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崖柏」自然美與藝術美

筆者於2016年6月16日曾首度發文《「崖柏」自然美與藝術美,孰美?》,臨近歲末年初,有很多柏友們繼續與我探討上述問題,這些討論主要是基於2016年展會不斷,「毛料」淘寶和大集形式的展會越來越多,在「毛料」一元化的強勢發展中,「崖柏界」更多人在呼喚多遠化的「崖柏」文化發展格局。

「崖柏」自然美與藝術美的話題是柏友們永遠也繞不過去的話題,本文是希望通過分析相關「自然美」與「藝術美」文獻中東西方學者觀點,與圈中朋友們就此問題再一次進行探討交流。

原生態的「崖柏毛料」俗稱「毛料」(個別叫「天成料」)與「崖柏雕刻作品」那個更美?有人認為是「毛料」,自然天成,獨一無二;也有人認為「雕刻作品」傾注著藝術家的人文思想情感和藝術技藝。還有一些朋友認為「毛料」與藝術無關,甚至認為「雕刻作品」是暴殄天物,浪費資源……。總之各有各的看法,各持各的的立場。實際上這些爭論圍繞的的核心問題是「崖柏」的「自然美」與「藝術美」的比較問題。

的確,「崖柏」的「自然美」與「藝術美」是值得追問的問題,究竟孰美?是「毛料」亦或是「雕刻」?

一、「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區別

從「美」的創造意義上來說,「自然美」與「藝術美」,是人的審美活動中最重要的兩大美感對象與審美形態。從審美對象的形態產生與美感生存方式來看,可以把審美對象分為「自然美」和「藝術美」兩大類型, 這是審美認知理論中最重要的定義劃界。

1.什麼是自然美?

在中國傳統語境中,「自然」指向的是哲學本體,是宇宙乾坤的本源,與道家的「道法自然」是一致的。美學典籍中「自然美」的定義不盡相同,但是,總體上是指:客觀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事物的美。即能夠引起審美主體愉悅的自然生動的形象。

廣義上的理解,自然美指自然界中全部的美,包括未加工過的自然和被人工加工過的自然。狹義的理解,自然美指純粹的自然,天生自在,不滲透人的精神、未經過人類加工改造的自然物的美。從自然美中, 我們可以體會到浩瀚宇宙的神秘本源, 它悠遠、神秘、壯闊、深邃, 自然美中具有神聖而超越的生命存在價值。

2.什麼是藝術美?

即人通過不同材質和媒介創作出的藝術作品或工藝美術作品所呈現出的視覺美,它包含著創作者的構思構圖、思想情感、形式色彩等等, 藝術美與人類的生產生活密切相關, 即藝術作品不僅記錄著人類活動的歷史,而且從藝術作品中的審美中,也可以體會到創作與審美的快樂。

從藝術美中,我們可以體驗無限的人類生命藝術的獨特心靈創造, 特別是無限豐富的民族藝術精神創造。那麼,既然自然美與藝術美既然如此不同,究竟孰美?我們來看看美學名家又是如何評說的?

二、「藝術美高於自然美」的觀點

「藝術美高於自然美」在西方美學界一直是主流觀點。

它的代表人物德國美學家謝林,在他的研究中直接把自然美排除在研究之外,將他的美學著作命名為「藝術哲學」。柏拉圖把自然美看作是低級的是理念的摹寫。黑格爾在他的《美學講演錄》全書序論一開始就提出了藝術美高於自然美的論斷:「可以肯定地說,藝術美高於自然美。因為藝術美是由心靈產生和再生的美,心靈和它的產品比自然和它的現象高多少,藝術美也就比自然美高多少。」這裡黑格爾不僅提出藝術美高於自然美,而且指出藝術美高於自然美的直接原因是由於藝術是由心靈產生的。

「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從而表明黑格爾提出藝術美的出發點,就在於藝術體現了理念。但是,這裡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自然是不是理念的體現呢?對此,黑格爾無法否定自然也是理念的體現,因為他把絕對理念看作宇宙萬物的總根源和最高本體,而自然也不能排除在外,所以,自然也是由理念決定的,也應該屬於美的範疇。

那麼,既然黑格爾認為藝術和自然都是理念的顯現,為什麼他又提出藝術美高於自然美呢?因為在黑格爾看來,藝術顯現理念是通過心靈實現的,藝術是由心靈創造,是心靈的產品。心靈創造的產品,是心靈的反映,與心靈一致。而自然與藝術不同,自然是自然而然,不是心靈的產品,不能通過心靈來反映理念。所以,藝術美高於自然美的直接原因是藝術是心靈的產品。

我國當代美學家朱光潛強調審美主體的作用,他在《文藝心理學》中說:「自然之中無所謂美。在覺得自然為美時,自然就已告成變現情趣的意象,就已經是藝術品」;蔣孔陽在其著作《美學新論》中主張「美學應當以藝術為主要研究對象」;他同時認為美主要分為兩種形態,一是客觀存在於自然和人類社會生活中的美,二是作為意識形態反映到藝術中的藝術美。而在兩者之間,如果不把藝術美放在主要的地位,將會導致一些結果:一是美學研究的內容,從人類審美意識的結晶藝術,轉到對於日常生活中各種審美現象的研究,將會變得十分庸俗和膚淺。

