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阿爾巴尼亞3今天的阿爾巴尼亞
說起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對於我這個年齡段的人來說是非常熟悉的,甚至於可以說,在70年代沒有西方什麼好萊塢大片引進的時候,阿爾巴尼亞的電影「曾經是伴我成長」的那個階段的外國電影的主要影響之一。《地下游擊隊》里德軍坦克車隆隆駛過推倒摧毀了無數牆壁。《寧死不屈》中女游擊隊員臨危不懼的氣概。《海岸風雷》中印象深刻的海魂衫。《第八個是銅像》,《勇敢的人們》,《創傷》 。。。。。。令我們這一代對於阿爾巴尼亞電影印象更為深刻的還有一個原因,我至今仍然記得小時候搬著小板凳去新村裡弄的院子里看這些電影,晚飯後與同學們鄰居們一起步行10里路去附近農村的打穀場看這些電影,甚至於打穀場的水泥地上擠得人滿為患,我們幾個是在隨風飄動的銀幕背後的田埂上,在電影幕布的反面看完整部電影的。相信很多同齡人與我一樣對於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有著曾經非常深刻的印象,電影中的那句著名台詞「消滅法西斯,自由屬於人民」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當時生活很長的一段時間了。如今,三四十年過去了,這個曾經被中國稱為「歐洲的一盞社會主義的明燈」,中國人民在歐洲曾經唯一的盟友國家,如今中國在這三四十年里改革開發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麼,阿爾巴尼亞的如今又怎麼樣的呢?我帶著非常大的好奇開始了我的羅馬尼亞,阿爾巴尼亞,黑山等巴爾幹半島的系列之旅,而阿爾巴尼亞就是我這次巴爾幹半島之旅的最重要的旅程,因為我想親歷抵達阿爾巴尼亞,親歷走進阿爾巴尼亞的城市和現在人們的生活,親歷為我自己也為大家揭開阿爾巴尼亞的今天的社會現狀和人民生活。
這是我在上海看到的一張1966年的中國報紙上的新聞。
由於我孩提時代在學校和社會對於阿爾巴尼亞有著比較熟悉的認識和伴我成長的文化生活影響,所以,我雖然走遍世界數以百計的國家,哪怕是我抵達北緯90度的北極點的曾經無比興奮,都是難以用這次抵達阿爾巴尼亞來相提並論的。因此我對於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有著特殊的好奇,才會在更加好奇中更加興奮,想去打開一扇這個對我們封閉了太久的大門,去親歷看一看:這三四十年來,阿爾巴尼亞從一個前社會主義國家到今天為止,到底有了哪些變化?他們國家有沒有改革開放?他們的城市生活中是否依然留存社會主義的痕迹和印象?他們現在的經濟生活怎麼樣?看過一個資料,說是在美國街頭很難看到帥哥靚女,是不是在阿爾巴尼亞街頭反而到處帥哥靚女?傳說中阿爾巴尼亞的街道上遍地二手賓士轎車?據說地拉那的市長是一位藝術家,他把這座城市的居民陳舊住宅經過他的彩色理念,結果城市煥然一新?傳說中阿爾巴尼亞在恩威爾-霍查年代全國竟然建有 70萬個「防止侵略者」的備戰碉堡?傳說中中國曾經在六七十年代困難時期勒緊褲腰帶為阿爾巴尼亞國家援建的水電站叫「毛澤東水電站」,至今還在阿爾巴尼亞嗎?這個水電站至今還有繼續為「阿爾巴尼亞人民發光發熱」嗎?阿爾巴尼亞下個月2010年12月就要加入歐盟了,阿爾巴尼亞的人民是怎麼想的?傳說中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對於美國的熱愛超過世界上任何國家,是不是真的?如何愛,愛到什麼程度?為什麼?阿爾巴尼亞的旅遊資源又有哪些呢?帶著對於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那麼多的問題和疑惑,也為了更加真實地展示和反映我鏡頭裡的阿爾巴尼亞的方方面面,我決定先到城市,後到農村,對阿爾巴尼亞盡量做個全面的了解,我這個系列之旅就叫做《今天的阿爾巴尼亞》。
雨中抵達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 《今天的阿爾巴尼亞 》之一 我是從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轉機前往阿爾巴尼亞首都的地拉那。
看到歐洲新聞上說,阿爾巴尼亞北部農村洪水泛濫,我在抵達阿爾巴尼亞的上空時看到農田裡到處都是水災,農田和道路都有部分被水淹沒的景象。
我懷著非常好奇和非常興奮的心情,航班在雨中靜靜地降落在地拉那國際機場。
阿爾巴尼亞國家素有「山鷹之國」之稱,所以在機場進關的地方,一條帶廣告的標語上就寫著,「歡迎來到山鷹之國」。
我買了阿爾巴尼亞的地圖來到機場的廣場上留影。後面的牌子上寫著「地拉那國際機場」。
阿爾巴尼亞的貨幣叫列克 LEKE, 1美元可以兌換 102 元 列克,所以,我拿出 200美元兌換(合1300元人民幣),就換到了一手大面額的阿爾巴尼亞貨幣 20400 元列克。這是我在機場的私人計程車里拍的,這部計程車是一輛賓士。
我懷著非常好奇和非常興奮的心情,航班在雨中靜靜地降落在地拉那國際機場。
阿爾巴尼亞國家素有「山鷹之國」之稱,所以在機場進關的地方,一條帶廣告的標語上就寫著,「歡迎來到山鷹之國」。
我買了阿爾巴尼亞的地圖來到機場的廣場上留影。後面的牌子上寫著「地拉那國際機場」。
阿爾巴尼亞的貨幣叫列克 LEKE, 1美元可以兌換 102 元 列克,所以,我拿出 200美元兌換(合1300元人民幣),就換到了一手大面額的阿爾巴尼亞貨幣 20400 元列克。這是我在機場的私人計程車里拍的,這部計程車是一輛賓士。
這是阿爾巴尼亞貨幣列克的其他幾種紙幣的面值。
從機場到地拉那市區的一路上我所看到的景象,看上去總是與我在歐洲其他國家看到的不一樣,總的說有點落後,但是有些商店和建築還是很時髦的。
但是從我乘坐的私人計程車,以及大街上開過的車輛來看,竟然許許多多的賓士!賓士車輛的數量不誇張地說,我數一下眼前10輛車,有6輛車竟然是賓士!
據司機告訴我,阿爾巴尼亞百姓們開的賓士車除了少數的新車外,大都是來自於歐洲的二手車。
我環顧了大街四周,地拉那市區的賓士車的數量是我在其他國家看到的最多的一個城市。
司機告訴我,這些住宅建築就是前社會主義時期建造的,我看確實有些「似曾相識」的感覺。
警察旁邊的「紅綠燈」不是紅綠燈,而是一個宣傳的廣告牌,下次再詳述。
以下這些圖片中的樹林和街道,在前社會主義時代,這裡臨近的幾個街區是恩威爾-霍查的中央領導的住所,就是類似我們中國的「中南海」的地方。司機告訴我,以前這裡的街區都是軍隊守衛的,老百姓是進不來的,現在這裡已經變成了商業區。
第二天起床後發現晴空萬里,心裡特別高興,特意跑到一家頂樓的餐廳拍攝地拉那的城市俯瞰。
照片的底部有個紅色瓦片屋頂,是俄羅斯駐阿爾巴尼亞大使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