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博物館

山東省博物館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第一座省級綜合性地誌博物館,成立於1954年。1992年10月,位於千佛山北麓的新館落成開放。2007年12月,位於經十東路的新館奠基,2010年11月16日對公眾開放。從老館到新館,可以乘115路公交一直東行,在博物館站下車路北即是。博物館旁邊是新建的美術館。新館造型讓我感到惶惑,感覺是個章魚海怪。。。。。。趕緊學習一下造型理念,原來「銀白色半圓形穹頂,有如東升的旭日,又如噴涌的泉水,充滿生機與活力,凸顯泉城之風韻」。瞧俺這老土理解力有多差!還有那題字,網上戲稱:心在情婦那館內大廳。。。。。。感覺還是綠海怪。。。。。。

山東博物館體量巨大,可與國家博物館媲美(安檢之嚴格也有一拼,同樣令人缺憾的也是沒有導覽手冊),慢慢逛來,可以悠然度過一天。紅色教育和自然科學一類展覽內容已去除,巨型山東龍是看不到了。

92年老館,已經閉門。院內有巨大的贔屓,保安兄弟告訴我,那是假的。

博物館內的佛教造像藝術館相當一部分展品來自青州龍興寺窖藏佛像,同國家博物館一樣,只要不使用三腳架和閃光燈,就可以盡情拍照。山東博物館將「青州風格」升級為「山東樣式」,這主要是對北朝時期造像的讚譽,其特點被總結為雕刻精妙,採用薄衣貼體、倒龍銜蓮等風格。東魏時期,「山東風格」正式形成,衣飾不如北魏厚重,菩薩身著飾品漸多,背屏式三尊造像流行,龍紋圖案成為山東佛像最顯著的特徵。北齊時出現復古潮流,採用古印度地區薄衣窄體的風格,服裝有異域感,如圓領、袒右臂等,單體圓雕最為發達,身體肌肉線條凸顯。

該館除了青州佛像外,還有眾多以佛教為主題的作品,憑個人興緻記錄數件。圖為蟬冠菩薩像

宋代銀塔

唐代天寶年間的龍虎塔,來自青州

殘缺的背屏

涅槃像

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五代時期

青州博物館1984年10月奠基,是兩層樓閣圍成的院落,位於古南陽城的西北角,故西、北兩側有復建的城牆,博物館坐落在高台上,坐北朝南,氣勢恢宏。不知是不是梧桐引得鳳凰來,此後青州考古時常有重大發現,使展品不斷擴充。

現在博物館的正門開在東側,主樓高三層,一層是青州歷史文物展,二層是青州龍興寺窖藏佛像特展。兩側樓內有陶瓷廳、書畫廳(內有仇英的「清明上河圖」)、陶俑等專題展。與一般博物館一樣,我是唯一的遊客。青州博物館嚴格實行禁止拍照制度,保安與遊客基本保持 三米之內距離,因此拍照是不可能的。雖然主要目的就是來欣賞佛像造型藝術,但只能目睹,輔以筆記。首先看青州歷史展,展品豐富,已讓人眼界大開,在此不作贅述。

關於青州窖藏佛像,這裡直接引用山東博物館內歷史文化展的介紹,部分出土文物由國家博物館和山東博物館收藏,也成為兩館的重點展示內容。

佛教造像以高浮雕背屏式造像和單體圓雕為主,發現的最早紀年為北魏永安二年(529年)。北魏晚期造型為秀骨清像,褒衣寬頻,是青州風格的初步形成期;東魏為佛教造像繁榮期,背屏式樣成熟,無一處不體現精緻;北齊時代背屏消失,單體圓雕得到發展,體態服飾與以往造像形成強烈對比,曹衣出水造型出現,裝飾趨於華麗。唐宋時期,龍興寺盛極一時,但窖藏出土該時期的佛像數量不多,唐代造型豐潤,宋代則顯得粗糙,多以羅漢造型出現,青州風格消失殆盡。紀念品部有數件佛像高仿品,可以拍照,聊以配圖。

陶俑陶器館展品來自2006年香山漢墓(紀季墓)的出土文物,數量達200餘件,大小近似漢墓出土的同類文物,彩繪保存依然完好,是2006年全國重要考古發現之一,目前保護工作仍在進行中。博物館院內有兩隻高大的鑄鐵鶴,站在贔屓上,高4.2米,重三噸,保安告訴我,它們來自明王府遺物,萬曆十二年制,號稱中華第一鶴。

朱元璋封第七子於青州,為齊王,這裡應有齊王府,原址似乎就在博物館館址,館前的石獅等石雕懷疑也是來自王府(室外展品均無說明,甚憾)。但青州目前只有以衡王府命名的街道和王府公園,不知「衡」字何來。

青州博物館現免費開放,需憑身份證領票,無休息日。從青州汽車新站乘22路公交到終點即是博物館。


推薦閱讀:

去山東旅遊最值得去的十大景點,不去真的很可惜
「千萬別和山東男生談戀愛。」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教學實錄
一個女孩獨自旅行是什麼體驗?(冬季山東旅行攻略+心情隨筆)
share!山東省隱患排查治理體系建設PPT!

TAG:博物館 | 山東 | 博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