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五首思念古詩簡析
情詩_晉:張華清風動帷簾,晨月照幽房。佳人處遐遠,蘭室無容光。襟懷擁虛景,輕衾覆空床。居歡惜夜促,在戚怨宵長。拊枕獨嘯嘆,感慨心內傷。簡析:此五言詩,寫一個少婦因思念遠方的丈夫夜不能寐時的種秧感受。對於一個相思女子,白晝雖也漫漫,但寂寞長夜卻更加難捱。尤其是月明風清的良宵美景更勾起她對遠方愛人的無限懷念。「擁」、「虛」、「空」,等字,頗具匠心,絕非信手拈來,而是道盡昔日夫妻間繾綣纏綿的恩愛。
關 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後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作者用「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的萬裡邊塞圖景來引發離人思歸、思婦這種感情。這隻有胸襟如李白這樣浩渺的人,才會如此下筆。這幾句並不是局促於一時一事,而是帶著一種更為廣遠、沉靜的思索。用廣闊的空間和時間做背景,並在這樣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鄉離別之情融合進去,從而展開更深遠的意境,這是其他一些詩人所難以企及的
,月 夜 憶 舍 弟唐,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簡析:這首詩通過作者思念兄弟之情,體現出憂國憂民之懷。憂國情傷,含蓄深沉,自覺而無奈,豁達而不能,令人感慨!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九月,叛軍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兩個弟弟,一個在洛陽,一個在齊州。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這首詩就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未休兵」則「斷人行」,望月則「憶舍弟」,「無家」則「寄書不達」,人「分散」則「死生」不明,一句一轉,一氣呵成。懷鄉思親之情凄楚哀感,沉鬱頓挫。
秋 閨 思 二 首(圖文無關)唐,張仲素其一碧窗斜月藹深暉,愁聽寒螿淚濕衣。夢裡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其二秋天一夜靜無雲,斷續鴻聲到曉聞,欲寄征衣問消息,居延城外又移軍。賞析:這是兩首描寫古代女子思念征戰邊塞的丈夫的閨怨詩。第一首詩是用夢來表現女主人公對丈夫的思念。然而夢,終究是夢。愁怨悲思的人們往往寄情於美好的夢境,但夢幻又往往使她們失望。第二首詩是用寫實的手法表現思婦的怨思。這兩首詩中,詩人曲筆寫情,本來女主人公就思怨已深,忽又聞得丈夫去向不明,在愁思之上又平添了一層怨憤。這樣不僅使詩跌宕起伏,而且深化了作品悲思愁怨的主題。
邯鄲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簡析:這是一首思念親人的詩。冬至之夜,在邯鄲的客店裡抱膝獨坐,苦思親人,同時推想親人們此夜也一定坐到很晚,念叨著遠行在外的自己。在詩中,詩人抓住冬至佳節倍思親的人之常情,展開想像,馳騁情懷,別具特色,尤為動人。
得家書金 ,周昂窮愁非昔境,白髮有深根。淚破孤城郡,書來萬里村。雁聲寒日夜,秋色老乾坤。為問遊方子,何時慰倚門。簡析:這首詩寫窮愁孤苦、懷念老母之情。此詩傷窮、悲老、念母、思歸的情感融貫全詩,但終結于思親。人之常情者,冤苦則呼天,窮愁則呼母。詩人身處逆境,遠得家書,念母之心,油然而生。日夜思歸不能歸,天地儼然失顏色也
憶家明,俞安期故國千山外,經秋遠別離。浮生能幾日,為客此多時。衰眼高堂淚,寒砧少婦悲。天涯念遊子,風雨共凄其!簡析:這是一首浪跡天涯的遊子思念父母妻子親情的詩。此詩以白描手法不加雕飾,自然地傳達出自己的體驗,抒寫出無限的深情,含蘊著深沉的人生慨嘆,反映出封建時代許多異鄉飄泊者的惆悵失望和痛苦,因而它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意義。
推薦閱讀:
※真的很想已經走了的太奶奶怎麼辦?
※深情從來都是被辜負,只有薄情才會被反覆思念
※穿過樹葉的陽光和思念
※晚安心語:有些人只適合思念,不適合見面
※一段情,遺失卻難以抹去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