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走出抑鬱很簡單,就看你願不願意

我有抑鬱的問題,曾經想自殺。面對母親時,我會感受到很強烈的憤怒和無助。我本來一直以為是自己的問題,但前一陣子突然知道母親曾經流產過,所以我想會不會和這件事有關。那是母親和繼父的孩子,而母親流產之後不久,繼父就中風過世了,那時我大概上小學四年級。我的親生父親則是在我半歲大的時候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能不能幫我分析一下,我的抑鬱會不會和那個弟弟或妹妹有關。德芬:抑鬱只是一種情緒、一種能量,它會來,就會走,最重要的是不要為自己貼上「抑鬱病人」的標籤。我也常常有抑鬱的情緒,它來來去去的,始終是我的朋友,我知道自己一輩子都無法擺脫,所以只能接納這個朋友。每個人都要注意別在腦袋裡給自己下定義,坦然接受抑鬱情緒的來來去去就好了。這個情緒來臨時,你的腦袋會編造種種受害者故事,小心不要陷進去。你在受害者牢籠里待得越久,就越不快樂。如果此刻你的心情不好,我可以打賭,你一定或多或少在這個牢籠中打轉。我們生命中的種種問題,幾乎都是因為把自己囚禁在受害者牢籠里而起。這個小我設計的陷阱是這樣運作的:首先,你會有個受害者意識,認為都是別人的錯,他所做的、所說的,或是沒做的、沒說的,讓你受到傷害(這裡面有個理直氣壯的期待,覺得對方必須滿足你的需求),讓你痛苦。有受害者情結的人無法對自己的生命負全責,他能做的,就是自怨、自艾、自憐,即使知道這樣做對事情、對自己、對他人一點兒幫助都沒有。正如前面所說的,許多抑鬱的人都自認為是受害者,因為自己看起來好像很無助,受害於種種惡劣的生活情境。然而,一個受害者是沒有謙卑心的。他不願意承擔生活中的種種狀況所帶來的麻煩、痛苦、羞辱和不堪,無法以柔軟的心接納生命的安排。所以,他將「不快樂」當成抗拒的工具,以為這樣就可以改變自己討厭的生活情境。結果,生活情境不但沒有改變,反而更糟了,因為他把焦點放在讓自己不快樂的事物上,反而擴大了它們的影響力。所以最重要的,就是要走出受害者模式。一旦認為自己是受害者,就會變得無助、無力,停在那裡,無法做任何事來幫助自己,因為你認為你的抑鬱是其他人造成的,還會覺得自己很脆弱,什麼事都不能做,即使要你去慢跑,你也不願意,因為你有抑鬱症。我常常收到這樣的信:「幫幫我、救救我,我陷入抑鬱了。幫幫我、救救我,我很痛苦。幫幫我、救救我,我飽受煎熬。」這些痛苦都是你為自己帶來的獨家配方,痛苦在你身上,別人怎麼可能救得了你、幫得了你?沒有人可以帶走你的痛苦,你只能為自己負責。如果你真的想走出抑鬱和受害者模式,首先就要承認抑鬱帶給你額外的好處,讓你以它為借口來逃避責任或博取同情、關注,或是有理由可以不工作、不努力。所以,如果真的想脫離抑鬱,就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走出受害者模式。是否想走出抑鬱的牢籠,全都要看你自己,這是最重要的。事實上,走出抑鬱很簡單,但就看你願不願意,或者你覺得抑鬱其實給了你一種秘密的舒適感。許多人覺得抑鬱的狀態很舒服,因為那就是他們想要的生活,搞不好他們其實並不想要過快樂且充滿活力的日子,誰知道呢?我們可以總結走出抑鬱的經驗。如果你真的想走出抑鬱,這個過程就會變得很容易,比如去做些需要耗費體力的事,特別是園藝或一些田裡的工作,然後去慢跑,流流汗、喘喘氣。只要從事體力活動,就能從頭腦中趕走抑鬱。另一個建議就是,你可以設定鬧鐘一個小時響一次,而每當鬧鐘響起時,你就祈禱,對生命中的某件事表達感恩之情。比如可以感謝母親,感謝她生養了你,或者感謝天氣不冷也不熱。如此對事物表達感激之情,每小時一次,然後你就會發現這樣做將改變你的精神狀態——只要可以克服懶惰,就能解決許多問題。版權說明: 本文作者 張德芬 其他公眾號或媒體轉發,請標註:作者張德芬 轉自公眾號 張德芬(tefenchangpublic) 同時請郵件2319743230@qq.com告知我們。


推薦閱讀:

弗洛伊德--哀傷與抑鬱(1917)
小明是個超能力者
想抵抗抑鬱帶著目的玩玩遊戲
【走近抑鬱症】(五)抑鬱癥狀和自殺的早期識別
都市白領警惕「微笑性抑鬱」

TAG:抑鬱 | 簡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