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原創)寬容 了解 等待
寬容 了解 等待
——淺論後進生的轉化
寫下「後進生」這幾個字,心裡已經有了隱隱的痛。作為一個老師,我不想為學生貼上負面的標籤,但卻不可否認,也不可避免,在我們的班上,永遠都有幾個成績不理想、行為習慣不良、甚至有人格障礙的學生,這是班主任的宿命。對於他們,既需要班主任的智慧和經驗,也考驗著班主任的寬容和耐心。要想對這些學生的教育有所效果,不留下遺憾,一要寬容,二要了解,三還需要等待。
一、 寬容
首先是寬容,大部分老師在接班伊始都會告誡自己:不能心急,保持平常心,寬容、善待她的錯誤。這是班主任應有的心理準備。正如一句微博所說:「雞蛋,從外面打破是食物,從裡面打破是生命;人生,從外面打破是壓力,從裡面打破是成長。」人生的成長,最主要的力量應該來自於內心,來自於自我實現的需要。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論,自我實現的需要應該是在生理需要、安全感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得到滿足以後所產生的。換一句話說,自我實現的需要只有自己才能產生,作為老師,只能是滿足他們對安全、愛和歸屬、尊重的需要,而這些,需要老師放下自己,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寬容他們。這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很難,畢竟後進生的行為不但在考驗班主任的智慧和耐心,而且還在挑戰班級管理,挑戰班風學風的建設,最為重要的是,在班級授課制的情況下,如何實現教育公平的問題。比如上課玩手機的問題,制止還是不制止?當堂制止,當然會降低玩手機學生的安全感、歸屬感,使他不被尊重。不制止呢?更不妥,對其他同學不公平,影響了他們的學習,更為甚者,其他同學廣而效之,也在課堂玩手機,老師怎麼辦?所以制止是必須的。但如何制止,應該體現出智慧,更應該體現出寬容。比如用眼神、手勢,或者邊講課邊走到學生桌邊,用一些較能保護學生自尊心的方式給學生以提醒。至於問題的解決,完全可以等課後再處理。個人觀點:把學生的手機上繳,這是管理,而非教育。那麼怎麼教育呢?教育的基礎應該是了解,這就是第二方面。
二、了解
學生的行為是具體的,但背後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有些是認識問題,有些是行為習慣,或是感情寄託,甚至可能是人格障礙。比如上課玩手機,如果是沒有認識到會影響自己、同學的學習,或認識不深,我們可以給她擺事實、講道理,認識深了、透了,她玩手機的頻率自然會下降;如果是行為習慣問題,為她制定一個行為矯正的計劃,照計劃實行,也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是感情寄託,找到寄託所在,分析利弊得失,幫她樹立更高的精神追求,也應該是有效果的;人格障礙雖然麻煩,但只要老師找到原因,靜下心來,耐心等待,一點一滴地幫助她,也不是沒有效果的。沒有認識到背後的、深層次的原因,單純是管理、制止其行為的發生,也許暫時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後面反彈的可能性很大,一而再,再而三,使老師不勝其煩。
當然,要了解一個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靜心、用心、耐心和恆心,同時還需要講究方式和方法。通過觀察分析了解學生的語言舉止、行為習慣、思考方式、興趣愛好外,還須通過家長了解學生的家庭狀況、成長曆程、交友情況等,必要的時候可通過詞語聯想、早期記憶、房樹人、夢甚或心理測驗等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和認知模式。我比較喜歡周記,一直保留批改周記的習慣,通過周記,保持師生之間的暢通渠道,除了可以及時解決學生的問題,也是我了解學生的主要平台。
只有了解學生,才能因材施教,才能有的放矢。
三、等待
「教育是慢的藝術。」張文質先生的這句話,用在後進生的轉化,更有其特殊含義。後進生的轉化,是個繁瑣而複雜的長期過程,我們更需要等待。當然,這個等待,我們不是單純的無為而治,而是通過建設優良的班風學風、班級文化,使後進生濡染其中,起到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也可以通過老師平時的關心和愛護,感化後進生;更可以給後進生一個平台,發揮他的能力,使他在班級中得到地位,得到尊重,從而產生自我實現的需要;最為重要的是,通過等待,找到教育契機,在一個隱蔽了教育意圖的情況下,進行和風細雨式的教育。這時,學生的轉變可能是你沒有意料到的,會有「眾里尋她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慨。
推薦閱讀:
※25張圖帶你全面了解高血壓
※鮮花插在牛糞上,不鮮還不讓插呢!十二生肖,您真的了解嗎?
※【圖】解答怎麼識別自己的眼型 了解9大眼型的特徵
※如何通過說話來了解孩子?
※有著一半的漢人血脈的康熙皇帝,你所不了解的滿漢通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