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華諾倍威」推薦閱讀【生產管理】產房仔豬接產精細化管理措施
摘 要
產房是現代化養豬生產的核心,隨著品種的改良,母豬的產仔數越來越多,接產工作已成為養豬生產中的關鍵步驟。母豬分娩時,仔豬要脫離母體內部強有力的保護,出生對仔豬來說是經歷生死關的考驗,因此,接產是確保仔豬快速適應外部環境,進而使其健康生長發育,提高豬場經濟效益的重要一環。有效地接產管理可以很大程度地提高豬場的生產效益。
關鍵詞
產房;仔豬;接產;精細化管理
1 臨產判斷
接產工作從母豬分娩開始,通過對母豬臨產的精準判斷,可以提高產房的接產效率。母豬平均妊娠周期114d,一般情況下,生產中主要根據母豬預產期來關注預判母豬什麼時間分娩,但也有部分母豬還沒到預產期就分娩,因此,要特別注意觀察預產期前3d的母豬,並做好產前準備。
母豬臨產徵兆可通過「四看一擠」來判斷,四看主要是:看母豬是否食慾下降,排尿頻繁;看母豬是否行動不安,起卧不定;看母豬是否陰門紅腫膨大;看母豬是否乳房腫脹奶頭髮紅;如果出現這些徵兆,特別是當最後1對乳頭能擠出乳汁時,預示母豬將很快分娩(6h內分娩)。
接產時,產房飼養員準備好保溫箱,在臨產前2h(當母豬有羊水流出時),打開保溫燈預熱保溫箱。準備好相關接產工具,主要有水桶、0.1%高錳酸鉀溶液、縮宮素、氯前列烯醇、長臂手套、潤滑劑、注射器、乾淨毛巾、乾燥粉、剪刀、結紮線、筆記本和筆等接產工具,每頭母豬填寫一張分娩信息記錄表,特別是產仔間隔和藥物使用情況的記錄。
2 接產管理
科學正確地接產可有效提高產房仔豬的成活率,保證仔豬的正常生長。生產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點需要重點關註:
2.1 斷臍
仔豬出生後應儘快用消毒處理過的乾淨毛巾(為避免交叉感染,建議一窩仔豬1條毛巾)清除口腔及呼吸道的黏液。然後全身塗抹乾燥粉,使仔豬儘快乾燥,減少仔豬體能損耗。
仔豬擦乾後,接著便是斷臍。臍帶是聯繫胎兒與母體之間的橋樑,其主要作用是將母體豐富的營養物質和O2運送給胎兒,同時將胎兒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代謝產物和CO2運送給母體,確保胎兒與母體之間順利進行物質交換。母豬分娩過程中胎兒娩出後,一般臍帶仍然與母體相連,需要對臍帶進行處理,斷臍不當會影響仔豬活力和正常生長。
如果仔豬剛出生就進行斷臍,就相當於剪斷仔豬的營養和氧氣供給,仔豬還沒形成自主呼吸能力,造成仔豬活力下降,且羊水風乾過程中帶走熱量,造成仔豬體溫下降,還需要母豬供能,以維持此時間段額外體溫。
拉出臍帶的做法會加重母豬的疼痛感,消耗母豬體能,不利於繼續分娩,甚至導致大出血,母豬產後恢復慢。回擠臍帶血等於瞬間提高了小豬血管承受的壓力,有損肝臟和心臟機能,且剪斷臍帶後,血液迅速產生凝血因子,這些凝血因子會堵塞仔豬血管。
剛出生仔豬的臍帶是仔豬對抗冷應激、獲得呼吸動力、維持體溫、恢復活力和減少死亡的一根生命線,所以,接產時正確的做法是仔豬出生後,用干毛巾擦乾小豬口鼻及全身黏液,幫助仔豬捋順臍帶,保持臍帶血流通暢,並防止斷裂,盡量讓仔豬自己扯斷臍帶,臍帶斷裂後再看仔豬的行為表現,如果發現仔豬因臍帶過長在產床上運動不方便,此時可以做斷臍處理,否則不需要做任何處理。
