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的意義在於周期,規律就是循環的次序和節律(轉)

我們已知的絕對時間方面的數據包括:

宇宙的年齡,大約140億年

太陽、地球的年齡,約46億年,太陽剩下的燃燒時間大約還有50億年

原始地殼形成於約38億年前

地球生命至少在35億年前就已經出現

地球上第一次生命的大繁榮,是5.4億年前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發

爬行動物統治地球的年代,是2.45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在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

哺乳動物的大發展,起於恐龍滅絕的時代

人類起源於700萬年前的非洲森林古猿,150萬年進化出現了匠人和直立人,50萬年前進化到了海德堡人

我們現代人最早出現在14萬年前的非洲,8萬年前的冰河期開始走出非洲向世界各地遷移

最早的岩畫出現在3萬年前,從此揭開了人類思想進化的新篇章

文字大約出現在5000年前,影響人類的價值思想觀念和科技的大發展出現在2000多年前,300年牛頓體系的確立成為集大成的里程碑,20世紀初的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成為又一個飛躍的起點

大腦的形成分為3個階段,脊椎動物階段、哺乳動物階段、哺乳動物晚期自我意識才形成

以上是一些單方向的進化歷史時間,通常被稱為「時間之矢」,所謂「時光一去不復返」的流逝時間,我們稱之為絕對時間或物理時間。

任何存在之外的時間對於存在物本身而言都是沒有意義的,有意義的只是它存在的生命里的時間,這個時間是私人的、相對的、有始有終的,它不再是冷冰冰的一個度量坐標的絕對數量的概念,而是一個有意義的活的生命的概念。價值和意義的思考,只有這有限的生命時間裡才有具體的含義,是人類引入了絕對的、無限的度量時間概念之後,才有意無意地把價值和意義放到了這個時間範圍里去衡量,結果就變的失去了意義和空虛了。所以覺悟者說要「活在當下」,就是提醒我們要糾正我的時間觀念,不要用錯誤的尺度觀念下去思考我們的存在。

那麼,在這樣的個性化的時間概念下,我們的時間尺度和單位就不再是那些絕對的秒、分、天、年了,而是以「狀態」變化到另一個「狀態」的過程來作為度量單位了。時間本來的意思也是指的這個,它描述的是物質由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運動過程的屬性,「時」指的是運動的連續性屬性,「間」指的是運動的瞬時性屬性。只是後來人們篡改了時間的原始內涵,把它推廣到了所有物質運動的統一的度量標準,而丟棄了它的個體屬性。

任何結構化的物質,包括生命或類生命的結構存在,都是具有有限的狀態的,而不是無限種狀態,結構化的程度本來就是以犧牲自由度為代價的。當它把所有的狀態都經歷過一遍,就是一個各態遍歷的循環運動的過程,結構在存在的期間里,要經歷一個或若干個這樣的循環周期,在循環周期里由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過程是有規則的重複,叫做節律。循環周期和節律就是個性化時間的尺度和單位。任何結構化的物體或系統都是循環周期和節律的,所謂規律就是周期循環和循環內的節律,脫離了周期和節律的規律是值得懷疑的,至少是不完整的、片面的。

周期循環和循環周期,才是我們思考一切問題的首要對象,不可脫離周期談意義和規律。

大到宇宙天體,有起多層次嵌套的公轉和自轉以及輻射的周期循環和節律。

小到基本粒子,有其能級漲落的周期循環和循環周期以及半衰期節律。例如,最穩定的基本粒子,電子、質子、正電子、反質子、中微子和光子,它們也有半衰期,只不過它們的半衰期可能比宇宙的壽命都要長而已。而其他的粒子就沒有這個穩定了,一個自由的中子的半衰期是13分鐘,μ子的半衰期是10的負6次方秒,Λ超子的半衰期是10的負10次方秒,其他有些超子的半衰期是10的負23次方秒。

我們再把已知的重要的時間周期記錄一下:

太陽系繞銀河系中心公轉一周,叫做「宇宙年」,這個周期大約是2.5億年。它與5.4億年前的寒武紀生物大爆發和2.45億年前的爬行動物統治地球的時間有密切的因果關係,甚至與6500萬年前的恐龍滅絕有直接的關係,這個時間約是宇宙年的1/4的節律。

