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論與認識論(學生版) 錯題精析
唯物論與認識論(學生版)
第一部分 錯題精析
易錯點一 哲學是什麼
例題1(江西南昌二中2012屆高三月考三21)心理學上有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的說法:當你為未知的未來下了一個預言,因為你相信事情會如同預料的情況發展,所以你採取了加強的措施,更加強這個預言的實現,最後的結果會如同你自己的預言一樣,呈現在你眼前。這種觀點體現了
A.世界觀決定實踐的結果 B.方法論指導世界觀
C.哲學是系統化、理論化的世界觀 D.世界觀決定方法論21世紀教育網
例題2(河北石家莊市2012屆高三質檢二20)哲學尤其是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不器」之用:無一技之長,而有萬技之長;無一專之能,而有萬專之能。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有用、能用的,只有在用中才能顯示其作用。上述觀點表明馬克思主義哲學
①正確地反映了時代的任務和要求 ②能幫助人們正確地認識和改造世界
③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發展的基礎 ④為具體科學提供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題3(江西重點中學協作體2012屆高三聯考20)英國著名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在《偉大設計》中表示:宇宙並非上帝所造,現代科學可以解釋宇宙的起源。這段話的哲學寓意是
①世界的統一性在於它的物質性 ②社會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③客觀實在是物質的根本屬性 ④人類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21世紀教育網
易錯點二 如何區分意識的特徵與實踐的特徵
例題1(河北石家莊市2012屆高三4月一模20)探月工程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搭載新型CCD立體相機,成功獲取月球原始影像數據。在此基礎上,科研人員通過繁瑣、細緻的校正工作,還原了月球表面地形、地貌的真實面貌;再通過影像匹配、分幅和鑲嵌,形成了目前國際上已公布的解析度最高的全月球影像圖。這對我們研究月球物質特性、地址構造,探究月球起源與演化有著重要的科學價值。高解析度全月球影像圖的形成過程再次印證了
①實踐的發展不斷為人們提供日益完備的認識工具
②意識活動的主動創造性是人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
③通過科技設備獲取的原始資料是人類認識的基礎
④科技人員發揮主觀能動性必然獲得正確的認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例題2(河北石家莊市2012屆高三質檢二22)「井蛙不可以語于海者,拘於虛也;夏蟲不可以語於冰者,篤於時也。」這句出自《莊子·秋水》中的名言蘊涵的哲學道理有
①人的認識受到實踐水平的限制②只有尚未認識之物,沒有不可認識之物③意識的產生和發展不能脫離客觀存在④矛盾雙方具有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屬性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例題3(河北唐山市2012屆高三期末20)在農業生產上,葉片早衰會導致其過早喪失光合功能和同化作用,從而顯著減少籽粒中干物質的積累,對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帶來不利的影響。我國科學家依據這一原理,利用分子手段實現對植物基因表達的精細調控和作物品種的分子設計改良,進而提高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這一事實表明
①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
②抓住事物的內在聯繫,能提高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
③實踐是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主觀活動
④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能改變事物的原有性質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例題4(湖南衡陽八中2012屆高三月考三11)《富春山居圖》是元代畫家黃公望嘔心瀝血的代表作,被譽為傳世國寶。將萬千山水收於尺幅,正是中國畫的奇妙之處。國畫創作的這特點表明
①畫家的意識具有主動創造性 ②畫家的意識直接改造了物質世界
③意識的形式與物質的內容達到了有機統一 ④物質與意識相互依賴,不可分割
A.①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例題5(湖南衡陽八中2012屆高三月考三11)13.近年來,「中國創造」「中國經驗」「中國現象」「中國模式」等成了國際流行詞。流行詞的變化發展記錄了時代前進的腳步,這表明人的意識
①是人腦對客觀世界的反映 ②需要藉助語言來表達
③隨著社會生活變化而變化 ④能夠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例題(河北石家莊市2012年高三質檢一18) 2011年12月12日,我國五次地震連發,雖然不是發生在同一個地方,但仍然引發了公眾的熱議。由於l2月10日晚剛剛發生了月全食,一些人猜測是「紅月亮」帶來了地震,認為地震連發都是「月全食惹的禍」。有關專家表示,從地震實際發生的統計看,在月全食發生時,地震頻發或者地震增強都沒有明顯的現象,此次的地震和月全食並沒有關係。這表明人們的上述猜測
①是主觀臆造聯繫的表現,違背了聯繫的客觀性②忽視了事物之間的聯繫是有條件的,聯繫不具有任意性③沒有發揮主觀能動性,對事物做出了錯誤的判斷④違背了客觀規律,不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易錯點五 認識的特徵
例題1(河北保定市2012年高三期末23) 2011年11月22日,中國國務院發表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面介紹中國「十一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採取的政策與行動、取得的積極成效以及「十二五」期間應對氣候變化的總體部署及有關談判立場。我國政府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因為
①我國在應對世界氣候變化中居於主導地位
②氣候政策對應對氣候行動具有促進作用
③對氣候變化的正確認識可以引導人們趨利避害
④人類社會的存在與發展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和制約
A.①② B ②④ C.①③ D.③④
鐘的時間,這是拯救生命的關鍵時間,人們對海嘯的研究探測活動證明
①人類追求真理性認識是為了指導實踐
②人類在海嘯預測方面已經完成了認識的根本任務
③人們只能認識客觀存在,不能改造客觀存在
④實踐的發展促進了認識能力的提高,認識會越來越正確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②
易錯點八 主觀題之唯物論與認識論的綜合應用
例題(河北保定市2012年高三期末3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當代中國進入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豐富精神文化生活越來越成為我國人民的熱切願望。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從時代要求與戰略全局出發,第一次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奮鬥目標。全會要求,要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亊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
(1) 結合材料一說明,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目標的唯物論依據。(8分)
易錯點九 主觀題之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係
例題(河北保定市2012年高三期末39)29.(14分)在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公報》中,為做好今後五年的工作,提出了七個方面的「不變之變」:科學發展的主題不變,經濟發展的方式要轉變;經濟政策的思路不變,產業發展的體系要拓展;社會建設的重點不變,收入分配的關係要調整;文化前進的方向不變,文化產業的建設要提升;改革開放的國策不變,整體推進的力度要加強;加強黨建的主線不變,科學執政的能力要提高;治國方略的大政不變,社會發展的合力要增強。
請運用運動和靜止的關係的辯證關係原理加以分析說明。(10分)[來源:21世紀教育網]
推薦閱讀:
※從這裡認識中醫--病 理
※對2011版課標中幾處重要增改的認識與思考
※胰島素的四大認識誤區!
※大家好,我給大家講個笑話,我男朋友不認識我!
※【生命靈糧】基督徒對婚姻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