斷臍時用手按捏斷臍處,為防止流血,先使用結紮線結紮(肚臍到結紮線3cm,結紮線到斷端1cm),然後用剪刀剪斷,再使用碘酒消毒臍帶及臍帶周圍。
2.2 初乳
初乳攝入不足是仔豬斷奶前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對於初生仔豬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在出生後24h內吸吮足夠的初乳,初乳不僅提供了仔豬哺乳期和生長所必需的重要能量和蛋白質,而且還富含提供被動免疫的大分子免疫球蛋白的母源抗體,這樣仔豬才能獲得母源抗體的保護,這種管理措施對於提高哺乳期仔豬的成活率十分重要。
初乳分泌在分娩前不久開始,並在分娩後約24h結束。對仔豬來說,最開始的6h是非常關鍵的,並且在24h後由於仔豬腸道吸收通道關閉不允許免疫球蛋白被吸收,所以,接產員的任務就是確保新生仔豬迅速吃到250g的初乳。研究表明,初乳攝入量低於200g的仔豬平均死亡率為25%,在初乳攝入量低於100g的仔豬中死亡率高達65%。
基於這些研究,推薦每頭仔豬至少需要250g的初乳攝入量,而考慮到母豬平均產約3~4L的初乳,對於現代高產母豬來說,很難保證每頭仔豬的初乳攝入量,故生產中還需要細心的工作以保證仔豬吸吮足夠的初乳。
首先,足夠數量的有效乳頭(生產中要求母豬有效乳頭達6對以上)有助於確保每頭仔豬獲得足夠的初乳。豬的乳腺以分泌管的形式通向乳頭,中前部的乳頭絕大多數有2~3個分泌管,而後部乳頭絕大多數只有1個分泌管,有些母豬最後1對乳頭的乳腺管發育不全或沒有乳腺管,故母豬前3對乳頭的產奶量多,而後面乳頭產奶量較少(初乳量亦是如此)。
因此,接產人員需要將虛弱仔豬放在最前面吃奶,加強對弱小仔豬的護理。其次,母豬乳房蓄乳池極不發達,不能蓄積乳汁,致使仔豬不能隨時吸吮乳汁,只有在母豬「放乳」時才能吃到奶。母豬分娩後大約30~40min哺乳一次,母豬整個哺乳過程持續3~5min,但每次哺乳真正放乳的時間僅20~30s,母仔間通過有節奏的哼叫聲均能主動引起哺乳行為。
當第1頭仔豬娩出後,乳頭行為秩序就開始建立,隨著仔豬陸續地產出,其爭鬥頻率就會增加。乳頭的爭鬥會影響仔豬的死亡率,特別是當爭鬥兇猛和持續時間較長時,生產中常見弱小仔豬因搶不到乳頭錯過放奶時間而餓死或變成僵豬。而乳頭爭鬥最強烈時間是在出生後頭4~6h,在這之後的2~3d內乳頭固定以後,仔豬也就建立了吃奶的秩序,所以,接產人員要幫助仔豬固定奶頭,保證全窩仔豬正常生長發育。
2.3 寄養營養不良和飢餓是仔豬死亡的主要原因,但在分析原因時,往往將其歸結為母豬壓死所致。將仔豬寄養給合適的母豬,對於減少仔豬營養不良和餓死是非常有效的技術手段,但是在生產操作中,也常常存在一些無謂的寄養,有些接產員只是為了完成寄養而寄養仔豬,或者方法不當,造成仔豬損傷。
在做寄養工作時,首先統計舍內出生在12~24h內的窩數和每窩仔豬數,觀察、記錄並標記出哪些窩內有弱小或特大仔豬以及仔豬頭數,同時標記超過母豬有效乳頭數和哺育能力的仔豬,將這些仔豬作為被寄養對象,並將需要寄養的仔豬記錄到檔案卡或專門的記錄本上。然後,評估母豬的哺育能力。母豬的哺育能力與母豬的胎次及母豬的有效乳頭數有很大的關係。