太陽系在銀河系盤面上做上下穿越的波動,這個周期大約是3500—4000萬年。這個周期運動帶來了我們地球的重大的氣候、地質變化周期,甚至是災變周期。彗星撞地球、物種爆發和滅絕都可能與此有關。

10萬年是太陽周期,由此也導致了地球的地磁和冰河期的10萬年的周期循環運動。

2.592萬年是歲差周期,是地球自轉軸擺動一周的周期。是地球地質和氣候周期的有一個子周期。歲差周期在古時就已經被人類認識和重視,通常又把它劃分成12個階段,稱為紀元,以春分點對應的12星座命名,一個紀元是2160年。歲差周期和紀元不僅與氣候、地質環境的周期變化有關,還與我們人類的文明進化有很大關係。

太陽系的行星周期運動與太陽活動的周期具有莫大的關係,而太陽的周期活動又對地球的氣候、地質和生物活動產生周期性的影響。例如著名的太陽黑子周期,目前發現的太陽黑子周期有3個,80年(75—100年)、22年、11.2年(9—13.6年),它們與厄爾尼諾、流感大爆發、冰凍、地震等的周期爆發有直接的關係。

我們人類的社會、科技和經濟,也存在著百年、16—22年、3—5年這樣的一系列循環周期。

地球的自轉和公轉,以及月球的公轉,是形成我們地球生命自身周期節律的直接動力之源。

萬物皆流,但是,即便是隨機漲落,也是有周期、有節律的。混沌無處不在,世界的本質是不確定的世界,但是,結構和有序一刻也沒停止過被創造,雖然大多的結構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結構和有序,意味著確定性,只要有結構就意味著周期和節律的必然,雖然它們可能是伴隨著混沌不確定的周期和節律,是混沌擬周期,而不是象鐘錶一樣簡單的周期重複,雖然很多這種周期我們知道了也無法進行確定性的預測和利用。

周期的存在,尋找周期、發現周期、運用周期規律進行預期和行為,我們必須要有所約束,不能無限嵌套,什麼都指望有確定性的周期節律,太宏觀、太微觀的周期節律對於我們而言可能都沒有意義,而是需要我們把握好度,進行模糊。我們只需要在我們行為的尺度里尋找直接對象的周期和節律,並且尋找這個尺度上一層和下一層的周期,上一層的周期循環是支配的動力之源,下一層的周期循環是內在自組織的主體,這三個層次的循環周期和節律是最重要的,也是足夠的,關注且只關注這三個層次的周期和節律就是度。

那些與我們的生命周期直接有關的自然周期和社會周期,才是我們關注和研究的重點對象,發現這些周期的規律和節律是我們選擇趨避和作為的最有價值的依據。因此,太陽黑子的3個周期成為了我們研究的最重要的自然周期。

80年,涵蓋了我們的生命周期,又是形成人類社會百年百年變遷的依據,了解它,知道我們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什麼樣的歷史階段,有助於我們選擇人生方向和目標,「理解代替壓抑」有助於我們內心的平和;

22年,我們可以發現社會經濟確實存在16—22年的趨勢交替循環的節律,1929—1949年、1949—1966年、1966—1982年、1982—2007年,一個循環就是半輩子。一個人生存和奮鬥,離不開這樣的周期環境,一個十幾年到20幾年,就決定了我們的一輩子,前一個20年造就了我們的性格和素質,中間一個20年決定了我們一生的得失和際遇,後一個20年決定了我們的歸宿。人的一生最多可能只有2次20年的好運氣,成敗、得失就由對這個周期的認識和把握決定了,能不重視?

11年,實際上帶來的是3、5年的循環節律,它是我們努力和把握的主要對象,也是行動的具體目標。20年的社會背景趨勢,通過這個3、5年的循環節律,給了我們學習、犯錯、再來的機會,不需要20年全都正確,只要把握住1、2個3、5年就可以奠定我們一生的物質基礎了。所以說人生並不那麼灰暗和悲觀,你需要的只是一個3、5年的成功就足以應對其他幾十年的風雨。

如果說上述3個周期只需要認識和跟隨就夠了,是智慧的層次。那麼,再細節的東西,體現的就是個人素質、智力和能力上的競爭博弈了,是斗和爭的領域。


推薦閱讀:

最佳服藥時間總結
如果時間可逆,也就無遺憾可言
手錶怎麼調時間
《時間之問8》4年1閏,400年多少閏?

TAG:意義 | 循環 | 時間 | 規律 | 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