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獨立的標準:一個人不孤獨,兩個人不擁擠

講述:

晚睡姐姐,您好:

都說女人獨立,日子過的充實又向上是最好的狀態,可是我不懂怎樣過就充實又向上。

就像本來打算這周去買衣服,和我對象回他家轉一圈,昨天買了衣服以後,今天他朋友家結婚他就走了,留下我在他家,我就心裡覺得很憤憤不平,不是說好的充實嗎?每當他有的忙我閑下來我就覺得特別的不充實,我不知道怎麼去安排我的生活,因為我想活成美好又充實的樣子,可我卻不知道怎麼去做。

晚睡姐姐,希望您指點我一下。怎樣去做,我就可以任意去做我想成為的人。

晚睡回復:

能不能享受獨處的時光,可以直觀地衡量一個人是不是精神獨立。

或者反過來說,精神不獨立的人,往往無法享受一個人的日子。

比較典型的表現有:

年輕女孩子上廁所都喜歡成群結隊地去,她們不喜歡一個人吃飯,不能一個人看電影,更受不了一個人旅行,因為她們沒有把自己視為獨立的個體,只有在群體中才能找到依賴感和存在感。

在沒有計劃生育政策的年代,有些女性喜歡生孩子,一個接一個的生,一部分原因是她們愛孩子,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在幼小的嬰兒身上,她們可以體會到完全的徹底的被需要。

孩子大了,離開她們去獨立,她們就會覺得失落,生命被掏空,舊時代女人缺乏自我的表現是必須附屬於某一種角色和關係上。當男人讓她們失望,她們就寄希望於孩子身上。

還比如有的男人,喜歡呼朋喚友,天天燈紅酒綠,誰家有個什麼事他肯定第一時間到,看起來很義氣,其實是內心空虛,不能接納自我的存在,停下來就覺得寂寞,只有用不斷的外界的刺激來將自己淹沒。

獨立是一種被訓練和培養的結果,它可不是有一天突然從天上掉下來,立刻就可以跑到外面的世界成為一個獨立的人。

它是一個孩子必須在家庭和教育中體會到被信任的感覺,父母不是全都包辦代替,也不是壓制貶低,而是鼓勵你可以自己完成一些事,讓你相信你可以支撐自己的生活,你有能力選擇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

然後一個人才能逐漸的體會到自己身上所蘊藏的力量,在生活中體會成功和失敗——既體會成功後的榮譽感,也通過失敗了解自己的局限。經過這樣長期不斷的暗示和訓練,一個人才會成為一個精神上可以獨立存在的人。

但在我們的教育中,缺乏這樣的訓練。

很多父母都難以掌握愛的方式和尺寸,不是什麼都包辦代替,始終不放手,就是對孩子的成長過分焦慮,意識不到孩子的能力,控制了孩子的精神發育。

尤其是對女孩的教育,更是區別於男性,另搞一套。比如女孩從小就被教育,「你不能這樣,不能那樣,因為你是女孩。」不斷暗示女孩將來還是要靠男人,再努力,不好看也是沒用,沒男人要也是失敗。

很多父母和社會對女孩的教育中,都暗合著男人的需求,首先站在男人的立場上,用男人的標準來塑造女人,久而久之,很多女孩天然在精神上被壓制了閹割了,都不是完全精神世界完整的人,都是一些繼續渴望找到另外一半的殘缺品。

當這樣的女孩在戀愛時,所謂愛情,並不是兩個獨立的人之間的情感交流,而是把愛情當成了逃避孤獨,綁架對方的借口。

就像你一樣,在一起時卿卿我我,離開對方就不知道幹什麼好,空虛無聊,無法忍受對方在除了愛情之外還享有自己的愛好和朋友,一旦不能成為對方的核心,內心就會產生一種被辜負的弱小感。

這樣的可怕之處不僅在於你敷衍自己那些寶貴的時間,而是你始終在以附庸的身份生活,無法實現自我成長,你總是希望對方賦予你生活的意義,不斷侵入、霸佔、爭奪對方,慢慢的,你會令對方厭倦。

最終,愛情會逐漸枯萎。

努力實現精神獨立,這是每一個人成長的終極目標,而精神獨立並不是一句空話,也不是孤僻、隔絕、抗拒,是自己對自己的接納、信任和尊重,走到哪裡,在任何人生階段都能意識到自己的力量:一個人不孤獨,兩個人不擁擠。

精神獨立的人有些共同的特點,比如強烈的自我信念,知道人際關係中的邊界,內心沒有弱小感,更專註於解決問題而不是抱怨他人。

要訓練精神上的獨立,要從生活習慣上的獨立開始,從一個人上廁所,一個人逛街,一個人吃飯開始。

然後尋找到自己的愛好,沉浸在自我實現的價值感和成就感中,體會人生不同的狀態、不同階段下的充實和圓滿。

要做到精神獨立,就是要重走一遍成長之路,將過去所欠缺的,沒有來得及建立的東西都補充上來。這需要充分的自省,所以有的人一輩子都未曾意識到自己的缺乏,都不可能真正獨立。

獨立的人不會活得更輕鬆,相反,有時候會更累。

但最大的收穫是,他們活在一種踏實的,能夠掌控自己命運的成就感中。


推薦閱讀:

一縷清風,孤獨飛度千年塵煙
我們在宇宙中孤獨嗎?很快就知道了
一路上的孤獨和磨難
孤獨(轉載)
情到深處人孤獨,愛到深處才是愛

TAG:孤獨 | 獨立 | 精神 | 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