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多少債務算太多?

存在「安全」的家庭債務/收入比或政府債務/GDP比嗎?兩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對於這兩個問題,說出正確的比例為多少又都是不可能的。儘管如此,這已經成為眼下最緊迫的宏觀經濟問題,不但是因為2000年以來家庭和政府債務不斷上升,也是因為——也更重要地——政府債務正在引起過多擔憂。

據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的一份2015年報告,許多發達國家家庭債務在2000—2007年間翻了一番,達到收入的200%。接著,受2008—2009年經濟危機衝擊最大的國家家庭債務有所下降,但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家庭債務比仍在上升。

政府債務的大漲發生在2008—2009年崩盤之後。比如,英國政府債務從2007年進展GDP的40%出頭增加到今天的92%。重債政府一直在採取措施消滅赤字,但這樣導致GDP下降(如希臘)或復甦推遲(如英國),從而債務比例上升(如希臘)。

在現代金融讓人們能夠輕易地靠借錢過活之前,陷入債務被認為是不道德的。「不要借錢,也不要借人錢,」莎士比亞筆下的普羅尼爾斯這樣警告他的兒子雷歐提斯。經濟永遠增長的預期帶來了新的角度。一個世紀前聞所未聞的按揭債務如今已佔發達國家家庭債務的74%(發展中國家佔43%)。銀行一直在貸款,家庭一直在借款,好像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好似的。

類似地,曾經人們對政府的預期是保持預算平衡,除非要打仗。但是,它們也開始期望收入不斷上升而稅率保持不變甚至下降。因此拿未來作抵押在現在借錢看上去是審慎的。

如今,許多家庭和政府面臨嚴重的融資問題,這已不再是真理。但唯一的確定之處是「安全」債務比需要看情況而定。

以丹麥和美國為例。2007年,丹麥家庭債務/收入比達到了269%,而美國的峰值為125%。但家庭違約率在丹麥可以忽略不計,而美國在衰退最嚴重 時幾乎有四分之一的按揭貸款「資不抵債」,一些屋主選擇戰略性違約——進一步加劇了房價的下行壓力,危及其他負債家庭。

這可以歸因於借款人的分布。在丹麥,高收入家庭借錢最厲害(相對於收入而言),按揭貸款標準一直和高(按揭不能超過物業價值的80%)。在美國,收入最低的家庭(底層五分之一)的債務/收入比高於頂層10%,而獲得按揭貸款易如反掌。在美國,以及西班牙和愛爾蘭,銀行和家庭成為《金融時報》專欄作家馬丁·沃爾夫(Martin Wolf)所謂的「固定資產的高槓桿投機者」。

至於政府債務,日本的債務/GDP比為230%,而希臘為177%。但希臘的後果遠遠比日本悲慘。債權人的分布至關重要。日本債券持有人大多為本國國民(甚至中央銀行),政治穩定符合他們的利益。大部分希臘債券持有人是外國銀行。此外,對於債務主要由外國人所有的情況,信心危機要來得早得多,但並沒有什麼措施用來限制政府向國內資源借錢。

我們現在知道,永遠增長的預期只是個幻覺。但政府預防下一次危機的行動十分緩慢。宏觀審慎工具——如反周期資本和銀行準備金要求——被金融業既得利益所削弱。此外,儘管政府一直在試圖(儘管收效甚微)減少凈負債,但卻在鼓勵家庭增加債務;以支持重塑「健康」增長。

麥肯錫報告用來自IMF和經合組織的共識數據(consensusdata)預測,除了德國、希臘和愛爾蘭等顯著例外,發達經濟體的債務/GDP比將會上升。這值得警惕。但這一警報很大程度上基於一個老生常談的流言:政府支出不屬於生產性活動,而是子孫後代的負擔。事實上,子孫後代能夠比當前一代從政府基礎設施投資中獲得更多好處,因此讓他們來出基礎設施的大頭也是合理的。

債務為了什麼目的而產生很重要。如果債務被用於填補當前支出,就更有可能引發債務危機。但如今,利率接近於零甚至為負,是政府借錢用於資本支出的理想時機。如果債務讓生產性資產有所增加,債券持有人就不應該感到擔心。

現在,所有政府都想通過財政盈餘降低債務。這是明智之選,但如何做是個問題。在復甦不完全、增長停滯的情況下,增稅或削減福利支出是錯誤的方法;財政整合需要採取積極措施增加GDP增長。

在長期,這隻有通過提高生產率實現。但政府可以幫助讓長期變得更短。它們一直在依賴印錢抵抗財政政策的通縮效應。但麥肯錫的報告指出,「當需求受到抑制時、儲蓄傾向很高、銀行仍在去槓桿時,流動性……無法轉變為通脹。」

擴張性財政政策是一種禁忌,因為它可能讓國民債務進一步增加。但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如何管理它們的賬戶。2014年,英格蘭銀行持有24%的英國政府債務。扣除這一部分,英國債務/GDP比為63%而不是92%。

因此,更明智的做法是著重關注扣除政府向央行借貸後的債務。政府應該隨時準備表示無意償還欠它們自己的銀行的錢。如果(很有可能)經濟復甦政府支出最終停頓,那麼政府支出的貨幣融資將是必然會受到支持的禁忌思想之一。

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英國上議院議員,華威大學政治經濟學榮譽教授。

《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多少債務算太多?》

財經網


推薦閱讀:

難解的中國債務問題
【理財】良性債務 – 幫你生財
離婚夫妻間的債務關係
契訶夫:旅行是他的文學債務 | 新書
中國家庭債務已逼美國,警惕次貸風險

TAG:債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