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上興趣班,按孩子的年紀對號入座
第一階段
0-6歲的小朋友,我不鼓勵上興趣班。6歲之前,小朋友的生命使命只有一件事——活動身體。這個時期小朋友的感覺、情緒、心理、認知、精神與身體渾然一體,只能通過活動身體來獲得看似「混亂」的全面心智成長。
6歲以下的小朋友會表現出對所有事物的興趣,這是探索外在世界的正常現象。世界那麼大,一切都是新鮮的。今天喜歡這個,明天喜歡那個,正是初期孩子探索世界的狀態。面對這種廣泛的興趣,我們要允許孩子自由探索,給予孩子空間去做「無意義」的創造,在孩子有需求的時候適當引導,表達出感同身受的喜悅即可。
這個時候送去興趣班,家長會發現孩子兩天就沒有了興趣,便給孩子扣上「做事沒有長性」的帽子。首先要接觸的不是琴棋書畫,而是運動。出生後的前六年最重要的是發展感覺統合系統,如果發展不良,會導致未來學業學習困難。所以0-6歲最重要的是感官和運動的發展。因此,所有你能想到的,能找到的,都讓孩子來體驗吧。游泳、各種球類、冰雪項目、輪滑、跳繩、爬樹、遊樂場……
第二階段
7-12歲,趣味性培養期。7歲開始,小朋友進入了第二個生命發展階段,思維意識和身體基本分離。小朋友可以開始用意識支配身體的行為,這個年紀可以坐在教室里聽老師「教」,並試圖協調自己的思維與身體,去執行「學習任務」。
可這並不意味著孩子可以去興趣班。因為大部分興趣班都「很無趣」。不僅無趣,還要學很多專業知識,有比賽,有考試,so so serious! 一旦家長或者老師把興趣與考試、競爭、學習聯繫到一起,孩子就會立刻失去興趣,因為孩子再也不可以自由地「品嘗興趣」, 而是被要求按照大人的方式來做。也是從這一刻起,孩子失去了做自己的自由。當一個生命不可以做自己,他的力量就隨之消失。
尤其是中國的興趣班,少有歡聲笑語,只見壓力。7歲的孩子心理與身體的協調還沒有完全發展好,壓力的提早出現,只會阻礙接下來心理、認知、精神等部分的分離發展。我認為12歲之前,當孩子對一件事情有興趣的時候,能夠幫助他們增長興趣、更好探索的只有自己。(家長如果能夠時不時和孩子一起去探索研究感興趣的事物當然更好。)這個過程中,孩子才能夠充分的發展自我,才能充分去理解什麼是學習,才能培養出學習能力,包括強大的意志力與專註力。
第三階段
12歲後,專業性發展。12歲以後就那不一樣了,孩子的認知與身體協調高速發展期,可以將內在豐富的情感世界與精神活動以各種創造的方式表達出來。內在的生命力會以多種藝術形式彰顯,舞蹈、繪畫、音樂、體育...... 孩子們已經完全具備了將生命力的激情以外在形式表達的能力,並十分享受這種自由創造的美好與驚喜。
以繪畫為例。繪畫是一種藝術,旨在表達自己,藉助繪畫表達想法、情緒、創造。6歲前,家長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塗色彩、畫線條、玩泥塑……為孩子提供一個可以自由繪畫的空間和生活氛圍就好。不必去興趣班,現在的美術興趣班貌似很有創意,但大多也都是老師的創意傳遞給孩子,無非是變了一種教條的模式,本質卻是相同的——過早的攝入了方法、形式、對錯、好壞等固化的東西。
0-6歲的自由發揮是素材積累期,7-12歲的趣味練習是能力養成期,12歲後的專業學習是掌握一個系統,並用自己前期積累的素材和能力整合出獨一無二的表達方式,這時才會有真正的創意出現,才會有自由的表達,表達出的才能被稱之為藝術。藝術從來都不停留在興趣班中或者課堂內。真正的藝術是生活的一部分,是教會孩子如何生活,也是對生活的表達。
不是所有的堅持都有意義
再說回開篇提到的那位爸爸。一件事情如果是錯誤的,是不是因為已經做了很久就不該放棄呢?難道不是越早放棄越好嗎?早點放棄,孩子多些自由的時間遠遠比掌握了某種工具性的彈鋼琴對生命更有價值。不要輕易在童年給孩子扣上不堅持的帽子,無意義的堅持沒有必要。
父母都不會彈鋼琴,只負責買架鋼琴、交錢、報班、督促,讓孩子堅持學習,練成「本事」。這個過程是很功利主義的。
還有,真正的教育專家都在強調全腦,我的文章中也不止一次提過,兒童是全腦發展,不需要開發,而是保護!那就不要豁出命去逼迫,讓孩子不僅沒有體會到樂趣,還增加了很多的痛苦,並且嚴重的破壞親子關係。如果僅僅是為了提高修養,其實聽古典音樂也可以,不必辛苦彈鋼琴。