母豬的母性也是哺育能力的一部分,對於有咬仔、母性差的母豬不能作為寄母。將評估的結果記錄到檔案卡或者專門的記錄本上備用。之後,將標記好的需要寄養的仔豬集中到一個轉豬籃中,根據大小、強弱調到選擇好的哺乳母豬處。調欄寄養時需要確保每窩哺乳仔豬數小於或等於母豬的有效乳頭數。在檔案卡上記錄寄入或寄出情況,並在仔豬身上做上適當標記。
調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
1
寄養前需要確認仔豬已吃足初乳,必須保證仔豬吸吮至少6h的初乳,如果寄養過早,仔豬吸吮初乳數量較少,導致體內缺少母源抗體,最終引起死亡。
2
寄養仔豬要及時,盡量在仔豬建立乳頭秩序前進行,減少乳頭秩序破壞給仔豬生長帶來的影響,建議在分娩後24h以內完成。如果寄養過晚,哺乳母豬的功能乳頭可能因為離分娩結束時間太長以致於失去泌乳能力,對於初產母豬這個問題尤其明顯,母豬乳腺的再次發育主要發生在泌乳期中,只有被仔豬充分吸吮過的乳頭,其乳腺才得以充分發育,當利用產仔數少的初產母豬作為寄母時,時間不能拖太晚,以防未被利用的乳頭乳腺發育不充分,甚至停止活動,導致無法泌乳。
3
寄養數量最小化,不同窩之間的寄養仔豬數要儘可能的少,降低寄養應激。
4
仔豬寄養宜寄大不寄小,同窩較大的仔豬比較小的仔豬能更好地應對寄養應激,生產上也可將體弱吃不到奶的仔豬轉移給其他哺乳性能好的母豬,使其獲得一個功能良好的乳頭。
最後,寄養完成後,追蹤寄母和仔豬的狀況。生產人員既要觀察仔豬有沒有找到有效的乳頭,能否得到足夠的乳汁,也要關注母豬的有效乳頭是否得到足夠的開發,同時還需要關注母豬的哺乳行為及母豬的採食情況。若寄養失敗,需要及早調整,減少仔豬損失的風險。
2.4 剪牙生產上為減少仔豬對母豬乳頭的損害,和仔豬發生爭鬥時降低對同窩仔豬的傷害,一部分豬場在仔豬出生後進行剪牙操作,最常見的處理是仔豬出生後就立即剪牙。這種處理方式明顯有待商榷,因為仔豬出生後,其主要工作是吃到足夠的初乳,剪牙會給仔豬帶來應激,降低仔豬活力,一定程度上影響仔豬吸吮乳汁,故建議在仔豬出生後第2天再進行剪牙操作,確保仔豬吃到足夠的初乳。
剪牙不要太短,剪掉牙齒2/3即可,不要剪到牙根,以免損害齒齦和舌頭,使病原體進入仔豬體內,斷口要平整。仔豬剪牙工具使用前都要浸泡消毒,以避免細菌交叉感染。對弱小仔豬來說,不宜剪牙或者推後1~2d,以有利於乳頭競爭和仔豬存活。
由於對母豬營養的加強和管理的重視,現在很多豬場母豬整個哺乳期乳汁都十分豐富,基本上不存在因為奶水不足造成仔豬對母豬乳頭的爭搶和咬傷,因此,不再執行剪牙工作,這對生產成績也不會造成影響。
生產中,接產的細節管理還有很多,比如母豬助產、仔豬保溫等,以上只是列舉了常見的存在錯誤較多的操作,通過對以上工作的重視和改進,豬場生產成績和經濟效益一定能夠得到提高。
本文選自《豬業科學》2017年第11期「生產管理」欄目:P122-123(版權歸《豬業科學》所有,如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周末推薦 - 讀《素書》,成帝王師
※臉上長痘痘的位置提示病因 應對方法推薦
※威尼斯電影節: BBC 推薦最值得關注的十部影片
※【重磅】柳傳志獨家推薦劉亞洲訪談:甲午之敗到底為什麼
※進補時刻 秋季八大養生粥品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