態勢,而9萬億公募體量也將出現縮減。

總體而言,《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是一個綱領性文件,除槓桿比例限制、投資集中度限制、風險準備金要求外,其他相關內容都需要進一步明確的細則。槓桿比例限制、投資集中度限制、風險準備金要求均在市場預期之中;而關於資本約束的內容比市場預期的要溫和很多;而資管產品不得投資資管產品、自有資金不得購買資產產品的內容預計還將進行調整。

所以,總體而言,《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是比較溫和的,對市場的影響還需要看最終定稿和各部門的具體監管細則,而且這個影響會是比較中長期。

6雙10%的投資比例限制率先影響定增

單個資管產品投資單只證券的實質或單個基金的市值不超過產品凈資產的10%(僅適用於公募銀行理財和公募基金);全部資管產品投資單只證券或證券基金份額不超過該證券市值的10%(適用於所有產品)。這一監管政策除了已經在執行的公募基金外,還將對定增產品有影響。

金融監管研究院的孫海波認為,從影響面來看,主要是定增(因為定增基金很難組合10個以上的定增產品同時匹配)、二級市場增持(如寶能增持萬科的7個資管計劃);對債券市場而言,主要受影響的是此前通過交易所私募債非標轉標的模式(因為很多此類私募債的投資人都是銀行理財,而且集中度幾乎100%);及部分ABS投資,因為很多ABS的投資集中度也比較高,甚至是非標轉標的另一條路線。

此外,有上市券商資管表示,雙10%的規定是之前公募基金以外產品沒有的限制,尤其是後一個10%,對市場影響較大。按字面理解,單個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證券投資基金也不能超過基金規模的10%,意味著單個銀行理財產品不能投資定製公募。

▼▼▼ 不斷升級的監管

2012年以來,受政策鬆綁等多重因素影響,資管行業規模不斷攀升。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消息,截至2016年12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1.79萬億元,同比增長31.4%。高速增長的背後,通道業務成為各大機構的主力。

所謂通道業務,是指機構以資管計劃為工具,擔當銀行同業或理財資金為規避信貸額度管制而曲線「放貸」通道的業務模式,由於其中的項目與資金都由銀行實際控制,資管機構所賺取的通道費收入更具有無風險套利的特徵。

銀行理財產品,信託計劃,證券公司、基金公司及子公司、私募投資基金、保險資管公司等設立的各類資管產品,重重嵌套,層層槓桿,風險不斷積累。

為有效管控風險,穩健開展業務,自去年開始,針對資管的監管政策不斷收緊。16年5月份出台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規定》、《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戶資產管理子公司風控指標指引》和《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落實資產管理業務「八條底線」禁止行為細則》,開啟業務收緊步伐。

隨後的《證券公司風險控制指標管理辦法》、《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私募資產管理業務運作管理暫行規定》,《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都透露出這樣的信號:要逐步壓縮通道業務規模。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日前也表示要推動資管業務回歸本質。


推薦閱讀:

資管新規還未正式落地 銀行已感不妙:存款消失不少
大資管盛世下,再思「存款立行」
【資管糾紛實務問答】No. 6 資管產品銷售機構何種情況下會對投資者承擔賠償責任?
四大AMC集體悶聲發大財,「好日子」到何時?
5月2號財經閱讀 資管新規之風月寶鑒

TAG:影響 | 資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