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為圖騰——趣說金銀幣上的蛇文化之一

蛇為圖騰——趣說金銀幣上的蛇文化之一 來源:中國金幣網 2012年11月13日

2013年是中國農曆癸巳(蛇)年。源遠流長的蛇文化,是中華文明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深深地影響著中華民族。30多年來,中國貴金屬紀念幣作為「淬鍊金銀,傳承文化」的載體,理所當然地留下了蛇文化多彩多姿的痕迹。而研究和探討這個有趣的專題,對於弘揚中國金幣文化、保護生態平衡、促進社會和諧發展,都會有所裨益。

說起中國的蛇文化,毫無疑義應該從最古老的蛇圖騰開始,因為那些獨具魅力的神話,是古代人民對自然現象和文化的解讀與想像,是一種原始的、幻想性很強的、不自覺的藝術創造。1995年發行的黃河文化金銀紀念幣(第1組),其中5盎司金幣的背面圖案為「女媧補天」,描繪女媧手舉五彩鍊石,在烈火中拯救人類的動人情景,熱情謳歌女媧的不朽功績和偉大的獻身精神。其實,女媧便是蛇的化身。

據《淮南子?覽冥訓》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爁焱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畫面上,這位中華民族萬世景仰的老祖母,長發飄灑,騰空而起,生動地展示了蛇的柔美特徵,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和審美陶冶。

在中國古代典籍和藝術遺存中,女媧的形象為「人面蛇身」的記錄比比皆是。漢代畫像石中的《伏羲女媧圖》,往往將這兩位兄妹成婚、繁衍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描繪成各種「人蛇一體」的形象。

上古時期,人類在與各種動物的鬥爭中,蛇可謂是一個重要的對手。人們從對蛇的恐懼,到以蛇為圖騰,並將其奉為自己的祖先,這種原始社會的宗教信仰現象,蘊含著重要的歷史人文意義。

蛇圖騰崇拜是我國原始社會一個比較普遍的現象,在許多創世神話都有所體現。除了伏羲、女媧「人面蛇軀」外,據《列子》記載,皰犧氏、神龍(農)氏、夏後氏,也都是「蛇身人面」;《山海經》中有黃帝軒轅氏為「四蛇相繞」、「共工氏蛇身朱發」之說;《拾遺記》還將伏羲當作象徵雷電的「兩頭蛇」等。

分布於浙、閩、粵、桂等地的我國南方百越民族,其蛇圖騰崇拜更加盛行,蛇被奉為護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四季平安的神靈;蛇神廟最遲在宋代已經普及,至今香火不絕。據清人《嶺南雜記》記載:「潮州有蛇神,其像冠冕南面,尊曰游天大帝,龕中皆蛇也。欲見之,廟祀必辭而後出,盤旋鼎俎間,或倒懸樑椽上,或以竹竿承之,蜿蜒纖結,不怖人變不螫人,長三尺許,蒼翠可愛。」蛇俗信仰,成為中華民族悠久蛇文化的一個精彩縮影。(供稿:裕隆控股集團有限公司)

推薦閱讀:

怎樣評價Neil Young、Joni Mitchell、Leonard Cohen三位加拿大民謠藝人?
【國石山房】邀請您了解壽山石的博大精深的文化...
孫捷 | 海派文化之海派畫派
德潤齊魯大地(文化)
得於象外|張暉近期創作有感

TAG:文化 | 圖騰 | 金銀幣 |