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名方不需臨床試驗,只會傷害中醫
07-24
2017-12-04 08:46:18來源:新京報關注新華網微信微博Qzone在任何時代,我們都必須重新檢驗人類歷史上積累下來的所有知識。最近,《自然》雜誌發表文章稱,傳統中藥或將不再需要通過臨床試驗。起因是從明年初起,傳統中藥或不再需要通過中國的藥物安全性和有效性人體臨床試驗。根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在今年10月公布的相關草案,只要藥廠根據經典名方生產製劑,就可以免去成本高且周期長的臨床試驗。在很多人眼裡,古代經典名方經過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檢驗,安全性應該沒有太大問題。不過,此事卻引發了科學界的巨大關注。在科學家眼中,在任何時代,我們都必須重新檢驗人類歷史上積累下來的所有知識。因為一切知識都是人類對世上萬物的認識,既然是人想到的,就可能存在這樣那樣的錯誤,我們當代也不能偷這個懶。中藥理論的基礎是陰陽五行,它跟古希臘哲學的「四元素」類似,都是古代對事物的分類、成分和規律的猜測。五行有相生相剋,四元素可以通過各種性質相互轉化。不過最終,它們一起被現代的元素周期表和原子分子等科學知識所取代。醫藥認識同樣如此。也正因此,在科學家看來,即使是古代名醫名方,我們也不能完全照搬使用。正如現代科學知識對古代認識的一再顛覆,比如哥白尼日心說取代古希臘地心說,牛頓無限宇宙觀取代日心說,現代大爆炸宇宙學取代無限宇宙觀;現代科學介入醫學,產生的現代醫學也是對於古代醫學思想的全新顛覆。因此,古代的任何理論、技術、藥方都必須接受全面和反覆的檢驗,當然,對於現代醫學知識同樣如此。法國科學家巴斯德和德國科學家科赫發現並證明,微生物才是導致疾病的主要原因。在這個劃時代的發現指導下,我們有了現代疫苗接種,巴氏滅菌法等,甚至我們開始「喝涼白開」,開展環境衛生運動。甚至早在清朝末年,出身南洋求學英倫的中國醫生伍連德就用流行病學方法撲滅了東北流行的大瘟疫,引起國際醫學界的讚歎。事實上,更大的危險,來自於古人尚未認識到的毒副作用。在沒有雙盲對照試驗的古代,其實「療效」主要是來自「安慰劑」效應,因為人體其實有約百分之七十的疾病是可以不治自愈的,不管古代醫生給病人吃啥,大部分病人都會好。可是,有許多藥物本身就有毒,這也是人們始料未及的。就如同前些時候引起廣泛討論的「馬兜鈴酸」事件,這類在古代普遍使用甚至進入《西遊記》的名葯,竟然有毒,如果古代名醫們生在今日,恐怕要驚出一身冷汗吧。這樣的名方,現在還能用嗎?古代的名方中還有多少含有類似馬兜鈴酸這樣的物質?如果不進行藥理檢測,人們服用是否安全?這些問題,其實可以在藥理檢測中得到答案。不進行藥理檢測,一副中藥中到底起作用的是哪些微量成分,哪些成分有毒副作用就難以說清,自然就存在巨大的未知風險。拒絕對傳統中藥進行臨床檢驗,說到底,還是會傷害中醫,不僅藥品安全性無法保證,也可能令質疑中醫者更加懷疑。正如屠呦呦先生在中醫典籍里獲得啟發,用現代科學手段得到了青蒿素。顯然,沒有臨床試驗肯定無法產生青蒿素。珠玉在前,我們何不再上層樓,用科學的臨床方法,重新檢驗中醫藥,說不定,會有比青蒿素更偉大的發現。(孫正凡)+1責任編輯:年巍相關新聞小學開設中醫課,不是為了培養「小郎中」中醫中藥作為中華文明殿堂中的瑰寶,我們應該引領學生切身感受中醫藥文化,學會辯證地、全面地看問題,做到中正、中庸、中和。2個月前為青少年打開中醫的大門中醫藥進校園,為中醫藥學的發展找到了一個更年輕的基點,也為青年人樹立更廣泛、更深厚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土壤。8個月前依法保障中醫的發展空間25日,備受關注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三審表決,明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正視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把它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是建設健康中國的題中之義,也是對優秀文明的重要擔當。11個月前新聞評論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扒扒咱行業內的那些「小三兒」
※長海醫院啟動CAR-T臨床試驗: 細胞療法趨熱 商業化仍存難點
※【幹細胞應用】間充質幹細胞在癌症治療方面的臨床研究
※蹭會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