三、「自然美永遠高於藝術美」的觀點

與自然美在西方的遭遇不同,在中國,「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盛行,自然美在中國文化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儒家「智者樂水,仁者樂山」,道家「原天地之美,達萬物之理」都可以看出自然美對中國文化的影響是根深蒂固的。

上古時代的「自然美」是一種「神性美」,或是源於大自然雄渾,博大的「敬畏之美」。到了先秦時代自然不僅僅是被人類敬畏和祭祀的對象,也是悟道和比德的對象,道不生不滅,為而不恃,因乎自然,因而,自然而然就是最美的。

老子強調自然美絕對高於藝術美,藝術美必須「以自然美為宗」, 甚至, 最好完全歸宗於自然美。在莊子看來自然的美是美的極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時有明法而不議,萬物有成理而不說,」強調的就是認識和遵循天地萬物的自然本質和天然形態,美就在自然。中國古代自然美思想的主幹就是以儒道二家的思想為基礎,它甚至影響了中國美學和文化的基本方向,而「天人合一」則是中國文化的一條主線。

中國關於「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命題,可以追溯到《易經》那裡, 從這部中國最古老的經典中, 可以看出中國哲人極力崇拜自然, 不只是從自然神論意義上崇拜天地, 而是從自然的風霜雨雪四季變化中崇拜自然, 正是在自然的四季變化中顯示出驚人的美麗。可能有人會問, 在《易經》六十四卦卦辭中, 通篇未見「美」字, 如何說它有美意識? 實際上,易經取象於天地, 就是對天地大美的崇拜。

李詠吟在「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區分及其價值反思」一文中,基於中國傳統文化提出了不同於黑格爾的觀點,他說:「在我看來,自然美就是自然的偉大藝術作品,是造物主的偉大而美麗多樣的創造。應該說『自然美永遠高於藝術美』,『藝術美永遠都是對自然美的拙劣模仿』」。

在很多文人雅士看來,自然美是乾坤使然,自然造物件件孤品,雖然不能體現創作主體的個人意志,但是, 自然美是人們可以共同享受的。更令人著迷的是,自然美與四季共榮,吸收著日月光華,接受者風霜雨雪的洗禮,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自然美的追隨者大多認為,在自然美中永遠存在著令人嘆為觀止,讓人不可捉摸的神密的東西,它超越了物質本身,給人以無限的精神享受。自然美甚至使人類的一切對自然的刻意的模仿與創造變得缺乏價值,因為自然美永遠超越了人的想像力,是人類的思想所不能企及的,也是人的創造力所無法達到的。

四、「自然美」與「藝術美」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兩極

筆者認為,「自然美」與「藝術美」的關係問題需要科學認識,多元化的分析。

首先「自然美」與「藝術美」是人類審美活動的兩個不同的領域,也是不可缺少的審美對象,站在問題的兩極,我們就會得到完全不同的兩種答案,因此不能簡單評價二者優劣。

其次,我們需要科學的認識二者之間的關係:「自然美」來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它是人類天然的精神寶庫;「藝術美」是藝術家通過思想情感的形式創造,是取捨提煉出的精神之美。大自然能夠陶冶情操,凈化心靈;藝術美能夠疏導情感,引領時尚,開啟智慧,推動科學。因此「自然美」與「藝術美」是相輔相成的關係。

從「崖柏」作品創作來看,我們既不能滿足於「毛料」或「天成料」帶來的自然之美,我們應該認識到,自然界中天然完美的也只有「萬里挑一」的比例。因此,應適度對自然界的材料進行提煉和取捨,進行多維度的分析、命名、定型、提煉、配座,使其不斷升華為精神與理念之美;另一方面,「崖柏」藝術創作則應遵循「不雕」、「仿雕」和「師法自然」、「保護自然之美」的原則,利用大自然的殘枝斷根和邊角料,通過藝術家的精心構思,使殘缺的材質煥發出新的生命光輝。

此外,藝術家要不斷走進自然,師法自然、道法自然、臨摹自然,汲取自然給予的創作靈感,不斷提高和升華自己的創作思想與創作理念。從當代「崖柏」藝術創作的實踐來看,在藝術處理和加工上,大多數收藏家、創作者、雕刻藝術家,能夠遵從「師法自然」的理念,注重對原皮和紋理的保留

筆者認為,「自然美」與「藝術美」是推動文化發展的兩極,談「自然美」與「藝術美」,並不是要告訴崖柏圈的朋友們二者的高低,而是希望通過研究,重新審視「自然美」與「藝術美」各自的特點和優勢,打破傳統的「論高下」思維模式,不斷的吸取二者長處和優點,互相取長補短,以創作出更多「崖柏」藝術精品。


參考文獻:

⑴[德]黑格爾,《美學》第1卷,商務印書館,1979.

⑵李詠吟,「自然美與藝術美的區分及其價值反思」 , 《文藝評論》,2008-06-15

⑶郭星雲,「論自然美高於藝術美」——黑格爾藝術美高於自然美的心路歷程及對其反思,《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06-11-23

⑷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⑸裴仁偉,「自然美與藝術美:誰高誰低」

⑹蔣孔陽,《美學新論》,人民文學出版社,1993



推薦閱讀:

去定襄鳳凰山風景區領略大自然的春意
順其自然 一切隨緣
大自然的傑作
心靜自然涼
肌萎縮側索硬化症的自然病史和臨床特徵

TAG:自然 | 藝術 | 崖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