前段時間我去是試聽一個書法班,跟我一起上課的全部都是小朋友。八個小朋友,其中有六個是練硬筆書法的,兩個是練硬筆+軟筆。我們圍著一個特別大的桌子坐著,對面的小女孩大概一、二年紀的樣子。她時不時偷偷來瞄我,可能覺得真奇怪,怎麼大人也來學習。坐在旁邊的小女孩估計都沒上小學,她在寫"我"字,寫了一大頁,卻總被老師批評。
我很理解地給她使了個眼色,意思是說:我知道你寫得很不開心。她對著我點點頭。八個孩子,至少在那天下午,有一個算一個,都不快樂。
老師則挨個兒訓斥,包括我。哪兒寫的不好,有什麼問題。「你就照著這個寫,怎麼那麼簡單,一個撇一個捺,怎麼會寫錯了呢?!你幹什麼那?!我就不明白你究竟在幹什麼呢?!你想什麼呢你?!你這個東西都能寫錯,要老師有什麼用!」
是女老師,口氣還算很溫柔的。旁邊的女孩站起來說:「老師,我想上廁所。」 老師說:"你幹嘛?你才來多長時間你就要上廁所,能憋住,你坐下吧!一會兒找個理由站起來,一會找個理由站起來一下,別以為我不知道你怎麼回事。寫那麼多有什麼用,沒一個是認真寫的。沒寫好就拿給我看?!你是來這糊弄的還是怎麼樣?......"
意志力,培養還是扼殺
那些孩子年齡最大的不超過十歲,平均也就六七歲左右。這麼小的年紀,他們應該在外邊玩的呀!為什麼要在這裡練字?我想起自己小時候被爸爸鎖在家裡每天練字的情景,明明一心只想玩,卻被逼埋頭苦練字。
現在我30多歲,開始想要練字,不是想要寫一手好字給誰看,而是覺得軟筆書法這件事是一種靜心的途徑,並且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培養我的意志力。
很多家長讓孩子練舞蹈、書法、鋼琴...... 以此培養孩子的意志力。意志力不是被父母逼出來的,不說父母給報了一個練字的班,天天去,堅持多少年後就成為了有意志力的人。真正的意志力是以好奇心、興趣為基礎,以自制力與專註力為輔助,在自由的氛圍下養成的,整個過程孩子是主動的,是享受的。
我也希望自己的孩子喜歡中國文學,喜歡中國古代的文化,可以享受寫軟筆書法。但我不會逼他去學去練。如果我有幸能夠養成寫字的靜心習慣,那他的成長環境就多了一點這樣的氛圍,經常看到媽媽在做這件事,而且是很享受的,或許這對他來說就是一點點的熏陶或者影響,足夠了。如果他有興趣,偶爾跟著我寫寫玩玩耍耍,也很好。再大一些,他自己完全可以選擇、決定要不要深入學習和練習,那就是他自己的事情了。
為了誰
報興趣班之前可以問問自己,到底為了什麼:讓孩子在某個領域贏在起跑線上?培養孩子某個領域的特長?認為孩子有此天賦,所以大力發展?不想孩子被其他小朋友比下去?...... 好好思考一下,是不是身為父母有點望子成龍、太過急功近利,希望孩子在這個年齡段身上就已經背著什麼光環,像誰誰家的孩子一樣就已經有什麼樣的才藝?家長能不能看清楚自己的慾望,能不能覺察到這個慾望下自己內在的匱乏?有沒有尊重生命發展的規律?是真的藝術教育還是為了解決我們對生存的恐懼?
孩子是不是幸福,與會不會拉小提琴、會不會打高爾夫無關,而是孩子有沒有建立起一套健康的心智模式——它與愛有關,與自由有關,與孩子自我價值感有關,與親子關係有關......
你好,我是Joven。我文章兩個方向:育兒和心靈成長,都是寫自己的故事,所以你得多讀幾篇才能全面了解。我最大的能力就是可以教你如何將書本上的理論轉變為行動。如果你想認識我,可以選擇【預約Joven】-加我微信,關於心靈成長與育兒的事兒都可以聊,因為它們是一件事!你也可以點微信菜單-我要成長-預約Joven。我的新浪微博@Joven嬉遊記。
DB社群——國內首個80、90後媽媽心靈成長社群。旨在鼓勵青年女性努力探索發現真正的自己,接納自己,成為自己,再成為更好的媽媽。 點擊微信菜單-社群服務-社群招募,可申請加入DB社群。
推薦閱讀:
※男人對你感興趣的八大信號!
※無印良品在上海開了旗艦店,6個看點你可能感興趣
※如果你對這樣一部「國產好片」都沒興趣,真是讓人萬箭穿心!
※女到中年,有情有欲,對這3類男人最「感興趣」!
※不是你沒興趣,而是你沒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