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城市國家

新加坡,多元文化的城市國家

(2009-09-18 09:27:14)

轉載

標籤: 魚尾獅 風水先生 熱帶氣候 多元文化 新加坡 分類: 環球行走

曾經有三個朋友分別在新加坡工作或學習過,2004年冬天,我去那個永遠是夏天的新加坡時,還與其中一個朋友抽空見面,並且他還帶我沿著新加坡河走進酒吧街、繁華的商業區轉了一個晚上。雖然新加坡的自然風光與城市人文我沒有拍攝很多照片,但記憶里的親切和溫暖,卻勝過任何一個外國的城市。特別是我的又一個親密好友,也將南下赤道旁這個城市國家,因此,這組圖片算是獻給遠行的他!

雖然從國土面積上排序,這個城市國家與吉里巴斯、湯加、巴林、塞席爾、多米尼加等一類相近,但她機場的規模,可不是一般面積大國可以比擬的。

金融區互相攀比的大廈、寫字樓,全部倒映在河面上,這些明亮的樓廈輪廓與酒吧街璀璨的燈光交織在一起,伴著椰子樹微微帶來的輕風,構成了新加坡不夜城的精彩畫面。

沿街長長的露天酒吧,座無虛席、人聲鼎沸,除西方人佔據了大部分座位外。更多的則是年輕的白領一族。

河對岸是新加坡的標誌性石雕——魚尾獅。這尊8米高的獅雕不僅獅眼圓睜、閃閃發光,而且是獅子大開口,永不停歇地噴吐著長長的水柱。

魚尾獅面對一個造型新奇的建築——濱海藝術中心,因其造型酷似當地人酷愛的熱帶水果榴槤,故被俗稱「榴槤館」。這座與北京中國大劇院有些異曲同工的藝術中心,矗立在濱海灣旁,與魚尾獅遙遙相望,是遊人最佳的拍攝景點。

熱帶氣候一年四季除了夏天還是夏天,區別只在於雨季和非雨季。所謂雨季與非雨季的區別,僅僅在於一天下多少場雨而已。由於高溫多雨,這裡永遠都能夠鬱鬱蔥蔥、鮮花可以常開不敗。

新加坡街道的路口,與歐洲國家更相像,十字路口不是被商店、民居所包圍,而是被綠草、樹木及黑白相間的斑馬線分隔。同世界大多數國家相反,屬於英聯邦國家的新加坡,也是車門左開、右轉須大彎。應該說,這個繁華的國際化城市,沒有明顯的塞車現象,即使是最熱鬧的烏節路附近。

印度廟很多,當然佛教寺院和基督教堂也不少。

盤在竹筐中的蟒蛇

印度後裔的耍蛇人要讓「金蛇狂舞」

拾揀垃圾的人,從背後難以判斷是從哪個國家過來的。

除南亞各國勞工,在這裡還有不少來自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甚至柬埔寨的苦力。他們從事著新加坡人不屑的工作。

也有衛生死角

相等於王府井的烏節路

居民區的排屋

小區是開放式的,鐵椅就在臨街,過往的行人絡繹不絕。

一個5 0歲左右的中年人,坐在居民小區的鐵椅上閱讀華文的《聯合早報》,他指著當天報紙的頭版頭條作為佐證:「你看看,殺大陸來的女孩子,果然是馬來西亞人。」破案前,當地人一致認為兇手肯定不是新加坡人。經過警方縝密偵查,真的驗證了新加坡國民的推斷。

同香港一樣,風水先生在新加坡也能大行其道。這裡的華人,對於風水的迷信程度遠比信奉宗教更虔誠。小到死後葬在某處山丘,大到建造一座金融大廈,先看風水是必不可少的程序。由此還派生出來的許多傳說、演義,某某銀行因為聽從的風水先生的指示,把大樓像尖刀一樣矗立在對面的錢莊前,結果對立面的錢莊很快倒閉或最終歸順了「尖刀」等等。

外界對新加坡的印象是,新加坡人很溫順,國民就像小孩子一樣聽話。文明程度的提高似乎不是國民素質自覺積累、養成,而是在重罰的威懾下被迫服從。

不過,這對整治我們國人那些隨地吐痰、亂穿馬路、違章開車等等惡習,或許能有些借鑒作用。

但在一個經濟已經相當發達、文明程度也較高的社會,小心翼翼的國民動輒以「注意、別挨罰!」來相互提醒,實在與國際化都市不太協調。

由於政府嚴厲的管教,新加坡城市的確很乾凈、美麗,宛如一個大花園。新加坡也是禁忌較多的國家之一,比如入關時,每人行李攜帶的香煙不能超過一盒;不能帶入口香糖;不能私帶酒水等等。

一貫威權的新加坡政府,近來迫於國際社會壓力,也有條件地允許本國公民可以到國家公園局網站登記,在芳林公園演說角落舉辦示威,這也是新加坡立國以來首度合法准許戶外示威。不過,根據新規定,新加坡永久居民若要申請在芳林公園演說者角落舉辦示威活動,還是必須先獲得警方發出的准許證,才能舉辦示威活動,且示威時,登記者必須在現場;而有意參加示威的外國人,也必須先向警方申請准許證。


推薦閱讀:

蘇三:國家將走向何方?
《二十四史》讀後感1:國家、民族、個人
國家歷史文化名鎮——甘肅金崖鎮
現今實行君主制(君主專制制)的國家
一位老教師的神吐槽:我為國家,國家沒有為我

TAG:城市 | 國家 | 文化 | 新加坡 | 多元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